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延500餘年的柳氏家訓,柳家人一定要看!

2021-03-05 柳氏大家族

河東柳氏能興盛數百年,背後有深厚的家學淵源和家風、家教做支撐。無論是從史書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都印證著這一點

〖核心提示〗

    從魏晉到隋唐,柳氏是河東著名的門閥士族。柳、薛、裴被並稱為「河東三著姓」。柳宗元的八世祖到六世祖,皆為朝廷大吏,五世祖曾任四州刺史。只高宗一朝,柳家同時居官尚書省的就達23人之多。柳宗元曾自豪地說:「柳族之分,在北為高,充於史氏,世相重侯。」(見《故大理評事柳君墓誌》)。但到了永徽年間,柳家屢受武則天的打擊迫害。到柳宗元出生時,其家族已趨衰落,柳宗元曾祖、祖父也只做到縣令一類小官。永濟市作為柳氏家族的祖籍地,歷來研究柳宗元的專家學者眾多,成果頗豐。

    深秋的天氣明顯變涼,但午間的柳隱山,難得一見的陽光照在身上,感覺暖洋洋的。

    申三才是柳氏祖塋和柳隱山景區的管理者,也是柳氏文化的研究愛好者。他陪著筆者一行參觀柳氏遺蹟,邊走邊介紹,柳、薛、裴「河東三望族」的前身都是士族。士族的興起之初,還是很具有歷史進步意義的,並不像後來腐朽沒落的樣子。在世人的印象中,士族大多不思進取,憑門第就能做官,沉溺於清閒放蕩的生活,不屑於政務軍務,在奢侈中腐朽衰落。事實上,也有不少士族憑藉良好的家風、家教、家學,獲得了文化聲望和影響力,俗語說「三代家學成士族」,也就是說,士族並不全是靠世襲,而是靠家教、家學奠基,逐步走出來的。所以,河東柳氏能興盛幾百年,背後肯定有深厚的家學淵源和家風家教做支撐的,無論是從史書記載還是民間傳說,都印證著這一點。

柳氏家風的傳說

    站在永濟市虞鄉鎮中心柳宗元廣場,聽著「柳門空石」撲朔迷離的傳說,讓人為之神往。該石現已裂為上下兩部分,上半部分就像人的面部和牙齒,下半部分就像仰天而睡、四爪朝天、半閉眼的一隻馴服的老虎,令人稱奇。乾隆年間的舉人李瑛曾在《柳門空石記》寫道,「石高四尺許,無雕琢之痕,洞通四面、紋成自然、玲瓏蒼古、靈異奇特。」民間相傳,每逢月虧夜深萬籟俱寂之際,寶氣四溢,華光閃爍,隱約可聞「咯咯咯」的雄雞鳴叫之聲。

    同行的鄧解放老先生,退休後長期致力於研究虞舜文化。對柳氏文化也是十分熟悉:「咱虞鄉和柳氏家族的故事很多,柳宗元同宗八世祖柳崇,在南北朝時的北魏做官,是本縣的中正,後來當了太子洗馬,專管太子的書籍和資料,屬三品大員。方正大度,學問品行都很好,退休後就住在虞鄉鎮洗馬村,因為他的官顯名揚,家規廉謹,深受村裡人推崇,也就有了洗馬這個村名。」

    「就連唐玄宗李隆基也曾向人說,朕聽說柳家的家風優良,家中女子都有賢德,為朕推薦一位合適的入宮吧。之後,有人便推薦了柳範的女兒,這位柳姑娘剛入宮就被李隆基冊立為婕妤,她因為家風薰陶,很有才學和女德,深受李隆基的敬重。她先後為李隆基生下了長女永穆公主和第二十子延王李玢。」

