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奪長安為何反擁楊侑稱帝?自古政路都難走,唯有套路得人心

2020-12-18 ZzzC史談

隋朝末年,在繁重徭役的壓迫和無休止兵役的摧殘下,百姓深陷水深火熱之中,各地紛紛起兵反抗,農民起義的烽火遍布全國。其中,北方三大反隋主力相繼轉戰中原、河北和江淮地區,隋王朝總體呈現崩潰形勢,統治基礎被動搖。在這種形勢下,統治階級內部分崩離析,並逐漸形成策划起兵的新動向,準備各自尋求出路。

分崩離析的隋朝

《舊唐書·李密傳》:「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棄於匡床,萬戶則城郭空虛,千裡則煙火斷滅。」

李淵升任太原留守以後,一些關東世族子弟為逃避徵遼東兵役,紛紛前來投靠李淵。河東地區的一些官吏看到隋朝大勢已去,也和隋朝統治者同床異夢。他們不斷勸說李淵起兵,建立新的王朝。最終,在形勢的推動下,李淵父子決定舉兵,率領三萬李家軍北上,越過黃河,直逼長安。

李淵

《舊唐書卷一本紀第一 高祖》「唐固吾國,太原即其地焉。今我來斯,是為天與,與而不取,禍將斯及。」

在平陽公主率領精銳部隊與李家軍匯合之後,李淵便著手部署、制定詳細的攻克長安的計劃。面對來勢洶洶的李家軍,長安城中的隋軍會作何反應?李家軍的攻城之計又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長安現狀

主事將領辦事不力,長安宛若一盤散沙自從隋煬帝遠下江都後,長安城就處於閉門自守、人心惶惶、群龍無首的狀態。此時,城中主事的是一個叫衛文昇的大臣。但自打衛文昇聽說李淵率領著浩浩蕩蕩的李家軍,越過黃河直逼長安後,他就一下病倒了,從此不省人事。

《隋書·卷六十三·列傳第二十八》衛玄少有器量見識,初仕北周,官至京兆尹,封興勢公。隋朝建立後,歷任淮州總管、衛尉少卿、資州刺史、刑部尚書、右侯衛大將軍等,進封同軌郡公。

按道理說,這衛文昇也曾是格外受隋煬帝倚重的大臣,為官數十載,見過的大風大浪並不算少。可為何在面對李淵之時竟會如此膽小怯懦呢?他到底是真病還是假病呢?我們無從得知,但我們可以肯定他的怯懦不是裝的。為什麼?

衛文昇

原來,早在李淵剛在太原起兵之時,一收到消息的衛文昇,就立即夥同其他幾個隋朝大臣將李淵家的祖墳給刨了,還搗毀了人家的宗寺。這得是多大的仇恨才能做出這樣缺德的事情。所以,一旦衛文昇落到李淵的手裡,他的下場有多慘可想而知。這也難怪衛文昇聽到李淵直取長安時會如此害怕了。

《資治通鑑》卷一百八十一至一百八十四:時衛玄已年老,聞知李淵率軍向長安進發,自知不能守御,憂愁恐懼,自稱有病,不再參預政事……十一月,李淵軍隊攻陷長安,衛玄歸居家中。同月,衛玄去世,時年七十七歲。

衛文昇病倒後,整個長安的管理指揮權就交到了另外一個大臣——陰世師的手裡。其實,此時長安城中的兵馬並不算少,城內的糧食也十分充足,足夠城中人士存活一段時日了。如若隋軍能夠眾志成城、共禦敵人,即使是李淵兵臨城下,估計要攻克長安也得耗費不少力氣。

兵臨城下的李家軍

但是,你看這城中主事的要不就是逃了,要不就是病倒了,整個長安城人人自危,哪裡還有精力和鬥志去抵抗呢?

