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偉/文
隨著帶量採購和一票制的推進,國內醫藥流通行業市場將迎來新一輪變革。據財經網產經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包括國藥控股、瑞康醫藥等多家上市公司剝離藥房託管業務。事實上,自從2018年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就已明令禁止公立醫院承包、出租藥房,向營利性企業託管藥房後,令原本「趨之若鶩」的市場冷落了不少。業內人士指出,藥房託管本是公立醫院嘗試「醫藥分開」的一種經營模式,但由於並未完全切斷醫院與藥企的利益輸送關係,因此,藥房託管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隨著政策的推進,處方外流加速,未來,網際網路醫療或成為行業新的「風口」。
「風向」調轉多家藥企退場
財經網產經注意到,此前,國藥控股、瑞康醫藥等都曾「華麗進軍」藥房託管業務後,又「落寞選擇」退場。尤其是隨著2018年11月國家衛健委兩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公立醫院不得承包、出租藥房,不得向營利性企業託管藥房後,藥房託管被明確禁止的範圍不斷擴延。
截至目前,已有河北、寧夏、北京、江蘇、山東、廣東等12個省市均出臺文件響應國家政策。對此,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告訴財經網產經,藥房託管是醫藥分家政策下衍生出來的。「雖然,此前像康美、步長等都收購了不少藥店,但是隨著政策的叫停,藥房託管現象將逐漸消弭。且藥房託管還一直存在涉嫌壟斷,進藥、價格、返點等問題。由於醫院的數量不多,未來,留給其他一般的醫藥流通企業的機會很少。」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也曾公開表示,「我國醫院藥房託管實質上都是藥房產權和採購權的分家,是採購權、使用權和審批權的分離,而非根本性的改變,這些模式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醫藥分開』。」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衛健委2019年發布的一則要求暫停藥房託管的通知中曾明確提到,藥房要加強處方審核和處方點評工作,同時,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藥學服務」,加強電子處方和長期處方管理,探索推廣醫院「智慧藥房」。
網際網路醫療進入上升期
事實上,為了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市場的發展,國家已相繼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提出,要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醫院、網際網路診療優勢,鼓勵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及藥品配送服務,增加新冠肺炎在線預檢服務等;3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發文提到,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且再一次提及網際網路醫療納入醫保支付。財經網產經了解到,目前已經有部分網際網路醫療平臺藉助網際網路醫院開展醫保支付渠道試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不斷推進的同時,受疫情影響,今年網際網路醫療更是進入「天時地利」的加速發展期。根據易觀發布的《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年度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面對巨大的市場紅利,伴隨醫療科學技術的突破,「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許多醫藥企業新的「必爭之地」。財經網產經梳理發現,目前,包括華潤醫藥、上海醫藥、國藥控股、輝瑞、阿斯利康、GSK等多家國內外藥企,均已開始布局數位化轉型。此外,看準政策利好及市場需求的增多,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多個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入局網際網路醫療,謀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對此,易觀分析醫療健康行業分析師陳喬姍表示,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至今已有近10年的時間。「在醫改控費的大背景下,分級診療依然是政策的主旋律,而患者流量的下沉取決於基層的承接和服務能力。因此,網際網路醫療將成為公立醫院的補充,進一步加強基層的服務能力,從而推動分級診療的發展。特別是疫情過後,網際網路醫療的遠程化優勢日益凸顯。」
「處方外流」市場成新趨勢
近年來,隨著分級診療、醫藥分開、集採擴圍等政策的推進和落地,尤其是在禁止藥房託管後,「處方外流」進入加速發展期。為了在承接處方藥外流中佔得先機,不少企業都開始布局零售藥店。根據中國藥店/中信建投證券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零售藥店數量連鎖率不斷上升,目前已突破50%。據財經網產經梳理發現,上述提及的華潤醫藥和上海醫藥2019年「高值藥品直送」(DTP-DirectToPatient)藥房數量和營收均呈上升趨勢。根據華潤醫藥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華潤醫藥共有零售藥房850家,並在全國89個城市建成大約175家DTP藥房;上海醫藥則在2019年年報中披露,新特藥DTP藥房數量和營業收入保持穩健增長,主要分布區域在華東、華南等主要用藥省份,公司會繼續大力發展DTP業務,承接高值藥品外流。
國藥控股國大復美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姚軍介紹道,處方藥在零售端潛力非常大,對於零售藥店,影響處方藥銷售的重要因素,包括處方來源、支付方式以及藥師專業能力等。在他看來,藥店可提供給消費者專業及便利的配套服務。「連鎖藥店承接處方外流的主要載體包括關聯藥店、院邊店、網際網路+、慢病服務、DTP(直接面向病人提供專業服務)業務、醫療保險以及藥師的專業能力。其中,關聯店可推動藥品廠家與藥店互動,通過患者輸入、診療輸出,打通院店聯動的患者管理體系,並且可使醫院、患者、藥店慢病專員間的聯動提升,提升患者對藥店專業管理的依從性。而院邊店與醫院合作模式則是通過與醫院達成合作,在院內設立零售藥房,此外,通過開展DTP服務項目,還可以引流醫院處方。」
不過,史立臣也指出,由於處方藥網售需要專業藥師、醫師進行指導,因此,處方外流仍需要長久地經營。業內人士指出,「未來,企業應該重點考慮的,將不再是藥房託管,而是如何與醫院深度合作,做好院外電子處方的流轉。」
【作者:許偉】 (編輯:段靜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