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梅,一個有著一千六百餘年悠久歷史的中國傳統文化古村。全村近六百戶人家計2278人,其中習姓人口2178人。這裡,山青水秀,土地肥沃,阡陌交錯,屋舍儼然,新餘母親河孔目江繞村而過,將白梅村勾畫成依山傍水的美麗家園。
關於白梅的前世今生,最遠可追溯到我國東晉時期公元379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的歷史。它乃我國東晉時期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習鑿齒,因避前秦王苻堅寇晉之亂,由鄂入贛隱居於斯,繼而肇基開疆,繁衍生息,遂成為白梅習氏祖源,也是江西習姓發源地。據考證,江西境內習姓村莊(或人口)幾乎均源自於白梅村,且別遷習姓村莊的族譜譜頭,均承接《白梅習氏族譜》而來。因此,白梅習氏家訓家風,影響江西全境習姓,以及先後從江西遷居在全國各地的習鑿齒後裔。
據史料記載,習鑿齒從一至六歲始接受家訓家風啟蒙教育,以博學洽聞,文章著稱享有盛名,其著《漢晉春秋》(五十四卷)、《襄陽耆舊傳》(五卷)、《逸人高士傳》(八卷)、《習鑿齒集》(五卷)等著作影響深遠,名垂千古。在厚植家訓,涵養家風方面,習鑿齒上承習氏先賢祖訓,下啟白梅鑿齒家風,以其「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精神和道德風貌,啟迪和薰陶著一輩又一輩的習氏後裔,由此所衍生出優良的白梅習氏家族傳統和家訓家風,使其習氏世孫在歷朝各代人才輩出,不乏社會棟梁之才,如:習珍、習闢強、習嘉言、習均謙、習恩敬等都是傳承家風、詩書繼世的傑出代表。
載入族譜、有史可考的習氏家訓,由習鑿齒三十三世孫習均謙所撰,總結形成文記載的家訓(以白梅習氏《箴誡九則》為標誌),最遲見諸於明修《白梅習氏族譜》,距今560餘年。《父子箴》《兄弟箴》《夫婦箴》《朋友箴》《正家箴》《守己箴》《保身箴》《勤儉箴》《戒賭箴》等九則箴語誡言,是繼承發展白梅習氏家訓家風基礎上的精練概括,是經歷千百年歲月的積澱和時間檢驗而形成的優良家訓家風文化,在習氏宗族中已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成為一個家庭、家族延續和穩固的精神基石。
一
中國家風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自古以來注重家風建設就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家風文化始於先秦時期,經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發展,成熟於隋唐時期,在宋元時期家風文化繁榮,明清之際達到鼎盛。
兩漢時期,是家風文化的發展時期。在這一時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儒家禮教受到重視,出現了「家訓、家約」等名稱,且家訓開始以書信體形式出現。魏晉南北朝時期也是家風文化的發展時期。諸葛亮的《誡子書》為世人所熟知,許多膾炙人口的經典名句出自這裡,像「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澹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等,該篇主要體現出諸葛亮對兒子的諄諄教誨和期望,也給後代修身立志以重要啟迪。習氏家訓家風中的「崇尚大統、忠貞愛國,慎終思遠、和諧忠孝,尊師教育、德行並舉,行善守孝、敬祖孝悌」等四個特點,對後人生活和治家的影響也較為深遠。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內核同根同源,一脈相承。
白梅習氏家訓家風主包含:道德品行、忠友孝悌、誠信為人、文化修養、待人接物、價值取向等方面,且以五言詩格式表述,簡明精練,富有哲理,通俗易懂,朗朗上口。
[父子箴]子孝父心寬,斯言誠為確。不患父不慈,子賢親自樂。父母天地心,大小無厚薄。虞舜曰蘷蘷,瞽瞍亦允若。
[朋友箴]損友敬而遠,益友宜相親。所交在道義,豈論富與貧。君子澹若水,交誼情愈真。小人甘若體,轉眼如仇人。