李淵穩打穩紮,熬的都是心態李淵進入關中地區後,並沒有著急攻城,而是分別派遣自己的部隊去做攻城前的準備。他下令讓李世民帶兵經略鄠縣這一帶,而心腹劉弘基等人則去經營扶風等地,同時留下李建成把守永豐倉。

那麼,面對唾手可得的長安城,為何李淵會如此淡定?其實不是他不想拿下長安,更不是畏懼鎮守在城中的隋軍,而是他想做好最充分的準備,以最小的成本及損失拿下京都。

《隋朝歷代皇帝簡介(一)》李淵遂命劉弘基、慰撫使殷開山率兵一部南渡渭水,奪取長安故城。李世民引兵赴司竹園,使新附的地方武裝李仲文、何潘仁等部屯於阿城,其兵力發展到13萬人。

長安城內情況

此外,這長安城本就已經人心惶惶、群龍無首。此時採取拖延戰術,兵臨城下、只守不攻,既可以最大程度地動搖隋軍軍心,又可以一點點虧空城內的各種糧餉,而後不費一兵一卒拿下這座城。

畢竟狗急了會跳牆、兔子急了還會咬人。戰場上最忌諱的便是急功近利,因此對比之下,溫水煮青蛙就為穩妥。故在完成一系列準備工作後,李淵才同時匯聚幾股力量,從長安城的西北方向漢長安城故址匯合。

兵力雄厚,攻克長安勢在必得從太原起兵的3萬人馬,經過幾個月時間的沉澱,此時李淵手頭的兵力已呈現幾何級的發展,部隊實力雄厚。除了各地豪強武裝的歸降及平陽公主手中的一萬多精兵,李建成在攻城之前也率領著人數多達一萬的精銳部隊,前往長安接應父親。所以,到了最後攻城的時候,李淵手上的兵力已經超過了20萬人。

《隋朝歷代皇帝簡介(一)》十一月,李淵匯合李建成、李世民、劉弘基之兵20餘萬攻打長安,軍頭雷永吉率先登上城頭,京城長安被攻克。

戰前準備

除了兵力上的雄厚,李淵在攻城之前還做了充分的準備。他命令李家軍以長安城為中心,向四周邊郊的輻射,大量砍伐可用於製作武器的竹木,打造攻城器械。據史料記載,當時李家軍為了打造這些裝備,幾乎將整個長安城的竹木全伐光了。所以,李淵此時手中的軍備數額之大可想而知。

《大唐創業起居注》:「繞京竹木,殲於斯矣」

萬事俱備,此時不攻城,更待何時?

攻克長安易如探囊取物一系列的部署工作準備好後,李家軍便對長安城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面對唐軍的進攻,長安城中的各隋軍將領儘管都在頑強抵抗,奈何寡不敵眾,屢屢受挫。加之受李淵先前的拖延心理戰術的影響,此時的隋軍已呈現疲軟態勢。很快,攻城的突破口就被軍頭雷永吉打開了。唐軍順著這個突破口衝入城中,順利拿下長安。

雷永吉

約束部下,穩定民心在古代,戰爭最終的受害者還是平民百姓。百姓作為組成國家的最基礎單位,當主宰他們的君王被易主或受制於人,無力再維護其生命安全的時候,等待他們的將是無比悲慘悽涼的結局:錢財被搜刮、房屋被佔據、身邊的妻女被人擄走。

但作為手無縛雞之力的平民,他們毫無反擊之力。所以當他們面對不公和暴行之時,只能默默忍受。因此,這也是在李淵攻城之前,長安內部為何人人自危,城中皆一派混亂不堪景象的原因所在。

長安城內百姓

慶幸的是,李淵對於百姓的擔憂和惶恐心態深有體會。故在攻城之前。李淵就下令與李家軍約法十二章:禁止士兵侵犯百姓財產、禁止殺害隋朝宗室及損毀寺廟、需恪守軍紀軍法,不得禍亂無辜百姓……因此,當李淵的軍隊進入長安城後,並沒有發生大規模的搶劫事件,城中百姓皆歡欣鼓舞。

可以說,李淵這一「為民解憂」招,是走到了老百姓的心窩裡了。為什麼這麼說?原來,自隋末爆發戰亂以來,百姓就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這自打隋煬帝逃出長安後,城中已是亂成了一鍋粥。餘留在城中的將領不僅沒有安撫人心,反而趁機作亂,搜刮百姓民脂民膏,哭訴無主的平民只能咽下眼前的委屈。

百姓現狀

此外,儘管隋煬帝缺乏擔當,但老百姓畢竟仍是隋朝一員,他們對於自己所在朝代的歸屬心及家國情懷是根深蒂固、難以動搖的。如若此時李家軍佔城之後,還要禍亂無辜百姓。那麼,這本是後來者的李淵,若想在長安建立穩定的新政權,估計得下許多苦功夫。

禮遇隋朝楊侑,李淵在打什麼算盤?