    今年78歲的中國柳宗元協會理事祁世坤老先生說,柳宗元在《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中寫過叔父「邑居於虞鄉」,應該是祖籍的具體所指。並且柳氏祖莊祖塋,就位於永濟市虞鄉鎮。清光緒年間所修的《虞鄉縣誌》載,「唐柳子厚先塋在縣北五裡陽朝村南,有數大冢,今其地猶稱柳家坳」,又「柳子厚堡在縣北二裡劉家營村南,頹垣尚存,今呼為城廂」,「城西至柏梯寺有柳道,左右井皆稱柳家井」。近年在虞鄉還找到了落款為「歲在乾隆丙寅季春吉旦」的一塊「柳氏先塋」的碑石,都印證著柳氏家族與永濟虞鄉的深厚淵源。

    豐富的文物遺存和優美的柳氏家族傳說故事,讓當地的文人們魂牽夢繞,將心中對柳宗元和柳氏家族的情懷訴諸筆端。出生在虞鄉的詩人張旭林先生曾寫《柳侯祖園吟》:「柳侯玉像故園矗,柳門空石耀宇寰。昔日福民譽千秋,今朝萬家頌前賢。」

    虞鄉附近還有一個棗圪塔村,尚有柳氏人家聚居。我們上門拜訪了解到,此一柳姓是明末由浙江三板橋返遷回虞鄉的一支東眷柳,有家廟神軸和祠堂石碑為證。

柳氏家訓的影響

    距離谷口大約1小時路程,我們在柳隱山山腰看到幾眼窯洞,據傳那就是「永貞革新」後,柳氏後人遷徙逃亡離開柳家坳後的臨時住所。

    望著柳氏族人曾經隱居的山洞,祁世坤先生說,柳氏家族的家訓家風的傳承力量十分強大,不管家族興盛也罷、艱難也罷,其家風的傳承卻是持續不斷的。柳宗元為父親寫的《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中就能明顯看出這一點。柳宗元父親柳鎮隨父母隱居在王屋山時,雖然條件十分艱苦,仍然不忘家教、家風、家學,堅持研修學業,為堂弟及子侄講解《春秋左氏》《易王氏》,勤勉不倦怠。這種家風傳承,已成了深入骨髓的東西,成為家族的遺傳基因。

    從魏晉南北朝到隋唐500餘年間,河東柳氏先後有129位名人見諸史冊,其中宰相6人。除了特定的歷史因素外,注重倡導家訓應該是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柳宗元為父親撰寫的《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中「士之稱家風者歸焉」,為叔父撰寫的《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中「嗣家風之清白,紹遺訓於儒素」,都流露出柳氏家族對家訓的高度重視。但令人遺憾的是,由於唐代河東柳氏家族的衰敗和逃亡,又或是挖掘不夠和疏忽,目前關於隋唐時期及以前柳氏家訓的研究,並沒有令人欣喜的成果。雖然沁水西文興村的柳氏家訓,使明代以後柳氏一族逐漸興旺起來,但唐以前柳氏家訓內容,仍是不少人關注的話題。

    祁世坤老先生講,河東柳、裴、薛三著姓,由於家訓家風各不相同,為官處事也就各具風格,柳氏儉斷清明,裴氏寬厚仁愛,薛氏尚武果敢。柳崇曾為尚書右外兵郎中,當時河東、河北二郡鬧界域糾紛……高祖派柳崇處理此事,他處事清廉公平,迅速穩妥解決了此事。薛胤曾為河北太守,鄉間盜賊劫掠道路,薛胤到河北後,一次殺掉盜賊頭領20餘人,盜賊害怕,鄉間安寧很多。而裴夙亦曾為河北太守,對待百姓和下屬將心比己,推己及人,百姓都很稱頌他。

    研究柳氏文化以來,柳氏族人「正直」已成了一個高頻詞。虞鄉東南不遠的東源頭村,就有唐代壯武將軍柳行滿的古墓。柳行滿屬於柳氏東眷,官職曾為給事中,類似於現在的紀檢幹部,史書載其「以正直中傷,左授廣州番禺府折衛都尉」。

    同在永濟境內,還有著一支自報家門的河東柳氏遺族,這就是虞鄉西去數十裡黃河岸畔的西文學。他們自稱柳氏後裔也是有實物證據的,永濟市博物館內目前還存放著出土於西文學村南的一塊墓志銘,時為明朝萬曆四十五年,是展姓官員為其母而立,指其母柳氏是「唐子厚先生裔」。其墓志銘為:「明敕封太安人展母柳氏墓志銘」,文中提到「太安人姓柳氏,蒲文學裡巨族,唐子厚先生裔」更提到「(老婦人)經紀其家,……益勤與儉」。表達出柳氏家訓家風對外嫁女兒,進而對其家庭產生的良好影響。

柳氏家訓的解密

    河東柳氏的發展壯大根源之一應該是家訓的教化力量。那麼,柳氏家訓的真容是怎樣的呢?