[正家箴]正人先正己,治家如治國。先須敬祖宗,慎勿慢親族。竭力孝父母,小心敬伯叔。長幼必有序,夫妻要和睦。度量要寬洪,見識休侷促。莫聽婦人言,兄弟傷骨肉。常存君子心,忠厚待鄉曲。義方訓子孫,寬恕使奴僕。諸物須儉用,凡事要知足。衣食務均平,財物莫私蓄。閨門常謹嚴,兒女要拘束。家法能整齊,自然天賜福。
[守己箴]人皆用機巧,我獨守愚拙。有耳靜不聞,有口訥不說。失固不為憂,得亦不為悅。謙退戒傲慢,恬淡去躁率。已過自檢點,他事不幹涉。不輕賤與貧,勿趨炎與熱。人心無定期,造物有挫折。生涯肯勤務,衣食自不缺。休貪不義財,莫造無邊孽。但行平等事,夢寐心不怯。惟願子孫賢,繼承前閥閱。積德世相傅,綿延比瓜瓞。
[保身箴]人本無根蒂,有損多夭折。壽算欲延長,身體貴調攝。言語貴慎省,飲食須撙節。酒色勿食多,貪多體虛怯。思量勿過度,過度氣鬱結。坐臥莫當風,饑渴寧食熱。痰唾勿頻吐,剔齒戒掏舌。傷力多損骨,勞心致傷血。爽口思燒炙,積氣成應疽。顏色要長好,精神勿輕洩。六脈但安和,百病自然蔑。如此慎保養,何必求仙訣。
[勤儉箴]人生天地間,富貴誰不欲。己力不經營,日用安能足。成立最艱難,破蕩真迅速。貧賤因懶惰,借貸遭恥辱。儉用勝求人,奢麗莫從俗。男若勤耕種,飢不愁無食。女若攻紡績,寒不慮衣服。勿謂長少年,光陰如過隙。男長婚事逼,女大嫁期促。雙親老將至,百事相繼續。臨期欲副用,閒時須積蓄。勉勵子而孫,慎勿憚勞碌。
[戒賭博]天下惟賭博之途,萬不可入。一入其中,人品以此敗;心術以此敗;德業以此敗;家貲以此敗。貽玷前人,家聲以此敗;作法不良,後裔以此敗;心驚膽戰,神色以此敗;廢寢忘餐,精力以此敗;貴賤無等,體面以此敗;匪類混雜,門風以此敗。有此十敗,何可輕蹈?子孫其戒之哉,子孫其戒之哉!
此外,從天下家國的角度,制定了「家長」「睦族」「孝親」「立嗣」的家訓四則,也視為習氏家族家訓家風重要內容的組成部分。
二
家風好,社會風氣自然會好。如今,置身雕梁畫棟、素雅潔淨、氣韻祥和、錦繡和順、寧靜恬淡、民風淳樸的江南白梅,你會發自內心地生發出一種美好情愫和愉悅感受。令人油然而生一種感慨,好一處世外桃源般的祖澤福地!
這,不就是數百年來習氏箴誡所浸染薰陶的風骨氣節麼。
研讀白梅習氏《箴誡九則》,我們不難發現,其具有四大特性。
修譜傳世的悠久性。習氏家族有著3000多年歷史,自先祖習明至習鑿齒始,代代修譜,沿襲至今,用文字記錄家族發展的歷史脈絡,修譜成為延續家訓家風文化的重要形式。
地域流傳的廣泛性。習鑿齒為白梅開基之祖,其子孫繁盛,以枝蔓式的播散於湖南、河南等多個地區,僅在江西境內的習氏村莊分布十五個縣市,流傳地域的廣泛性使習氏家訓家風得到進一步弘揚。
家族祭祀的儀式性。慎終追遠,祭祖尋根,成為習氏家族世代相傳的傳統,每年清明節舉辦「中華習氏祭祖大典儀式」,來自全國各地的習氏後裔代表聚集白梅祭祖認宗,彰顯了良好家訓家風的凝聚力。
辦學重教的崇文性。習鑿齒自57歲在白梅創辦「半山學舍」,直到85歲仍在開講授徒,從事教育28年。「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充分體現了習氏祖先熱愛教育,注重品德的優良家訓家風,也是構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內容。
三
可見,切實加強習氏家訓家風的保護傳承,進一步深入挖掘家訓家風深厚豐富的文化內涵,彰顯其歷史、文化、學術價值以及具有深刻的普世教化功能,對於當今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心,推動和促進當地農村鄉村振興,文化興盛建設有著深遠的積極意義。
為重塑白梅習氏箴誡的漢晉風骨,在新餘白梅,相關習氏箴誡的保護、傳承工作已經啟動:
2021年,深入開展習氏家訓家風調查,收集整理與習氏相關的家規、家誡、家儀、家法、家則、家制等資料,予以確認並登記建檔保存;
2022年,整理習氏家訓家風資料,組織申報各層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認定一批有影響有代表性的傳承人,有計劃地開展傳承、活動、培訓、授徒活動,實現傳承工作常態化;
2023年,組織傳承人進學校、進課堂、進社區,為師生、村民誦讀習氏家訓家風,宣講習氏歷史文化,讓師生、村民有認同感、歸屬感;以習氏家訓家風為內容,以美術繪畫為形式,組織專業畫家採取圖文並茂方式把家訓家風繪畫成圖書,弘揚習氏優秀文化;2024年,成立習氏家訓家風文化研究會,加強習氏文化理論研究,每兩年召開一次理論研討會,收集研討成果整理彙編,出版書籍;