自打李家軍浩浩蕩蕩地進入長安城後,隋朝宮中的宦官、大臣皆一鬨而散、各自謀保命出路去了。而此時李淵最關心的人是代王楊侑,他已經下過命令,必須對楊侑以禮相待,禁止任何人傷害他。那麼,李淵為何會對這個隋朝宗室如此看重?他打的是什麼算盤?

代王楊侑

楊侑在何處?當李家軍攻破長安、各路留守大臣四下逃往時,代王楊侑仍靜心留在東宮休憩。不是他不想逃,而是他無路可逃。既然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何不給自己留個最後的體面?而此時,楊侑身邊的侍臣早已各自逃命去了,留在他身邊只有侍讀姚思廉一人。

姚思廉這個人,自幼飽讀詩書、富有才華,是當時有名的大才子。當了代王的侍讀之後,因其本身的學識淵厚,深得楊侑的倚重。表面上看,這楊、姚二人雖是主僕關係。但私底下,兩人時常交心夜談,視彼此為知己。所以,姚思廉對楊侑是忠心耿耿、誓死追隨。

《二十四史簡介》:入隋,任漢王府參軍。父察曾撰梁、陳二史,未成,遺令他續撰之。又奉詔與起居舍人崔祖浚修《區宇圖志》。遷代王侑侍讀。

姚思廉畫像

故當李家軍浩浩蕩蕩地包圍東宮殿宇,欲要衝撞代王時,姚思廉當即大喝一聲:「你們唐國公早在攻城之前下令,禁止任何人傷害隋朝宗室,你們是要違反軍令嗎?且唐國公聲稱自己舉義兵是要匡扶帝室。既如此,你們就不得對代王無禮。」

《資治通鑑》:「唐公舉義兵、匡帝室,卿等毋得無禮貌」

許是姚思廉的話語鏗鏘有力,又許是他氣勢十足,果真把士兵們給震住了,眾人皆不敢輕舉妄動。過了一會兒,李淵來到了東宮。他對待代王楊侑非常地恭敬,甚至好言請求代王遷居到大興殿後。楊侑十分清楚為何李淵對待自己如此恭敬,但奈何自己已是刀俎上的魚肉,處境艱難,也只能聽之任之。

李淵畫像

處置前臣我們都知道李淵這個人,最擅安撫人心、籠絡人才。在姚思廉以一個書生的微薄之軀保衛舊主、誓死追隨一事上,李淵就看出這個白面書生很不簡單,是個有勇氣、有擔當、有膽識的人才。所以,他對姚思廉十分重視。建朝後,李淵下令將姚思廉封為李世民秦王府裡邊的學士。

《二十四史簡介》:姚思廉,入唐,為秦王府文學館學士、太子洗馬。貞觀初,遷著作郎、弘文館學士。

而對於唐軍抓獲的陰世師等留守大臣,李淵則直接下令這將些人開刀問斬。不是李淵沒有人性,而是這些人太過於陰險。我們上文提到過,李淵在太原剛一舉兵的時候,衛文昇得到了消息,就夥同其他幾位大臣把李淵的祖墳給刨了,還下令把李淵的家廟也給毀了。而這幾位主事的大臣裡,就有陰世師。所以對於李淵來說,唯有將其除之才能後快了。

陰世師畫像

但李淵也僅是下令問斬了以陰世師為首的十多個人,其餘留守臣子皆放了,一概不追究。李淵這樣做,不僅讓隋朝的舊臣官吏感恩戴德,更讓原本對其入主長安保持觀望態度之人心中的疑慮得以消遣。