    我們緊緊盯住《柳宗元文集》,斷定柳宗元眾多著作中肯定隱藏著渴望的答案。我們重點從柳宗元的表志、墓誌、志碣誄等著作入手,從中力求發現柳氏家訓的蛛絲馬跡。先是找到柳宗元為父親寫的《先侍御史府君神道表》,柳宗元寫到,祖父柳察躬「世德廉孝,颺於河滸。士之稱家風者歸焉」。父親柳鎮「深處以修業」,皇帝褒揚他,命人制書曰:「守正為心,疾惡不懼。」他為叔父寫的《故殿中侍御史柳公墓表》中寫道叔父「居室孝悌,與人信讓」,在《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中寫道:「弘孝悌之德,振揚家聲。其在閨門也,動合大和,皆由順正。愷悌雍睦,莫有間言,故宗黨歌之。」這些細節都透露出柳氏家族有著良好的家風,細緻分析後,我們有了驚人的發現:

    一是提出了柳氏家族「四德」。在《故叔父殿中侍御史府君墓版》中有「兼備四德,具體而微,公之謂也」之句,將「孝、文、正、清」稱為「四德」。「四德」的提出,按常理推測,在嚴肅端莊的墓版文中,應該不是柳宗元寫文章時即興的發揮和總結,不是他個人對叔父的一廂情願的褒揚和敬仰,而是柳氏家族眾人對柳縝在世時的所作所為的共識和公論。很大程度上,「四德」應該是自魏晉南北朝幾百年來,柳氏家族發展興盛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家訓的核心內容,是在柳氏祠堂等家族公共場所,以明文公示的方式對柳氏後人的滋養和教化,是柳氏家風家訓世代相傳的明確內容。柳宗元在給叔父寫的墓版文中,只是在遵照和套用「四德」的前提下,對叔父的具體德行的細化和闡釋。

    二是提出了柳氏家族「四祖」。針對「四德」,每個「德」都提到了一個柳氏的先祖作為代表性人物,從春秋戰國時的柳下惠、柳莊,到南北朝時的柳僧習、柳惲,時間跨度1200年左右。這4個代表性人物的確定,也不是柳宗元揮筆就可寫出來的,所以,這4個先祖的確定,是柳氏家族在發展中經過若干代人的認知和選擇,逐步確定下來的,讓家族成員學習有目標,努力有方向。

    三是論證了「四德」「四祖」是柳氏家訓的核心內容。墓版文中常有「宗人鹹曰」字樣。一般講,宗人就是同宗之人;同一家族的人,一個龐大家族裡的所有人。宗人鹹曰,意思就是,家族裡的人都這樣說。按照常理分析:為什麼家族裡的人都這樣說,就是因為大家從小在家訓的薰陶浸染下,家族的人統一了對真善美的認知,對道德的感知。

    柳氏家訓影響巨大,奠定了柳氏作為河東三著姓的家族精神基因,使得魏晉直至隋唐大約500年間家族的歷久不衰、人才輩出。至於柳氏家族在唐代的衰亡,那是封建社會的局限性所決定的。我們應該從柳氏家訓中看到家風家訓的當代現實意義,從優秀的家風家訓中汲取營養,為更好地開展家庭道德建設提供借鑑,在導揚風化中,讓更多的大眾認識到家風家訓對個人、家庭和社會、國家的重要意義,自覺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不斷增強文化自信。

