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的時候,如果讓曹操取代袁紹來擔任盟主,那他們能滅掉董卓嘛?
答案還是十分無奈,不能。
首先,曹操他不可能當上十八路諸侯的盟主。
按照《三國演義》的說法,十八路諸侯分別是:
南陽太守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北海太守孔融、廣陵太守張超、北平太守公孫瓚、上黨太守張楊、長沙太守孫堅、渤海太守袁紹、驍騎校尉曹操、西涼太守馬騰、徐州刺史陶謙。
也就是說,曹操當時的職位不過就是個驍騎校尉,也就相當於現在的師長、旅長這一級別。僅憑這一身份想要壓制住其餘的各路諸侯,劉岱、袁紹等人,便是第一個不答應。
十八路諸侯當中,權力最大的是冀州牧韓馥,冀州境內的一切軍政大權都掌握在韓馥手中。而論身份,最為尊貴的便是劉岱,因為他是皇族,是皇帝的親戚。
還有袁紹、袁術,他們倆一直標榜著四世三公,還有孔融,他可是孔聖人的後代,還有陶謙,這也是掌管著一州之地的諸侯,不論是誰,都不是曹操這麼一個驍騎校尉可以比擬的。
更何況曹操是宦官之後,各路諸侯們怎麼可能會容忍一個宦官之後來當自己的老大?這不是打自己臉嗎?
所以基於這兩點原因,曹操他就不可能成為十八路諸侯的盟主。
當然了,即便他真的當上十八路諸侯的盟主,他也無法滅掉董卓。
第一,十八路諸侯看似威風,實際上卻是一盤散沙,壓根就無法緊緊地凝聚在一起。
事實也證明了,各路諸侯之間都有自己的小算盤,都有自己的猜忌。就像孫堅,拼死拼活的在前線廝殺,袁術卻害怕孫堅搶了太多功勞,於是就把孫堅的糧草給斷了。
曹操率軍追擊董卓的時候,其他各路諸侯都沒有派兵支援,差點就死在西涼大將徐榮的手上。大部分的時間裡,各路諸侯都是在一旁觀戰,都沒怎麼跟西涼軍交戰,就是看熱鬧。
這麼一種情況,怎麼可能打贏這場戰爭。
第二,十八路諸侯當中,有多人是真正擁護漢室的?
如果非要選一個,那估計就是劉岱,畢竟他是皇族。但其他人可不一定都是擁護漢室,畢竟天下大亂對他們來說反而是一件好事,他們可以趁著亂世,做一些以前不敢做的事情。
畢竟在亂世之中,在自己的地盤裡,自己就是土皇帝。那如果是之前,他們不管想做什麼都得受到制約。所以對這些人來說,他們反而還更喜歡亂世。
第三,雙方的軍隊戰鬥力,也不在一個檔次上。
要知道,董卓的西涼軍大多是羌族,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上,那戰鬥力是沒得說。而十八路諸侯呢,大多數是臨時東拼西湊起來的,戰鬥力實在是無法跟董卓的軍隊比。
第四,就算曹操當了盟主,各路諸侯們會聽他的指揮嗎?
很難,畢竟前面也說到,曹操是宦官之後,各路諸侯都是心高氣傲之輩,誰會服從曹操的命令?
在這種指揮不動各路諸侯的情況下,還怎麼打敗董卓呢?
也正因如此,基於這4點原因的分析,即便曹操當上十八路諸侯的盟主,也無法打敗董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