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日報:「網際網路+醫養結合」讓失能老人找到「家」

2020-12-23 興中道

癱瘓在床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24小時需要照料……護理一位失能老人,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意味著巨大的身心壓力。長期的照料失能老人嚴重影響家庭生活,對一般家庭都是難以承受的負擔。如何解決失能老人的看病、養老?記者日前採訪了解到,我市正在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的發展之路,破解失能老人的養老困局。

案例 臥床多年的病人找到了「家」

昨天早晨7點15分,家住石岐區的陳老伯準時從家裡出發,換乘兩趟公交車前往火炬開發區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他要去探望正在住院的老伴。陳老伯的老伴肖婆婆今年66歲,患帕金森病20年了,11年前肖婆婆無法行走,開始臥床,出門要靠輪椅。這11年間她曾先後4次骨折,多次出入醫院。

為了照顧老伴,陳老伯家裡請了保姆,但是保姆的照顧還是有限,肖婆婆長了嚴重的褥瘡,住院治療了20多天不見好轉。從去年5月份住進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來,經過七八個月的全面護理,肖婆婆的褥瘡一天天好起來,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陳老伯每天早上從家裡趕到社區,陪護老伴2個多小時才回家。「這裡的醫養結合做得非常好,一般的養老院缺乏專業的醫療護理,而這裡有專業的醫生、護士、護工,一些失能老人、植物人在這裡都被照顧得很好。」陳老伯說,醫護人員每天5次給老伴鼻飼,每天要清理褥瘡、輸液、翻身、拍背、胃管、尿管護理、吸氧等。這些在家裡沒有專業的護理技術是不行的。

除了每天去社區看望老伴的2個多小時,其他時間要了解老伴的情況,陳老伯只需打開手機,關注該社區的微信公眾號,點開護理日誌一欄,老伴每天何時換尿褲、幾點翻身、洗臉,生命體徵如何都一目了然。

現狀 社會失能人群逐年增加,誰來照顧?

據了解,火炬開發區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膽改革,於2015年開始整合醫療資源,積極探索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全託照護服務,逐漸摸索出一條適宜中山的養老模式。

「現在失能人群數量逐年增加,家庭負擔非常沉重,而我們的床位有限。」該中心副主任黃春桃說,中心現有80張床位,現在已經住滿了,仍然無法滿足需求,現在外面排隊等著入院的老人還有6、7個。

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山市戶籍人口178萬人,其中60歲以上人口28.06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15.76%。按國家和省的監測數據,我市7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按統計學指標計算,中山市戶籍人口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近6萬人,這對整個社會和家庭的養老造成巨大壓力。老年健康服務剛性需求非常大,對全市構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提出了嚴峻挑戰。

黃春桃說,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中山還是港澳地區養老的理想城市。澳門地區預計2020年除去居澳僱員,65歲老人所佔比重將增加至15%左右;香港地區老齡化趨勢嚴重,2014年65歲以上老人所佔比重已達13.65%。這些失能老人誰來照顧?普通的家庭和養老院都解決不了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日常醫療護理需求問題。同時,醫院成本高昂,全面轉型做養老照護生存壓力巨大。

「失能老人包括半失能老人、腫瘤和術後患者、植物人等,是養老和照護的難點,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站式解決老人的慢病治療及生活照料問題,受到社會群眾的歡迎。」黃春桃表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理中心、康復中心是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最佳照護場所,有醫療保障、離家庭和親人近、整體費用比大型醫療機構低等優勢。同時可通過籤約服務,建立家庭病床,提供上門醫療和護理服務。

出路 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不斷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緊密對接和資源整合,積極探索,在醫和養的結合上取得了較大成效。我市將為特定老年人設置家庭病床工作納入了去年市政府工作目標管理,安寧療護服務成為國家級試點城市,東鳳醫養融合點入選省醫養結合試點,另外火炬開發區、石岐區、小欖鎮、古鎮鎮、東鳳鎮等5個鎮區被列為市級醫養結合試點。

據了解,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發了「裕永醫生」APP,吸納消化發達地區的「網際網路+醫療」經驗,已成功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居家監護養老服務體系。截至目前,「裕永醫生」APP平臺可提供血糖監測、血壓監測、心電監測、睡眠監測等醫療可穿戴設備的24小時不間斷監測,及時掌控居家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並形成詳細的健康資料庫,讓網際網路真正成為家庭醫生和居家病床管理的得力助手。

東鳳人民醫院近年來通過探索「公立醫院+養老機構」的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致力於破解「治病不養老、養老不醫護」的困局,努力推進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相融合,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除接收19名本鎮戶籍五保老人外,還吸引了26名社會老人入住醫養結合中心,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24人。

黃春桃表示,目前很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因為費用支付的壓力,選擇居家養老方式,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如果政府家庭病床管理的採購服務名額能夠分配到醫院,醫院採取醫護人員上門服務和「網際網路+養老」服務雙結合的方式,將居家養老的醫療監護落實到位,則可以大大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並快速降低此類老人的住院醫療費用。

