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經報導|藥房託管產業鏈斷裂 網際網路醫療進入「跑馬圈地期」

2020-12-18 財經網

許偉/文

隨著帶量採購和一票制的推進,國內醫藥流通行業市場將迎來新一輪變革。據財經網產經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已有包括國藥控股、瑞康醫藥等多家上市公司剝離藥房託管業務。事實上,自從2018年國家衛健委等部門就已明令禁止公立醫院承包、出租藥房,向營利性企業託管藥房後,令原本「趨之若鶩」的市場冷落了不少。業內人士指出,藥房託管本是公立醫院嘗試「醫藥分開」的一種經營模式,但由於並未完全切斷醫院與藥企的利益輸送關係,因此,藥房託管一直以來都備受爭議。隨著政策的推進,處方外流加速,未來,網際網路醫療或成為行業新的「風口」。

「風向」調轉多家藥企退場

財經網產經注意到,此前,國藥控股、瑞康醫藥等都曾「華麗進軍」藥房託管業務後,又「落寞選擇」退場。尤其是隨著2018年11月國家衛健委兩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加快藥學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指出公立醫院不得承包、出租藥房,不得向營利性企業託管藥房後,藥房託管被明確禁止的範圍不斷擴延。

截至目前,已有河北、寧夏、北京、江蘇、山東、廣東等12個省市均出臺文件響應國家政策。對此,北京鼎臣管理諮詢有限責任公司創始人史立臣告訴財經網產經,藥房託管是醫藥分家政策下衍生出來的。「雖然,此前像康美、步長等都收購了不少藥店,但是隨著政策的叫停,藥房託管現象將逐漸消弭。且藥房託管還一直存在涉嫌壟斷,進藥、價格、返點等問題。由於醫院的數量不多,未來,留給其他一般的醫藥流通企業的機會很少。」老百姓大藥房董事長謝子龍也曾公開表示,「我國醫院藥房託管實質上都是藥房產權和採購權的分家,是採購權、使用權和審批權的分離,而非根本性的改變,這些模式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醫藥分開』。」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省衛健委2019年發布的一則要求暫停藥房託管的通知中曾明確提到,藥房要加強處方審核和處方點評工作,同時,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藥學服務」,加強電子處方和長期處方管理,探索推廣醫院「智慧藥房」。 

網際網路醫療進入上升期

事實上,為了推動網際網路醫療市場的發展,國家已相繼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今年2月,國家衛健委提出,要充分發揮網際網路醫院、網際網路診療優勢,鼓勵在線開展部分常見病、慢性病複診及藥品配送服務,增加新冠肺炎在線預檢服務等;3月,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發文提到,將符合條件的「網際網路+」醫療服務費用納入醫保支付範圍;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3個部門聯合印發的《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積極發展網際網路醫療,且再一次提及網際網路醫療納入醫保支付。財經網產經了解到,目前已經有部分網際網路醫療平臺藉助網際網路醫院開展醫保支付渠道試水。

值得一提的是,在政策不斷推進的同時,受疫情影響,今年網際網路醫療更是進入「天時地利」的加速發展期。根據易觀發布的《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年度分析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面對巨大的市場紅利,伴隨醫療科學技術的突破,「網際網路+」已經成為許多醫藥企業新的「必爭之地」。財經網產經梳理發現,目前,包括華潤醫藥、上海醫藥、國藥控股、輝瑞、阿斯利康、GSK等多家國內外藥企,均已開始布局數位化轉型。此外,看準政策利好及市場需求的增多,騰訊、百度、字節跳動等多個網際網路巨頭也紛紛入局網際網路醫療,謀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對此,易觀分析醫療健康行業分析師陳喬姍表示,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發展至今已有近10年的時間。「在醫改控費的大背景下,分級診療依然是政策的主旋律,而患者流量的下沉取決於基層的承接和服務能力。因此,網際網路醫療將成為公立醫院的補充,進一步加強基層的服務能力,從而推動分級診療的發展。特別是疫情過後,網際網路醫療的遠程化優勢日益凸顯。」

