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的心腹大將牛輔,曾擊敗東漢名將朱俊,卻死於親信之手

2020-12-23 畫筆中的歷史

提到董卓手下的將領,可能李傕、郭汜的名氣比較大一些,畢竟這兩個人算是繼承了董卓的「衣缽」,在董卓被殺後反攻長安,重新控制東漢朝廷,有過一段「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經歷。其實李傕、郭汜並不算是董卓的心腹,在董卓集團中的地位也不算太高。他們的官職只是校尉,受到中郎將牛輔的統轄。這個牛輔也算是董卓最為親信的愛將之一,曾經擊敗過東漢名將朱俊,不過大部分功勞還是在李傕、郭汜的頭上。後來董卓被王允、呂布等人所殺,牛輔很快也死於內訌,可以看出他的統軍的能力是比較欠缺的。下面小編就來聊一聊牛輔這個人物。

牛輔與董卓的裙帶關係

牛輔為什麼受到董卓的信任呢?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是董卓的女婿,董卓是他老丈人。從這一層關係來看,牛輔應該是涼州出身。任人唯親,和重用同鄉嫡系是人之常情,比如說曹操重用曹姓、夏侯姓的將領;陶謙組建丹陽系的軍隊,是一個道理。牛輔這兩樣都佔據了,自然會被董卓所重用。

我們看董卓集團中的各將領的地位,董卓肯定是老大,這個不用說了;董卓的弟弟董旻為左將軍,地位僅次於董卓;董卓的侄子董璜為中軍校尉,西園八校尉之一掌握中軍,並且是侍中,可以出入宮廷接近天子,權重應高於其餘各雜號中郎將、校尉;接下來是小編可以查證到的五個中郎將,牛輔、董越、徐榮、呂布、段煨。董越資料不詳,可能是董卓的族人,也可能不是;徐榮並非出身涼州,他能夠做到中郎將,可能是因為自己的軍事才能,畢竟有擊敗曹操、袁紹、孫堅這樣的卓越戰績;呂布是董卓吞併并州軍的重要功臣,也可以用呂布安穩并州軍,給他這樣的地位不奇怪;段煨是涼州武威人,似乎還有一些政治才能;牛輔大概就是因為與董卓這一層裙帶關係了。

而且史料中記載,牛輔因為這層關係「素所親信」,他參與了很多重要的軍事行動。李傕、郭汜、張濟、董承、賈詡等人,都曾經是牛輔的部下。這些人也算是東漢末年的重要人物,李傕、郭汜、張濟等人擊敗呂布進入長安,控制漢天子;董承與白波軍護送漢天子回到洛陽,雖然不如董卓和李傕、郭汜那樣徹底,但也是「挾天子」的一員,後來還策劃「衣帶詔」對抗曹操;賈詡的事跡更多,這裡就不一一贅述。總的來說,牛輔的「配置」不低,相對來說他自己卻有些籍籍無名,也證明了他的能力不足。

牛輔參與的戰役

一、對白波軍

「黃巾起義」雖然很快就被皇甫嵩、朱俊等人平定,不過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後面仍然有陸續的黃巾餘黨,或者打著黃巾軍旗號的起義軍。在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黃巾餘黨郭太在白波谷(具體在河東郡臨汾縣)重新起兵,加上南匈奴的聯合,勢力比較強大。在河東活動的白波軍,對洛陽造成了一定的威脅。董卓派遣牛輔率軍討伐白波軍,結果是以失敗告終。同向對比一下,公孫瓚在「東光之戰」以兩萬軍隊擊潰三十萬青、徐黃巾;牛輔卻搞不定合眾十萬的白波軍,可見牛輔的軍事能力明顯低於公孫瓚,最終的結果就是在初平元年(即公元190年)的時候,諸侯聯軍合兵十幾萬威脅洛陽,而白波軍又在河東虎視眈眈,董卓不得已放棄洛陽,將漢天子西遷到長安。

二、對朱俊

在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南陽方面的聯軍比較給力,孫堅在陽人擊敗胡軫、呂布、華雄等人;在洛陽諸陵間擊敗董卓;又在洛陽宣陽城門擊敗呂布。這個時候董卓已經決定退守關中,呂布應該就是斷後一下。另外董越、牛輔、段煨等中郎將也要擔任防備諸侯聯軍、拱衛長安的任務,董越屯兵在黽池、段煨屯兵在華陰、牛輔屯兵在安邑,還有其他的中郎將、校尉分布在各地,具體地點不明確。

