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按摩技術速成(平湖秋月撰寫)
第一部分:概述
推拿按摩是中國古老的醫治疾病的方法,我國最早的醫書《皇帝內徑》形成於戰國時期,到了秦朝, 「諸子之言紛然殽(xiao)【義同混淆】亂。至秦患之,乃燔(fan)滅【焚燒】文章,以愚黔首。漢興,改秦之敗,大收篇籍,廣開獻書之路。迄孝武世,書缺簡脫,禮壞樂崩,聖上喟然而稱曰:「朕甚閔焉!」於是建藏書之策,置寫書之官,下及諸子傳說,皆充秘府。」……每一書已,向輒(zhe)【總是】條其篇目,撮其指意,錄而奏之。……今刪其要,以備篇輯。《黃帝內經》收錄於《藝文志》第十。
《黃帝內經》十八卷。 《外經》三十七卷。 《扁鵲內徑》九卷。 《外經》十二卷。 《白氏內經》三十八卷。 《外經》三十六卷。 《旁篇》二十五卷。 右醫經七家,二百一十六卷。 醫經者,原人血脈經絡骨髓陰陽表裡,以起百病之本,死生之分,而用度箴(zhen)【參照標準,醫病的根據】石湯火所施,調百藥齊和之所宜。至齊之得,猶磁石取鐵,以物相使。
恢復的醫書還有很多,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此處明白無誤的證明《皇帝內經》是早於秦漢的,較為系統的醫療理論書籍。
《黃帝岐伯按摩十卷》也是恢復輯錄的古本醫書之一,《推拿按摩學》統編教材講已經失傳,沒有正規書籍。《黃帝岐伯按摩十卷》在輯目裡可查。後來失傳應當是其它原因。目前可以查到由中醫藥研究所中醫師郝連成先生據師輩們口述而補著的《黃帝歧伯·按摩十卷》。
郝連成先生寫道:「師曰:「《導引按蹺》……此即《黃帝歧伯·按摩十卷》早歲已失煙火。其術簡、便、驗、廉、無需設陳,財貸相助,隨處可施,男女長幼皆益。「審時度症,手到病除,決無留弊。」釋門語曰:「上乘之法」。道家亦謂:「修真延年精技之術」。
吾少時,偶遇「曾公廣達」先生,與敘家祖業醫,隨敘投緣拜其門下,蒙師一十六載諄諄教誨,一招一式把手親示。此後,憑其所指,又投拜了京都御醫後人「顯效」大居士、劉秀廷女士。以及妙靜子道長,伯父範國才先生(民間易相家),與老中醫魏福堂先生等老前輩,繼習國醫精萃……為遵恩師臨終遺願:「逢盛世當出,誓報國恩。」乃於民間廣求善本、孤本、手本,為《導引按蹺》醫術實歸一統,為自學達才,鋪其路石爾有本可依,數十載力奮完璧。庚申(80年)季冬,初稿既就,乙丑孟冬據稿講學。翌春,吾為醫院招聘,醫案再續……」
他在談到此奇書時是這樣說的:「《導引按蹺》權柄禁錮幾至夭亡,唯「宮廷專用」。民間偶有師徒傳承無奈生計,視此為秘笈不肯披露於眾。皚皚瑰寶,劃公為私,內室相傳,非乏其例。
但推拿按摩作為一種民間醫術廣泛存在於民眾之間這個也是不爭的事實,推拿按摩有廣泛的民眾基礎,許多關於推拿按摩之術的小冊子也應運而生。由於民間醫術固有的局限性缺乏系統的闡述及歸納,其缺陷不言而喻。推薦《高等院校醫藥教材《推拿學》教材為規範的技術標準,掌握各種手法的要點及應用,可以這樣說,只要手法正規,應用熟練,就能起到相應的作用,達到有病治病,無病養生的良好效果。
中醫理論書籍從古至今,不僅著述內容浩泛,研究博大精深,秦漢以前就有了完整的理論體系,系統的從養生的角度到治病的方法,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從古至今,為歷代醫家遵從和使用。
推拿古稱按摩、按蹺、安撫等,也叫岐伯術。推拿按摩術的總旨是有病治病,無病養生。手法上也是有區別的:「養生以舒適為度,治療以耐受為度!」但是往往受術者除了放鬆肌體也有不同程度的治療目的,如頸椎病,腰椎病,腰肌勞損以及其它部位的痛症,這些都是推拿按摩的適應範圍。所以施術也需要因人而異,因人而宜。知道每一個受術者的實際需要,這個是施術者在做的過程中需要揣摩和了解的。養生和治療往往兼而有之。
推拿按摩無論作為治療還是養生,都是一個方法簡便,收效迅速,操作容易,簡單易行的保持身體健康的非常好的一種方法。推拿按摩所起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當然這些作用和效果給施術者有直接關係。施術者在施術過程中要有清晰的概念,手法所起的作用,達到的效果,施術的目的。對手法正確與否有一個相當的認識。
夫手法者,謂以兩手熨理所傷之筋骨,停滯之氣血,寒溼之痺痛,使人之康復也。
然患有輕重沉浮,故手法機巧各有所宜。其痊遲速及遺留殘疾與否皆與手法之所施得宜密切相關:或失其所宜,或未盡其法也!
