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法)桑貝著黃葒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9年5月
大家
風靡全球的《小淘氣尼古拉》塑造了一個調皮搗蛋、人見人愛的小男孩形象。那麼,作為「淘氣尼古拉」之父的桑貝,是不是也擁有無憂無慮的幸福童年呢?在《童年》中,桑貝首次披露了自己的童年經歷,拮据的生活,爭吵的父母,不停地搬家。幸好,他可以畫畫,可以想像……
長期以來,讓-雅克·桑貝都睡得很晚。在波爾多,打小開始,每天夜裡,他都要用聽廣播來試圖平息晚上父母吵架給他造成的內心焦慮。只有聽著雷·范圖拉樂隊的演奏,他才能逃到想像之境,給自己創造出一個個平行世界,暢想未來,只有這樣才能讓他面對令絕望的苦痛現實時稍感安慰。
今天,這是他親口說的,一切也讓人信服:儘管他不遺餘力地努力長大成人,讓-雅克·桑貝從來沒有放棄「走神」這一可以讓他「隨時在別處」的特異功能,甚至當他給你一種很禮貌的在場的印象的時候。
這種秉性的人多半不會活得很容易。但讀者不能不慶幸正是這種不合時宜的稟賦讓他忽視了自己做牙膏粉推銷員和葡萄酒掮客的才幹,而是潛心畫幽默漫畫,跟著他所欣賞的美國漫畫大師的足跡去探索繪畫之路。
桑貝畫的孩子什麼年紀的都有:常常是些小女孩,有時也是小男孩,不過也可能是一個夢想飛翔的高管或一個騎單車從菜市場回來的滑稽可笑的家庭主婦。
有時候他筆下的人物會無聊,過於程式化的生活限制了他們想像的熱望,但我們可以感覺到,在任何時候,他們都能忘卻此刻沉重的現實。想像自己是空地上駕駛一輛老爺車的車手,或者是在草地上奔跑的法國足球隊中鋒,他們不會擺出大人們那副說教的、討厭的面孔。他們知道如何在走神的一剎那,從一個殘酷的世界中逃離。
不管他們是害怕自己的影子也好,在沙灘上奔跑也好,想著調皮搗蛋也好,桑貝筆下的孩子們——從我們驚喜地發現他早期的漫畫開始——訴說的,顯然是無憂無慮的純真年代的美好。
那是一面面精心擺在我們太過嚴肅的靈魂跟前的哈哈鏡,它們邀請我們,用溫柔而敏銳的目光,去看人間百態,那一刻的悠閒自在。
(節選自《童年》前言)
讓—雅克·桑貝
(1932—)
法國國寶級插畫大師,長期為《紐約客》雜誌供稿。出身清貧的他自學成才,利用工作閒暇為不同的報紙和雜誌供稿,逐漸成長為頂尖插畫師。和勒內·戈西尼共同創作的《淘氣尼古拉》系列在全世界範圍內售出1500萬冊。
(責任編輯:李顯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