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布號稱三國飛將軍,他誅殺董卓,是有幾個先決條件的,所謂的貂蟬,只是這幾個條件中的一個。
首先董卓對呂布嚴苛,呂布犯一點小錯董卓就恨不得拿手戟把他給劃拉了。由此可見董卓和呂布早就有了嫌隙。其次董卓常常讓呂布在他家裡保護他,時間長了呂布就跟董卓的一個侍妾搞上了,也就是《三國演義》裡的貂蟬,他心裡十分害怕這件事會被揭發。再者司徒王允向呂布拋來了橄欖枝,殺董卓這事兒,呂布自己可不敢做主。王允一邊離間他和董卓的關係,一邊慫恿呂布殺賊報國,這才促成了這件事。由此可見,呂布和貂蟬的事情,是導火索。董卓對呂布苛刻,是長期埋下的禍根,而王允慫恿呂布,則是殺董卓的關鍵所在。如果去掉貂蟬的事情,或許呂布依舊會殺董卓。
一、董卓的性格,成為了他必死無疑的原因。
董卓是什麼性格?這傢伙跟呂布的關係本來不錯,還打算把呂布收養成為自己的義子,可是他對待人的態度相當霸道,所以惹下了不少怨恨。
為了防止有人謀害他,董卓就常常把呂布安排在自己的身邊。可是他這種嚴苛的性格,跟呂布在一起呆久了,也會產生矛盾。
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稍遷至中郎將,封都亭侯。卓自以遇人無禮,恐人謀己,行止常以布自衛。然卓性剛而褊,忿不思難,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三國志》
但凡呂布犯下了一點小錯誤,董卓就罵罵咧咧的,有時候脾氣上來了,甚至拔出手戟砸向呂布,要不是呂布身手好,可能早就被董卓給砸死了。
一兩次這樣也就算了,可是人家呂布天天在家裡保護你,你卻沒事兒就要用手戟砸他,這是人幹的事情麼?顯然不是。
為此呂布對董卓的態度在《三國志》裡用了三個字就寫得很明白了:陰怨卓。什麼是陰怨卓呢?就是背地裡偷偷地怨恨董卓。
這事兒可就不簡單了,兩個關係不錯的人,如果彼此心生怨懟,那麼敞開心扉好好談一場就能化解了。如果每個人都是心裡藏著掖著,就算是好朋友,將來也會鬧掰的。
為此,呂布和董卓之間的關係,其實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鬧掰了。這就相當於你僱了個保鏢來保護自己,可是你對保鏢天天又打又罵的,導致保鏢表面上不敢對你咋地,其實暗地裡早就恨透了你。等到你有危難的時候,這個保鏢鐵定不會上去救你。
二、王允的挑唆,絕對是一把利劍。
呂布和董卓的關係本身就比較微妙,這個時候司徒王允的作用就體現出來了,他本來就十分厚待呂布,因為呂布是十裡八鄉有名的俊後生,武藝高強,有膽有識。
這回聽說董卓似乎有殺呂布的可能,他的小心思立刻就轉悠起來了。王允鐵定是給了幾個呂布無法拒絕的理由。
第一,王允將董卓和呂布的關係說清楚。呂布姓呂,而董卓姓董,兩個人都不是一個姓氏,怎麼能稱之為父子呢?況且哪有父親要殺兒子的呢?第二,王允將董卓說成了大漢的逆賊,呂布殺賊是為了給漢朝建功立業,將來可以加官進爵,用官位和功勞來誘惑呂布。第三,王允甚至會以貂蟬作為籌碼,其實這一點不用王允提出來,呂布自己也清楚,只要殺掉董卓,那他的侍妾,豈不就成了自己的了麼?這三個理由實在是沒辦法拒絕,太誘惑人了。呂布一旦殺了董卓,不僅可以獲得官位、名聲,還能得到絕世美女,甚至可以擺脫董卓的威脅,簡直太有好處了。
王允是個政治老手,他明白呂布這種愣頭青,一眨眼的功夫就會上當。所以我覺得貂蟬其實並不是關鍵,王允才是整件事的關鍵所在。
先是,司徒王允以布州裡壯健,厚接納之。後布詣允,陳卓幾見殺狀。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三國志》
呂布之所以有膽量殺董卓,其實也要依靠王允在朝中的地位,當時以王允為首的漢朝重臣其實不在少數,這也是呂布有恃無恐的重要原因,在呂布看來,大不了換個碼頭而已。
三、貂蟬的作用,其實被無限放大了。
貂蟬真的有那麼重要麼?其實貂蟬這個人是虛構出來的人物,在這裡她是董卓的小妾,到了後來她又變成了呂布的手下秦宜祿的媳婦兒杜夫人。
作者羅貫中描繪出貂蟬這個人物,是為了加強這件事的戲劇感。元朝的詩詞作者們都不敢議論政治,所以他們只能在作品裡各種描寫愛情,比如關漢卿、馬思遠等等。
卓常使布守中閤,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三國志》
到了元末明初,其實這種風氣已經形成了一種寫作風格,那就是寫什麼都要帶點愛情因素在裡面,往往敢諷刺統治者的作者是越來越少了。
所以說羅貫中也不例外,他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也不忘在裡面加入一些愛情因素,況且還能夠打造出一個為國為民的偉大女性形象,足以和西施媲美。
其實貂蟬遠沒有想像中那麼重要,試想一下,當時董卓對呂布早就不滿意了,王允又用官爵和功勞誘惑呂布,呂布還是會殺掉董卓。
總結:殺了董卓卻不能善後,這是王允和呂布的敗筆。
呂布興衝衝地把所謂的漢賊董卓給除掉了,這件事本該是可以流芳千古的。可是為什麼呂布的名聲還是那麼差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件事沒有妥善善後。
董卓死後,董卓的部下李傕郭汜等人,本打算投降王允和呂布,以此效忠大漢朝廷。可是王允這幫老頭子覺得涼州人作惡多端實在是太壞了,就沒有答應這件事。
李傕郭汜奔出去老遠,這才被賈詡勸住反攻長安。本以為有恃無恐的王允,卻發現呂布根本就不是涼州人馬的對手。
結果是呂布跑路了,王允被殺了,漢獻帝一下子落到了李傕和郭祀手裡,他們成了號令天下之人,簡直就是一場鬧劇。
可以說天下大亂的局面,從董卓被殺的那一刻開始,就正式拉開了序幕。而整件事的罪魁禍首就是王允,呂布是他手裡的那把刀。至於貂蟬,頂多算一把裝飾華麗的刀鞘,有沒有刀鞘,呂布這把刀都可以殺了董卓。
參考資料:
《三國志》
《三國演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