故夫施術,需形神專守,心到,意到,手到,功到。一旦臨症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重而不滯,輕而不浮。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法使驟然人不覺,術啟沉痾緩緩間,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
急急抹,緩緩揉,叩如雨打,拿需熨帖,柔若無骨,點、壓、按、撥需滲透,力沉如釣餌之墜,皮不知,重以實。輕重緩急各有巧妙,運來推去自帶機關,仔細揣摩,方知手法之精妙,全憑手得,功得,心得,意得,唯專一而後得也!
推拿所起的效果和作用是各方面的,這裡呢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推拿對傷筋的治療:
凡是人體各個關節、筋絡、肌肉受外力撞擊,扭轉,牽拉形成的損傷,擠壓形成的損傷,或跌扑閃挫,體虛,勞累過度,經久積勞產生的損傷以及持續需要保持一種姿勢使身體特定部位產生僵硬,疼痛的症狀,沒有脫位,骨折或皮肉破損的均稱為傷筋。疼痛是其傷筋的主要症狀。推拿按摩對其疼痛的緩解,消除都有非常好的效果,其作用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1. 舒筋通絡
肌體組織受到損傷以後,損傷部位的肌肉、筋膜,韌帶,關節囊等軟組織通過神經反射使有關組織肌肉收縮緊張,韌帶緊縮痙攣,嚴重的攣縮形成筋結,如果不及時治療可進一步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纖維化或瘢痕化,使之進一步形成繼發性疼痛病灶的惡性循環。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原發病灶還是繼發病灶,都會對神經末梢和小的營養血管,毛細血管造成擠壓,產生新成代謝障礙,使其局部筋骨失養,加重病情。實踐中我們知道,凡有疼痛則肌肉緊張,肌肉緊張又勢必加重疼痛,惡化代謝環境,使該處的肌肉筋骨失養狀況越來越嚴重。
所有這些症狀我們都可以通過推拿按摩的各種手法的應用改變它的狀態,減輕症狀,消除疼痛。無論是急性損傷還是陳年老傷,只要手法能夠觸及,就能有所效果。直觀的講,我們通過各種推拿按摩手法的應用,把其局部的肌肉揉松,揉活,經脈理通,氣血流動起來,疼痛就失去了存在的條件,症狀隨之消失。手法施之得當往往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推拿按摩對疼痛的治療非常有效,治療效果也非常徹底。還有一個不同於服藥的優勢是對內臟器官沒有影響,沒有藥物那樣的一系列毒副作用,要遵從各種禁忌,最多只能連續使用多少天多少天等等,藥效過後疼的地方依然疼,不能從根本上消除疼痛的原因。
2. 理筋整復
在軟組織損傷部位,我們可以通過肉眼觀察及手的細心觸摸,拈捺忖度對傷筋的程度有一個大致的了解,這是我們施術過程中需要了解的。肌腱滑脫者在疼痛部位能觸摸到條索樣隆起,關節活動嚴重障礙,我們可以通過撥,推,搬等手法使其復位。頸椎病往往表現為頸部嚴重不適,頸部骨刺增生以及頸肩部的疼痛,我們可以通過頸部的揉拿撥推,點。按等手法緩解以及消除症狀。
腰椎間盤突出,每見腰椎疼痛與下肢串痛,腰部活動受限,行動不便。我們可以通過手法松解局部肌肉緊張,僵硬,回納膨出部位關節,消除神經 壓迫症狀,緩解以致消除疼痛。麻將症候群患者往往因為玩麻將時間過長,超出了正常人體身心調節範圍 及調節能力,出現腰膝酸軟,頸肩背疼痛,頭昏,情志失調等症狀,身體疲勞。我們可以通過揉、拿、滾、捏推等手法對其身體各個部位進行放鬆,對其肌肉酸痛部位,頸肩背等重點進行揉拿捏壓,頭部尤其是顳側,太陽穴,百會,風池,風府等部位施以手法點壓,揉壓,在肢體上運用擦,搓,抖,拍,捏,按壓等,都可以起到很好的,迅速恢復疲勞,幫助睡眠的作用。
