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沒有兒子嗎,為啥他一死,西涼軍就群龍無首?

2021-02-13 一點點資迅

董卓出身隴西郡豪族,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在得到大將軍何的詔令進京洛陽前,董卓是并州牧,手下有一支五千人的軍隊,這可是東漢地方上的政府軍。

但是董卓手下軍隊的組成非常複雜,由於在當時的邊境地區生活,董卓手下的軍隊組成複雜,有漢人,羌人、匈奴人、鮮卑人等少數民族,以董卓自己的話來說,他手下這幫人與董卓關係良好,一是因為董卓豪爽,經常給予手下人恩惠;二是因為彼此常年在一起徵戰,有過命的交情。

另外,東漢末年流行一種依附於豪強大族的私人武裝,稱為部曲,董卓手下的軍隊組成除了東漢的政府軍之外,還有一部分人屬於董卓的私人部曲,這些人是絕對效忠董卓的。

董卓

董卓帶著三千人進入京城洛陽後,先後使用各種手段,收編了洛陽大量的政府軍,比如大將軍何進手下的軍隊,車騎將軍何苗手下的軍隊,執金吾丁原手下的京城衛戍部隊,以及袁紹、袁術、曹操等人手下的部隊。

這個時候董卓手下的軍隊組成就更加複雜了,什麼樣的人都有,有西涼軍,有并州軍,有京城軍,要想明白「為何董卓被殺後,西涼軍就群龍無首,董卓沒有接班人嗎?」就得明白當時董卓手下的軍隊權力安排。

一、外駐軍隊

董卓是通過手下倍受信任的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徐榮五大中郎將來管理外駐軍隊的,董卓將手下軍隊外派到長安以東的交通要道布防,比如牛輔駐紮在安邑(山西省運城市夏縣),段煨駐紮在華陰(陝西省渭南市)、董越駐紮在澠池(河南省三門峽市),其中郭汜、李傕、張濟、賈詡等人是牛輔手下的校尉。

東漢末年形勢圖

董卓用來防守袁紹為首的關東聯軍的主要軍事部署就是:防線前移,親信掌權。牛輔是董卓的女婿,也是董卓最信任的人,牛輔手下人才濟濟,實力也最強,再加上董卓沒有兒子,牛輔也算董卓的半個兒子,其手下也算是董卓的嫡系西涼軍隊,同時也是董卓軍隊的主力,這部分軍隊基本上佔去了董卓70%的軍隊。

二、皇宮禁軍

皇宮禁軍是負責長安城內外治安和保護董卓的軍隊,原本是由執金吾丁原管理,丁原被呂布殺後,董卓卓兼併了丁原的軍隊,將這部分軍隊交由董卓的侄子董璜統領,這部分軍隊對董卓的忠心是不用懷疑的,是董卓的核心軍隊,但數量不多。

董卓

三、貼身保鏢

董卓掌控朝廷後,是不住在皇宮中的,而是住在離長安有幾十公裡的郿縣,董卓在郿縣修建塢堡,在其中囤積了大量的財寶和夠吃30年以上的糧食,董卓平常就住在郿縣的塢堡,有事情時才會進入皇宮面見皇帝,塢堡由董卓的家族負責安全保衛工作。

呂布是董卓的貼身保鏢,身邊有一支小衛隊,僅僅負責保衛董卓的個人安全,呂布是董卓所有安全保衛體系中離董卓最近的一個,而董卓偏偏是死在呂布手中的。

董卓的兒子早逝,因此在他控制朝廷後,其實是沒有親生兒子,況且董卓當時剛剛掌控權力沒兩年,根本還沒有接班人計劃,如果董卓想要立接班人,一般來說有兩個辦法:一是收養義子,二是從董氏家族中選一個血緣關係較近的,比如弟弟、侄子。但從當時的情況來看,董卓根本沒有立接班人的計劃。

暗殺董卓

董卓也根本沒有想到過自己會被呂布所刺殺,董卓一被殺,朝廷首先清除了留在長安城的董卓親信,然後讓皇甫嵩率領軍隊剿滅了郿縣塢堡中的所有董氏家族,誅三族,至此,董氏家族中人全部被殺。

為什麼殺了董卓,董氏家族就毫無反抗呢?

