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事 |「邂逅」一次茶湯會

2021-02-11 沐湛茶居


「邂逅」取其不期而遇之意,遇見秋意,遇見茶,遇見自己。

農曆八月始,正是秋意漸濃之際,雖各地暑熱尚未完全消退,春城昆明的秋來得更早,持續時間也更長,所以我們是幸運也是幸福的,若有閒暇大可走進自然,用心感受天地萬物之生發與消逝。

 

蘇軾有詩云,「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道出了古人愛秋的理由。只有在這個季節,山川能得到自然最豐富的色彩禮物,人們能得到大地最慷慨的物質饋贈。此時,天高氣爽,山水澄明,蔬肥果熟,身心俱愜。無論是登高遠眺,採摘黃花,還是結伴入林,煮酒賞紅葉,無一不是風雅事。總之,秋天的滋味很美就對了。

 

待備好茶會所需物品,我們一路前行,目之所及皆是秋意,正應了蘇軾詩中描繪的景象。中途飽餐一頓,農家菜的食材新鮮,簡單炒制也是美味,席間各自回憶曾經生活中的趣事,笑聲朗朗,不覺感慨每一段相逢都是不期而遇,原來你也在這裡。

 

沿山路而上,半小時的車程終於到達目的地,徒步進入森林深處,尋一適合茶會的場地。其實,這個過程尤為艱辛,因為適合茶會的場地不僅要景色宜人,還要考慮布置茶席的可行性和參與者置身其間的舒適度,所以我們為了尋一個地方往往會搬著東西來回奔走。但是,最後發布的照片都是茶會上大家最美的狀態,所有的辛苦付出只為呈現最美最溫暖的茶湯。


茶會主題名為「邂逅」,又適逢秋意漸濃,故而席布以淺藍為主色調,與秋日的藍天相映,微微露出的淺綠色凸顯層次感,並增添一絲靈動。茶器選擇了深色系的手繪紫陶茶壺、柴燒公道杯、醒茶罐、盞託,而茶盞則選用白瓷質地,在莊重沉穩的氛圍下露出一抹亮色,更能較好地觀湯色,湯色是茶席色彩的一部分,也是布置茶席時容易忽略的。因在山野做茶會,放棄了攜帶大件花器,一隻老提籃不僅可以盛裝茶點,配上隨手撿來的山石即是最完美的花器。一枝帶果的樹莓和幾根蕨草,再配上芬芳四溢的桂花枝便是最貼切自然的插花,山野裡的花材種類多,樹枝、野花、苔蘚、果實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申時,席成可瀹茶。茶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這樣的儀式感體現在茶會前的精心準備,也體現在茶會過程中的種種細節。伴一曲《斜陽獨倚西樓》,席主緩步入坐,三十度磬折之禮,有禮有節,同是吃茶客,無關高低貴賤。禮成湯沸,揭蓋、提壺、注水、溫杯、燙盞,滌盡凡塵。投茶入壺,嗅得到屬於千家寨古樹的野花香韻,提壺注水時蒸騰而上的氣息恍如漫步古茶林,沉醉不知歸路。茶湯傾於公道杯,聞其聲厚重渾圓,我想它是飽滿的、醇厚的,品啜小口頓覺全身暢快,再觀五位茶客亦然,歡喜自在。

今日的茶湯確與日常衝泡的口感滋味大為不同,具體而言:其一,開闊的環境下,茶湯滋味易於激發,茶香高揚;其二,使用炭爐煮水水分子活性更好,衝泡的茶湯更甜軟;其三,在相對寂靜的地方,加之音樂的引導,我們暫時拋卻瑣事,身心放鬆,隨茶入境,能夠細細品味其間微妙的變化。

茶席

茶席是習茶、飲茶的桌席。以茶為主體,茶器為載體,並結合插花、品香、茶具審美、茶空間設計為一體的一種生活美學。具有實際衝泡、品飲的功能,又富有濃厚人文色彩的美學欣賞價值。

現在有很多朋友愛茶、習茶,也經常參加各類茶會活動,懂得茶人們為了每一次茶聚提前做各種準備,也能從空間和席面的設置中體會茶人所要表達的思想。但也要看到,還有很多人仍在為生活而奔波辛勞,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喝茶、習茶,或者暫時還沒有體會到茶帶給我們的精神升華,或者儘管喜歡卻苦於無處學習、參與,正在茶門之外徘徊。那麼,可以能通過整體的空間環境和席面上茶器的色澤、線條、質地以及優雅自然的衝泡手法、美妙的茶湯口感等一切美好的外相引領大家愛上茶,並因此深入了解一盞茶湯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甚至無形中改變其生活方式,在不斷的學習中包容他人、修正自己,修得一顆如茶般的向善向美之心。

