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歡住在這裡,工作人員熱情負責,還有很多同齡人一起開展活動。」7月17日,在貴陽市雲巖區皇鑽養老服務中心(以下稱皇鑽養老院),今年83歲的蔣秀波爺爺高興地對記者說,「我和老伴都住在這裡,老伴做了一輩子的飯,在這裡終於可以不用做飯了。」皇鑽養老院由貴州皇鑽老年產業開發有限公司管理運營,是雲巖區委、區政府引入社會力量參與老年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是全省最大的公建民營養老機構之一。
進入養老院的大廳,便可以看到醒目的一段話——讓老人健康、快樂、舒適、體面、有尊嚴地生活。皇鑽養老院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皇鑽養老院一共有7層樓,一樓設有運動康復室、中醫理療室、活動室、閱讀室等。二樓是一個小型醫院,標準病房、搶救室、留觀室、彩超室、護士站、醫生辦公室等一應俱全,所有設施和正規醫院相差不大。3—7樓則為老人的住宿房間,包含床位300張,目前入住280餘人。
在老人居住的房間,配備了家具、地暖、電視、電話、衛生間、沐浴室、無線網絡、呼叫鈴等物品,衛生間和沐浴室設置了扶手,家具均為實木家具,房間乾淨整潔。
「我今年88歲了,在這裡開心得很,我一樣病都不得,早上下午我都去參加活動。」看到記者,孫登琳奶奶主動搭話。
「像這種可以自由活動的老人我們主要是負責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起居,每一個老人都有相應的護理人員幫助他們進行一天的活動。」皇鑽老年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曉霞介紹,「我們根據老人的情況將護理等級分為6級,級別越低,護理的項目就越多。我這裡失能、失智、高齡半自理的老人也挺多。」
病房裡,護士正在為一位不能患病不能自理的老人輸液,「老人屬於全護理重度型,只能勉強聽到一點話,護工負責幫他擦洗身體、換尿布、餵食等,我負責打針、輸液,每天醫生還要進行兩次查房。」護士說。
在養老院一樓的展板上,記者看到7月13日—7月19日的菜譜豐富多樣,營養搭配均衡,午飯時間,工作人員將老人的飯菜打好,由護工分別端給到老人的就餐地點,對於不能正常進食的老人,工作人員便用破壁機將食物打成流食。在日常的照料過程中,工作人員時常陪老人聊天,關注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打消老人的孤獨感。同時,養老院也經常組織唱歌、跳舞、詩歌朗誦等文娛活動,豐富老年人的生活。每到老年人的生日,工作人員還會為老人慶祝生日。
醫養結合是皇鑽養老院的一大特色,採訪中,記者遇到正在中醫理療室治療的張奶奶。張奶奶88歲,今年二月份的時候摔倒導致髖關節受傷無法正常行走。經過醫護人員的精心治療,現在可以自己下地行走。
「宗醫生醫術高明得很,前幾天我還回家去吃了酒。」正在做中醫燻艾治療的鐘奶奶豎起大拇指。她口中的宗醫生,正是皇鑽老年護理院中醫科的醫生宗婭,畢業於長春中醫藥大學,是一名碩士研究生,擅長於治療腦中風後遺症、頸椎病、腰突、肩周炎等疾病。 2016年,皇鑽養老院被省衛健委、省民政廳批准作為首批醫養結合試點示範單位,經過不斷的探索和實踐,2017年上半年獲批成立「貴陽市雲巖區皇鑽老年護理院」。
「我們的護理院擁有專業的醫護人員60餘人,老人們如果出現突發疾病的情況護理人員會第一時間將老人帶到到院內醫院就診。」林曉霞說,「我們和貴陽市中醫一附院及金陽醫院開展了醫聯體合作,兩個醫院的醫生都會定期或不定期地來養老院為老人們提供診療服務。」為應對老人突發重大疾病的情況,皇鑽養老院還與空中救援隊開展合作,養老院門口的廣場上專門騰出了一塊空地,用來停放直升機,如果有老人突發嚴重疾病,工作人員便會及時通知救援部隊,第一時間將老人送到合適的醫院進行醫治。一系列措施有效保障了老人在入住養老期間小病不出門,大病不耽誤,暢通了老人突發疾病的綠色轉診通道。目前,皇鑽養老院南樓正在籌建中,建築面積約18000餘平方米,新增床位500張,南樓建成投入使用後,將為轄區很多老人提供優質的養老服務,解決更多家庭的養老難題。 貴州日報當代融媒體記者 韋倩
編輯 覃淋
編審 李坤
籤發 覃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