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事不忘後事之師:還原75年前抗日戰場殊死較量,國人永遠銘記

2020-12-26 北方熱點防務

據《人民日報》9月2日報導,1945年9月2日,作為軸心國的日本,正式籤署了無條件投降書。彼時,中國的四萬萬同胞在付出了極大的鮮血代價後,終於迎來了第一次將近代以來帝國列強的枷鎖,重重砸爛的時刻。

如今時間一晃已經過去了75年,中國軍民抗戰14年,傷亡3500萬人,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貢獻。如今再次回首那個硝煙瀰漫的年代,仍然是讓人不禁對當年那些為了全民族抗戰付出一切的中華英雄,懷抱一份深深的崇敬之情。

1931年9月18日,註定是一個被中華民族所深深銘記在心的日子。這一天,日本關東軍竟然不顧國際公理,悍然挑起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事件發生後至1932年9月,東北全境最終淪陷於日寇的鐵蹄之下。

然而中國人民並未就此沉淪,紛紛組織抗日武裝,拋頭顱灑熱血,頑強抵抗侵略者於白山黑水之間,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轟轟烈烈的抗戰史詩就此打響,這更是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序幕。

此後,日本為了轉移國際上對九一八事變的視線,並使得當時的中國方面屈服,更是緊接著悍然發動了一二八事變。

日寇於1932年對上海發動了進攻,然而他們遭到了迎頭痛擊,日寇前線四易主帥進攻未果,在付出了傷亡近萬人的代價後,最終只好悻悻停戰。

而後在長城沿線,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者進行了殊死較量,輪番浴血奮戰,遲滯了日本侵略者想繼續進入華北的野心圖謀。

然而日本侵略者最終在1937年7月7日,突然發動了盧溝橋事變,山河再度破碎,日本終於開啟了全面侵華的步伐,而中國則是掀起了全民族抗戰的高潮。

在中華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此時的中國工農紅軍審時度勢挺身而出,毅然決然放下了多年內戰的包袱,打造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軍被改編成八路軍和新四軍等隊伍,在戰場上與日軍展開了殊死較量,氣壯山河。

盪氣迴腸的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與日本侵略者在正面和敵後戰場上,進行了全面較量,從而讓日本侵略者「速戰速決」的春秋大夢最終破產。

正面戰場上,在淞滬會戰,忻口會戰,太原會戰,徐州會戰,臺兒莊戰役,武漢保衛戰,長沙會戰……這些場大戰中,中國軍隊屢次嚴重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狂妄侵略勢頭,譜寫了一篇篇可歌可泣的血淚歷史。

然而由於當時兩國國力軍力等方面的差異,國民黨軍丟城失地,當時的重要城市南京也隨之失守。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日寇的鐵蹄踏進了南京城,讓這座六朝古都遭遇了空前絕後的滅頂之災,日本侵略者發動了震驚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中國軍民死傷達300000人之巨!

敵後戰場上,八路軍接連取得了平型關大捷以及百團大戰等戰役的輝煌勝利,廣大人民群眾用勇敢與智慧,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的氣焰。人民武裝運用地道戰、地雷戰以及麻雀戰等戰術,在各大敵後戰場上,給予侵略者以沉重打擊,並逐步掌握了敵後戰場上的主動權。

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迎來最後總攻的時刻,軸心國軍隊在各大戰場上節節敗退。中國的抗日戰場也迎來最後的激烈較量,中國遠徵軍在滇西地區以及東南亞的密林之中,重挫日寇。人民武裝領導下的抗日力量也展開了全面大反攻。

隨著時間邁至了1945年,在多方夾擊之下,日寇最終迎來了投降的時刻,低下了曾經不可一世的頭顱。偉大的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宣告結束,14年的全民抗戰劃上了句號。

這場戰爭是中華民族覺醒的重要節點,至今激蕩著國人的心懷,對當今的國際現實,也有深刻的借鑑意義。血與淚的歷史告訴我們:銘記歷史不忘過去,只有發展強大,才能讓侵略者飽嘗正義的怒火與鐵拳!