傷筋
傷筋有多種情況,大致可分為筋走,筋弛,筋強,筋攣,筋翻等,這些都可以通過手法整復,使其回到正常狀態。醫宗金鑑手法總論上講:「夫手法者謂以兩手安置,熨理所傷之筋骨,停滯之氣血,寒溼之痺痛,使人之康復也!」
3. 活血祛瘀
推拿對調整氣血及內臟功能的效用:通經絡,行氣血,濡筋骨。並通過氣血,經絡影響到內臟,調節改善全身狀態,起到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作用。
4. 推拿對內臟器官的影響
內臟病變在體表會有一定表現,產生疼痛,在相應的穴位上反映出來。例如內臟器官心脾肝膽胃,分別在背部脊椎旁開1.5寸的心俞(T5),肺俞(T3),肝俞(T9),膽俞(T10),胃俞(T12)是它們的反應點,只要在這些部位施以點按手法或是針灸,就能起到積極的保健作用。這些內容我們可以在專業的研究書籍中找到相關的內容。(P14)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社會分工越來越複雜化,精細化,專業化,專一化。隨之也越來越多的職業病。經常埋頭工作的易患頸椎病,長時間打麻將使許多麻將愛好者患上典型的麻將頸,腰酸背痛。電腦上工作的易患網球肘,出現肘關節以下至腕關節之間的疼痛。計程車司機易患頸肩症候群,腰肌勞損,腰椎病。不愛活動,缺乏鍛鍊的人身體僵硬,板滯,彎腰困難。這就使推拿按摩職業有越來越大的社會需求和發展空間。
黃帝岐伯.按摩十卷(作者:郝連成)
前言:《黃帝岐伯.按摩十卷》是正規中醫教材推拿學明確早以失傳的一本中醫古籍醫書,近年發現有醫書《皇帝岐伯.按摩十卷》,觀目錄導引共三百多頁,採用一段古文,一段今譯的寫法延繹成書,作者是郝連成先生。郝連成先生在新浪開有博客,博客連結「http://blog.sina.com.cn/u/2907784695」,除了《針刺伊始》《針灸精髓》兩篇文章外沒有其他介紹。由郝連成先生編著的《黃帝歧伯·按摩十卷》也說不清是師傳還是書傳古籍醫書,本人聲稱「民間千古秘本」據此傳書當然也是一家之言,現代印刷術照相術十分先進,原籍書貌復原也不是什麼難事,只是目前所能見到的依然是郝連成先生編著的《皇帝岐伯.按摩十卷》
《黃帝歧伯·按摩十卷》
願與一切酷愛中華民族民間傳統傳承醫藥人士交友
本人是受師承,承襲了中華「導引按蹺醫術精華」的一個民間醫。自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共黨的「科教興國,以法治國,以德立國」的政策感召下,為迎接中華民族新盛世的到來,願為一切酷愛中華民族民間傳統醫藥的朋友們,切磋有關推拿、按摩、點穴以及氣功等鮮為人知的民間醫技。願與醫界同仁交流有關針灸,中草藥方脈,在民間潛在下來的有關師承的內容。願為酷愛民族醫藥的朋友們增添一點理論與實踐技能而感到欣慰。我願為有理想、有道德,為中華民族民間醫藥獻身的朋友們饋贈,民間千古秘本《黃帝歧伯·按摩十卷》、《推按精義》、《推按臨症指南(醫案)》,以及《針灸精髓》與《醫方精要》等民間師承保留延續下來的中華醫藥瑰寶。
《黃帝歧伯·按摩十卷》
內 容 提 要
本書是受民間師承得以延續下來的中華民族文化瑰寶,它是融匯「氣功、推拿、點穴、按摩療法」於一爐的專門著述。針對「氣功、推拿、點穴,按摩療法」的具體內容,以深入淺出半文言體問答形式,敘述了「氣功、推拿、點穴,按摩療法」理論依據,並通過其理論來指導臨床。尤其在臨證的具體方法上,又分別作以說明。