孫 斌/文 郭 森/圖

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相關焦點

  • 全國各地柳氏字輩匯總大全!柳家人快來看看有沒有你的?
    湖北黃陂木蘭柳氏字輩:「永世克孝 長發其祥 貽謨廣遠 振緒維綱 敦崇和順 鍾毓賢良 建樹勳業 佑後榮昌」。湖北孝感柳氏字輩:「世守宗本忠厚繼存」。湖北麻城柳氏字輩:「一世修行廷幫萬年宗道興隆」。湖北建始柳氏字輩:「興朝揚德明景祚沐光信譽宗賢孝同開甲第堂」。湖北荊州柳氏字輩:「長士為宜谷寶忠再篤新」。
  • 白梅習氏箴誡的價值啟示
    載入族譜、有史可考的習氏家訓,由習鑿齒三十三世孫習均謙所撰,總結形成文記載的家訓(以白梅習氏《箴誡九則》為標誌),最遲見諸於明修《白梅習氏族譜》,距今560餘年。積德世相傅,綿延比瓜瓞。[保身箴]人本無根蒂,有損多夭折。壽算欲延長,身體貴調攝。言語貴慎省,飲食須撙節。酒色勿食多,貪多體虛怯。思量勿過度,過度氣鬱結。坐臥莫當風,饑渴寧食熱。痰唾勿頻吐,剔齒戒掏舌。傷力多損骨,勞心致傷血。爽口思燒炙,積氣成應疽。顏色要長好,精神勿輕洩。六脈但安和,百病自然蔑。如此慎保養,何必求仙訣。
  • 柳氏宗祠對聯大全! 姓柳的都要看看!
    :出自姬姓為春秋時魯國展禽之後,以邑名為氏;出自羋姓義帝—楚懷王,為春秋時楚懷王孫子心之後,以都城名為氏;出自改姓及少數民族中柳姓 。明末有曹逢春改姓柳,即柳敬亭是也,又有柳如是,本楊姓。另出自改姓及少數民族中柳姓,滿、蒙、彝、苗、水等族均有柳姓。
  • 山西柳氏民居的教化獅強「獅」所難
    西文興村柳氏一族承繼了先祖柳宗元的文化傳承,在這處頗具規模的民居院落群內,處處洋溢著濃鬱的文化氣息,比如說那些懸掛在各處門樓上的門匾「天恩浩蕩」「行邀天寵」「丹桂傳芳」「磐石長安」「三臺左抱」「九崗右環」……等等,僅看詞語就能感受到傳統文化的氤氳氣息。
  • 石蓮曾氏家訓仍有重要的當代意義(一)
    清光緒27年(1901)曾傳祿等纂修《石蓮曾氏七修族譜》。石蓮曾氏,始遷祖紋昭,曾子第五十六世孫,明初自長沙徙居湘潭瀛湖;正德時第六十世泰瑚徙石潭,泰韶、泰衛徙蓮汑,故合修譜稱石蓮。《石蓮曾氏七修族譜》記載了豐富的家內容訓,傳承保留了老譜中的《二修家訓》《三修家訓》,其中有些內容已不適用於當今社會,今將仍有當代價值的部分內容解讀如下。
  • 在廣州這座150年古園裡,原園主鄔氏家訓故事再次響起
    廣州市紀委監委授予基地「廣州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牌匾 南村鄔氏家族流傳下不少家訓經典餘蔭山房原主人——番禺南村鄔氏家族家風清廉,為世人稱道,流傳下來《鄔氏家訓》《治家要義》等家訓經典,傳承八百餘年,賢人輩出。 優良的家風得以在鄔氏家族代代相傳,連綿不斷,還在於他們對興學倡教的重視。鄔氏家族歷來有家學,對內培養子弟,對外也不吝支助,教育鄉民。
  • 柳氏宗親必去的地方-----柳侯祠
    點上面「柳氏宗親總會柳」加入柳氏大家庭
  • 我姓柳,我驕傲!我姓柳,我自豪!柳氏家族就是牛!