董卓令朱俊留守洛陽,就是鎮壓黃巾軍的那個東漢名將。朱俊打算聯合諸侯聯軍對抗董卓,又擔心被董卓消滅,他一度棄官到荊州,又合兵擊敗新的河南尹楊懿,然後退守洛陽以東的中牟,向其他州郡請求義兵。

董卓得知這個消息,令牛輔從安邑轉移到陝縣。期間牛輔派遣李傕、郭汜、張濟等人率領數萬人在中牟擊敗朱俊,隨後對陳留郡、潁川郡各縣進行劫掠,手段非常殘忍。牛輔雖然擊敗過朱俊,但雙方兵力、兵源不明,而且李傕、郭汜、張濟才是執行者,所以也不能完全證明牛輔的軍事能力。

三、對李肅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四月,王允與呂布聯手幹掉董卓,成為新的掌權者。對這些董卓餘部,王允抱有不同的態度。比如徐榮、胡軫、楊定等人,王允赦免並且利用他們;還留在弘農郡的董越、牛輔、段煨手握兵權,處於半獨立的狀態,還不在赦免的範圍內。

呂布派遣李肅到陝縣下詔捕殺牛輔,牛輔當然不同意,率軍擊退李肅。這個時候李傕、郭汜等人尚在陳留、潁川等地劫掠,這一次戰鬥應該是牛輔為數不多的親自領兵的勝利。

牛輔之死與「李郭之亂」

牛輔雖然擊敗李肅,但是本身還是處於非常危險的狀態。西有王允、呂布等人的逼迫,東有亂作一團的諸侯聯軍,惶惶不可終日。為此他每次見客的時候,都要用相士和術士進行佔卜,判斷對自己是否有危害。董越也擔心自己被消滅,來投靠牛輔。結果與董越有仇的一個相士說董越要對牛輔不利,牛輔馬上就殺死董越。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牛輔的膽已經嚇破了,失去了冷靜的態度和準確的判斷。

有一天牛輔的軍營中出現暴亂,牛輔驚慌失措,放棄軍隊,自己和幾個親信攜帶金銀財寶逃跑。沒有了權勢的牛輔只是一個普通人而已,一個叫做赤兒的胡人貪圖牛輔的財寶,騙牛輔說城北有馬匹可以逃跑,用繩子綁住牛輔往下放,沒有落地的時候突然鬆手,牛輔因此受傷不能行動。赤兒等人拿走財寶斬殺牛輔。牛輔就這樣窩囊地死在自己的親信之手。

牛輔被殺,李傕、郭汜等人請求王允的赦令而不得,於是在賈詡的勸說下反攻長安,成為新的挾天子者。東漢王朝又迎來新的風暴,為期四年的「李郭之亂」,而牛輔這個曾經的李傕、郭汜的上級,就永遠消散於歷史的長河中了。