茶箋

《說文解字》謂:「箋,表識書也。從竹。」古代箋是作為表明古人著作者意,或斷以已意,使大眾可以讀懂其文。

漢鄭玄注釋的《詩經》稱作「鄭箋」,並非專指箋紙。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集序》:「三臺妙跡,龍伸蠖屈之書;五色花箋,河北膠東之紙。」唐代蜀中箋紙又以「浣花箋」首屈一指,亦名「薛濤箋」、「松花箋」。宋代有碧雲春樹箋,龍鳳箋、團花箋、金花箋等宮中御用之箋紙。明代以彩色套版精印成冊,雅趣高絕,專供士大夫「清玩」者莫過於《蘿軒變古箋》和《十竹齋箋譜》。

茶席上的茶箋也是在茶事活動中對箋紙的一種延續。在籌備每一次茶會時,我們會提前確定主題,然後圍繞既定的主題選擇場地,並確定茶會活動內容和需要準備的物品。當一切確定好之後再以箋紙的形式書寫下來,包括茶席的名稱、席主名字、茶席釋義、茶品、茶點,並在茶會過程中供大家賞閱,參加茶會的嘉賓可通過一張精心設計書寫的箋紙明了此次茶會的主題,讀懂席主想要藉由茶席、茶品、茶點傳達的意義。

茶席插花

我們在布置茶席時也會插花,但茶席上的插花與一般插花不同,它必須以茶為主角,起到襯託的作用,所以選擇的花材和花器皆應符合茶席的主題。古人擅以自然草木表達內心的情感,而茶人則藉由這一方具象的茶席表達內心的某種傾向,花草即扮演這樣的角色。

茶席上的插花不拘一格,花材的選擇多樣,花器品種繁多,但要符合茶席的氣質。例如,山野茶會中的插花應具有山野趣味,樹枝、野花、苔蘚、果實等皆可作為花材,花器要考慮攜帶的方便性和與自然的融合度,拋卻那些易碎或昂貴的陶瓷、金銀銅器,山石、樹皮、飲料瓶……都可巧妙地使用。

茶點

我們一起茶聚,茶興正濃時總免不了貪杯,這樣一杯杯茶湯下肚,胃會有些許不適,茶點正好起到調節緩和的作用,所以它的量不大,且不可太酸、太甜、太鹹、太油,否則會影響茶味,當然還要考慮取食方便。

日式和果子的確美觀,但它是搭配日本茶發展而來的,是為日本抹茶、煎茶設計的,很多和果子滋味偏甜,正好調和其茶的苦味,若直接應用到中國茶的茶席上有很多不適宜的地方。中國六大茶類產於不同地區,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食物特產,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節令的花卉、蔬果、草木來設計製作茶點,並根據所要品飲茶湯的口感特性與茶點進行搭配,達到茶湯與茶點的相互融合。


圖文/ 沐予

編輯/ 沐予

沐者,潤澤也;湛者,清明、澄澈也。沐湛之地,可飲可居。

滇南嘉木,深藏山林,沐日浴月,承風飲露,故得清明澄澈之味,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吾輩深受其惠,親入山林,擇優採納,以古法制之,終得佳茗,盼與諸君共享。

