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戰役中,為何淮海戰役最難大?參軍的國軍將領都有誰?
其中三大戰役,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在這場戰爭中起了決定性作用。但是,為什麼淮海戰役是最難打的呢?讓我們來看一下參戰的國軍將領都有誰。在抗日戰爭時期,憑藉他的這股強硬不服輸的態度和滿腔的熱血之情,邱清泉在戰爭中屢立奇功,在崑崙山大戰中一戰成名。後來,又參加了滇緬龍陵戰役,給日本人帶去了很大的打擊。站在客觀角度來看,邱清泉對民族做出了很大貢獻。在淮海戰役的徐東阻擊戰中,邱清泉帶領的軍隊陷入了不利地位,敗局已定。但是,他卻堅決不肯投降,拼死抵抗。
-
淮海戰役還未打響,國軍作戰計劃就被洩露,杜聿明有苦無處說
淮海戰役是三大戰役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場戰役,在這場戰鬥中國軍的損失達到了55萬人,很多國軍的高級將領都在這場戰鬥中被俘或者起義,成為了解放軍的一員,其實在淮海戰役還未打響之前,國軍預定的作戰計劃還沒下達到軍一級的單位,就已經到了解放軍的指揮所,為淮海戰役的成功打下了堅實的伏筆。
-
國軍老兵回憶淮海戰役:解放軍不要命的衝,不打是因為我們心軟了
淮海戰役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即使是對戰爭不了解的人,也肯定聽說過這個名字。在1948年的年底,中共雙方在徐州附近地區展開了一次一百多萬人參加的大型戰役,在這次戰役中我軍大獲全勝,共殲滅改編敵軍五十多萬人,國民黨不僅丟失了徐州這個戰略要地,其多年經營的精銳重兵集團也幾乎損失殆盡。
-
淮海戰役慘烈一戰,中野華野血戰國軍老虎團,一個村莊被夷為平地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西到商丘,北到臨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和國民黨軍進行的一場大規模決戰。在此決戰中,中原野戰軍,華東野戰軍60萬大軍和國民黨軍80萬大軍在中原地區各大戰場展開了激烈的戰鬥。
-
美國記者拍的淮海戰役國軍照片:士兵看軍官吃肉,女兵蹲地抽菸
而其中最為著名的戰爭之一,便是淮海戰役。 這是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大戰役中的第二個戰役。這場戰爭發生於1948年的11月6日,直到1949年的1月10日才結束,大概兩個月左右。 當時的中國雖然尚且羸弱,但必要的戰時記錄還是有的。
-
淮海戰役打的有多慘,中野華野聯手打國軍王牌,把周圍部隊嚇投降
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期間一場非常重要的戰役,在這場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東起海州(連雲港),西至商丘,北起臨城(今棗莊市薛城),南達淮河的廣大地區,對國民黨軍隊進行了一場大規模的圍殲戰。
-
三大戰役哪個最難打?淮海屬第一,看看參戰將領都是誰
在淮海戰役期間,國民黨憑藉著八十萬大軍的精良裝備本該佔據更有利的地位,但是出乎所有人預料的是,這場戰爭打得如此膠著,其作戰規模也是超出大家的預期,所以我們只要來了解一下參與淮海戰役的將領就能知道這場戰爭有多不容易了。黃百韜可謂是解放戰爭中突然升起的一顆新星。他是從雜牌軍中走出來的王牌將星,並在淮海戰役中為國民黨軍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
共和國將帥成名戰,粟裕將軍與淮海戰役
在部隊休整期間,粟裕反覆衡量渡江作戰的利弊,他認為:渡江後,一旦失去解放區大後方的支援,華野的強大火力優勢將不復存在;一旦渡江,非但優勢全無,陷入敵人包圍之中的華野將被迫轉入遊擊戰,不得不拋棄重裝備;而且過江是要付出代價的,初步估算至少也要損失5萬人。基於以上考慮,3月初,粟裕向陳毅提出不渡江的想法。
-
淮海戰役後,國軍傷亡及被俘55萬,那麼5大兵團司令的下場如何?
大家知道解放戰爭中的三大戰役嗎?分別是淮海戰役、遼瀋戰役和平津戰役,這三場戰役的勝利可以說是直接奠定了中國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其中的淮海戰役,淮海戰役是粟裕大將指揮下的戰役,這場戰役可以說是震古爍今的,最後的結果自然是我們中國人民解放軍大勝。當時國軍參戰的部隊有哪些嗎?
-
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各自結局如何
不過,蔣介石為了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可是下了血本,把棺材本錢都押上了。投入了全部精銳之師,把能徵善戰之將也全部派上戰場,為他打天下。儘管,蔣介石很重視此戰,也下了血本,但淮海戰役最後的結局是蔣介石敗個精光,手中的精銳之師全軍覆沒。而蔣介石麾下四位高級將領,在淮海戰役結束後,他們各自結局如何?
