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知教育網訊:2020年12月10日到12月12日,以「優化育人模式,促進校際協同」為主題的成都天府七中·昭覺中學教育結對研討會暨天七教育集團第三屆教育年會隆重召開。不論是在「馬鞍論劍」的課堂上,還是在「馬鞍論道」的講臺上,執信師生均沉浸其中,虛心學習,汲取養分,拔節成長。
一、馬鞍論劍
1、優質展示課:Blogging Australia
執教人:劉豔豔老師
劉豔豔老師帶來了主題為「Blogging Australia」的團隊研究課。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與落實,各個學科都迎來了新課程新教材。從今年開始,直升年級劉豔豔老師和高中其他英語老師便一直致力於新教材的研究。借著本次教育年會,劉老師與線上線下各位同行以Blogging Australia為切口,共同研討如何推行新教材。
本節課導入部分,劉老師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觀看視頻,擴大學生視野的同時也啟發學生思考旅遊的意義,為整堂課挖掘主題意義奠定基礎。在後面的教學當中,劉老師助力學生走進主人翁的職業,思考其選擇旅遊博主這一職業的原因、旅遊對於職業的意義以及旅遊博主這一職業對社會產生的影響。劉老師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輕鬆嫻熟運用「支架搭建」、「情景設置」、「思維結構圖」等措施,讓學生興趣盎然,由淺入深理解、分析、探究、推測、運用、評價以及創造。最終達到了教學目標,體現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2、團隊研究課:《小狗包弟》
執教人:趙榮老師
「文化大革命」距今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對學生而言只是一個歷史名詞,他們既不了解「文革」的來龍去脈,更不了解千千萬萬個個體生命在文革中痛苦的掙扎。因此,他們對歷史既缺乏感性的了解,也缺乏理性的評價。在充分分析了學情和文本後,趙榮老師將教學目標確定為兩點:一是學習巴金老人的懺悔精神,二是培養正確的苦難觀。
圍繞著「我懷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這句話,趙老師引導學生品味「懷念」和「道歉」的含義,並設計以下幾個問題:(1)文章中的哪句話集中表達了「我」對包弟的情感呢?(2)包弟到底有哪些地方值得我「懷念」呢?(3)誦讀10到13自然段,勾畫出直接向包弟表達歉意的語句,談一談你的理解。
在層層遞進的思考中,趙老師帶領同學們通過一條小狗的命運走進一個作家的心靈世界,然後通過一個作家的心靈世界反思一段民族的苦難歷史。
二、馬鞍論道
1、初高語文融合課程探討
主講人:肖俊伶老師
2001年以來,我國一直把閱讀教學作為語文課程改革的重點。《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語言構建與應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鑑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要求,便是閱讀素養內涵要求的體現,因此天府七中語文組將「探索六年一貫初高語文銜接」作為重要的研究課題。
肖老師首先強調道:「閱讀在新課改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幫助學生『讀萬卷書——積累知識尤其是關鍵知識』,『行萬裡路——在情境體驗中完成直接或間接的體驗過程』,在『閱人無數』中培養核心素養,生成個性的智慧」,然後從地位、意義、構想、途徑、實施等角度分享了初高銜接在閱讀課方面的經驗。
最後,肖老師總結道:「為了做好初高銜接,直升這一年的基本任務便是引導學生『由隨意化到規範化 由碎片化到系統化』」。
2、新月班·班級閱讀氛圍營造
主講人:戴欣閱老師
戴欣閱老師在教學過程中意識到: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敬畏感、親近感,讓豐富的閱讀活動充滿孩子們的生活,有利於滿足個體發展的不同需求,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意識,又有利於營造班級學術氛圍。所以,著重將「營造閱讀氛圍」打造成增強班級凝聚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措施。
隨後,戴老師從「閱讀:天堂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悅讀:閱讀是一所隨身攜帶的小型避難所」、「越讀:不讀書的人只過了一生,讀書的人過著5000種生活」三個層次分享了「新月班」的閱讀經驗。
3、初高銜接學段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策略
主講人:劉芝妤老師
劉芝妤老師作為我校課程資源研發中心成員,分享了高2021級英語備課組關於「初高銜接學段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策略」的研究。劉老師首先從國家政策導向、我校辦學特色和教學實際問題三個方面與大家分析了目前英語在「聽說教學」方面所面對的問題和挑戰,指出了「聽說」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二部分則著重分享了本年級具體實踐探究的措施。本組三位老師通過研讀文獻和學習理論,總結梳理了關於英語聽說能力培養的策略和方法;同時深入外國語學校親身體驗了他們的英語課堂,通過講座交流等方式學習了優秀老師們的實操經驗,再結合我校的辦學理念和培養目標,初步構建了符合我校學生特點的初高銜接學段的「聽說能力培養模式」:以小班小學為特色,以多種資源為依託,以習慣培養為抓手,以豐富活動為載體,以社團競賽為平臺。
經過近一個學期的實踐探索,本年級學生逐漸養成了每日聽說訓練的習慣,提高語音語調的準確性和表達的流暢度,增加了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也樹立了用英語表達觀點的自信心。
當然,這只是本年級英語教學改革探索的一小步,針對目前還存在的問題和困難,劉老師進行了總結和反思,並提出了後期需要聚焦改進的方向。
4、用問題式教學促進學生深度學習
主講人:陳思吉老師
「如何將學生由淺層學習推向深度學習」是天府七中地理組關心和研究的重要課題,天府七中地理組以問題式教學為抓手,開展初高融通的課堂改革。陳思吉老師在微論壇中分享了問題式教學的原則、方法、步驟,詳細講解了地理問題式教學的課堂開展,以及取得的效果。
5、論一篇好的報告是如何生成的
主講人:崔峻銘同學、張婧怡同學
研學旅行是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中的一項極其重要的內容,同時,作為天府七中的一門選擇性必修課程,無論是研學地點的選擇、學習資源的開發,還是研學任務的確定、研學課程的評價等,每一個環節都應經過認真思考,保證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長。
崔峻銘同學和張婧怡同學結合在「峨眉山山地考察」中的研學經歷,給大家做了主題為「雲鬟凝翠 鬢黛遙妝——論一篇好的報告是如何生成的」的分享。
此次教育年會,執信師生們積極獻課並踴躍發言,深度參與年會的各個環節,既展示了執信人在天七」學教合一,全景立人「課程理念浸潤下的成長與收穫,更彰顯了我們主動參與、追求完美的學術態度與責任。感謝天七航船,帶領我們乘風破浪,堅定向前,相信我們一定會以水手的昂揚姿態,抵達我們最單純的夢想!
編輯:小伴
責編:付藝薇
來源:成都天府七中執信學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繫我們,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