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真的預言了董卓之死嗎?

2020-12-14 鬼說天下

在《三國演義》第九回,董卓臨死前聽到了一首童謠:「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這首童謠為小說的董卓之死加上了幾分天命所歸的感覺,而經典電視劇《三國演義》也再現了這首童謠。

有意思的是,「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並不是羅貫中的原創。根據《三國志》裴松之注所引《英雄記》的記載:內容為「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的童謠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而且「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的童謠在董卓活著的時候就在社會上流傳了,董卓本人甚至都可能聽過。那麼「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不得生)」的童謠真的預言了董卓之死嗎?

在東漢末年的軍閥中,董卓的暴虐算得上「無人可比」。《三國演義》中有關董卓暴虐的描寫都是有史料依據的,有些甚至沒有任何誇張。董卓之下的百姓苦不堪言,士人也非常討厭董卓的暴虐無道。

「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的童謠就是在這樣的社會環境中誕生的,反映了士人百姓對董卓暴虐無道的憤恨,希望他早死。這首童謠是百姓對暴政的詛咒,與「時日曷喪,予及如偕亡」類似。

正因如此,「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猶不生」反映了當時社會民意,而不是什麼上天對董卓之死的預言。不過董卓竟然能讓士人百姓如此痛恨,他基本上不會有好下場的。

相關焦點

  • 曹操:我盜過梁孝王的墓 董卓:我盜過漢武帝的墓 孫權:我,我
    曹操盜墓,是真的。他刺殺董卓失敗,跑出京城,逃回老家。他組織民兵要勤王。組織軍隊得有錢,曹家和夏侯家一湊,不夠。曹操腦子好用,打小就好用。附近不是有很多古墓嘛,盜墓。
  • 為什麼董卓要暴曬漢武帝屍體?墓中發現一個手帕,嚇得驚慌失措
    傷心秦漢經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這裡是大偉歷史觀,大偉今天帶你走進:為什麼董卓要暴曬漢武帝屍體?墓中發現一個手帕,嚇得驚慌失措。在中國古代的封建社會中講究死者為大,無論生前有多麼大的恩怨,古人對於死者都是特別的尊敬,但是在古代有時會出現對死者不敬的情況,其中鞭屍乃是對一個人最為嚴厲的侮辱,歷史上的鞭屍事件中最典型的就是董卓暴曬漢武帝的屍體,董卓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 最文藝的皇帝之宋徽宗:一語成讖,藝術預言了歷史
    比如漢獻帝元年,長安城傳出童謠:「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預言了董卓亂政,及迅速敗亡的結局。 似乎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但看似偶然,實則必然。其實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統一。 就像沒有藝術家的宋徽宗,沒有宋徽宗的失政,可能就沒有靖康之恥,就沒有嶽飛的《滿江紅》,就沒有「撼山易,憾嶽家軍難」……但歷史是由環環相扣的事件組成,體現了鐵一般的必然性。 歷史上的宋徽宗精於藝術,昏於治理。
  • 從讖緯之學分析《推背圖》預言中國統一的43象
    陳勝吳廣起義時製造了「大楚興、陳勝王」的謠言;漢末民間有詛咒董卓的童謠「千裡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等等。人事與流言,可以滅國興民,令江山易主。但是到底是「天示預言」導致了「陳勝王」的結果,還是預定的的「陳勝王」的果,發酵了大澤鄉起義的因,我想《史記》已經寫得很清楚了。
  • 董卓沒有兒子嗎,為啥他一死,西涼軍就群龍無首?
    董卓出身隴西郡豪族,是正兒八經的朝廷命官,在得到大將軍何的詔令進京洛陽前,董卓是并州牧,手下有一支五千人的軍隊,這可是東漢地方上的政府軍
  • 天下群雄皆反,真的只是因為董卓兇惡殘暴麼?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三國演義》中的董卓是一個專橫跋扈、惡貫滿盈、兇暴殘忍的人。可是《三國》裡的話,有些是真的,有些是靠不住的。那麼董卓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下面我給大家分析講一下歷史上的董卓。要說漢末的群雄並起,天下分裂,董卓確實是罪魁禍首。說起原因來,就不得不先分析一下當時的天下大勢。
  • 東漢之亂在董卓,若董卓沒有進京,在亂世中他能統一天下嗎
    東漢末年的亂世,董卓之所以能登上歷史舞臺掌控朝廷,全因為當時掌權的大將軍何進召來了董卓,而何進之所以召地方軍閥董卓進京,是因為袁紹給何進出了這個主意,袁紹之所以建議董卓進京,是因為董卓也算是袁氏門生,正所謂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袁家,因為其四世三公的名聲,原本可以掌控朝廷,以士族為朝廷唯一政治力量的,可惜一切都被董卓破壞。
  • 她是漢少帝劉辯的親媽,逼死婆婆董太后,最後被董卓毒死
    屠戶之女逆襲成皇后何氏本是河南南陽屠戶何真的女兒,除了一母所生的哥哥何苗和一個妹妹,她還有一個同父異母的哥哥何進。根據家庭情況,何氏姐妹長大後不過是嫁個一般人家,而她們的兩個兄長有極大的可能會繼承父業,繼續宰豬賣肉。然而,隨著何進賄賂宦官,使何氏被選入後宮,他們一家人的命運發生了驚天逆轉。
  • 董卓死後,涼州軍為何群龍無首?董卓的後人去哪了?
    所以反推董白的生年最早不過191-14=177年。董白的父親,也就是董卓的兒子,史書沒有記載,在191年,董卓並沒有給這個兒子封侯,可見,此子已經死在191年之前了。再有,在初平元年(190)時,董卓還曾對司馬朗說起過,說司馬朗和他死去的兒子差不多年紀。就是例證。
  • 貂蟬真的那麼重要?呂布為了她就背叛了董卓?王允提出了3個理由
    呂布號稱三國飛將軍,他誅殺董卓,是有幾個先決條件的,所謂的貂蟬,只是這幾個條件中的一個。首先董卓對呂布嚴苛,呂布犯一點小錯董卓就恨不得拿手戟把他給劃拉了。由此可見董卓和呂布早就有了嫌隙。為此呂布對董卓的態度在《三國志》裡用了三個字就寫得很明白了:陰怨卓。什麼是陰怨卓呢?就是背地裡偷偷地怨恨董卓。這事兒可就不簡單了,兩個關係不錯的人,如果彼此心生怨懟,那麼敞開心扉好好談一場就能化解了。如果每個人都是心裡藏著掖著,就算是好朋友,將來也會鬧掰的。
  • 三國鼎立梟雄崛起,董卓殘暴人人共知,為何袁紹還讓董卓進京呢?
    唐朝的學者劉子玄認為漢朝的董卓只有秦朝的趙高能與之相比了。很多人都以為董卓是西涼刺史,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待考究的,董卓年輕的時候是在西涼當過官,但沒有明說他擔任的是刺史一職,相反不少史書中都有記載,恆帝曾經封董卓為并州刺史,領河東太守。
  • 生亦何歡,死亦何懼,不卑不亢,不驕不躁
    好想知道,生從哪裡來,死到哪裡去,終究萬事萬物都是什麼生,又怎麼死。佛家講因果和輪迴,那麼生在輪迴,死在輪迴,三界五行是客觀世界,人的存亡都是由天不有由命,生不是真的生,死不是真的死,空空如也。道家講養生之道,並非長生不老的方術和術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