什麼是「導」,什麼是「引」?什麼是「導引」?什麼是「按蹺」?以及它們四者之間,既獨立又相互聯繫的紐帶關係……
本書依獨家己見,針對疾病的綜合治療,對傳統醫學凝集的焦點闡論別俱,可為傳統中醫藥專業人員臨床參考。
本書分(上、下)兩卷。上卷為(導引按蹺經·經義要解)即《黃帝岐伯·按摩十卷》;下卷為《推按精義》與《推按臨症指南(醫案)》二書。
讀者對「導引按蹺術」專業內容的具體應用,可依此三部著述相兼參考。
前 言
吾中華聖地,九洲方圓,千古留傳人寰無可勝數稀世珍寶,瑰翠耀目者「四部醫經」也。曰:《黃帝內經》、《黃帝外經》、《黃帝導引按蹺經》、《神農本草經》是也。繼祖本之後,亦有「難、類、太素」等,媲美之「金匱、傷寒雜病」等典以續。今世傳本,除「內經、本草」者存,「外經」雖曰罕見,亦有氏增補之。奈何《導引按蹺》之作,竟有目無容,無善本所存哉!師曰:「此即《黃帝歧伯·按摩十卷》早歲已失煙火。其術簡、便、驗、廉、無需設陳,財貸相助,隨處可施,男女長幼皆益。「審時度症,手到病除,決無留弊。」釋門語曰:「上乘之法」。道家亦謂:「修真延年精技之術」。吾少時,偶遇「曾公廣達」先生,與敘家祖業醫,隨敘投緣拜其門下,蒙師一十六載諄諄教誨,一招一式把手親示。此後,憑其所指,又投拜了京都御醫後人「顯效」大居士、劉秀廷女士。以及妙靜子道長,伯父範國才先生(民間易相家),與老中醫魏福堂先生等老前輩,繼習國醫精萃……為遵恩師臨終遺願:「逢盛世當出,誓報國恩。」乃於民間廣求善本、孤本、手本,為《導引按蹺》醫術實歸一統,為自學達才,鋪其路石爾有本可依,數十載力奮完璧。庚申(80年)季冬,初稿既就,乙丑孟冬據稿講學。翌春,吾為醫院招聘,醫案再續……時過六載寒暑,捫心自問,身為炎黃子孫,脫浩劫之厄運,無為炊米之憂。今體健身壯,國家日漸昌盛,前程錦繡。吾焉何處心積慮,寡目錢鈔堆積,拔一毛利天下而不為?憶往昔,「導引按蹺」術,為吾中華子孫繁衍立下不朽功勳。可在舊時代封建統治壓榨下,權柄禁錮幾至夭亡,唯「宮廷專用」。民間偶有師徒傳承無奈生計,視此為秘笈不肯披露於眾。皚皚瑰寶,劃公為私,內室相傳,非乏其例。展轉世世,有損無增習以為常。歷代先賢名流,嘔心瀝血公呼天下,壯士血薦軒轅致力民族興旺。奈何,舊時民不聊生,間有「推按」傳本,亦難免魚目混珠,協挾糟粕實難為眾所用。其文簡者,尚缺善論;文繁者,似是實非。痴心求學者,誤墮迷途無能自拔,另有「醒聰」之士,確少作為。苦乎!初學啟蒙,竟無善路而行,此一技之術,何談其所長也?往閱居世,鮮有小技,便坐井觀天。仰首戴目,乃不求上進。自恃己能,固步自封,目視財孔比日甚大。無此術者,責以旁門小道,褒貶有論。格盛者,心裁從天而降,詐言肉眼透視,戲弄愚昧盲知,足可謂「發財」有招著。魔鬼相席執業敲詐吸民脂膏,且談何「醫德」乎?!舊謂「祖傳」乃謙恭之語,非藉此詞以作詐業。此等奇恥,五花八門,不諮玉碧塗青。汝任所為:以亂為活,以死為安,非惑心有居奈何之?古語有云:人宏遠道,道亦弘人。求學為是,理無門派之爭,求科學昌進,必以實事求是,從醫於途,必乃德才兼備。無德才反充其任,非賊徒舉亂何?嗚乎!積烏雲之厚,難彌光霞之照;為寒作結,難拒輝暖所融。吾,欣喜如狂,今逢新華盛世,改革開放之明燈,有如九天昊日。鄧老南巡話語,科技再上新階。民族奮起中華復興,華夏兒女當何不進取乎?!隨憶師訓,盡收心意。在「科教興國,以法治國,以德立國」的政策感召下,爾將遺部「導引按蹺術臨症指南」即《推按精義》與《推按臨症指南(醫案)》二書,歸其梗概。為使古老醫術之光大,予將此書校梓刊行,此吾之幸甚,益世於眾也。奈何,吾心有餘,力尚欠,匆匆草就,文筆難免駑鈍是非。實為報國心切,利民眾之意急。執此草作初就,善請諸公同仁校正。祈望:粗俗去,精舉來;偽者棄,真之立;德所存,鄙所衰。依吾億萬炎黃子孫,自立大千之林,當無愧於天下矣!
