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為何不立楊暕為太子?楊侑作為孫子憑什麼稱帝?

2020-12-12 尋根拜祖

假如大隋不滅,楊侑就是隋三世。雖然楊侑也坐過半年龍椅,但那是李淵擁立的傀儡,歷史根本不承認。

楊侑是隋煬帝楊廣的孫子,元德太子楊昭的第三子。楊廣有三個兒子,楊侑怎麼可能有機會成為隋三世?我們從隋煬帝的家事談起。

隋煬帝楊廣有三個兒子,長子楊昭,次子楊暕,三子楊杲,其中楊昭在楊廣即位當年,就被冊封為太子。

楊昭為人寬厚仁孝,又保持了祖父隋文帝的簡樸之風,連魏徵都誇他有「君人之量」。不幸的是,楊昭僅僅做了一年半的太子,22歲就英年早逝。

楊昭去世後,滿朝都把目光投向了同為嫡子的楊暕,隋煬帝本人,也開始為冊立楊暕為太子做準備。只可惜驕縱不法的楊暕,屢屢犯錯,失去了上位的機會。

楊暕做過兩件最無腦的事。楊麗華曾經準備給弟弟隋煬帝送一個美女,隋煬帝當時未作表態,於是楊麗華轉手把美女送給了侄子楊暕。楊暕也不問來龍去脈,直接摟著美女忙快活。不久隋煬帝想起來這件事,問楊麗華美女在哪兒。這個大烏龍,讓隋煬帝對楊暕心生嫌隙。

又有一次,楊暕陪隋煬帝打獵,一天下來楊暕收穫頗豐,隋煬帝幾乎兩手空空。隋煬帝很惱火,責問官員們,獵物都哪兒去了?隨從回答,楊暕派兵阻斷道路,獵物根本進不來您的獵區。

隋煬帝遲遲不宣布冊立楊暕,楊暕越發擔心競爭對手對他的威脅,於是他決定對元德太子楊昭的三個兒子動手。

楊暕的競爭對手應該是三弟楊杲啊,為何要對侄子們下手?原因很簡單,楊杲是庶子,年齡又太小,楊昭去世後的第二年,楊杲才出生。所以,楊杲不可能成為儲君。

楊暕請來巫師,以壓勝之術,行巫蠱詛咒,企圖「陰死」侄子們。事情暴露後,楊暕徹底退出了儲位競爭者行列。

於是,隋煬帝只能把目光投向楊昭的三個兒子:楊倓、楊侗和楊侑。

隋煬帝對三個孫子的安排很玩味,他將楊倓封為燕王,留在身邊,將楊侗封為越王,留守東都洛陽,將楊侑封為代王,留守西京長安。

有人認為,隋煬帝心目中的皇儲是楊倓,理由是楊倓聰明仁孝,又喜好儒學,帶在身邊有刻意培養的目的。其實未必如此,皇帝出行往往會攜帶皇子皇孫,不能當作政治風向標,比如楊暕和楊杲,也一直在隋煬帝身邊。相反,留下來監國的,才是真正的儲君候選人。

楊侗和楊侑,誰才是隋煬帝心目中的候選人呢?我覺得應該是楊侑,理由很簡單,楊侑是嫡子。楊昭立過兩任王妃,第一任王妃崔氏,早年行巫蠱被廢,第二任王妃韋氏,就是楊侑的生母。

史書在介紹楊昭的三個兒子時,也通常將第三子楊侑放在第一位,這也說明了楊侑在兄弟中具有嫡子的尊崇地位。

楊侑兩歲被封王,十歲那年跟隨祖父隋煬帝出巡晉陽,並出任太原太守。假如楊侑一直留在晉陽,或許李淵起兵的難度要增加很多。

作為皇儲候選人之一,隋煬帝不可能將他留在偏遠的晉陽,於是楊侑當年又被調入長安,負責鎮守西京。楊侑離開晉陽後,李淵接任太原留守。正是這個工作調動,給李淵起兵,創造了條件。

兩年後,李淵藉口平定劉武周叛亂,大肆招兵買馬,正式舉兵反隋。有意思的是,李淵的旗號居然是:「廢昏立明,擁立代王,匡復隋室。」

半年後,李淵攻入長安,假惺惺地「履行合同」,宣布擁立楊侑為帝,史稱「隋恭帝」,遙尊隋煬帝楊廣為太上皇。而李淵則以楊侑名義,給自己加封唐王、大丞相、尚書令。

李淵之所以把楊侑推出來當傀儡,實在是對天下形勢不敢掉以輕心,隋煬帝尚在,僅憑關中之地,他還沒有必勝的把握。

第二年,「江都兵變」爆發,隋煬帝和他的兩個兒子楊暕、楊杲,及孫子楊倓,全部被宇文化及處死,大隋滅亡了。

消息傳到長安,李淵不再裝模作樣,他直接把禪位詔書扔在楊侑面前,逼他籤字畫押。13歲的楊侑,在國破家亡之際,唯一能做的就是對李淵下跪磕頭,此時距離他坐上龍椅,也只不過短短177天。