要知道,這長安城裡邊,個個都是隋朝舊人。雖李淵早前下令禁止傷害百姓,但這城中除了老百姓之外,還有許多是隋朝官吏的家屬。這一代君主的更迭,意味著上一代的臣子及家眷很可能要被放逐或被處置。然李淵不僅沒有問責他們,還選擇一再寬恕處理,這些人自然心花怒放,便更加心甘情願地歸降於他。所以長安城的秩序,很快就得到了恢復。這李淵蛇打七寸的套路,當真讓人不得不服。

李淵在長安

政路艱難,玩的都是套路

話說,這攻克長安城也算是一次輝煌的勝利。畢竟,長安城的象徵意義可不是其他的城市可比擬的,就連繁華大都市洛陽都無法與之匹敵。可以說,此時李淵建國稱帝的基礎已經鋪墊得差不多了。可他為何還不著急君臨天下,甚至還聲稱要擁立代王楊侑稱帝?小Z認為原因有三。

其一:廢廣立侑,挾天子以令諸侯彼時的隋煬帝遠在江都,而年僅十三歲的楊侑又無任何羽翼,對李家構不成威脅。擁立楊侑稱帝,不僅與李淵所立下「匡扶帝室」的口號並行不悖,還可以為他的舉兵披上一層合法化的外衣,搶先佔據道德、政治的制高點;甚至可以將楊侑發展為傀儡皇帝,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如此利好的計策,李淵自然不會拒絕。

【注釋】典故出處:《後漢書·袁紹傳》載:「沮授說紹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李淵

其二:稱帝乃冒天下之大不韙李淵作為隋朝的大臣、楊廣的表哥,他一開始舉兵打的都是「匡扶帝室」的旗號。如果此時他直接稱帝,便要顧忌自己身後的百年名聲問題——是流芳千古還是遺臭萬年。

畢竟「奪權篡位」這四個字並不光彩。但若只是奪權,興許還能以「皇上尚且年幼,國師嘔心瀝血、含辛茹苦將其撫養成人」及「天子年幼無依,國公不忍其操累過度,故親自理政,此忠心實乃日月可昭」等美化後的語言來扭轉成後人對他的評價。

故擁立楊侑稱帝,便是只有篡位之實而無篡位之名。如此一來,李淵把政無論在倫理還是程序上,都顯得名正言順。如此一來,既可光明正大的獨攬大權,又可以堂而皇之地傳檄天下,充分發揮權力的作用去團結一切力量,為李家軍的壯大提供緩和之機,而後將隋王朝取而代之。

李淵畫像

其三:避其鋒芒、韜光養晦在這天下大亂之際,除了北方新秀李淵,南北兩地的武裝勢力巨頭仍在蓬勃發展。地方農民揭竿起義、武裝軍閥擁兵自重等問題此起彼伏。隋失其鹿,逐鹿者眾多,人人都想在這塊鹿肉上分得一斤半兩,故鹿死誰手尚不可知。

為了將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各地勢力佔山為王。他們借擁護楊家後人當皇帝一舉,擴大自己的影響力,以此吸引更多的人來投奔他們,不斷擴充兵力。如若此時李淵直接稱帝,不僅會成為眾矢之的,還得坐實「反隋謀逆」的罪名。

在古代,謀逆是株連九族、挫骨揚灰的死罪。一旦被扣上這樣的罪名,基本沒有好下場。所以,李淵也是深知「稱帝」其中的利害關係,才會選擇避其鋒芒,擁立代王稱帝。

李淵在長安

這規避鋒芒的迂迴政策,除了李淵之外,宇文化及也在效仿。自發動「江都之變」後,宇文化及先後除去了隋煬帝及兒子楊杲、楊暕及其一眾家眷。為了掩人耳目、讓自己的篡權行為合法化,宇文化及便擁立隋煬帝的侄兒楊浩為帝。

可惜此後不久,宇文化及便被李密打敗,楊浩也被毒殺了。李密自立為帝,國號為許。

《資治通鑑》:公元618年禁衛軍兵變,弒君隋煬帝,擁其稱大丞相,後率軍北歸,被李密擊敗,退走魏縣,自立為帝,國號「許」,年號「天壽」,立國半年,翌年被竇建德擊敗擒殺。

宇文化及

小結:

李淵從太原起兵到攻克長安,只用了短短的5個月時間。這座昔日輝煌的都城中曾經的紙醉金迷、鶯歌燕舞,如今都被戰鼓雷鳴、旌旗獵獵所取代,隋朝大勢已去。面對窮途末路,遠在江都的隋煬帝在做什麼呢?在這烽煙四起、割據混戰的局面,他的應對之策又是什麼呢?我們下期揭曉謎底。

參考文獻:

《舊唐書·李密傳》、《隋書》、《資治通鑑》、《後漢書·袁紹傳》、《二十四史簡介》、《大唐創業起居注》、《隋朝歷代皇帝簡介(一)》

相關焦點

  • 隋煬帝為何不立楊暕為太子?楊侑作為孫子憑什麼稱帝?
    假如楊侑一直留在晉陽,或許李淵起兵的難度要增加很多。作為皇儲候選人之一,隋煬帝不可能將他留在偏遠的晉陽,於是楊侑當年又被調入長安,負責鎮守西京。楊侑離開晉陽後,李淵接任太原留守。正是這個工作調動,給李淵起兵,創造了條件。兩年後,李淵藉口平定劉武周叛亂,大肆招兵買馬,正式舉兵反隋。
  • 李淵起兵第二年就稱帝,為何朱元璋起兵後,卻要「緩稱王」呢?
    因此李氏父子進軍神速,大業十三年(617年)十一月九日,攻入長安。十一月十三日,李淵宣布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擁立其孫代王楊侑為帝,改元義寧,是為隋恭帝。不過,擁立隋恭帝,顯然不是李淵造反的最終目標。
  • 【每周話題】自古套路得人心 你遇到過哪些套路?
    【每周話題】自古套路得人心 你遇到過哪些套路? 自古情深留不住 唯有套路得人心 好友組隊求填坑 不成想直接拉到河陽月老秒變結婚 家族群內一片寂靜
  • 李淵曾經賜給17個人20塊免死金牌,秦瓊為啥連一塊都沒得到?
    但是為何李淵賜下了20塊金牌給17個功臣,卻唯獨沒有給秦叔寶呢?其實這裡面是有一個時間順序的。617年,李淵被任命為太原留守,正式成為太原地區的軍事長官。正是在晉陽這個地方,李淵和他的團隊開始圖謀天下。其中李世民、裴寂和劉文靜是主要的團隊骨幹力量,他們幾個在謀划起義和招兵買馬過程中都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 為何李淵造反敢於立刻稱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廣積糧,緩稱王?
    公元617年十一月,李淵攻佔長安。 公元618年五月,李淵逼隋恭帝禪位,建立了唐朝。(還有一說是八月) 從前一年的十一月到當年的五月,別看中間的時間跨度不長。但在這期間發生的大事情可真是不少。
  • 唐高祖李淵
    李淵(566-635)唐代開國皇帝。唐高祖。字叔德。先世本為趙郡(今河北趙縣)李氏。祖父李虎,西魏時官至太尉。父李昞,北周時歷官御史大夫、安州總管、柱國大將軍。母為隋文帝獨孤皇后姐,故特見親重。隋煬帝即位後,李淵任滎陽(今河南鄭州)、樓煩(今山西靜樂)二郡太守。
  • 唐高祖—李淵
    除了內患,李淵又智退突厥兵,然後與突厥和好,消除了北方的威脅。殺掉王威和高君雅之後,李淵便和將士緊密防守,對付突厥。他命裴寂和劉文靜堅守城門,同時又讓大門洞開。城牆上也不樹旗幟。守城士兵不許張望、喧譁。這使突厥不明底細,不敢入城。李淵又在夜裡派兵出城,早晨改道進城,使突厥誤以為是援兵到達。最後突厥只好退兵走了。李淵的軍事智謀由此可見一斑。
  • 隋末戰事:十八路反王都未成功,為何李淵晉陽起兵成大事
    唐高祖李淵畫像在眾多打著反隋旗號的起義隊伍中,唯有瓦崗寨最為知名,但最後也不得不沒入歷史洪流。隋煬帝出行圖唐高祖李淵與隋煬帝楊廣,既是君臣又是姨表親,二人的外祖父都是獨孤信。而李淵作為隴西李氏家族的一員,可謂從小到大都過著顯貴的生活。
  • 明明制勝法寶在手,西取長安的王者徵程中,李淵為何處處示弱?