辛巳歲季冬於館齋「貽福堂」筆 :郝連成
目 錄
傳 說 …………………………………………… 1
《導引按蹺經·經文》 ………………………………… 7
《導引按蹺經》說文 …………………………………… 8
師徒傳承 ………………………………………………… 10
經文釋密 ………………………………………………… 18
一 元 卷 一
有無論及篇 第 一 ………………………………… 30
無極太極篇 第 二 ………………………………… 31
太虛宇宙篇 第 三 ………………………………… 33
氣質變化篇 第 四 ………………………………… 35
虛實動靜篇 第 五 ………………………………… 37
升降離及篇 第 六 ………………………………… 39
天地陰陽篇 第 七 ………………………………… 41
五行匹配篇 第 八 ………………………………… 46
渾玄一氣篇 第 九 ………………………………… 49
一泰至括篇 第 十 ………………………………… 51
同 元 一 體 卷 二
玄論三才篇 第十一 ………………………………… 53
隨道來去篇 第十二 ………………………………… 56
精神靈魂篇 第十三 ………………………………… 59
天人合一篇 第十四 ………………………………… 62
至 真 氣 行 卷 三
三六傳始篇 第十 五 …………………………………… 65
宗總化統篇 第十 六 …………………………………… 68
氣血轉傳篇 第十 七 …………………………………… 72
經緯關鎖篇 第十 八 …………………………………… 84
府庫支給篇 第十 九 …………………………………… 86
出入門戶篇 第二 十 …………………………………… 88
濟 泌 篇 第二十一 …………………………………… 90
泌濟清濁篇 第二十二 …………………………………… 93
氣璣隧道篇 第二十三 …………………………………… 96
隧道布散篇 第二十四 …………………………………… 98
圖 說 篇 第二十五 …………………………………… 102
至 要 邪 亂 卷 四
真偽邪正篇 第二十六 …………………………………… 104
亢卑虛實篇 第二十七 …………………………………… 107
疾病急留篇 第二十八 …………………………………… 111
風 候 篇 第二十九 …………………………………… 113
風候潛積篇 第三 十 …………………………………… 116
症瘕積聚篇 第三十一 …………………………………… 118
七情所傷篇 第三十二 …………………………………… 121
五 髒 篇 第三十三 …………………………………… 124
五臟相入篇 第三十四 …………………………………… 132
五行闡微篇 第三十五 …………………………………… 138
氣止休亡篇 第三十六 …………………………………… 143
平 邪 定 亂 卷 五
舉 落 篇 第三十七 ……………………………………146
歸散來去篇 第三十八 ……………………………………149
顛 倒 篇 第三十九 ……………………………………151
開 合 篇 第四 十 ……………………………………155
平邪轉傳篇 第四十一 ……………………………………158
開關解鎖篇 第四十二 ……………………………………163
解 邪 篇 第四十三 ……………………………………167
欲解六仲篇 第四十四 ……………………………………171
內 導 行 運 卷 六
松靜自養篇 第四十五……………………………………178
環周由真篇 第四十六……………………………………181
通行轉返篇 第四十七……………………………………184