主要有兩個原因:

1、董卓把自己的主力西涼軍全部外派到離長安很遠的交通要道駐紮,這叫外圍防禦。但是董卓忽略了內部防禦,長安城中內外的兵力都非常薄弱,董卓被殺的情況是保密的,當董卓被殺時,郿縣塢堡和長安外圍的西涼軍全都不知道。

在這種情況下,朝廷派出皇甫嵩奪過董卓原來的兵權,率領軍隊攻打郿縣塢堡,一是出其不意,二是實力懸殊,郿縣塢堡很快被攻破,其家族全部被殺,而遠在關東的五大中郎將根本就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董卓

2、董卓集團的核心就是董卓,除了董卓之外,其他任何人沒有權力和地位能夠代替董卓阻擋朝廷的反撲,再加上董卓家族也沒有特別有能力的人,抵擋不了這突如其來的攻擊。董卓被殺後,這個集團的核心倒了,形不成凝聚力,就是一盤散沙。

3、朝廷中反對董卓的人太多了,董卓倒行逆施的做法得罪了整個天下人,不僅僅是朝廷中的官員,董卓在世時,很多人是敢怒不敢言,聽說董卓被殺,那些表面上服從董卓實際上怨恨董卓的人全部冒出來了,甚至反手拿起刀就殺董卓家人,所以在長安地區及附近,董卓一死,朝廷很快就控制了局面。

董卓失敗的原因就是把自己軍隊主力放在了遠離長安的關東地區,雖然在外圍阻止了來自關東的威脅,但是卻忽略了內部威脅,這些遠離長安的西涼軍,原本都是聽命於董卓的,現在董卓被殺,五大中郎將原本就是平級的,只有董卓是他們的上級,誰也指揮不了誰,所以叫群龍無首。

董卓被殺

另外,董卓被殺後,還引發了西涼軍的內訌,中郎將徐榮、段煨、胡軫相繼投降朝廷,牛輔、董越不肯投降,但是董越找牛輔商量如何處理時,牛輔卻殺了董越,然後牛輔棄軍而逃,在路上被自己的貼身隨從所殺,由此來看,這五大中郎將雖然武力過人,但是政治智慧都非常低,不知道聯合起來抱團取暖,最終還是賈詡勸說了校尉級別的李傕、郭汜等人起兵反漢,才最終攻下了長安。

所以,董卓留在關東的軍隊其實實力是非常強的,卻遠離董卓的核心地區,如果留一個中郎將率領一支軍隊駐紮長安,那呂布等人敢不敢殺董卓還要打個問號了。

- END -

內容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感 謝 關 注,歡 迎 分 享!

