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邂逅」取其不期而遇之意,遇見秋意,遇見茶,遇見自己。
農曆八月始,正是秋意漸濃之際,雖各地暑熱尚未完全消退,春城昆明的秋來得更早,持續時間也更長,所以我們是幸運也是幸福的,若有閒暇大可走進自然,用心感受天地萬物之生發與消逝。
蘇軾有詩云,「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道出了古人愛秋的理由。只有在這個季節,山川能得到自然最豐富的色彩禮物,人們能得到大地最慷慨的物質饋贈。此時,天高氣爽,山水澄明,蔬肥果熟,身心俱愜。無論是登高遠眺,採摘黃花,還是結伴入林,煮酒賞紅葉,無一不是風雅事。總之,秋天的滋味很美就對了。
待備好茶會所需物品,我們一路前行,目之所及皆是秋意,正應了蘇軾詩中描繪的景象。中途飽餐一頓,農家菜的食材新鮮,簡單炒制也是美味,席間各自回憶曾經生活中的趣事,笑聲朗朗,不覺感慨每一段相逢都是不期而遇,原來你也在這裡。
沿山路而上,半小時的車程終於到達目的地,徒步進入森林深處,尋一適合茶會的場地。其實,這個過程尤為艱辛,因為適合茶會的場地不僅要景色宜人,還要考慮布置茶席的可行性和參與者置身其間的舒適度,所以我們為了尋一個地方往往會搬著東西來回奔走。但是,最後發布的照片都是茶會上大家最美的狀態,所有的辛苦付出只為呈現最美最溫暖的茶湯。
茶會主題名為「邂逅」,又適逢秋意漸濃,故而席布以淺藍為主色調,與秋日的藍天相映,微微露出的淺綠色凸顯層次感,並增添一絲靈動。茶器選擇了深色系的手繪紫陶茶壺、柴燒公道杯、醒茶罐、盞託,而茶盞則選用白瓷質地,在莊重沉穩的氛圍下露出一抹亮色,更能較好地觀湯色,湯色是茶席色彩的一部分,也是布置茶席時容易忽略的。因在山野做茶會,放棄了攜帶大件花器,一隻老提籃不僅可以盛裝茶點,配上隨手撿來的山石即是最完美的花器。一枝帶果的樹莓和幾根蕨草,再配上芬芳四溢的桂花枝便是最貼切自然的插花,山野裡的花材種類多,樹枝、野花、苔蘚、果實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申時,席成可瀹茶。茶會需要一定的儀式感,這樣的儀式感體現在茶會前的精心準備,也體現在茶會過程中的種種細節。伴一曲《斜陽獨倚西樓》,席主緩步入坐,三十度磬折之禮,有禮有節,同是吃茶客,無關高低貴賤。禮成湯沸,揭蓋、提壺、注水、溫杯、燙盞,滌盡凡塵。投茶入壺,嗅得到屬於千家寨古樹的野花香韻,提壺注水時蒸騰而上的氣息恍如漫步古茶林,沉醉不知歸路。茶湯傾於公道杯,聞其聲厚重渾圓,我想它是飽滿的、醇厚的,品啜小口頓覺全身暢快,再觀五位茶客亦然,歡喜自在。
今日的茶湯確與日常衝泡的口感滋味大為不同,具體而言:其一,開闊的環境下,茶湯滋味易於激發,茶香高揚;其二,使用炭爐煮水水分子活性更好,衝泡的茶湯更甜軟;其三,在相對寂靜的地方,加之音樂的引導,我們暫時拋卻瑣事,身心放鬆,隨茶入境,能夠細細品味其間微妙的變化。
茶席
茶席是習茶、飲茶的桌席。以茶為主體,茶器為載體,並結合插花、品香、茶具審美、茶空間設計為一體的一種生活美學。具有實際衝泡、品飲的功能,又富有濃厚人文色彩的美學欣賞價值。