相關焦點

  • 人文茶事 莫高窟茶湯會
    2016年9月,「王迎新人文茶道研修進階課「敦煌特課在敦煌進行了為期五天的學習,9月28日,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文茶道研修者和嘉賓在敦煌莫高窟九層塔前舉辦了「莫高窟茶湯會
  • 人文茶事丨皋蘭問泉茶湯會.蘭州
    在敦煌茶舍喝的第一盞茶是普洱,熟悉的古樹茶之山野氣息,在徐龍紋漢磚邊縈繞,敦煌茶舍主人的茶湯透著乾淨和力量感,如西北大地的空闊蒼茫,仔細一啜,卻有著無限豐厚的細節與珠璣。清晨,漢代的陶山爐裡飄著雲渺之香,我的人文茶席的課程就在這塊土地上開始了蘭州第一講。
  • 楊柳:如果茶湯會說話 | 茶美文
    文 | 楊柳 「武夷山杯」首屆全國評茶員職業技能競賽全能賽(職工組)特等獎獲獎者當我泡茶給別人喝時,常常會講這樣一句話:「好茶自己會說話。」品茗的人聽了以後,或許在想著:和這杯茶好好說回話兒吧!就會比較專心品嘗這一杯茶了。其實,我們都知道,茶湯是不會說話的,因此,我們必須持續地磨練感性、訓練感官,去感受茶湯、感受茶樹生存的環境、感受自然,我們必須盡力表達茶湯的內涵,雖然我們能說的話終究是有局限的,但我們必須努力還原它的全貌,與自己的好惡、茶葉品質的好壞無關。
  • 弘益大學堂 立冬·茶湯會
    立冬,昆明的涼意漸濃,那一盞燭光,也將會帶我們進入一個「溫暖」的冬天,因為有烹水煮茶的溫馨,也有恩師的牽掛。老師說:作為一個席主,絕不僅僅要會巧妙地設計茶席,挑選席的背景,會收集各種茶器,著一席素雅的茶服。更為重要的是會泡茶。在三天的學習中,茶人的茶空間美學布置得到提高,專業及素養更是有了明顯的提升。
  • 向茶問水·戊戌南郭寺茶湯會
    向茶問水·戊戌南郭寺茶湯會      在西秦嶺深處的古秦州一群從不同的朝代、不同的緣分中走來的人,在菩提葉的輕言細語裡,向茶問水。       他們向茶問水。天空中飄滿了菩薩的微笑,山谷裡迴蕩著詩聖的絕唱;時光抖落一地的茗香詩馨,氤氳了竹林,清淨了紅塵。紅塵之間,他們席地而坐,執盞相向,奉茶與君,喜悅殊勝。
  • 徑山茶湯會
    徑山茶湯會(一)徑山茶湯會緣起        雙徑,冠世絕境也。
  • 關於茶 茶水 茶汁 茶湯 學茶 5大品類的商業觀察和人性思考
    故我們從茶友的注意力和心靈成長層面的漸進漸變的角度,梳理出來了這樣的邏輯次序,即茶、茶水、茶汁、茶湯、學茶、職業學人、無空而萬融。茶 茶水 茶汁 茶湯茶、茶水、茶汁、茶湯、學茶,這五件事同時也是商業市場的一種有償的有形產品或無形服務,兼具了商業屬性。
  • 杉山早陽子 | 和菓子與湖隱 | 茶的邂逅
    這是一次茶對花的等待——永福禪寺清明前採摘的上好春茶被炒制好後冷藏著,等待著清秋時分最香甜的丹桂。這份穿越了季節的守候,把最美好的春秋氤氳於一盞之間,如同人生中那一場地老天荒的邂逅。永福明前龍井茶,遍植於禪林幽谷之中,得佛天雨露滋潤,種、採、制,皆出寺內僧家之手。
  • 冷泡茶的茶湯放進冰箱裡,哪怕隔夜也不會變味?好茶怎能隨便對待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老蘇寫過一首《豬肉賦》。冰箱內部的低溫環境,會影響白茶的長期儲存和陳化。與此同時,潮溼多異味的冰箱,還容易導致茶葉受潮、串味、變質。總而之,冰箱存茶的過程,弊大於利!不論是存茶湯,還是存幹茶,都不適合。
  • 宋代美學主題茶會:漢合茶道冬季茶會—梅花與茶的邂逅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宋代美學主題茶會:漢合茶道冬季茶會—梅花與茶的邂逅,生活四藝:插花、點茶、焚香、掛畫我們想要將中國傳統的美學文化風尚再重新拿出來給大家展示,帶大家領略宋代的生活美學,從中感悟生活中的美好,所以舉辦了這次宋代美學的主題茶會,以梅花為核心,貫穿整個茶會,感受梅花與茶的邂逅。
  • 一盞茶湯,三千世界,一世平寧——阿哲的烏龍茶