「普通社保雖然已開通,但針對有醫療需求的長期失能老人目前還是缺乏護理險制度。」東鳳人民醫院醫養結合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衛健部門牽頭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出臺鼓勵、扶持政策。根據我市GDP增長比例,民政部門逐年增加養老投入。社保部門在沒有建立護理險制度前,可建立統一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級評價標準,設立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床位護理費,實現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的互通。

作者:周映夏 李華錦 責任編輯:王朝靜

相關焦點

  • 醫養結合!老人在這裡很幸福
    醫養結合!醫養融合中心積極探索農村醫養結合養老新模式,採取居家養老和集中託管供養等形式,為失智、失能、失獨和空巢老人提供全面、專業的體格檢查和健康管理、生活照料、醫療輔助護理、康復護理以及臨終關懷護理等多項綜合性醫療養老服務。2019年,端芬衛生院綜合服務全鎮65歲以上老年人3853人次。其中,敬老院和醫養融合中心收治長住老人30人次。
  • 醫養結合的漳州試點實踐 「說易行難」
    福鶴之家的護士在陪老人散步。到2020年,漳州力爭建立起符合本市的基本醫養結合機制,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結合、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據悉,漳州市福利院主要負責收(供)養棄嬰、孤殘兒童和「三無」老人,並拓展服務功能,為部分居家養老有困難的老人提供普惠型養老服務。2014年11月,漳州市福利院在漳州開設了首家醫養結合的養老服務中心——「福鶴之家」。
  • 我市率先實現醫養結合示範先行單位市、縣兩級全覆蓋
    日前,省衛健委、省發改委、省工信廳、省民政廳、省住建廳、省醫保局等6部門聯合發文公布全省第二批醫養結合先行市、縣區名單,我市成為第二批醫養結合示範先行市之一,河口區、利津縣入圍第二批醫養結合示範先行縣區。至此,我市率先實現醫養結合示範先行單位市、縣兩級全覆蓋。
  • 4000萬失能老人的照護難題
    「在這個小縣城,照顧老人的保姆比博士後還要稀缺,最近三年,我開出的月薪從2700元逐漸漲到了4000元,但願意來的人反而越來越少。」林康表示,這幾年下來,家裡少說換了十幾個保姆。  就這麼過去半個月,林康才艱難地找到了一個願意「先來試試」的保姆,他立刻將上一位毆打過老人的保姆趕出了家門。
  •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中國老人「帶病生存」長達8年
    大型三甲醫院如何利用資源優勢,助力醫養結合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在助力提升醫養結合服務質量方面發揮了哪些作用……9月20日,由河南省醫院協會主辦、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院(以下簡稱「鄭大五附院」)承辦、大河健康報社協辦的「河南省醫院協會醫養結合分會成立大會暨醫養結合高峰論壇」於鄭州舉行。
  • 失能老人照料難 巨鹿試點長護險(一線探民生)
    家有失能老人,是一個家庭的痛。隨著家庭結構日益小型化,尤其在廣大農村地區,一些失能、半失能的老人照料難的問題愈發凸顯。  據了解,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數量已超過4000萬,對健康服務的需求十分迫切。  河北巨鹿縣自2016年8月起,開始試點失能人員長期護理保險制度。
  • 皇鑽養老院:醫養結合,讓老人舒心又安心
    「像這種可以自由活動的老人我們主要是負責照顧他們的日常生活起居,每一個老人都有相應的護理人員幫助他們進行一天的活動。」皇鑽老年產業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曉霞介紹,「我們根據老人的情況將護理等級分為6級,級別越低,護理的項目就越多。我這裡失能、失智、高齡半自理的老人也挺多。」
  • 蘭州市老年護理院試營業 為蘭州唯一一家公立醫養結合老年護理院
    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5月15日,蘭州市第三人民醫院醫養結合建設項目——蘭州市老年護理院試營業。據悉,該項目為蘭州市唯一一家公立醫養結合老年護理院。通過醫院申報,2016年,市政府通過了醫院醫養結合項目,確立為蘭州市「十三五」規劃內容和主要民生工程,隨後蘭州市民政局加掛了「蘭州市精神醫療康復養老院」。
  • 打造「醫康養護」一體化服務新模式推進醫養結合 助力健康西寧建設
    近年來,西寧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深入推進國家級醫養結合試點,將中西醫康養中心列入市委市政府重點民生實事項目,積極構建多元化醫養結合服務新模式,初步實現養老機構醫療服務能力、醫療機構為老服務能力、居家養老老人健康服務能力、醫養結合服務供給能力「四個提升」,走出了一條在西部地區領先的中西醫康養新路子