楊侑退位後,被李淵封為酅國公。酅國是春秋時期的古國,早就滅亡了一千多年。給楊侑這麼一個噁心的封國,很顯然,李淵也沒打算讓他存在多久。

果然,一年後楊侑莫名其妙地「薨世」,終年14歲。楊侑究竟怎麼死的,一直是個謎,史書僅以「薨」字代替,絲毫沒有提及死因,甚至連「病逝」這樣的字眼都懶得用。所以,後人懷疑楊侑死於李唐的毒手。

有人感慨,李淵對侄孫楊侑不厚道,奪了表兄楊廣的江山,又殺了人家的孫子。指責是蒼白無力的,自古國破家亡之時,都是皇室子弟最悽涼的時候,楊家又怎麼能逃脫這個陷阱?在楊暕、楊杲、楊倓和楊侑之後,楊桐也被王世充毒殺在洛陽。

至此,隋煬帝楊廣的兒孫們,全部被趕盡殺絕,而被他奪去皇位的大哥楊勇,其後代卻幸運地躲過了改朝換代的血腥時刻。所以,楊侗在臨死前焚香禮佛,說:「從今以去,願不生帝王尊貴之家。」

相關焦點

  • 李淵奪長安為何反擁楊侑稱帝?自古政路都難走,唯有套路得人心
    按道理說,這衛文昇也曾是格外受隋煬帝倚重的大臣,為官數十載,見過的大風大浪並不算少。可為何在面對李淵之時竟會如此膽小怯懦呢?他到底是真病還是假病呢?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可以肯定他的怯懦不是裝的。為什麼?
  • 楊廣與楊暕:親生父子何以形同陌路
    楊廣的長子叫楊昭,這位次子則取名叫楊暕。父親是美男子,母親是大美女,這對兄弟的長相當然也不差。楊暕很受祖父文帝的喜愛,九歲時作為皇孫受封豫章王,成年後學習經典和歷史,還善於騎射,可謂文武雙全;作為皇族,他十五歲就被拜為內史令,即內史省的長官。
  • 他是隋煬帝的嫡次子,為何年紀輕輕就死了?
    楊廣的嫡長子楊昭被封為太子,可惜22歲就英年早逝了,同樣是蕭皇后生的楊暕為什麼不能當太子呢?這其中有何原因?  楊暕出生於585年,史料記載他長相俊美,生得濃眉大眼,應該是繼承了母親的外貌,小時候就很受爺爺隋文帝楊堅的寵愛。楊暕到了8歲的時候就被封為豫章王了,食邑一千戶。
  • 隋煬帝的二兒子想學父親奪嫡,條件那麼好,為何還以失敗告終?
    一、太子楊昭隋煬帝一生嬪妃不少,但是子嗣不旺,成活下來的兒子只有三個:長子楊昭、次子楊駁駁、三子楊奕。其中,長子楊昭、次子楊廣系同母所生,皆為蕭皇后所生的嫡子。三子謨謨的生母是蕭嬪,據說也是南朝後梁王室之女,與蕭皇后同族。
  • 隋煬帝死後,蕭皇后又嫁五個男人?細究下來,歷代無良文人壞得很
    這段時間,楊廣與蕭氏的生活平安而幸福,生下元德太子楊昭、次子齊王楊暕、長女南陽公主,孫子輩的有太子楊昭一脈的燕王楊倓、越王楊侗 、代王楊侑,和齊王楊暕一脈諸子,包括楊政道。楊廣繼位以後,生活開始放蕩,不過因為蕭後心寬不妒,楊廣不管巡幸到哪裡,都還是把她還在身邊的,也還不錯。
  • 隋煬帝孫子淪落為傀儡皇帝,他臨終前的一句話,成了千古名句
    楊堅最初定的隋朝首都為長安,後來楊廣在洛陽新修了東都,兩座都城,一西一東,一來可以遏制權力巨大的關朧權貴勢力,二來可以鞏固的朝代的統治,東遷首都此舉意義重大。他造運河,完善考試制度,他這樣做無非是想把領土打通,加強各地聯繫。
  • 「江都兵變」中,宇文化及為何要殺死隋煬帝?而不是將其作為傀儡
    次年,唐朝的開創者,李淵也在山西太原開始起兵,勢頭更勝,直接佔據了都城長安,立楊廣的孫子楊侑為帝,使得江都是人心惶惶。而隋煬帝楊廣此時也體會到大勢已去,無回天乏術了。楊廣引鏡自照說:「好頭顱,誰來砍它呢!」
  • 為何不立他為太子?可惜李恪是隋煬帝的外孫