「處方外流」市場成新趨勢

近年來,隨著分級診療、醫藥分開、集採擴圍等政策的推進和落地,尤其是在禁止藥房託管後,「處方外流」進入加速發展期。為了在承接處方藥外流中佔得先機,不少企業都開始布局零售藥店。根據中國藥店/中信建投證券數據顯示,近10年來,我國零售藥店數量連鎖率不斷上升,目前已突破50%。據財經網產經梳理發現,上述提及的華潤醫藥和上海醫藥2019年「高值藥品直送」(DTP-DirectToPatient)藥房數量和營收均呈上升趨勢。根據華潤醫藥官網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華潤醫藥共有零售藥房850家,並在全國89個城市建成大約175家DTP藥房;上海醫藥則在2019年年報中披露,新特藥DTP藥房數量和營業收入保持穩健增長,主要分布區域在華東、華南等主要用藥省份,公司會繼續大力發展DTP業務,承接高值藥品外流。

國藥控股國大復美藥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姚軍介紹道,處方藥在零售端潛力非常大,對於零售藥店,影響處方藥銷售的重要因素,包括處方來源、支付方式以及藥師專業能力等。在他看來,藥店可提供給消費者專業及便利的配套服務。「連鎖藥店承接處方外流的主要載體包括關聯藥店、院邊店、網際網路+、慢病服務、DTP(直接面向病人提供專業服務)業務、醫療保險以及藥師的專業能力。其中,關聯店可推動藥品廠家與藥店互動,通過患者輸入、診療輸出,打通院店聯動的患者管理體系,並且可使醫院、患者、藥店慢病專員間的聯動提升,提升患者對藥店專業管理的依從性。而院邊店與醫院合作模式則是通過與醫院達成合作,在院內設立零售藥房,此外,通過開展DTP服務項目,還可以引流醫院處方。」

不過,史立臣也指出,由於處方藥網售需要專業藥師、醫師進行指導,因此,處方外流仍需要長久地經營。業內人士指出,「未來,企業應該重點考慮的,將不再是藥房託管,而是如何與醫院深度合作,做好院外電子處方的流轉。」

【作者:許偉】 (編輯:段靜遠)

關鍵字:

