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唐代詩人,他的詩以山水田園詩為主。唐朝早期對外徵戰頻繁,也產生了一個唐詩的風格流派「邊塞詩」。今天試鑑賞一首王維的《使至塞上》
《使至塞上》算是王維所作的「邊塞詩」。公元737年(唐朝天寶25年)王維因河西節度副使崔希逸與吐蕃作戰獲勝,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於途中寫了這首《使至塞上》,記述了他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見到的塞外風光。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首聯兩句寫自己要做什麼,簡單直接。王維作詩,首聯大多簡潔明了,不拖泥帶水。
「單車欲問邊」就是作者輕車從簡,要去慰問邊關將士。王維作為慰問官員,目的就是去慰問,不是打仗。因此隨員也不會多。
「屬國過居延」,指自己是朝廷的使者要去邊塞。屬國是「典屬國」的簡寫,漢代時典屬國是從事外事工作的官職名,出使匈奴的蘇武曾任典屬國。作者用來代指自己。居延是唐朝居延海的簡稱,即現在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境。這裡代指邊關塞外。並不是要經過居延這個地方。
「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是指出徵的車出關到了塞外,作為奉皇命出使的命官,王維車輛不可能是簡單的馬車,故為「徵蓬」。作者去慰問將士終究還是要回到長安,因此自比「歸雁」。次聯寫的就是作者自己離開京城去了塞外邊關。漢唐時期西部必境之地都泛稱為「胡」。作者並沒有實寫自己的具體任務,而是將我們帶入一個畫面,即自己是奉命去塞上,並來到了塞上。
接下來「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則重點描繪了塞上的典型景觀。也是作者最擅長的方面,寫景。這句千古絕句畫面感非常之美。
後人評說王維的詩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因為王維的繪畫在當時也非常有名。西部邊塞自古其實是荒涼的,自從開闢了絲綢之路成為中原的安全屏障因此漢唐朝代都十分重視經營西域。
西部大漠並沒有綺麗景觀,只有每隔一段距離建有烽火臺。烽火臺燃起烽煙時就格外醒目,古代人認為點燃狼糞產生的煙會直上雲天,因此「孤」煙是直的。
長河指黃河,作者顯然在黃河邊上見過落日。那種夕陽美也是十分壯觀的。「直」和「圓」的描寫非常貼切的刻畫了塞外大漠的景觀。同時也展示了作者的心境。長安到西域路途遙遠,作者單車出徵,自然是孤獨的。在黃河邊欣賞落日也是孤獨的。所以這句詩所刻畫的境界極易引起讀者的共鳴。《紅樓夢》作者曹雪芹就在小說中借「香菱」之口說出了對這句詩的見解。非常有見地。
尾句則在收尾上暗含對邊關將士的稱讚,「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全部是虛寫。表達的意思卻非常明確。
蕭關是地名,在今天的寧夏固原縣。作者代指到了慰問的地方。但見到的是騎馬的偵查騎兵,在古代從事偵查的士兵稱為「斥候」,逢候騎就是作者只見到從事偵查的騎兵,而騎兵告訴作者,將軍在前線作戰。「都護」即戍邊的將軍。燕然即杭愛山,漢朝竇憲曾擊破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計功。這裡代指前線,並取得了勝利。將軍在前線作戰並獲得勝利,因此派人回來報信,所以和作者相逢。巧妙的刻畫出邊關將士們為國徵戰的英勇與勝利。流露出對「都護」的敬佩。
全詩不長,卻將邊塞風光的雄壯與瑰麗,邊關將士為國徵戰的勇敢豪情和勝利都恰到好處的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