參考文獻:《三國志》、《後漢書》、《讀史方輿紀要》、《中國歷史地圖集》

相關焦點

  • 董卓五虎將--牛輔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第一個最強大的軍閥,他的手下自然是猛將如雲,而如果說到董卓手下的五虎將,很多人可能就有些迷惑不解了,因為大部分人只聽說過董卓手下四戰將,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呂布,郭氾,李傕和華雄,這幾位都是當時聲名赫赫的一流戰將,而呂布甚至被稱為三國最強戰將,那麼董卓手下的五虎將會不會就是他們幾個呢?其實他們幾個那時的級別還不夠。稱得上董卓手下的五虎將的另有其人。
  • 東漢最禽獸的軍閥董卓,手下都有哪些幫手?他們最後結局怎樣?
    徐榮、段煨、胡軫投降朝廷後,被王允接納,後來發生李傕、郭汜之亂時,王允曾派徐榮和胡軫去迎戰李傕、郭汜,卻因為胡軫臨陣倒戈,使徐榮在新豐之戰中被擊敗,並戰死於亂軍之中。段煨在投降朝廷後,曾在李傕、郭汜之亂時,照顧漢獻帝,後來曹操迎走漢獻帝後,曾派人聯絡段煨與關中諸將討伐李傕。李傕被殺後,漢獻帝任命段煨為安南將軍,調鎮遠將軍,領北地太守,封闅鄉侯。後來,段煨便在名義上的東漢朝廷上任大鴻臚、光祿大夫等職,最終於建安十四年(209年)病逝,得以善終。
  • 【鏗鏘三國談】董卓麾下十餘名大將結局有多慘?只有一人修成正果,其餘無一善終
    189年何進召地方諸侯進京共誅十常侍,第一個趕到洛陽的是在河東觀望的董卓,董卓在收降了中央禁軍和吞併了丁原部分并州軍之後實力大盛,一舉掌控了東漢朝局。董卓的勢力至少有三個派系,除了自己的嫡系西涼軍之外,還有呂布的一部分并州軍和東漢朝廷的中央禁軍,實力不容小覷,他們在董卓死後各奔東西,除了段煨之外其餘結局都不怎麼好。那麼董卓死後其麾下十餘名大將結局有多慘?
  • 董卓麾下十餘名大將結局有多慘?只有一人修成正果,其餘無一善終
    董卓的勢力至少有三個派系,除了自己的嫡系西涼軍之外,還有呂布的一部分并州軍和東漢朝廷的中央禁軍,實力不容小覷,他們在董卓死後各奔東西,除了段煨之外其餘結局都不怎麼好,那麼董卓死後其麾下十餘名大將結局有多慘?只有一人修成正果,其餘無一善終,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 董卓巔峰時期陣容有多豪華?三姓家奴呂布在身旁,東漢朝政於一身
    東漢末年,能夠挾持天子的人數不多。除去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曹操以外,另一個人應該就是董卓,董太師了。不過這人不同於曹操,他是個徹頭徹尾的混蛋,惡魔。鎮壓黃巾起義、涼州之亂等戰役,他都立下大功。整個東漢政權一度陷入他的手中。而他究竟有何強大之處呢?
  • 三國時期的西涼地區究竟都有哪些名將?
    -197年),又名郭多,涼州張掖(今甘肅張掖西北)人,東漢末年將領、軍閥,獻帝時權臣。原為董卓部下。董卓被殺後,涼州眾將歸無所依,於是採用賈詡之謀,聯兵將攻向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等人,佔領長安,把持朝廷大權。幾年後,郭汜被部將伍習殺死。李傕
  • 董卓死後,涼州軍為何群龍無首?董卓的後人去哪了?
    董白的父親,也就是董卓的兒子,史書沒有記載,在191年,董卓並沒有給這個兒子封侯,可見,此子已經死在191年之前了。再有,在初平元年(190)時,董卓還曾對司馬朗說起過,說司馬朗和他死去的兒子差不多年紀。就是例證。
  • 東漢末年亂臣賊子:李傕
    東漢末年漢獻帝時的軍閥、權臣,官至大司馬、車騎將軍、開府、領司隸校尉、假節。李傕本為董卓部將,後被董卓的女婿牛輔派遣至中牟與朱儁交戰,大破朱儁,進而至陳留、潁川等地劫掠。初平三年(192年)董卓和牛輔被殺後,李傕歸無所依,於是採用賈詡之謀,夥同郭汜、張濟、樊稠等原董卓部曲將攻向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等人,佔領長安,把持朝廷大權。
  • 對徐榮何以進入董卓集團的一點猜測
    按照史料的記載,徐榮曾經擊敗過曹操、鮑信、袁紹、孫堅等人,而且是血虐,贏得毫不拖泥帶水,孫堅和曹操這兩個知名人物差點死於徐榮之手。可以看出徐榮的軍事能力。但是徐榮這個人的史料其實並不是太多,畢竟沒有個人的傳記。徐榮在董卓集團當中比較特殊,他是一個幽州人,卻成為董卓集團中較高地位的將領。徐榮如何進入董卓集團,小編沒有找到確切的史料。
  • 朱儁 (東漢末年名將)