    李恪,先後被封為唐朝漢王、蜀王、吳王。父親:唐太宗李世民。母親:隋煬帝楊廣的女兒楊妃。爺爺:唐高祖李淵,外公:隋煬帝楊廣。李世民為何不立李恪做繼承人呢?李恪一表人才,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甚至可以說是文武雙全,否則唐太宗壓根不會正眼瞧一眼李恪,畢竟他有14個兒子,隨便找個有才的著重培養,難道不香嗎?不過很可惜,你再有才,也不可能成為唐朝的太子。為什麼?
  • 李淵登基後,隋煬帝楊廣的後人結局如何?
    隋大業十二年(616),隋煬帝不管眾人願不願意,皆一紙令下,讓他們跟隨自己前往丹陽(今江蘇南京),以為正式遷都於此做準備。結果連隋煬帝自己都沒想到,在局勢的推動之下,丹陽竟然成了自己的葬身之所。就在楊廣動身從洛陽前往丹陽幾個月後,洛陽便被起兵的瓦崗軍圍了個嚴實。
  • 「江都兵變」中,宇文化及為何要殺死隋煬帝,而不將其作為傀儡
    大業十四年(618年)三月,司馬德戡和虎賁郎將元禮、直合裴虔通扥人密謀,推左屯衛將軍宇文化及為主,於江都發動兵變,縊殺隋煬帝楊廣,史稱「江都兵變」。那麼,宇文化及為何要殺死楊廣,而不讓其作為傀儡呢?然而,宇文化及卻根本談不上權傾朝野,甚至連江都兵變的主使者都並非是他宇文化及,而是禁衛驍果軍統率司馬德戡和宇文智及等人,宇文化及不過是眾人商議妥當之後,決定推選出的首領罷了。再說隋煬帝楊廣,此時的楊廣固然已是人心盡失,面對風起雲湧的起義局面已是心灰意冷,但他卻並非是個懦弱君主,又豈肯長期作為傀儡?再加上畢竟做了那麼多年皇帝,要說沒幾個心腹重臣,恐怕也沒人會相信。
  • 隋王朝壽限雖短,但不止兩位皇帝。隋朝末帝不應是隋煬帝楊廣
    公元618年(大業十四年),巡幸江都的隋煬帝楊廣被權臣宇文化及殺害。在隋煬帝被殺前後的隋末,先後出現過三位楊氏皇帝。即隋恭帝楊侑、隋秦王楊浩、「皇泰主」楊侗。這三位隋末帝王的情況如何,誰才是真正的隋朝末帝?下面,按照稱帝的順序來為大家說一說。
  • 隋煬帝死後隋朝並沒有結束
    公元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宇文化及弒殺後,宇文化及立隋煬帝的侄子楊浩為帝,但由於當時混亂割據,隋朝幾乎同時又後先後由兩位楊廣的孫子楊侑和楊侗繼位,此二人雖然是被李淵和王世充脅迫著,有其名而無其實,但也不能說不存在。其中,楊侑於公元617年,李淵攻入長安後被立為皇帝,但第二年就遭廢黜。
  • 隋煬帝死後,隋朝還有4個鮮為人知的皇帝,最後1個熬死李世民
    大多人都只知道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甚至很多人把楊廣當成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楊廣死後,其實還有4位隋朝皇帝。公元617年,李淵以「匡復隋室」的名義進軍關中,佔領長安。同年,李淵尊隋煬帝為太上皇,立12歲的小孩子楊侑為「隋恭帝」。楊侑名為皇帝,實際卻是個傀儡。
  • 漢武帝晚年思念太子,為何不立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為皇帝加以補償?
    論秦說漢(286)漢武帝晚年想念太子,為什麼不立他的孫子劉病為帝?漢武帝晚年想念亡子是很正常的事,人都是長肉的,世世代代都有情。為了自己修了一個思母宮,還在湖縣建了一個「回鄉望思臺」。但是想念並不代表漢武帝接受和寬恕背叛的太子,而下了「罪已詔」也不代表漢武帝內心真正的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