相關焦點

  • 董卓沒有兒子嗎,他去世之後,整個西涼軍為何群龍無首?
    所以早在之前權傾朝野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孩子,後來在自己有了現在地位之後,自己的妻室們也曾經為自己生過一兒半女,只不過後來在倒臺的時候,全都被入侵者們殺害了。既然這個男人是有著自己的親生兒子的,為什麼在後來他去世的時候很多人都說,現在的整個西涼軍就已經沒有了頭領?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言論,還要從他身邊一個有能力挑大梁的人說起。
  • 擁有20萬鐵騎的董卓,難道沒有後代?為何西涼軍最後群龍無首?
    但是正史上董卓進京是必然的,因為董卓本人有著非常強悍的實力,而且當時董卓手下戰將如雲,謀士能臣也是多如牛毛,更不用說董卓擁有著號稱可以踏平天下的「20萬鐵騎」。但是董卓難道沒有後人麼?為何董卓一死,西涼軍立馬就群龍無首,最後走向了分散消失的道路?
  • 為何董卓被殺後,西涼軍就群龍無首​?​
    但是董卓手下軍隊的組成非常複雜,由於在當時的邊境地區生活,董卓手下的軍隊組成複雜,有漢人,羌人、匈奴人、鮮卑人等少數民族,以董卓自己的話來說,他手下這幫人與董卓關係良好,一是因為董卓豪爽,經常給予手下人恩惠;二是因為彼此常年在一起徵戰,有過命的交情。
  • 三國:誅殺董卓後,西涼軍叛亂的根源?或許因王允防備呂布而爆發
    在剛剛誅殺董卓時,他們實際上能管轄的也只有長安一城而已,董卓雖死,可他手下的驕兵悍將還在,其親信部下李傕、郭汜等統帥的十餘萬西涼鐵騎早前奉董卓之令,在陳留、潁川一帶打劫,這十餘萬鐵騎在當時,沒有人敢說能輕易擊敗並降服,包括勇猛無敵的呂布在內。
  • 董卓死後,涼州軍為何群龍無首?董卓的後人去哪了?
    董白的父親,也就是董卓的兒子,史書沒有記載,在191年,董卓並沒有給這個兒子封侯,可見,此子已經死在191年之前了。再有,在初平元年(190)時,董卓還曾對司馬朗說起過,說司馬朗和他死去的兒子差不多年紀。就是例證。
  • 李傕郭汜僅校尉級別,為何在董卓被殺後,輕易就能打進長安城
    公元192年,王允、士孫瑞等朝中一幹反董卓的大臣聯合了董卓的親信兼保鏢呂布,趁著給12歲小皇帝漢獻帝劉協祝賀大病初癒的機會,刺殺了董卓,董卓一死,他的三族立即被誅滅,上至董卓九十歲的老母,下至懷中的嬰兒,全部被誅殺,一時之間,朝野震動,天下大亂,沒過多久,由於王允沒有完全赦免董卓手下西涼軍的死罪,一時謠言四起,李傕、郭汜、樊稠等董卓一班舊將,在同是校尉的賈詡建議下,收集西涼軍,攻打長安
  • 「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涼州的歷史造就了西涼軍的悍勇
    董卓挾西涼軍之威,鎮壓黃巾軍起義,名聲大振;得大將軍何進、司隸校尉袁紹所召,進京討伐十常侍,立下救駕大功;之後殺丁原廢少帝,擁立劉協即位,又弒殺少帝及何太后,獨斷專行,權傾朝野。王允設下反間計,利用呂布殺死董卓之後,其舊部李傕和郭汜集結了數萬西涼軍直攻長安,擊敗呂布殺死王允,劫持了漢獻帝和眾臣,東漢就此大亂。他們憑的是什麼?當然就是西涼軍。
  • 東漢之亂在董卓,若董卓沒有進京,在亂世中他能統一天下嗎
    袁紹與袁術別的不需要說了,光是袁家就佔據了三個重要的職位,如果袁家聯合起來,朝廷中沒有人會是袁家的對手,何進一死,袁紹儼然成為朝廷中士人的領袖,沒有董卓專權的話,朝廷肯定是袁紹、袁與袁術說了算如果董卓不進京,那他就是并州牧,而不是涼州刺史,雖然董卓一直以來在涼州,但在進京前一年的時候,朝廷已經任命董卓為并州牧,這個時候漢靈帝還在世呢,董卓手下有一支以涼州人為主,還包括羌人和氐人的胡漢混亂部隊,雖然董卓手下軍隊實力較強,但是在涼州地區並不只有董卓的勢力,除了董卓之外,涼州還有不少以叛軍起家的割據勢力。
  • 如果他當上了,能滅掉董卓嗎
    也就是說,曹操當時的職位不過就是個驍騎校尉,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師長、旅長這一級別。僅憑這一身份想要壓制住其餘的各路諸侯,劉岱、袁紹等人,便是第一個不答應。十八路諸侯當中,權力最大的是冀州牧韓馥,冀州境內的一切軍政大權都掌握在韓馥手中。而論身份,最為尊貴的便是劉岱,因為他是皇族,是皇帝的親戚。
  • 董卓五虎將--牛輔
    董卓作為東漢末年第一個最強大的軍閥,他的手下自然是猛將如雲,而如果說到董卓手下的五虎將,很多人可能就有些迷惑不解了,因為大部分人只聽說過董卓手下四戰將,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呂布,郭氾,李傕和華雄,這幾位都是當時聲名赫赫的一流戰將,而呂布甚至被稱為三國最強戰將,那麼董卓手下的五虎將會不會就是他們幾個呢?其實他們幾個那時的級別還不夠。稱得上董卓手下的五虎將的另有其人。
  • 同為西涼軍閥,馬騰和董卓歷史上有交集嗎?