    朱儁 (東漢末年名將) 朱儁(?-195年),字公偉。會稽郡上虞縣(今浙江紹興上虞區)人。東漢末年名將。 朱儁出身寒門,贍養母親,以好義輕財聞名,受鄉裡敬重。後被太守徐珪舉為孝廉,任蘭陵令,頗有治績。有人建議要召朱俊回京。司空張溫上疏勸阻,朱儁於是揮兵急攻宛城,殺死趙弘。 黃巾軍又以韓忠為帥,仍然佔據宛城。朱儁親自率精兵五千,進攻東北,將士鼓勇,登城而入,韓忠退守小城,非常驚懼,請求投降。 朱儁的司馬張超及徐璆、秦頡皆欲聽之。朱儁不同意「黃巾造反,納降他們不能使人向善,討伐他們足以懲惡。這是縱敵長寇的策略,不是良計。」
  • 董卓死後,李傕郭汜為什麼不跟隨呂布?
    導語:董卓被殺後,李傕、郭汜是不會跟隨呂布的。因為呂布不是東漢朝廷的執政大臣,而且,呂布原來在軍中的地位也不比李傕、郭汜他們高。首先,公元192年5月,董卓被刺殺之後,司徒王允執掌了東漢朝廷的朝政大權,朝廷大大小小的政務都是王允說了算。
  • 擁有20萬鐵騎的董卓,難道沒有後代?為何西涼軍最後群龍無首?
    前言不管是《三國演義》中還是史書中,董卓進入洛陽以後卻是沒幹什麼好事,縱容手下士兵燒殺搶掠,而且本人也是淫亂後宮,不過不同的事是,《三國演義》中的董卓只是一味的享樂,並沒有多大本事,讓人覺得董卓進京完全是歷史的偶然選擇。
  • 東漢末年最後的戰神,力壓董卓一頭,卻接連錯失三次機會興復漢室
    很顯然皇甫嵩這一舉動非常聰明的避免了陳蕃和竇武引發的黨錮之禍,後來漢靈帝用公車徵召皇甫嵩為侍郎,任命為北地太守,皇甫嵩成為簡在帝心的邊軍大將。 黃巾起義爆發,皇甫嵩雖然沒有被黨錮之禍所波及,但是心中還是非常同情黨人的。
  • 張遼的人生軌跡,追隨過董卓、呂布,成名於合肥,死於揚州
    三國名將呂布人稱「馬中赤兔,人中呂布;方天畫戟,專捅義父」,被呂布幹掉的義父,董卓之前是丁原。
  • 東漢之亂在董卓,若董卓沒有進京,在亂世中他能統一天下嗎
    ,陰養死士,手底下有一批忠心的私人部曲,在朝廷中的勢力也比較大。,與韓遂、王國等人一起作亂,成為涼州地區勢力最大的叛軍,常年與東漢政府軍作戰,董卓當時就是東漢政府軍。而韓遂之前也是政府中的官吏,後來與邊章一起被叛軍羌人北宮伯玉劫為人質,並加入叛軍,之後,北宮伯玉與邊章先後被殺,韓遂成為這支叛軍的首領,與王國、馬騰等人聯合作亂,韓遂、王國、馬騰之亂被東漢朝廷稱為三輔之亂,東漢政府持續了很多年也沒有剿滅三輔之亂,反而是叛軍越坐越大,成為一股威脅東漢朝廷的勢力,因為涼州離長安並不遠。
  • 董卓有4位大將,第二李傕郭汜第三,那麼排名第一第四的又是誰?
    《三國演義》中,董卓手下有四位大將。雖然歷史上沒有並這樣的排名,但這四位將軍在歷史上確實存在過。我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排名第二第三的是李傕和郭汜,那麼第一第二是誰呢?
  • 為何董卓被殺後,西涼軍就群龍無首​?​
    但是董卓手下軍隊的組成非常複雜,由於在當時的邊境地區生活,董卓手下的軍隊組成複雜,有漢人,羌人、匈奴人、鮮卑人等少數民族,以董卓自己的話來說,他手下這幫人與董卓關係良好,一是因為董卓豪爽,經常給予手下人恩惠;二是因為彼此常年在一起徵戰,有過命的交情。
  • 董卓沒有兒子嗎,為啥他一死,西涼軍就群龍無首?
    但是董卓手下軍隊的組成非常複雜,由於在當時的邊境地區生活,董卓手下的軍隊組成複雜,有漢人,羌人、匈奴人、鮮卑人等少數民族,以董卓自己的話來說,他手下這幫人與董卓關係良好,一是因為董卓豪爽,經常給予手下人恩惠;二是因為彼此常年在一起徵戰,有過命的交情。
  • 歷史人物:東漢末年的四位最強者
    東漢末年,皇帝無道,導致大權旁落,外戚宦官為非作歹,禍害天下。在這個群雄混戰、兵鋒鳴鏑的時代,有四個最強者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他們有的武功蓋世、有的權謀深邃,有的殘忍暴虐,有的德高望重。他們的起點各異,側重不同,雖然名列最強者,但最終的結局卻是大相逕庭。接下來,我們就來認識一下這四位東漢末年最強者。最強軍閥:董卓董卓(?
  • 李傕郭汜僅校尉級別,為何在董卓被殺後,輕易就能打進長安城
    公元192年,王允、士孫瑞等朝中一幹反董卓的大臣聯合了董卓的親信兼保鏢呂布,趁著給12歲小皇帝漢獻帝劉協祝賀大病初癒的機會,刺殺了董卓,董卓一死,他的三族立即被誅滅,上至董卓九十歲的老母,下至懷中的嬰兒,全部被誅殺,一時之間,朝野震動,天下大亂,沒過多久,由於王允沒有完全赦免董卓手下西涼軍的死罪,一時謠言四起,李傕、郭汜、樊稠等董卓一班舊將,在同是校尉的賈詡建議下,收集西涼軍,攻打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