現在有很多朋友愛茶、習茶,也經常參加各類茶會活動,懂得茶人們為了每一次茶聚提前做各種準備,也能從空間和席面的設置中體會茶人所要表達的思想。但也要看到,還有很多人仍在為生活而奔波辛勞,沒有多餘的時間和精力喝茶、習茶,或者暫時還沒有體會到茶帶給我們的精神升華,或者儘管喜歡卻苦於無處學習、參與,正在茶門之外徘徊。那麼,可以能通過整體的空間環境和席面上茶器的色澤、線條、質地以及優雅自然的衝泡手法、美妙的茶湯口感等一切美好的外相引領大家愛上茶,並因此深入了解一盞茶湯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甚至無形中改變其生活方式,在不斷的學習中包容他人、修正自己,修得一顆如茶般的向善向美之心。
茶箋
《說文解字》謂:「箋,表識書也。從竹。」古代箋是作為表明古人著作者意,或斷以已意,使大眾可以讀懂其文。
漢鄭玄注釋的《詩經》稱作「鄭箋」,並非專指箋紙。南朝陳徐陵《玉臺新詠集序》:「三臺妙跡,龍伸蠖屈之書;五色花箋,河北膠東之紙。」唐代蜀中箋紙又以「浣花箋」首屈一指,亦名「薛濤箋」、「松花箋」。宋代有碧雲春樹箋,龍鳳箋、團花箋、金花箋等宮中御用之箋紙。明代以彩色套版精印成冊,雅趣高絕,專供士大夫「清玩」者莫過於《蘿軒變古箋》和《十竹齋箋譜》。
茶席上的茶箋也是在茶事活動中對箋紙的一種延續。在籌備每一次茶會時,我們會提前確定主題,然後圍繞既定的主題選擇場地,並確定茶會活動內容和需要準備的物品。當一切確定好之後再以箋紙的形式書寫下來,包括茶席的名稱、席主名字、茶席釋義、茶品、茶點,並在茶會過程中供大家賞閱,參加茶會的嘉賓可通過一張精心設計書寫的箋紙明了此次茶會的主題,讀懂席主想要藉由茶席、茶品、茶點傳達的意義。
茶席插花
我們在布置茶席時也會插花,但茶席上的插花與一般插花不同,它必須以茶為主角,起到襯託的作用,所以選擇的花材和花器皆應符合茶席的主題。古人擅以自然草木表達內心的情感,而茶人則藉由這一方具象的茶席表達內心的某種傾向,花草即扮演這樣的角色。
茶席上的插花不拘一格,花材的選擇多樣,花器品種繁多,但要符合茶席的氣質。例如,山野茶會中的插花應具有山野趣味,樹枝、野花、苔蘚、果實等皆可作為花材,花器要考慮攜帶的方便性和與自然的融合度,拋卻那些易碎或昂貴的陶瓷、金銀銅器,山石、樹皮、飲料瓶……都可巧妙地使用。
茶點
我們一起茶聚,茶興正濃時總免不了貪杯,這樣一杯杯茶湯下肚,胃會有些許不適,茶點正好起到調節緩和的作用,所以它的量不大,且不可太酸、太甜、太鹹、太油,否則會影響茶味,當然還要考慮取食方便。
日式和果子的確美觀,但它是搭配日本茶發展而來的,是為日本抹茶、煎茶設計的,很多和果子滋味偏甜,正好調和其茶的苦味,若直接應用到中國茶的茶席上有很多不適宜的地方。中國六大茶類產於不同地區,每個地區都有其獨特的食物特產,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節令的花卉、蔬果、草木來設計製作茶點,並根據所要品飲茶湯的口感特性與茶點進行搭配,達到茶湯與茶點的相互融合。
圖文/ 沐予
編輯/ 沐予
沐者,潤澤也;湛者,清明、澄澈也。沐湛之地,可飲可居。滇南嘉木,深藏山林,沐日浴月,承風飲露,故得清明澄澈之味,最宜精行儉德之人。吾輩深受其惠,親入山林,擇優採納,以古法制之,終得佳茗,盼與諸君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