    湖北湖北黃岡柳氏字輩:「天地元(玄)黃世澤久長榮華永祿富貴剛強」。湖北荊州柳氏字輩:「長士為宜谷寶忠再篤新」。湖北長陽磨市柳家院柳氏輩:"前二十八輩 應宗貴宏文運昌 家振傳興世澤長 學純可得朝廷選 成人有德萬年光 後二十八輩 崇奉仁孝作根本 禮義自好式多幫 積善貞祥必益慶 敬守先惠揚餘芳"湖北棗陽柳氏字輩:「文學宗正,從德永華,中庸大道,治邦年華」。
  • 不可複製的唐朝愛情:韓翃與柳氏驚心動魄的塵緣佳話
    有一位李生跟韓翊很要好,這個李生很愛才,並且家中巨富,歌兒舞姬眾多。李生的一位寵姬柳氏,妙擅歌舞美豔無雙。有一次柳氏無意中在門縫兒裡偷窺了韓翃一眼,便對她的侍女說:「韓先生哪裡會是長久貧賤之輩呢?」正所謂「美人巨眼識窮途」,英雄不問出處,有才有貌自有佳人青睞。李生知道柳氏對韓翃的情義以後,不旦不怒反而表現出了君子雅量,他不僅把柳氏送給了韓翃,還又拿出三十萬錢的財物一併贈與韓翃。
  • 尋根 ▋百家姓之--柳氏 家族起源族譜
    山東棲霞柳氏字輩:「成培清建運鍾毓耀光華明德長昭繼生輝永克家」。  山東柳氏一支字輩:「方德繼林貴青春茂」。  山東柳氏一支字輩:「百佩德恆方昭緒汝師寶」。  山東柳氏一支字輩:「建忠玉堯廣花」。  江西湖口柳氏字輩:「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存仁秉直守正效忠時逢世泰遇際盛隆河東繼美光顯錫榮學期遠大嗣祖紹宗」。  江西橫峰柳氏字輩:「上佑乾珍太詩書兆永昌」。  福建壽寧柳氏字輩:「世必榮昌……」  福建南安柳氏字輩:「學啟光明孫勝宗德家傳詩禮世上思忠心」。
  • 柳氏:不是我河東獅吼,實在是老公交友不慎
    他是宋仁宗天聖八年(公元1030年)的進士,後來為官30餘年,從知縣一直做到了工部尚書。別看他人長得又瘦又小,卻是嫉惡如仇,絕對稱得上是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之人。他不僅對僚屬十分嚴厲,就是對上級,只要你犯了錯,讓我發現了,也會毫不留情面地當面指出來。據說士大夫們宴遊,原本是有說有笑的,但他一來,立馬就會全場肅然,很多人連頭都不敢抬。所以很多王公貴人都很怕他。
  • 韓柳攜手 再創輝煌
    今天受邀參加世界第六屆韓氏懇親大會,深感榮幸!韓柳兩姓,源遠流長,素為世交。韓柳兩個宗親聯誼會,作為兄弟宗親組織,往來頻繁,友誼深厚。我與韓氏幾位會長,志趣相投,情意深厚。記得多年前,我們曾發起組織唐宋八大家韓柳蘇曾歐陽王宗親聯誼會時,韓柳曾聯手發起,共同推進,弘揚祖德,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我們的先祖、唐代文豪柳宗元與韓氏祖先韓文公,可謂是莫逆之交,情如手足,是名符其實的異姓兄弟。
  • 家風更重要,三條曾氏家訓200精英子弟
    但這句話在晚清中興名臣曾國藩身上卻出現了例外:200多年來曾氏家族傳承10代,曾國藩的後代全面開花在各個領域成為精英的超過了200人,更讓人稱奇的是家族中居然沒有出現一個敗家子。產生這種奇蹟的答案正是家風,或者更為確切地說,是曾國藩把自己的自律以家訓等恰當的方式流傳在曾氏家族中,火種至今不息。
  • 知否原著:被墨蘭諷刺長得醜,能力不輸明蘭,柳氏讓王若弗好頭疼