  • 醫養結合,給力幸福晚年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醫養結合,給力幸福晚年  「醫」和「養」都是老年人口的基本需求,對於失能或者半失能老人更是勢在必行。近年來,「醫養結合」也是養老領域一個流行語,但是流行不代表踐行,到底現狀如何呢?據悉,配備有專業醫護設施並全面踐行醫養結合服務的養老服務機構在南京範圍內,尚不足百分之十。
  • 海澱醫養結合養老院收費方式
    海澱醫養結合養老院收費方式,打造一支的人才隊伍,提供前列的服務質量,創響亮的養老服務品牌。海澱醫養結合養老院收費方式, 將檢查文件副本保存在行政管理文檔中,並在預防性維修記錄上記載檢查情況。如果消防灑水系統出現任何問題,立即進行必要的修理。
  • 山東出臺「21條」:推進醫養結合發展
    鼓勵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或醫養結合機構(指同時具備醫療衛生資質和養老服務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或養老機構)為居家老年人提供上門服務,明確服務內容、工作標準,完善收費政策。提供上門服務的機構要投保責任險、醫療意外險、人身意外險等,防範應對執業風險和人身安全風險。有條件的地區要為居家重病、失能及部分失能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服務。
  • 【大國小鮮@基層之治】醫養結合紮根基層,當好鎮江市民「健康管家」
    當好居民健康守門人 「醫養結合」情注夕陽紅棋牌室、淋浴間、健身設施、自動清洗床一應俱全……日前,記者一行人來到揚中市新壩中心衛生院,實地探訪醫養結合實施情況。這種「網際網路+家庭病床」的線上服務新模式,可以實時將家庭病床的老人情況反饋到醫院服務大屏。衛生院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新壩中心衛生院「網際網路+醫養結合家庭病床」創新項目從去年下半年籌建,今年4月正式投用,為老人提供院內院外、線上線下相結合醫養服務新模式。
  • 河北巨鹿創新「醫養共同體+保險」防貧模式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潘文靜 通訊員劉海濤)近年來,河北巨鹿縣積極整合醫療養老資源、鼓勵村醫辦養老,探索出了一條「醫養共同體+保險」防貧之路,有效避免了群眾因養老和失能致貧返貧。這一做法入選了國家發改委、民政部養老服務業發展典型。政府主導,整合資源。
  • 陝西榆林:「醫養結合」打造健康養老新模式
    目前,榆林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達62.96萬人,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有5萬人。人口的老齡化還伴隨著城鄉人口流動、城際人口流動,老年人主動、被動地脫離熟人社會和親族大家庭式的居住環境,而進入生人社會、原子化生活狀態,居家養老正面臨極大的挑戰。以前提到「老有所養」,人們首先關注於收入待遇,但現在問題更集中於生活服務的需求。
  • 醫養結合:貴陽一家老年公寓的使命擔當
    考慮到不同情況的老人有不同的需求,康園老年公寓對各類老人實行分類護理。  另一邊,護理人員推著幾位坐在輪椅上的老人準備出來曬太陽。「對於失能、失智及高齡半自理老人,我們是進行特殊照護,時刻有人在他們身邊提供服務,讓老人們過得儘量舒適一些。」張妤介紹。
  • ...醫養結合|東至縣中醫院|南昌大學第四附屬醫院|廣東|山東
    人民網北京9月1日電 (記者崔元苑)8月28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確定首批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試點機構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在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推薦和國家遠程醫療與網際網路醫學中心遴選基礎上,確定北京老年醫院等174家醫養結合機構作為首批老齡健康醫養結合遠程協同服務試點機構。
  • 深圳禾正醫院與深圳市養老護理院「牽手」 開創醫養結合新模式!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趙鴻飛2020年12月2日,深圳禾正醫院與深圳市養老護理院共同舉辦「醫養結合」戰略合作籤約儀式,雙方將充分發揮各自在「醫療」和「養老」領域的優勢,攜手打造「醫養結合」的新模式。政府利好政策,推進「醫養結合」緩解養老壓力深圳作為一座年輕化的一線城市,所面臨的人口老齡化問題日益突出。
  • 醫養結合,到底有哪些優勢?怎麼就成了養老的必然趨勢
    以醫為主的模式,通常以醫院為依託,面向剛需老人提供專業照護功能。面向的人群以失能、半失能、失智等老年人群為主,還有部分長期臥床、需要全面照護的老人。 尤其是對那些需要急性醫療、專業護理、康復訓練的老人更為需求。
  • 羅湖醫養融合續寫新篇
    「全國醫養結合典型經驗」名單。2020年,羅湖醫養融合的探索不止步,推出了多項創新舉措,形成了8大醫養結合的典型案例。   「整合照護」開闢醫養結合新途徑   今年羅湖首創的醫養融合整合照護服務,是指以老人需求為中心,整合照護師聯合多機構、多學科團隊對需求者進行評估,制定診斷、治療、護理、康復等促進健康計劃,為其提供系統、聯合、協作、連續、優質的整體照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