-
解放戰爭:48年三大戰役哪一場最慘烈?此戰我軍傷亡超13萬人!
解放戰爭期間,我軍傷亡人數在2萬人以上的戰役屈指可數,難度最大、傷亡最多的無疑就是48年的三大戰役。然而這三場大戰的慘烈程度也是有很大區別的,其中哪一場我軍的傷亡人數最多呢?下面來了解一下。三大戰役期間,我軍損失最大的是華東戰場上的淮海戰役,傷亡最輕的則是華北戰場的平津戰役,而遼瀋戰役的戰損介於兩者之間。
-
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中,為何說淮海戰役最為重要?
我軍派出了華東,中原兩隻野戰軍,加上京冀魯豫軍區的部分解放軍戰士,我軍與國民黨軍進行了60多天的激戰,國民黨損失了其全部主力精銳。淮海戰役的勝利解放了長江以北廣大地區,平津戰役的勝利與其密不可分。在淮海戰役中,我軍以少勝多,取得了巨大勝利,導致了國民黨的極大挫敗,這也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中最具有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
-
淮海戰役國軍三個精銳兵團司令官,兩位戰死沙場,另一位被生擒
淮海戰役國軍三個精銳兵團司令官,兩位戰死沙場,另一位被生擒 1948年9月12日至1949年1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瀋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場戰略性戰役。
-
單次殲敵過5萬的戰役就有8場!
不過論總體戰績和作戰的兇猛程度,三野(華東野戰軍)其實是可以和四野媲美的。如何證實呢?有一組說服力很強的數據:解放軍在46-49年共打出23次殲敵過5萬的大捷,三野一支部隊就佔到了其中的8次,佔比高達百分之三十五!要知道5萬人相當於國軍接近兩個主力軍的規模了。這樣的勝仗華野平均一年就要打出2-3次,你說猛不猛?
-
淮海戰役中,一國軍副司令官提出起義,卻為何遭到我軍拒絕?
,這樣的人留在身邊就等同於一個定時炸彈。 在近代的解放戰爭中的淮海戰役,曾經就有一個國軍的副司令官在他們被我解放軍包圍的時候提出了起義,結果卻遭到了我軍的拒絕,確實很多人會感覺到疑惑,為何不同意起義呢?畢竟這樣可是能避免很大的傷亡哦。
-
淮海戰役,手握重兵的白崇禧作壁上觀,為何還阻止宋希濂前去增援
雖然國民黨在人數上略佔優勢,而且裝備精良,但差距還沒大到碾壓之勢,尤其是我軍在濟南戰役、遼瀋戰役等一系列戰鬥中表現出來的強大實力,讓蔣介石擔憂不已。 為了給戰役的勝利再加上一層保險,蔣介石不得不拉下面子,起用和自己素有矛盾的國軍名將白崇禧,同意讓他統一指揮淮海戰役。讓老蔣沒想到的是,白崇禧居然拒絕了他。
-
兇狠的國民黨軍連長哀嘆淮海戰役:天亡國軍,天亡國軍呀!
按說,淮海戰役,解放軍無論從士兵數量、武器裝備,還是從後勤保障、軍隊作戰技能等戰爭元素都無法和國軍比肩,是作戰中的劣勢一方。然而戰役中,解放軍竟能化劣為優,贏得完勝。稱奇之餘,頓生探究根底之念。 於是,我帶著不解,詢問父親。 父親是淮海戰役的親歷者。
-
解放戰爭後期,傅作義擁兵60萬,為何卻不可能打贏平津戰役?
有朋友認為東北戰場是三大戰役前最特殊的區域,因為東北野戰軍當時是我軍唯一具備局部優勢的戰略集群,在1948年8月已經對國軍衛立煌集團形成103萬對55萬人的近兩倍兵力對比。基於這個原因,看起來三大戰役裡面國軍最不可能獲勝的便是遼瀋戰役。然而,東北戰場敵我雙方實力差距較大雖然是事實,但國軍真正最無望的戰役其實是隨後發生在華北的平津戰役。
-
解放戰爭時期為什麼國軍只打陣地戰,不打遊擊戰、運動戰?
1947年2月20日到1947年2月23日,山東萊蕪戰役,斃傷國民黨軍一萬人,俘虜4.68萬人。氣得當時的國民黨名將、山東省主席王耀武大罵:「就是五萬頭豬,三天也抓不完啊......」
-
為何淮海戰役是「最偉大的戰役」?敵軍最多、耗時最長和意義最大
遼瀋戰役,東北野戰軍和東北軍區所屬部隊總兵力為103萬餘人,而「東北剿總」衛立煌全軍只有55萬人,兵力對比約為二比一。平津戰役,東北野戰軍入關約80萬精銳,華北軍區所屬的野戰部隊和地方武裝也有40萬人,加一起總兵力可達120萬人,而「華北剿總」傅作義全軍不過58萬人,總兵力差不多也是二比一,非常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