2024年,設立習氏家訓家風展覽、宣傳、展示、宣講場所,進一步提高和完善文字、圖片等相關重要物品的製作陳列,豐富陳展內容;
2025年,構建白梅習氏文化生態保護區,將與古村落有關的遺址遺蹟、古建築、古橋、自然景觀等風物遺存納入保護範圍,實行整體性保護。
四
白梅習氏家訓家風千百年來承傳有序,所形成的文字記載可上溯到明朝時期,甚至更加久遠的時代,而且存續狀況良好。
專家分析稱,承襲漢晉風骨的白梅習氏箴誡通過現實觀照,仍然具有四重價值:
歷史價值。白梅村歷史悠久,公元379年,東晉時習鑿齒隱居於斯,遂成為白梅習氏始遷祖,是為江西習姓發源地,距今有1600多年歷史。習鑿齒上承先賢祖訓,下啟習氏家風,不僅是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對繼承發展中國歷史文化和習氏後裔傳承優秀家訓家風產生了重要影響。
文化價值。良好的家訓家風是延續和穩固家庭家族的基石。習氏家訓家風涵蓋在道德品格、精神風貌、價值取向、審美情趣、文化素養等各方面,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在家庭家族中的具體體現,其深厚的文化內涵,深刻的教化意義,對於當今構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來,在省市區乃至國家層面的重視支持下,白梅習氏家風家訓得到良好的保護,相關文化建設項目得以順利進行,並取得豐碩成果:2009年重修了《白梅習氏合修族譜》,使習氏史上家訓家風,在文字上得以保傳承延伸;在分宜棗木山修建了「習鑿齒紀念館」,使來自全國各地的習鑿齒後裔,有一個參觀和祭祀的平臺和載體;重修了「中和堂」「來慶堂」「和敬堂」三大祠堂。同時,在「和敬堂」前,修建了一座「白梅習氏家風家訓」文化長廊,使村民時刻能觀摩學習「習氏家風家訓」,促其不斷發揚光大;2016年又重修了白梅「惜字塔」,該塔始址於1867年,是白梅習氏重視文化、知識和尊重讀書人的一個重要標誌。
學術價值。習氏家訓家風延續千年而綿延不絕,是傳統文化中的寶貴的精神財富。加強對習氏家訓家風的學術研究,深度挖掘習氏家族的「家譜」「家訓」「家規」「家誡」以及歷史典籍、習俗文化等重要文獻資料中蘊含的深厚的文化內涵,從中汲取豐富的營養,對傳承傳播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有著積極意義。
普遍價值。習氏家訓家風既是一種文化的傳承,也是一種精神的凝聚,充分利用好發揮好家訓家風中的豐厚資源,轉化為具有社會普遍教育價值的優勢資源,使家庭成員、社區居民和社會公民從良好家訓家風中汲取養分,以形成符合社會要求的道德標準和行為規範,讓公序良俗成為社會風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臺階。」在當今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全面從嚴治黨的大背景下,白梅習氏家訓家風無疑具有極大的借鑑意義和啟示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們在構建優良家風時要注意在繼承傳統優秀家風的基礎上,更要不斷賦予其新的內涵,使優秀家風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躬逢盛世、潤物無聲。一年一度清明節,棗木山,儼然成為一道亮麗風景線:白梅習氏子孫開始組織清明節上棗木山祭掃鑿齒始祖。近些年,已發展到河南、河北、湖南、江蘇、湖北、雲南、江西等全國各地習氏後裔不遠千裡慕名而來緬懷始祖之功德,讓習氏子孫潛移默化受其教育、潤澤後世。
陶貴彬:筆名子瀟君,江西省作家協會會員、新餘市作家協會常務理事、新餘市演講家協會常務理事、新餘市攝影家協會副秘書長、新餘市評論家協會理事。新聞作品《杏坑,留守老人的福地》獲中國地市報好新聞一等獎;副刊作品《父親的菜園》獲全國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低到塵埃裡》獲全省報紙副刊好作品一等獎;網絡策劃專題連續三年榮獲江西新聞最高獎——江西新聞獎一等獎;公開出版個人散文作品集《靠岸》。
現供職新餘日報社。
覺得好看,請點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