    世界太忙,我想慢,好茶是我們的語言——慢下來,給杯茶的時間,與自己與朋友聊聊天、敘敘舊,活回當下,這也許是該做的事!有這麼一個人,他走出舒適的辦公室,離開繁華的大都市,毅然回歸故鄉,選擇做個地道的茶農,他就是阿哲的烏龍茶的創始人,林世哲。林世哲,1979年出生於臺灣南投縣,父親林泰山先生是當地有名的制茶師,從小在父親的影響下,學著制茶。
  • 人文茶道莫高窟茶湯會
    莫高窟天空藍似滄海沙礫中盛開一泓泓清泉水光映現千載莫高窟三危山明亮清晰樂僔和尚撫杖站立的地方千佛護佑一罐烤茶是西北和雲南最普通的吃茶方式爐火正好土陶罐裡茶香漸起提壺注水煎出金黃之茶湯供養天地諸佛與敦煌的歷代守護者水色天影琉璃寶光是七寶琉璃池的剎那是絲綢之路駝背運來的西域秘色溫暖的茶湯
  • 都說冬天煮茶好,為什麼我煮出來的老白茶,茶湯表面會有漂浮物?
    2021年第二天,適合煮茶,就著案上供著的一盆單瓣水仙花,茶香花香之間,甚是醉人。北方更冷,茶友們煮茶的熱情空前高漲,連帶著各種煮茶問題,也在不斷轟炸村姑陳的消息框。前段有客人提到,為什麼他煮醉春煙,茶湯裡會有懸浮物?第一時間,覺得這不可思議。明明是知根知底的好茶,怎麼會出現這種問題?
  • 茶事│深入一點認識臺灣烏龍茶之金萱茶
    二、冷泡的茶葉因人體體溫較茶湯高,帶著香味分子的酮類會在茶湯到達口腔後才逐漸揮發起來更香味更濃盈滿整個口腔,喉韻也更濃重。      三、冷泡可降低茶湯咖啡因含量,可減緩對胃的刺激,因此敏感體質或胃弱者均適合飲用。
  • 玻璃茶具喝茶,茶杯的選擇對茶湯的影響
    我們喝茶會用到各種各樣的杯子,而用不同的杯子泡出的茶湯也會有不同,杯子和茶湯是分不開的。杯子與茶湯這種密不可分的關係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杯子深度、杯子形狀和杯子顏色。如果杯子是縮口的鼓形,就需要舉起杯子,傾斜很大的角度,喝茶時必須仰起頭才能將茶喝光;如果是直筒型的杯子,就必須傾斜至水平以上的角度,才能將茶全部倒光;如果是敞口、縮底的盞形杯子,就比較容易喝,只需要稍微傾斜一下,就可以將茶湯全部喝光。
  • 論唐宋時期禪宗寺院茶湯煎點禮儀
    《禪苑清規》中記載說:「堂中所用柴、炭、米、面、油、鹽、醬菜、茶湯、藥餌、姜棗、烏梅、什物、家事」,除了柴米油鹽酒醋,還有茶湯、藥餌,已經將茶湯並列為日常用事了。又說:「內侍者收掌堂頭衣缽,支收文歷並方丈內公用物色。主管茶湯、紙筆、冬夏衣物。」「預先點檢門狀關牒書信,恐有差誤,及備茶湯人事之物。」
  • 白茶很好,但是碎茶很煩,衝泡時應該怎麼處理這個煩心事?
    不然每撬一次餅,心裡都會滴血。學會撬餅很重要,但這是後話,面對已經撬碎的白茶,又應該怎麼辦呢?有部分茶友,將撬碎的白茶另外裝起來,就靜靜地放在紙箱裡,沒有然後了。還有部分茶友,很乾脆,就直接將碎茶都扔了。
  • 一杯好喝的白茶,茶湯值得哪些讚美詞?分享四種美好體驗!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古往今來,春天,都是文人雅士最愛讚美的季節。春風,是柔和的,吹面不寒楊柳風;春雨,是溫潤的,天街小雨潤如酥;春花,是盎然的,滿園春色關不住。春回大地,萬物復甦,今年的春茶,還沒上市。
  • 【全民閱讀推進月】一場書與茶的邂逅——初讀《茶經》||作者:楊慶紅
    茶在中國既是一種文化,也是一種禮節。自古就有客進門奉上茶水以示尊敬的傳統習慣,近觀習近平待客的「那杯茶」,同樣傳遞「和而不同」「和諧相生」「美美與共」等與中國傳統哲學觀一脈相承的理念,可見茶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有茶,有書,便是一處桃花源,而陸羽的《茶經》就是一場書與茶的邂逅。短短十章七千餘言,闡述了關於茶葉生產的歷史、源流、現狀、生產技術以及飲茶技藝、茶道原理的綜合性論著。
  • 茶事|故鄉的煙茶
    我承認我迷戀一切野性的東西,有多野性就有多芬芳,包括人,事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