相關焦點

  • 大學跑馬圈地,跟網際網路巨頭搶小攤小販生意有什麼區別?
    可以說,幾乎每個月都能看到幾條大學跑馬圈地的新聞。大學的跑馬圈地比如,12月13日,4所著名大學落戶海南。其中一所是瑞士洛桑酒店管理集團和中國交建合辦的大學。其他三所都是國內大學。南開大學,準備在海南在貿易、物流、旅遊等專業,開展中外合作辦學。
  • 虧損倒閉、資金斷裂 鄰家、全家等便利店雞毛一地
    在我國振興實體經濟,引導資金脫虛向實的大背景下,便利店行業迎來了開店潮,而傳統零售、網際網路企業、電商巨頭的入局,更是將便利店推上「風口」。但是在經歷「加盟店主失聯導致欠薪」、「快速擴張卻又急速關店」、「投資方資金鍊斷裂」等事件後,便利店行業大浪淘沙,進入洗牌期。
  • 連虧3年,壹藥網強闖科創板,網際網路醫療燒錢模式下IPO
    不管是111集團還是壹藥網,都未實現盈利,或者說依舊在「跑馬圈地」的燒錢狀態。對壹藥網來說,B2C醫藥平臺「1藥網」、網際網路醫院「1診」、B2B醫藥平臺「1藥城」為其三大業務。而其銷售成本過高,或是其為了快速擴大B2B業務的合作藥房,通過「燒錢」的方式實現增量。但在價格、種類、帳期等問題下,2B業務的護城河極低。
  • 政策助推網際網路醫療邁向新階段
    疫情之後,在線問診漸成趨勢,在利好政策和消費需求的多重推動下,網際網路醫療全面進入公眾生活還有多遠?根據艾瑞估算,今年前10個月針對網際網路醫療的投資額就已超過900億元,預計2020年整年度投資額將會突破千億元。   在京東健康之前,騰訊阿里百度等三巨頭也早早開始了跨界醫療「圈地跑馬」。
  • 處方外流:上海醫藥、九州通、國大藥房做了啥布局
    圍繞處方外流,藥企、流通企業、零售企業等進行了諸多嘗試,開始跑馬圈地。動脈網總結,處方外流主要有5種模式,我們挑選了上海醫藥、九州通、國大藥房等案例,深度解讀處方外流業務模式。另外,基層醫療機構可以走醫保個人帳戶和統籌帳戶,且報銷比例高於藥店(10%左右);隨著基藥制度完善,基層用藥限制放開,分級診療制度執行,基層醫療機構的接診人次將更多,開藥的機會也更多,常見病、慢病續方將更多發生在基層醫療機構,對處方外流、醫藥零售亦有一定分流作用。社會藥房藥事服務能力問題。
  • 寧德時代開啟大手筆「跑馬圈地」
    公司成立於2002年,從薄膜電容器設備起步,以技術含量高、工藝地位關鍵的全自動卷繞機為突破口,通過技術延伸成功進入鋰電池設備、光伏自動化設備等領域。公司所處行業是鋰電池生產設備行業,位於新能源鋰電池產業鏈的最上遊,按電池加工順序分類,鋰電池設備可以分為:極片製作(前端)、電心合成(中端)、化成分容及包裝檢測(後端);從三道工序看,前斷設備目前仍被日、韓企業所主導;中端設備國內廠商部分產品實現進口替代,如先導智能的卷繞機已經進入全球第一梯隊;後端設備國產化率達到90%
  • 步長製藥剝離藥房託管業務!曾屢陷「行賄門」,去年銷售費80億
    對於終止藥房託管業務的原因,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認為:「近年來步長製藥頻頻因帶金銷售陷入『行賄門』事件,這與剝離藥房託管業務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但主要還是因為在「醫藥分家」的背景下,藥房託管暴露出較多的問題,甚至衍生出變相「以藥補醫」的灰色地帶,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
  • 健麾信息戴建偉:打造智慧藥房 暢通醫療服務「最後一公裡」
    上世紀80年代,戴建偉在大學畢業後進入研究所工作,參與研發車載雷達情報處理系統。1995年,他從研究所出來,投身遠程醫療系統研究。  當時需要靠電話線來撥號聯網,戴建偉開發的遠程醫療系統堪稱國內網際網路醫療的「先行者」。此後,戴建偉先後研發了藥品諮詢系統、智能自動售藥機。2002年5月20日,中國第一臺智能自動售藥機在上海第一醫藥商店正式上線,一時間引起轟動。
  • 網際網路醫療創業公司,無法走「富二代」的路
    網際網路本質是個優化生產關係效率的工具,但是短期不太可能改變傳統醫和藥的比例,另外藥品產業鏈標準化程度更高,除輕問診掛繳查之外,更深層次醫療往往需要跟一個個醫院系統做對接,因此藥品網際網路化的進程相對較快。」高特佳弘瑞投資研究部高級行業研究員葛戰一稱。
  • 「圈地」擠走從業者,網際網路巨頭入場寸草不生?董明珠早有預言
    當網際網路和實體相碰撞,很多人都投給了網際網路一票,而如今國內的網際網路企業發展如此迅速,我們不敢說沒有自己的「推波助瀾」,但是當問題出現之後,我們才發現,很多情況已經是「為時已晚」了。最近阿里巴巴和馬雲頻頻登上熱搜榜單,而每次上熱搜都離不開一個詞:「反壟斷」。
  • 猩便利下單百萬臺冷櫃 無人貨架玩家開啟跑馬圈地大戰
