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誅董卓扶漢室 氣節大臣王允 最後卻被董卓舊部殺害

2021-01-19 大娃愛歷史

東漢晚期,董卓一度掌權禍亂朝綱,幸好有王允使出美人計,給董卓獻上自己的義女——貂蟬,通過她離間了董卓與呂布兩人。最後在王允的說服之下,呂布把董卓殺了,然後一度與王允共同處理東漢事務。這是三國演義中的版本,在歷史上,多方考證並不存在貂蟬這一人物,但是王允的計殺董卓卻是千真萬確的。對於東漢室來說,王允可以說是大功臣一名,不過他有功的同,也存在著過,某種程度上加速了東漢走向滅亡的步伐。

年少為官,不畏強權。王允出身於官宦世家,他本人又天資聰慧,自覺習武強身,所以在十九歲的時候,就已經被舉薦入仕。雖然王允是少年為官,但是他本身的修養卻是非常地高,敢於與當時買賣官職的王球作鬥爭,也差點丟了自己的性命。幸好被當時剌史鄧盛所救,為了報答救命之恩,王允在鄧盛部下工作,他的兢兢業業、任勞任怨得到上司的好評與宣揚,自此王允的名聲是越來越廣。

寧死不屈,氣節高尚。在黃巾軍討伐中,王允因上奏查張讓,卻反被咬一口,讓自己連翻入獄。在眾人都勸王允退而求全身的時候,王允卻是寧死不屈。雖然當時三公要臣都上書請求免雲王允的罰,奈何張讓從中作梗,使得王允一直到入獄後第二年才被放出來。出獄後的他,當時沒辦法與張讓相抗,只能離開京成,待到靈帝死後才回來弔喪。

一心為國,忍辱負重。在各路人馬一心在誅宦官爭權之時,王允卻是心系已經被挾持的少帝安危,派兵與盧植一同保護少帝,待平定後再接少帝回宮。經歷過風雨的王允,處事方面更加成熟隱忍。面對董卓得權,廢舊立新、殘殺太后、豪搶暴奪,他假裝投於董卓,實際上在暗地保報文獻、密謀如何把董卓誅殺,以正漢室。終於讓他等到了呂布有反董之心,於是就利用呂布把董卓殺了。

人的確無完人,王允也是一樣。當清除了董卓以後,王允與呂布共同把握朝中事務,這時候的王允那個顆忠君之心始終沒變,不過他的處事方式卻有了很大的改變。他開始以功自傲,慢慢地失去了朝中大臣們的支持。更加上因為蔡邕對董卓的一聲嘆,王允卻要把他至於了死地,這件事情多人勸阻無效後,不由讓人慨嘆:王允如此不善待人才,以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要把有才能的大臣害死了。而當此引起了朝中大臣的議論時,王允雖然意識到自己錯,但是為時已晚。

在軍事方面,王允因為涼州原為董卓部下,而對他們不信任,並且不給予善待,還有意解散他們,這樣一來,王允與涼州軍之間就埋了下不快。再加上涼州百姓看到王允要解散涼州軍,心裡就不安定了,便到處傳言說要王允要殺掉涼州軍,傳言一出,整個涼州城亂了起來。有了之前王允對蔡邕的處理方法,涼州軍為了自保,在李傕和郭汜的帶領下,一舉攻陷了長安。這王允到頭來還是一個忠君愛國之人,最終沒有丟下年幼的皇帝而逃,死於了李郭兩人之下。

看到王允的這一生,為人正直、忠君愛國,在歷練當中也去掉了年輕時的銳氣,學會了隱忍。可是到了晚年得志之時,卻逃不過自己內心虛榮的侵蝕,以功自傲。處理董卓的舊部時,沒有聽同僚的勸解,一意孤行,最後讓自己死在了董卓舊部李傕和郭汜的手下。

