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對多數普通人而言,藝術品拍賣的吸引力,更多地在於「看個稀罕」。北京保利拍賣會古代書畫宮廷部分即將開槌,一件著錄於《石渠寶笈》的董邦達《雷峰西照圖》軸,可能會勾起很多江浙人的好奇心。
這件《雷峰西照圖》軸,是清代宮廷畫家董邦達為乾隆所繪「西湖十景」中的一幅。據臺北故宮出版的《故宮藏畫大系》記載,其餘九幅現在都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不少業內人士感慨,這套作品的故事,是書畫界中最堪與「天下第一山水卷」——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卷》媲美的。
「西湖十景」,杭州人最熟悉,大多可以掰著手指頭數出來:曲院風荷、雷峰夕照、三潭印月、花港觀魚、柳浪聞鶯、蘇堤春曉、南屏晚鐘、雙峰插雲、平湖秋月、斷橋殘雪。以此入畫的,南宋已有,如葉肖巖《西湖十景》等。
而西湖十景大量入畫,則是在清代,其中董邦達等人所作,被視為當時這一題材的巔峰。根據記載,董邦達所繪西湖十景極多,他將它們作為最高規格的禮物,進獻給乾隆或饋贈給王公重臣。
《石渠寶笈》收錄的董邦達《西湖十景》軸,便是為滿足乾隆擴建圓明園所需。圓明園最著名的四十景中,就有仿西湖十景,如「平湖秋月」、「雷峰夕照」等。為了同時滿足作為 「設計稿」功能的需要,董邦達的這套作品,尺幅特別大,每幅竟有一張普通餐桌大小。
而乾隆似乎也對此套作品鍾愛有加,不僅裝裱形制與一般作品不同,更親自在每幅上題寫七言律詩一首,再加鈐其寶璽七枚,顯示極為隆重的「天恩」。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據著名中國古代書畫專家朱紹良先生等人的考證,目前所見乾隆題詩,九成以上為詞臣張照等人代筆,親筆的極為少見。
此幅《雷峰西照圖》為該套作品的第六幅,繪西湖十景中最富傳奇色彩的雷峰塔景。全幅以淺絳敷色,暗扣「西照」題眼,示夕陽籠罩之意;雜花、山樹則輔以青紅之色,勾勒皴擦暈染,無所不用其極;山間則多處留白,像江南山水黃昏時水汽氤氳迷濛之景,足見畫家體物察情之細、之工,至為難見。
但我們所熟悉的不是雷峰「夕照」嗎,這個「西」字又是怎麼回事?是乾隆故意為之?還是一時筆誤?目前考證的結果是:「每當西湖邊夕陽西墜,塔影橫空,自成一景,宋代詩人林逋有『夕照前村見』之句,所以康熙、乾隆均題名『雷峰西照』」。
研究者認為,《雷峰西照圖》應該是清末由溥儀私帶出京,轉而流入民間,之後為浙江南潯張鈞衡所藏。張家為「南潯四象」之一。
今天,北京保利2012春拍將在北京全國農業展覽館舉行預展,6月2日到7日,將在亞洲大酒店和全國農業展覽館拍賣。此次拍賣涵蓋古代書畫、近現代書畫、現當代藝術、古董珍玩、當代水墨、古籍、名酒、鐘錶、珠寶、樂器、郵品、錢幣、銅鏡等十餘個門類三十餘個專場,將為藏家獻上一場輝煌的藝術盛宴。其中,李可染藝術創作巔峰時期的兩件代表作《萬山紅遍》與《井岡山》、傅抱石兩件大尺幅山水畫精品《杜甫詩意圖》、《幽對鳴泉》等受到藏家關注。
本報記者 林梢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