內 景 篇 第四十八……………………………………186
五行水火篇 第四十九……………………………………189
言聲入髒篇 第五 十……………………………………191
四 時 篇 第五十一……………………………………193
養兵剿匪篇 第五十二……………………………………195
外 引 行 施 卷 七
形動名分篇 第五十三 …………………………………200
三元至寶篇 第五十四 …………………………………202
精查無妄篇 第五十五 …………………………………204
按 蹺 篇 第五十六 …………………………………207
臨症持重篇 第五十七 …………………………………210
善 惡 篇 第五十八 …………………………………212
三步技階篇 第五十九 …………………………………215
法式靈通篇 第六 十 …………………………………220
一法開天篇 第六十一 …………………………………222
二法徹地篇 第六十二 …………………………………224
三法合中篇 第六十三 …………………………………225
相合雜治篇 第六十四 …………………………………227
雜治匹配篇 第六十五 …………………………………228
十二配方篇 第六十六 …………………………………231
方解釋義篇 第六十七 …………………………………233
四 相 機 玄 卷 八
四 相 篇 第六十八 ……………………………………237
乾坤男女篇 第六十九 ……………………………………241
純陽六一篇 第七 十 ……………………………………243
出入根標篇 第七十一 ……………………………………246
動爻天盤篇 第七十二 ……………………………………249
支屬五行篇 第七十三 ……………………………………251
尺 寸 篇 第七十四 ……………………………………255
三關氣命篇 第七十五 ……………………………………257
關之候審篇 第七十六 ……………………………………259
轉入相機篇 第七十七 ……………………………………261
八 綱 八 法 卷 九
八 兌 篇 第七十八 ……………………………………263
八兌圖解篇 第七十九 ……………………………………265
行 氣 篇 第八 十 ……………………………………268
存 蓄 篇 第八十一 ……………………………………272
收 止 篇 第八十二 ……………………………………276
消散結凝篇 第八十三 ……………………………………278
激啟其怠篇 第八十四 ……………………………………281
驚 騰 篇 第八十五 ……………………………………285
歸 入 篇 第八十六 ……………………………………289
轉 傳 篇 第八十七 ……………………………………
歸 真 卷 十
天 罡 篇 第八十八 ………………………………… 298
地 煞 篇 第八十九 ………………………………… 302
脈 道 篇 第九 十 ………………………………… 306
脈度隨息篇 第九十一 ………………………………… 310
至節名定篇 第九十二 ………………………………… 312
氣潛穴名篇 第九十三 ………………………………… 314
為道由路篇 第九十四 ………………………………… 320
方位幹支篇 第九十五 ………………………………… 323
歸 真 篇 第九十六 ………………………………… 327
性命諧合篇 第九十七 ………………………………… 331
三步塵技篇 第九十八 ………………………………… 335
罡鬥玄秘篇 第九十九 ………………………………… 338
蔣介石原聲錄音燈下雜談二維碼掃描加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