相關焦點

  • 以連環計殺死董卓的王允到底是什麼水平
    兇慝難量,幸為深計。」又諸從事好氣決者,共流涕奉藥而進之。允厲聲曰:「吾為人臣,獲罪於君,當伏大闢以謝天下,豈有乳藥求死乎!」投杯而起,出就檻車。既至廷尉,左右皆促其事,朝臣莫不嘆息。大將軍何進、大尉袁隗、司徒楊賜共上疏請之曰:「夫內視反聽,則忠臣謁誠;寬賢矜能,則義士厲節。是以孝文納馮唐之說,晉悼宥魏絳之罪。允以特選受命,誅逆撫順,曾未期月,州境澄清。
  • 貂蟬不僅風華絕代,而且還有奉獻精神,在王允計劃之下剷除董卓
    這個故事的締造者是王允,王允是漢朝的大忠臣。他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了誅殺禍國殃民的董卓,讓百姓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當時董卓為了剷除宦官之亂,率兵進入洛陽,來了就不走了,把漢室江山牢牢地把持著,作福作威,為非作歹,不僅大肆誅殺忠良大臣,而且還淫,亂後宮。
  • 計劃除奸臣,掌權後居功自傲,王允的一生應該如何評價?
    不久後執政的漢靈帝駕崩,大將軍何進掌握了朝堂的控制權,趕回洛陽奔喪的王允被何進召見,又讓他擔任了官職。朝堂局勢瞬息萬變,何進被張讓設計殺害,董卓等人藉此機會領兵進京,這才有了後來董卓挾天子以令諸侯,擁護劉協登基,掌握了朝政大權。董卓對於權力的欲望毫不掩飾,王允深知他會是東漢劉氏政權最大的隱患,所以決定先假意依附與他,換取信任。
  • 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蟬,跟王允是什麼關係,如何周旋於呂布董卓之間
    王允一生最大的心願的就是刺殺董卓,為了刺殺董卓,王允在董卓手下假意為官,內心沒有一天不在設法想除掉董卓,經常在府中長籲短嘆的,當他看到貂蟬時,心中想起了一個主意,就是讓貂蟬利用美色引誘呂布與董卓這對父子相互仇視,讓他們自相殘殺,以呂布三國演義第一猛將的能力,就能輕易殺了董卓。
  • 三國:誅殺董卓後,西涼軍叛亂的根源?或許因王允防備呂布而爆發
    公元192年,漢獻帝初平三年,漢司徒王允聯手呂布,一起幹掉了霍亂朝政的董卓,共同奪得朝廷大權,王允「錄尚書事,總朝政」,且「允以布為(奮威)(奮武)將軍,假節,儀比三司,進封溫侯,共秉朝政。」於是,西涼軍因「既無赦書,而聞長安中欲盡誅涼州人,憂恐不知所為。」然後被賈詡說服,乾脆起兵攻打長安,但王允、呂布沒能守住長安,呂布兵敗逃亡,王允被殺,漢獻帝被西涼軍擄走,好不容易殺掉董卓後,有可能安定的東漢朝廷再次陷入混亂,三國亂世正式拉開序幕。
  • 董卓是王允、貂蟬、呂布聯手除掉的嗎?表面上是!但是,實際上是他...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三國演義》中的描述,都清楚關於董卓、王允、貂蟬、呂布的故事! 董卓最終被呂布殺了! 背後的原因,朋友們都研究過!
  • 十常侍勾結黃巾軍,王允3次入獄狀告張讓,換來子孫400年榮華富貴
    兇慝難量,幸為深計」司徒楊賜知道王允的品性,不忍心他為張讓所害,就派門客給他帶話:「你因為得罪張讓,一個月連下兩次大獄,大丈夫能屈能伸,就低低頭吧」!王允始終剛正不阿,身居大獄,而不失氣節。既至廷尉,左右皆促其事,朝臣莫不嘆息。
  • 呂布殺董卓,真的是因為王允的「美人計」嗎
    《三國演義》裡,王允巧施「美人計」,讓貂蟬游離於呂布和董卓兩個男人之間,引起父子二人相互猜疑,最後呂布「衝冠一怒為紅顏」,殺死了董卓,抱得美人歸的橋段,寫的十分的精彩。 大美女貂蟬,也因此躋身為中國古代的四大美女之列,成了後世無數男人心目中的女神。
  • 三國志平話:王允與呂布的妻子,聯手給呂布送上帽子,順手除董卓
    另外,平話裡面的不少設定與編寫,會給人一種莫名其妙,甚至是哭笑不得的感覺,比如連環計王允獻貂蟬的故事,就有幾處讓人無奈的「雷人邏輯」。首先,我們要說正史對這個事兒的大致記載,《三國志》中沒有貂蟬,只提到了呂布跟董卓府上的一個侍婢有私情,這讓董卓很惱火,順手抄起手戟投向呂布,結果王允藉機煽風點火,促使呂布殺了董卓。
  • 《三國演義》王允用貂蟬美人計,董卓和呂布為何中招?風險在哪?
    董卓帶兵進駐洛陽後,倚仗兵威,廢立皇帝,脅迫百官,殘害忠良和普通百姓。種種殘暴惡行惹得朝廷上下人人自危,百姓驚恐怨恨。朝中忠於漢室的大臣,表面對董卓虛與奉承,私底下長籲短嘆,怨恨報國無門。司徒王允就是代表之一,只不過他隱藏得很深,董卓等誤以為王允忠於自己,未加防備。
