癱瘓在床不能自理、大小便失禁、24小時需要照料……護理一位失能老人,對於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意味著巨大的身心壓力。長期的照料失能老人嚴重影響家庭生活,對一般家庭都是難以承受的負擔。如何解決失能老人的看病、養老?記者日前採訪了解到,我市正在積極探索「醫養結合」的發展之路,破解失能老人的養老困局。
案例 臥床多年的病人找到了「家」
昨天早晨7點15分,家住石岐區的陳老伯準時從家裡出發,換乘兩趟公交車前往火炬開發區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他要去探望正在住院的老伴。陳老伯的老伴肖婆婆今年66歲,患帕金森病20年了,11年前肖婆婆無法行走,開始臥床,出門要靠輪椅。這11年間她曾先後4次骨折,多次出入醫院。
為了照顧老伴,陳老伯家裡請了保姆,但是保姆的照顧還是有限,肖婆婆長了嚴重的褥瘡,住院治療了20多天不見好轉。從去年5月份住進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以來,經過七八個月的全面護理,肖婆婆的褥瘡一天天好起來,精神狀態也好了很多。陳老伯每天早上從家裡趕到社區,陪護老伴2個多小時才回家。「這裡的醫養結合做得非常好,一般的養老院缺乏專業的醫療護理,而這裡有專業的醫生、護士、護工,一些失能老人、植物人在這裡都被照顧得很好。」陳老伯說,醫護人員每天5次給老伴鼻飼,每天要清理褥瘡、輸液、翻身、拍背、胃管、尿管護理、吸氧等。這些在家裡沒有專業的護理技術是不行的。
除了每天去社區看望老伴的2個多小時,其他時間要了解老伴的情況,陳老伯只需打開手機,關注該社區的微信公眾號,點開護理日誌一欄,老伴每天何時換尿褲、幾點翻身、洗臉,生命體徵如何都一目了然。
現狀 社會失能人群逐年增加,誰來照顧?
據了解,火炬開發區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大膽改革,於2015年開始整合醫療資源,積極探索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全託照護服務,逐漸摸索出一條適宜中山的養老模式。
「現在失能人群數量逐年增加,家庭負擔非常沉重,而我們的床位有限。」該中心副主任黃春桃說,中心現有80張床位,現在已經住滿了,仍然無法滿足需求,現在外面排隊等著入院的老人還有6、7個。
據相關數據統計,中山市戶籍人口178萬人,其中60歲以上人口28.06萬人,佔戶籍總人口的15.76%。按國家和省的監測數據,我市7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按統計學指標計算,中山市戶籍人口中失能和半失能老人近6萬人,這對整個社會和家庭的養老造成巨大壓力。老年健康服務剛性需求非常大,對全市構建老年健康服務體系提出了嚴峻挑戰。
黃春桃說,粵港澳大灣區背景下,中山還是港澳地區養老的理想城市。澳門地區預計2020年除去居澳僱員,65歲老人所佔比重將增加至15%左右;香港地區老齡化趨勢嚴重,2014年65歲以上老人所佔比重已達13.65%。這些失能老人誰來照顧?普通的家庭和養老院都解決不了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日常醫療護理需求問題。同時,醫院成本高昂,全面轉型做養老照護生存壓力巨大。
「失能老人包括半失能老人、腫瘤和術後患者、植物人等,是養老和照護的難點,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一站式解決老人的慢病治療及生活照料問題,受到社會群眾的歡迎。」黃春桃表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護理中心、康復中心是失能和半失能老年人的最佳照護場所,有醫療保障、離家庭和親人近、整體費用比大型醫療機構低等優勢。同時可通過籤約服務,建立家庭病床,提供上門醫療和護理服務。
出路 積極探索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不斷促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緊密對接和資源整合,積極探索,在醫和養的結合上取得了較大成效。我市將為特定老年人設置家庭病床工作納入了去年市政府工作目標管理,安寧療護服務成為國家級試點城市,東鳳醫養融合點入選省醫養結合試點,另外火炬開發區、石岐區、小欖鎮、古鎮鎮、東鳳鎮等5個鎮區被列為市級醫養結合試點。
據了解,海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發了「裕永醫生」APP,吸納消化發達地區的「網際網路+醫療」經驗,已成功建立起一套相對完善的居家監護養老服務體系。截至目前,「裕永醫生」APP平臺可提供血糖監測、血壓監測、心電監測、睡眠監測等醫療可穿戴設備的24小時不間斷監測,及時掌控居家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並形成詳細的健康資料庫,讓網際網路真正成為家庭醫生和居家病床管理的得力助手。
東鳳人民醫院近年來通過探索「公立醫院+養老機構」的醫養結合新型養老模式,致力於破解「治病不養老、養老不醫護」的困局,努力推進醫療服務和養老服務相融合,已取得初步成效,目前,除接收19名本鎮戶籍五保老人外,還吸引了26名社會老人入住醫養結合中心,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24人。
黃春桃表示,目前很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因為費用支付的壓力,選擇居家養老方式,生活質量顯著下降。如果政府家庭病床管理的採購服務名額能夠分配到醫院,醫院採取醫護人員上門服務和「網際網路+養老」服務雙結合的方式,將居家養老的醫療監護落實到位,則可以大大提升養老服務質量,並快速降低此類老人的住院醫療費用。
「普通社保雖然已開通,但針對有醫療需求的長期失能老人目前還是缺乏護理險制度。」東鳳人民醫院醫養結合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衛健部門牽頭大力推進醫養結合,建立多部門聯動機制,出臺鼓勵、扶持政策。根據我市GDP增長比例,民政部門逐年增加養老投入。社保部門在沒有建立護理險制度前,可建立統一的失能、半失能老人等級評價標準,設立失能、半失能、失智老人床位護理費,實現醫療資源與養老資源的互通。
作者:周映夏 李華錦 責任編輯:王朝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