    後來董卓又率軍參加了鎮壓黃巾軍起義,這一時期使董卓的實力積累越來越深厚,董卓也是自此擁兵自重。董卓為了安穩涼州地區,在進京之前招攏了馬騰和韓遂,他曾經邀請馬騰和韓遂率軍入關中幫助抵禦反對董卓的各方諸侯軍隊。
  • 王允為什麼拒絕西涼軍歸降?當時有多少人馬守城?這麼有自信?
    意思是殲滅董卓後,王允覺得再也沒有對手了,非常自傲。群臣集會時正襟危坐、面容嚴肅,御下甚嚴,群臣對他不再像以前那麼信服。董卓死後,他的軍隊主要由五個中郎將掌握。這五人分別是牛輔、董越、段煨、胡軫、徐榮。其中段煨、胡軫、徐榮三人表示歸順王允,聽從漢獻帝指揮。董卓的女婿牛輔和董越卻拒絕歸順王允。可是兩人又火併,牛輔將來找自己商量大事的董越殺死,吞併了他的軍隊。
  • 為何西涼軍會對來自并州的董卓報以絕對的忠誠?
    董卓在成年後,參與了抵禦匈奴遊牧民入侵的戰爭,董卓率領軍隊擊敗了來犯的匈奴人,並通過後來的一系列戰爭,組建了一支以涼州漢族和羌人組成的西涼軍,並在公元189年率軍進入洛陽,成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權臣,而董卓之所以能夠成功入主洛陽,則是依靠他麾下的西涼軍,西涼軍驍勇善戰,並且對董卓十分忠誠,甚至在董卓被呂布殺死之後,西涼軍的將士還為了給董卓報仇攻入長安。
  • 董卓麾下十餘名大將結局有多慘?只有一人修成正果,其餘無一善終
    董卓的勢力至少有三個派系,除了自己的嫡系西涼軍之外,還有呂布的一部分并州軍和東漢朝廷的中央禁軍,實力不容小覷,他們在董卓死後各奔東西,除了段煨之外其餘結局都不怎麼好,那麼董卓死後其麾下十餘名大將結局有多慘?只有一人修成正果,其餘無一善終,我們一一來看一下。
  • 【鏗鏘三國談】董卓麾下十餘名大將結局有多慘?只有一人修成正果,其餘無一善終
    189年何進召地方諸侯進京共誅十常侍,第一個趕到洛陽的是在河東觀望的董卓,董卓在收降了中央禁軍和吞併了丁原部分并州軍之後實力大盛,一舉掌控了東漢朝局。董卓的勢力至少有三個派系,除了自己的嫡系西涼軍之外,還有呂布的一部分并州軍和東漢朝廷的中央禁軍,實力不容小覷,他們在董卓死後各奔東西,除了段煨之外其餘結局都不怎麼好。那麼董卓死後其麾下十餘名大將結局有多慘?
  • 董卓麾下雙子星:李傕and郭汜的相愛相殺
    東漢末年,董卓因為暴虐不仁被王允和呂布謀殺,王允又因為剛愎自用而被董卓舊部西涼軍逼死,悲催的東漢皇帝又易主了。
  • 董卓出自西涼,馬騰也同樣出自西涼,那麼歷史上他們有沒有合作呢
    而最初活躍在歷史舞臺上的則是西涼鐵騎,而西涼鐵騎的領導人,則是開啟三國亂世的董卓。雖然董卓勢力很快就走向敗亡,但以後的歲月中,又有一個人打出了西涼鐵騎的威名,他就是曾跟曹操戰得昏天黑地的西涼猛將馬超。馬超跟董卓同樣出自西涼,且實力都這麼強悍,那麼他們歷史上有沒有一起合作呢?答案肯定是沒有交集,畢竟他們之間差著輩兒。不過馬超的父親馬騰確實跟董卓之間有些聯繫。
  • 為什麼他們要拒絕西涼軍歸降?
    何進死後,這些軍隊歸屬了董卓。雖然一些將領,如袁紹、袁術、曹操等人紛紛出走,但大多數軍隊都歸屬了董卓。丁原,當時是執金吾。不過,與董卓一樣,他也是奉命率軍進入洛陽的。群龍無首、一片混亂的涼州軍不過,當初董卓為了掌控涼州軍,所部將領互不統屬,因此,董卓一死,涼州軍群龍無首。胡軫、徐榮歸順了朝廷。董越前去找牛輔會合,但被牛輔殺了。
  • 何進兵權在握,誅殺十常侍為何還要引董卓進京?原來另有隱情
    這一廢一立之間,漢室的權威被徹底擊碎,地方軍閥意識到:只要自己手裡有兵,天子也可以成為掌中玩物。也正是在這之後,漢室才走上了滅亡的不歸路,再也沒有了翻盤的機會。細究之後不難發現一個問題,董卓是大將軍何進引來的,目的是為了消滅十常侍這個宦官集團。作為漢朝權力最大的官員,大將軍完全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何進這位大將軍手握重兵,殺十個太監為何還需要引董卓進京呢?
  • 「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真的預言了董卓之死嗎?
    在《三國演義》第九回,董卓臨死前聽到了一首童謠:「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這首童謠為小說的董卓之死加上了幾分天命所歸的感覺,而經典電視劇《三國演義》也再現了這首童謠。而且「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的童謠在董卓活著的時候就在社會上流傳了,董卓本人甚至都可能聽過。那麼「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不得生)」的童謠真的預言了董卓之死嗎?在東漢末年的軍閥中,董卓的暴虐算得上「無人可比」。《三國演義》中有關董卓暴虐的描寫都是有史料依據的,有些甚至沒有任何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