    所以,原本星星的客戶大多是實體門店的商家,但最近的新客戶,他們是一群做網際網路的。確切地說是,這是一群做新零售的玩家,「行業內一半兒做新零售的玩家都來找過星星。」星星集團董事長楊文勇告訴界面創業。而這些玩網際網路的一下單就是一筆大的。12月20日,猩便利與星星集團宣布將達成近百萬臺冷櫃的戰略合作。
  • 部分工商資本下鄉後「跑馬圈地、圈而不種」,《經濟日報》:要立規矩
    對工商資本下鄉,要鼓勵務農、警惕「圈地」,既要激發其投資農業農村的活力,也要為工商資本下鄉立規矩,完善資本下鄉準入和監管制度,構建企業與農民的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近期,工商資本下鄉成為社會熱點話題,一些工商資本租地亂象也引起關注。
  • 童程童美重拾擴張步伐,少兒編程也要跑馬圈地?
    童程童美重拾擴張步伐,少兒編程也要跑馬圈地? 2020-11-04 18:25 童程童美重拾擴張步伐,少兒編程也要跑馬圈地
  • DTP藥房如何度過「陣痛期」?
    「4+4」醫保新格局從醫保的角度,通過本次國談,醫保「4+4」格局形成,去年達伯舒入圍國談,今年拓益、艾瑞卡、百澤安進入醫保,而可瑞達、歐狄沃、英飛凡、特善奇進口PD-1和PD-L1單抗與醫保無緣。然而,從特藥定點藥店的角度去考慮,雖然達伯舒取得了翻倍的業績,但是特藥定點藥店並未享受太多的市場紅利——國談之後,按《國家醫保局、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做好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藥品落地工作的通知》的通知》要求,「各級衛生健康行政管理部門要加強醫療機構藥事管理,不得以醫保總額控制、醫療機構用藥目錄數量限制、藥佔比等為由影響談判藥品使用。」
  • 京東健康上市之後,網際網路醫療從三國走向戰國
    而平安好醫生等公司,因為不具備電商基因優勢,以提供醫療服務為主,再拓展至其他醫療生態環節。在網際網路巨頭都在尋求第二增長曲線的當下,阿里健康、京東健康等先後成功上市,並且展現出明確的盈利預期,也讓騰訊、百度、字節、美團和拼多多等深度布局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行業成為必然選擇,三國時代也將進入戰國時代。
  • 繪佳醫療:全力推進網際網路+健康醫療加速發展
    近年來,隨著我國居民對醫療需求持續快速增長,推動了全球醫療資源加速發展,繪佳醫療通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服務效率,重塑了網際網路醫療管理和服務模式
  • 生病先問手機醫生頻「掉線」 網際網路醫療爆火背後有隱憂
    有報告顯示,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領域獨立App日活最高峰862.4萬人,同比最大漲幅144萬人。還有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移動醫療市場規模520.8億元,移動醫療用戶規模6.35億人……2020年,老百姓的健康意識提升到前所未有高度,網際網路企業、網際網路醫院數量驟增,需求側的快速增長催生行業風口期的到來,但是「在線醫生」形同虛設、誤診、身份造假等問題也浮出水面。
  • 「土味」借貸廣告 只是平臺跑馬圈地的套子
    如此跑馬圈地,不是給公眾設套是什麼?近年來,校園貸造成的「裸條脅迫」等極端事件令人觸目驚心。社會上,暴力催債的報導更是屢見不鮮。「借貸一時爽,脫身萬般難」的現實教訓說明:輕信那些幾乎沒有貸款門檻、千方百計誘導公眾借貸的廣告,往往是噩夢的開始。令人憂心的事情恰恰就在這裡。時下,「借錢消費」已經成為不少人的消費習慣。
  • 上市公司加速異地布局青島輪胎企業「跑馬圈地」
    未來一周,世界網際網路大會、第十一屆中國衛星導航年會、2020中國西部(重慶)國際物流產業博覽會、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將舉行,有望利好網際網路、人工智慧、衛星導航、物流、一帶一「路」等板塊,投資者可以重點關注投資機會。此外,本周將有9隻新股發行。
  • 跨國藥企接連設立網際網路醫療部門,藥企與網際網路醫療之間能產生怎樣...
    藥企巨頭與網際網路醫療之間互動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但是2020年網際網路醫療產業在藥企戰略布局中的地位,看起來又有了進一步的提升,升級成了藥企重點主抓的業務條線之一。那麼輝瑞普強的網際網路醫療部門究竟要做什麼?藥企為何持續關注網際網路醫療行業?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又如何賦能藥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