文/王振國

相關焦點

  • @烏合麒麟 新作: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烏合麒麟 新作: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2020-12-13 11:3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銘記九·一八,用遊戲記錄那些不曾忘卻的紀念
    通過遊戲銘記戰爭與歷史,更是為了呼喚和平,讓戰爭永遠沉睡。銘記,為了什麼?銘記歷史、銘記戰爭、銘記傷痛,讓我們更加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戰爭永遠沉睡。戰爭遊戲,更是為了讓玩家感同身受的銘記歷史,讓戰爭永遠沉睡。無論何時,二戰向來是電子遊戲世界最受歡迎的題材,遊戲也成為最為感同身受歷史宣傳片。
  • 平天下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今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100周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75周年。德國文學家萊辛說,歷史不應該是記憶的負擔,而應該是理智的啟迪。貴國前總理勃蘭特曾經說過:「誰忘記歷史,誰就會在靈魂上生病。」中國人說,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中國人民從自身經歷中形成了走和平發展道路的自覺選擇,我們也真誠希望世界各國都走和平發展道路,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英語怎麼翻譯?
    informed by history: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從歷史得知)。以史為鑑,意思是向歷史學習或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可以知興替。
  • 雙語新聞|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天,請為遇難同胞默哀!
    南京全城鳴笛默哀,人們以獻花、默哀等方式,悼念80年前在南京這片土地上慘遭殺戮的死難同胞。(南京市全域に祈りを捧げるサイレンが鳴り、人々は獻花や黙禱などで80年前に南京の地で慘たらしく殺りくされ犠牲となった同胞に哀悼を捧げた。)在儀式現場,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發表了講話。我們摘譯講話全文如下。同胞們,同志們,朋友們:今年是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80周年。
  • 曲沃成語故事——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在歷史上從來沒有君臣權勢相同而永遠和好相處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請你讓我走吧。」趙襄子只好惋惜地答應了。張孟談辭去官職,退還封地,隱居到負親丘去,在那裡平安地度過了自己的晚年。後人將「前事之不忘,後事之師」改為「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作成語,提醒人們記住過去的教訓,以作後來的借鑑。
  • 九一八事變丨勿忘國恥,銘記歷史.
    86年前的今天九·一八事變爆發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蓄謀已久的侵略戰爭
  • 歷史文化源流|前事不忘 後事之師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譴責侵略者的殘暴,強調牢記歷史經驗和教訓,不是要延續仇恨,而是要喚起善良的人們對和平的嚮往和堅守,是要以史為鑑、面向未來,共同珍愛和平、維護和平,讓中日兩國人民世世代代友好下去,讓世界各國人民永享和平安寧。
  • 【國之幹城】金華籍抗戰老兵寧波作戰75周年紀念
    東陽市老兵蔡龍生民國30年在寧波鄞縣抗日自衛隊當排長,民國31年參加寧波肖黃廟、鄞縣之戰鬥。浦江抗戰老兵董聖璜,民國28年在嵊州加入國軍部隊,後加入105師轉戰浙贛      抗戰勝利75周年,國家已不再羸弱,繁華之下,請國人勿忘這群期頤老兵,謹記民族脊梁為國所做之事。
  • 銘記歷史,讓我們守住心中那束正義的陽光
    75年前的8月15日,是一個舉國歡慶的日子。一場浩浩蕩蕩歷時8年之久的抗日戰爭(如果從1931年算起應是14年),終於以「日本無條件投降」而告終。面對強敵入侵,中國建立了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同開闢了世界上第一個反法西斯戰場。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美軍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次日,美國對日本宣戰,之後,英國等同盟國也對日本宣戰,中國不再孤軍作戰。 1945年8月11日,《新華日報》刊登「日本政府無條件投降」新聞。
  • 青平:銘記是為了更好地前行
    回首83年前,日本侵略者製造了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慘案,30萬同胞慘遭殺戮。滅絕人性、令人髮指的侵略暴行,在人類歷史上留下了十分黑暗的一頁,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成為人類永遠抹不去的慘痛記憶。勝利屬於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
  • 張孟談口,前事不忘後事之師
    代王夫人平時待部下特好,大家誓願永遠跟隨夫人,都集體自殺了。而趙襄子派來迎接代王夫人的使者,看到此等壯烈的情景,深為感動,也跟著都自殺了。後人為紀念此事,便將其地稱作摩笄山。《史記趙世家》記載:趙襄子滅代,「其姐聞之,泣而呼天,磨笄自殺。代人憐之,所死地名之為磨笄之山。」《二十四義》也說:「代君夫人趙氏,晉趙簡子之女,襄子之姊也。
  •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要以史為鑑,走好未來的路 用好歷史這面鏡子
    原標題: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我們要以史為鑑,走好未來的路 用好歷史這面鏡子 80年前,日本侵略者悍然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並於
  • 83年,每個桂平人都該銘記歷史!
    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83年前的今天 1937年12月13日 侵華日軍攻陷南京 在這場持續40多天的人間浩劫中 30多萬同胞慘遭血腥屠殺 平均每12秒就有一名中國人被殺害
  • 75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5部紀錄片讓我們銘記歷史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844期】 75年前的今天 日本天皇裕仁廣播《停戰詔書》 宣布無條件投降
  • 烽火如明燈 照我踏徵程——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紀念館採訪紀實
    在紀念館我們恰巧遇到高新區實驗中學政教處主任張偉,她告訴我們,近年來,高新區實驗中學將紅色教育納入議事日程,每年兩次組織師生近千人到紀念館來參觀,很多學生在參觀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後,都很受啟發,有些學生還主動將抗日故事做了筆記並進行採訪。1937年12月26日,一場轟動齊魯大地的抗日武裝起義就在這裡爆發,打響了魯中地區抗日的「第一槍」,這就是著名的黑鐵山抗日武裝起義。
  • 『保麗國際廣場』銘記,奮鬥!前進,必勝
    8月15日,一個值得億萬中國人民銘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