    這個團隊在獲得如此重要且寶貴的財富後,從而更堅定了「南下關中,西取長安」的既定戰略。明明底牌和戰略定位是如此的清晰,可為何會在西取長安的徵程中,手握制勝法寶的李淵,為何要處處示弱呢? 明明自己需要的,為何要讓與百姓 在平定西河後,李淵做了兩件關乎整個團隊未來的事情。
  • 唐高祖李淵,晉陽起兵滅隋建唐,子掌軍權被逼退位
    正式起兵後,李淵自為大將軍,以長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為左右大都督,以四子李元吉留守太原,兵髮長安。在霍邑大破宋老生,從龍門渡黃河,開隋朝國庫糧倉賑濟百姓。唐高祖畫像同時,在關中還有李淵的女兒平陽昭公主等人起兵響應。起義軍勢不可擋,最終攻克長安,先以代王楊侑為皇帝,尊隋煬帝為太上皇,李淵自為大丞相、唐王。
  • 李世民生平唯一敗績,為何敗給此人?戰勝後此人為何有離奇病死?
    十三日,李淵在長安擁立隋煬帝之孫,代王楊侑為帝,遙尊楊廣為太上皇,改元義寧。同時,李淵自任為大丞相、尚書令,被封為唐王。同時,李世民被封為京兆尹,改封秦國公。就這樣,李家以楊侑的名義,迅速控制了關中地區。控制了長安之後,接下來的李家,就不得不面對一個新的問題了。
  • 唐高祖李淵是如何太原起兵當上皇帝的?——李氏文化
    他說:「現在皇上遠在江都,李密逼近東都,到處都有人造反。這倒是打天下的好時機哩。我可以幫您收集十萬人馬,您父親手下還有幾萬人。如果用這支力量起兵,打進長安,號令天下,不出半年,可以取得天下。」  李世民高興地說:「您真說到我心裡去了。」李世民回到家裡,想想劉文靜的話,越想越覺得有道理。但是要說服他父親,倒是個難題。正好在這個時候,太原北面的突厥(我國古代北方民族之一)可汗進攻馬邑。
  • 唐高祖李淵:我打天下全靠兒子李世民?笑話
    因為如果李淵是真心忠於隋朝,他會像諸葛亮輔佐劉禪那樣,像周公輔佐成王那樣,輔佐隋恭帝楊侑,而不是自己當皇帝。退一步講,如果他真的不想當皇帝,難道還有人會拿刀架在脖子上逼他嗎?而且,哪個朝代沒有幾個賢士能人呢,難道都無可奈何當皇帝了? 雖然,李淵是篡位登基的可能性更大,但是,隋朝末年確實政局混亂,民不聊生。
  • 隋朝的五位皇帝都被人殺了,無一人得以善終
    在真實的歷史上,隋朝有三位獲得正史承認的皇帝,分別是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隋恭帝楊侑。還有兩位在歷史上頗有影響力的皇帝,分別是天壽皇帝楊浩和皇泰主楊侗。筆者今天得空,就給大家講一講隋朝五位皇帝的人生結局。隋文帝楊堅,被史學界認為是得到江山最容易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文治武功皆是上上之選,他開創了著名的」開皇之治「,還被突厥啟民可汗上尊號曰」聖人可汗「。
  • 李淵,一個有野心且善於韜光養晦的雄主,其起兵不是被逼出來的
    在早期進入隋煬帝的「造反名單重點嫌疑清單」時,李淵的套路就是死活不會將自己置於死地,隋煬帝召見,自己病了去不了,不得不說這病的真實時候,隋煬帝也是知道李淵的心思,所以才會通過後宮的王氏,也就是李淵的外甥女,質問「你舅舅是病得要死了嗎?」
  • 唯有套路得人心,怎麼才能100%預測足球比賽的結果
    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今天我們分享一個商業騙術,希望大家以後如果遇到的話不要上當。你是一位球迷,經常買足彩。有一天你收到了一份郵件,自稱是某個研究概率論的團隊,具備預測比賽結果的能力,並預測了A隊與B隊未來的比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