    此時的盛長楓對未來妻子的人選也總是不滿意,當盛老太太得知柳氏的事情後,便和盛紘商量決定要將柳氏娶進家門。一開始長楓是不願意的,因為他想娶個嬌滴滴的美嬌娘,沒想到柳氏只是平凡女子一個。王若弗看到長楓和柳氏婚後感情不睦,心裡還挺幸災樂禍。可是沒過多久,長楓的心就落到了柳氏的身上。
  • 歷代經典家訓簡析
    家訓是先輩留給後人的處世寶典。最早的家訓可追溯到周公告誡侄子周成王的《誥辭》。自此綿延數千年的家訓精深宏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地位彰顯。我們在歷代家訓中按歷史先後,選取幾個經典家訓,進行鑑賞剖析,從中汲取有益的啟示。
  • 《知否》中顏值最低的柳氏,新婚就被長楓嫌棄,三招贏得丈夫尊重
    而柳氏相貌很普通,比全家墊底兒的如蘭還普通許多!而長楓房裡有的是可兒、媚兒這樣的小妖精,哪裡看得上柳氏!當然柳氏也看不上盛長楓!她本是高門貴女,只是容貌普通,所以談婚事時並不搶手。終於定了親,未婚夫卻在國孝期間搞大了丫環肚子,並且婆婆居然打算把丫環抬為妾室,生下庶長子!顯然婆家不把柳氏放在眼裡,面對好色的未婚夫,囂張的婆婆,以及「真愛」妾室!
  • 知否:長楓到最後才明白,盛紘為什麼選擇柳氏給自己,用心良苦
    柳氏和長楓聯姻柳氏是盛紘好友柳大人的嫡女,原是已經定親的,只因為那位不爭氣的徐家公子,在家中孝期做出了不才之事,柳家便憤而退婚。盛紘與盛老太太商量之後,決定去柳家為長楓求親。柳氏幫長楓收心她本是柳家嫡出的大小姐,自小受的也是大家閨秀的教育,雖然柳氏貌不驚人,卻很有馴夫之才。長楓不思進取,整日在院內廝混,竟然在春闈前兩個月,傳出院內的一個丫頭懷了身孕。柳氏並不出手,等消息傳到盛紘。
  • 《知否》被「盛長楓撿漏」的柳氏:長得醜,管得嚴,卻成盛家主母
    而這樣的事,不是一次兩次,每每總是長楓惹事,盛老爹要打,柳氏求情。華蘭明蘭都說:老三媳婦不容易。長楓缺的是那種骨子裡的毅力,時不時會掉鏈子,需要剛毅果決的人來把他扳回正途——例如盛紘,例如柳氏。明明丈夫是個繡花枕頭,自己也要做出崇拜依賴的樣子,因為多情公子長楓就好這口。在柳氏的敦促下,在外長楓最終榜上有名,中了進士,順利出仕當朝為官。在內,長楓安分守己,進退有度,愛女兒愛媳婦,也逐漸有了擔當,成了好父親,好丈夫。
  • 韓翃與章臺柳氏的故事
    柳氏容顏秀豔,光彩照人,不僅擅長歌舞,而且通文墨,會寫詩,頗得李宏看重。柳搖金覺得李宏應該寫不出這樣的詩,於是開口詢問,李宏說是韓翃寫的,柳搖金暗暗地想見見這位韓才子。之後韓翃來李宏家時,柳搖金悄悄地觀察他,心生愛慕之意。中國的古人其實大多數時期都比較奔放,並不像很多人說的那麼拘謹,柳搖金很有個性,就直接對李宏說:「我覺得這位韓公子人很好,正是佳偶,求主人成全。」
  • 知否:長楓的嫡妻柳氏,貌醜賢良,一番話讓丈夫疏遠親妹墨蘭!
    林噙霜走之後的時候差不多也到了盛長楓說親的時候,長楓的運氣很好迎娶到了柳氏,不過長楓也就是鑽了一個空子,原來這個柳氏是要許配給蔣家的嫡子的,誰曾想蔣公子也是一個花花公子,再自己守孝的期間和自己家的丫鬟苟合,甚至還生下來了孩子,一直都是正規正派的柳家,怎麼可能還會同意讓自己的女兒嫁過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