  • 董卓遷都長安,曹操追襲失敗,盟軍各懷異心分散,孫堅因玉璽喪命
    謀士李儒建議董卓遷都長安。董卓遷都長安之前做了五項事。打擊反對遷都官員。司徒楊彪、太尉黃琬、司徒荀爽反對遷都,認為遷都驚動百姓,棄皇陵不忠,長安因赤眉之亂,成瓦礫之地,不適合做都城。董卓把三人貶為庶民。尚書周毖、城門校尉伍瓊勸董卓勿遷都,被董卓處死。沒收富戶錢財,殺袁紹等政敵門下宗黨,抄其家。董卓錢糧缺少,誣陷富戶為"反臣逆黨"殺其頭,抄其家,沒收錢財。
  • 李傕郭汜僅校尉級別,為何在董卓被殺後,輕易就能打進長安城
    公元192年,王允、士孫瑞等朝中一幹反董卓的大臣聯合了董卓的親信兼保鏢呂布,趁著給12歲小皇帝漢獻帝劉協祝賀大病初癒的機會,刺殺了董卓,董卓一死,他的三族立即被誅滅,上至董卓九十歲的老母,下至懷中的嬰兒,全部被誅殺,一時之間,朝野震動,天下大亂,沒過多久,由於王允沒有完全赦免董卓手下西涼軍的死罪,一時謠言四起,李傕、郭汜、樊稠等董卓一班舊將,在同是校尉的賈詡建議下,收集西涼軍,攻打長安
  • 呂布為了她就背叛了董卓?王允提出了3個理由
    王允一邊離間他和董卓的關係,一邊慫恿呂布殺賊報國,這才促成了這件事。由此可見,呂布和貂蟬的事情,是導火索。董卓對呂布苛刻,是長期埋下的禍根,而王允慫恿呂布,則是殺董卓的關鍵所在。如果去掉貂蟬的事情,或許呂布依舊會殺董卓。一、董卓的性格,成為了他必死無疑的原因。
  • 東漢最禽獸的軍閥董卓,手下都有哪些幫手?他們最後結局怎樣?
    朱儁當時領著一支軍隊打起了討伐董卓的旗幟,董卓得知後忙派女婿牛輔到陝縣阻擋朱儁。牛輔到後接管了中郎將段煨部隊,列開架式準備迎擊朱儁。但就在此時,長安方面突然傳來消息,說是董卓被王允、呂布殺死。這種局面使涼州兵頓時群龍無首,迫於形勢,徐榮、段煨、胡軫三位向朝廷投降,而牛輔、董越二人卻不肯向朝廷投降。五大中郎將的結局:
  • 董卓是一見利忘義,貪得無厭的的人,名聲更是遺臭萬年
    董卓真的是個很惡劣的人物嗎?董卓是一個非常有私慾和野心的人,他的種種行為造成了東漢末年各路諸侯群雄四起的極度混亂。東漢政權最終導致毀滅。雖然是由很多種原因造成的,但是董卓的進京也加速了東漢政權的滅亡。董卓進宮之後不僅僅亂了後宮,對於一些不聽話的人也隨意處置,整個朝廷人心慌慌,敢怒不敢言。之後也是由司徒王允說服了董卓義子答應刺殺董卓!董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是一見利忘義,貪得無厭的人。他本是應何進等之邀,進京誅滅十常侍,勤王救駕的。可他卻乘此機會,擅權奪位,獨斷專行。先是隨意廢立,殺人立威。後又想篡位自立。足見其輕義重利,貪念十足。
  • 董卓死後,涼州軍為何群龍無首?董卓的後人去哪了?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在長安皇宮內遇刺身亡,發動政變的司徒王允開始運作清算董氏家族的事。當時,李傕等人還在兗州陳留一帶作戰,陝縣的牛輔先得到長安的消息:嶽父董卓遇害,董氏家族盡數被誅。王允派呂布去攻打牛輔,而呂布則派李肅領軍,結果李肅打不過牛輔,回來後,呂布一氣之下把李肅給殺了。
  • 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歷史深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三十六計之第三十五計:連環計  原文:將多兵眾,不可以敵,使其自累,以殺其勢。在師中吉,承天寵也。  譯文:敵方兵力強大,不能硬拼,應當運用謀略,使其自相牽制,藉此削弱敵方的力量。將帥巧妙指揮,用兵如神,必能獲勝。
  • 貂蟬那麼美,王允為何不佔為己有?
    三國演義裡面描述的貂蟬是一個歌姬,據說當時只是王允養的義女,說是義女,其實貂蟬就是王允用來某權利的一個犧牲品。王允為了挑撥董卓和呂布之間的關係,把貌美如花的貂蟬送給了董卓,最後巧用連環計害死了董卓。說王允利用貂蟬的美貌也好,還是貂蟬為了報答養父王允也罷,總之在古代凡事長得漂亮的女人,如果當了歌姬被高官權貴收養,不是紅顏禍水,就是命比紙薄,一般下場都很慘。至於王允到底佔沒佔有貂蟬,自古男人多好色,王允那麼聰明,如果身體沒毛病的話,那肯定是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