「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青照汗青。」這句司馬遷先生留下來的名言,曾經被我們無數次吟唱,並且引以為人生坐標。但是這句詩背後的真諦,卻往往沉重得讓人難以接受。
因為很多人在活著的時候,並不會在意死去的事情,因為我們沒有這種危機感。而當真正死亡來臨的時候,我們對於死亡的恐懼是那樣的真實,而真正決定死亡的時刻就是那樣的踟躕。
例如我們本期要聊的故事,一位北大女博士身患漸凍症,突如其來的噩耗,讓她面臨著殘酷的抉擇。她無法決定自己如何活著,最終他決定了自己如何死去。她決定要把自己遺體捐獻,並且認為自己從來沒有來過這個世界。
如此悽慘的故事,更是映照著司馬遷先生的那句話的沉重,那麼這一切到底是怎麼回事呢?且讓筆者和大家一起來聊一下。
一、人生很無常
這位親身實踐了司馬遷先生名言的主人公,名字叫做婁滔,她出生在湖北鹹豐。從她出生開始,她和她的家庭沒有任何的不同之處,既不是大富大貴,也不是落魄潦倒,就是一種平凡。
小時候她幫助父母幹家務,並且有著良好的生活態度,文明禮儀更是她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課。如果大家了解他的人生,只會覺得這是一個普通大眾的正常生活,似乎就是這麼簡單。
作為一個品行端正的好學生,她在學業上自然也沒有讓父母失望,她通過自己的努力考取了心儀的大學,那就是中國民族大學。在學習的過程中,她逐漸的愛上了文學和歷史,他徜徉在學習的氛圍之中,享受著與各類古今歷史人物在文學境界中的暢談。
但不管她多麼熱愛自己的學業,她依舊只是一個普通人,就這麼普通的學習,好像也是這麼普通的長大。
不過如果要說她的生活有那麼一點點不普通的話,那就是她通過對於文學與歷史的狂熱熱愛,她最終考取了北大考古系的博士。這在一般的大學世界裡面還是比較少見的,因為女生和考古這個枯燥無聊的學科,似乎是兩個世界。
而且想要在這個學科領域做出高的成就,那也是比較罕見的,婁滔能夠考取考古系的博士,實在是比較厲害,她也終於表現出了自己的不凡之處。
但可惜的是,平凡的人生,自然很無聊,但是平凡的度過其實也不錯。當不平凡的人生來臨之際,她也遇到了無常,似乎上天和他開了一個玩笑。
在2016年,這位女博士剛回到自己的學校,結果突然發現自己渾身乏力。按照年輕人的反應,這種現象並不是大不了的事情,所以她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反應。但是這種乏力感越來越嚴重,以至於影響到了她的生活,迫於無奈,她只能去尋求醫生的幫助。
結果醫生給出來的答案讓人震驚,原來這位女博士得了非常罕見的漸凍症,從名字就能看出其中的古怪,目前根本沒有臨床實驗,也無法對此作出任何的救助措施。聽到這個噩耗,婁滔整個世界都崩塌了,她的人生迎來了可怕的無常,而且這次打擊讓人無力反抗。
二、面對無常時的無奈
作為一個學過高等文學與歷史的人,她知道,歷史上的生死只不過彈指一揮間,她似乎也在考古研究中感受到了生命的無常。所以她在感受到死亡的威脅以後,還是盡力的壓下自己的恐懼,並且不斷的安慰自己的母親和周邊的同學。
她一直堅持醫生對她的各項治療,並且勇敢的迎接生命的挑戰。當時所有的同學看到她的樣子都是非常的歡樂,因為她堅信生命無常,所有的事情都應該常態對待。
但可惜的是,婁滔安慰了一次又一次,父母的眼淚流幹了,同學的擔憂已經到了極致,但自己卻已經無法堅持了。因為醫生告訴她,雖然醫生已經拼盡了全力,用盡了各種辦法,也無法阻止她的這個症狀。
所以婁滔接下來的生活,只有無法阻止的身體壞死,還有無盡的痛苦。這位女博士徹底的失去了自己的堅持,在絕對的無常面前,再高的學問也變得無可奈何。眼看著自己的生命即將逝去,這位博士最終還是選擇了與世界攤牌,她留下了最後的遺囑。
三、最後的遺囑
她的遺囑既讓人心痛,又讓人覺得無奈。她希望將自己的頭部捐獻給醫學院,希望科學家能夠在腦科學方面有進一步的突破。他也希望將自己的遺體全部交給科學家,希望科學家藉此解剖研究這種疑難雜症。她只希望自己的死亡只是一個結尾,而自己的努力會讓更多的人擺脫病痛的折磨。
在交代完這些後,她最終說了最後一句話,這句話或許是對人生的總結,也是對人生無常最後的反饋。她很無奈的說道:就當我從來沒有來到過這個世界!這是一位考古女博士最後的遺言,這句話似乎讓很多人表示無言以對。
司馬遷先生希望我們能夠死得重如泰山,這位女博士遵循了這一標準,讓自己的遺體成為解決科學問題的一個依據,讓自己的身體化作最後的守護之力,這也對得上司馬遷先生的重如泰山。
但是這位女博士卻也表達出了另一層含義,自己的身體捐獻給了人類,所以她從來沒有存在過,只是存在於人們的心中,或者存在於人類的科技中。但同樣的,她也表達出這樣一個意思,人生真的很無常,相比較於自己的不尋常,她寧願做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沒有輝煌,也沒有墮落,只有普普通通。
人生無常,痛苦永隨,這樣的世界或許讓她有點失望,以至於她希望沒有來過這個世界。所以她才會感慨,這或許也是對於人生無常的一種抗拒,對自己命運不公中的無言譴責。但這一切最終還是歸於了無可奈何花落去,一切盡化作虛無。
結語
看完這位女博士的人生,相信有不少的人都會因此產生共鳴。其實我們大家也都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裡,人生無常,似乎隨時都有可能降臨某一種機率在大家的身上。有的人一夜暴富,而有的人則是飛來橫禍,暴富的人自然是一種幸福,而飛來橫禍的人卻是數不盡的悲哀與無奈。
其實相比較於這些人來說,更多的人其實更希望普普通通,平平凡凡。雖然平凡的人生很無趣,例如很多平凡的人希望打破這種平衡,但其實,平平淡淡的一生沒有痛苦,也沒有巨大的喜悅,其實過得也還不錯。
這位女博士在最後的人生,也曾經想要過普通人的生活,甚至有可能她願意放棄自己自己現有的成就。畢竟相對於不平凡的輝煌,還是陪在父母身邊,還是陪在朋友身邊更加溫馨。
因此我們也要有一個清晰的認知,平時大家不要總是抱怨生活,總是覺得自己一無所有,其實相比較於那些人來說,自己已經擁有了數不清的財富。健健康康平平凡凡,這樣的人生其實也未必不是一種幸福。
參考文獻:《史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