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邦|http://www.cyzone.cn 2015-12-02 01:15
昨天下午悅跑圈在北京優客工場公布了B輪融資額的具體數字1800萬美金,其實之前這一輪投資方動域資本已經爆過料了:
來源見左下角
通過一波媒體報導和悅跑圈千萬用戶的口碑傳播,我們已經知道它不是一個簡單的跑步工具軟體,而是專注於深耕線上線下馬拉松比賽。而且是為數不多的在這個霾氣沉沉的冬天融到錢的體育創業公司!
雖然昨天在北京這美妙仙境聊跑步而且還是聊馬拉松,讓我感到肺部有些不適:
呵呵~
但剛好悅跑圈就是一家想教用戶「科學安全地跑步」的公司,它顯然不會鼓勵你這樣出去跑步的,反而希望你在跑步之前了解跑步的本質。當然這也是跑步創業的大前提。
被悅跑圈做火的線上馬拉松簡單說就是你在悅跑圈App上付費報名它在某個城市舉辦的馬拉松比賽,比如上海,但無論你在北京還是廣州或任意城市,都可以在規定時間內參賽跑完裡程,並通過悅跑圈App記錄軌跡,領取悅跑圈發給你的一枚獎牌。
從2015年1月3日廈門第一場開始,悅跑圈今年共舉辦了9場馬拉松,每個城市都有些不同的玩法。它還很擅長給用戶製造驚喜,比如跑滿五場的用戶,收到了獎牌形狀的月餅:
嘖嘖,真會玩
一年下來,CEO梁峰昨天宣布悅跑圈有1500萬用戶了。然而,悅跑圈並不想簡單地做個跑友社交圈子。
梁峰對悅跑圈的定義是:
不是純網際網路公司,也不是做App的,而是一家由IT屌絲和狂熱運動份子組成的體育公司,用網際網路手段去提升用戶的體育體驗
第一代跑步工具軟體其實比較倒黴
悅跑圈創立時是2014年2月,當時市場已經有不少跑步工具,咕咚、樂動力、Nike+ Running、益動等等。咕咚、樂動力都積累了數量不小的用戶,尤其是咕咚很好地教育了用戶用手機來記錄跑步。
但說起來相當一批成立於2012年前後、做工具的創業公司實在有點倒黴,雖然那時候移動網際網路剛剛興起,工具是個很好的入口。但很長一段時間裡有些垂直領域火不起來,也就談不上做社交和圈子。跑步就是。
其次,當時也鮮有人意識到工具是非常容易被取代的。即便意識到了,一批工具基因的團隊去轉型社交也免不了會走彎路。今天我們去數移動網際網路工具轉型社交灰常之成功的案例,除了美圖秀秀怕是也數不出來幾個了。而在跑步這個領域,咕咚做了兩年硬體手環,2014年10月它開始轉向社交。直到現在也還是有一些極其小眾的跑步產品,仍然在一門心思做工具和搞硬體連結。
看上去市場再多一個悅跑圈也沒什麼不同。但悅跑圈做跑步時,正是馬拉松剛剛開始火的時候。
四位在籃球場上認識的聯合創始人之前已經有過幾次蛋疼的體育創業經歷。負責產品的齊宇和負責運營的吳文業曾做過一個未能成功的項目叫愛運動,這倆人還在創新工場孵化過其他項目(創新工場後來成了悅跑圈的A輪投資方);CEO梁峰和負責商務資源的路嘉曾經為SP商做過運動場館的預定,手裡有不少體育資源。但這反而誤導了他們,以為手握大把資源做啥都No Problem,操作起來卻發現寸步難行。這次創業他們不想涉及政府、機構力量過強的領域,而剛好此時符合條件的跑步開始出現快速增長。
吃一塹長一智,在做悅跑圈前,團隊決定想清楚再幹活。比如節奏上的,到了什麼程度就要開放什麼功能;還有定位上的,悅跑圈誕生起就要做社交、做圈子,因為梁峰意識到人的關係重要過工具本身。
跑過北極馬拉松的悅跑圈CEO梁峰
另外,梁峰還收集了幾乎所有手環設備去研究,最後認為穿戴式、腕帶式的手環硬體都是偽需求,真正運動的人(不是計步數的人哦)並不需要這些東西。
所以悅跑圈一開始就確定了三件事:
1. 不做硬體; 2. 不做跑步獎勵紅包之類的補貼; 3. 永遠保證用體育精神去詮釋產品。
教你跑步的正確打開姿勢
何為體育精神?——公平、禮讓、參與感、勝利感。而且,馬拉松是唯一一個不獎勵前三名,而是獎勵「完成」的比賽,所以在尊重這些元素的前提下去做產品,在梁峰看來非常重要。
然而現在跑步在很多地方已經太亂了:
這一類事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沒有人為跑步做賽事標準
把賽事做得如此糟心,因為多數賽事活動方是半路出家,看上跑步夠熱,又和健身一樣門檻夠低,更有甚者拉上志願者把路一封就組織開跑;當然也有資深跑者去做賽事,但其實用高階跑步思維去服務普通用戶也是很危險的。
跑者也沒有受到科學教育,小白一被拉進去開跑就可以曬朋友圈扮資深;穿著旅遊鞋邁開腿就可以跑的大有人在;跑前跑後不拉伸、不放鬆的也大有人在;梁峰甚至聽到不止一次有專業教練對入門級跑者說:跑上一個月跑夠300公裡,你就知道怎麼跑了。
但跑步這小妖精並沒有那麼好欺負,當你真的啥也不懂就敢悶頭跑上300公裡後,很可能你的身體已經被跑步狠狠報復了。
所以,悅跑圈在初創期就確定要做四個標準:
跑者標準:悅跑圈有一套設計給跑者的「進階系統」,小白用戶剛加入時是一級跑者,逐漸可以升到二級跑者、超凡跑者,而超凡跑者被鼓勵著做志願者去服務更多跑步用戶;
志願者標準:用日本、歐美國家的志願者標準去比照,使他們更科學地為跑者服務;
跑團標準:悅跑圈現在有9000個跑團落戶,它主張每個跑團不超過50人,因為梁峰發現這是一個最佳範圍,能維持較長時間的大跑團實際上都已經拆分成了一個個子跑團去運營;
以及這三個標準服務的核心——賽事標準。
費這麼大勁無非兩個目的:讓用戶安全地享受跑步,讓用戶感覺到悅跑圈賽事和其他賽事的不同。
體育離錢很近,但也得認真做
梁峰說悅跑圈目前現金流不錯,很多為未來盈利做準備的商業合作也都已經展開,六成業務都在線下(後面會慢慢說到)。
但它還真不是一個挖空心思琢磨變現的公司。因為梁峰一再強調,體育本身就是個特別接近錢的行當。無論小白用戶還是資深用戶都要產生消費,買裝備、請教練、去外地甚至外國參加馬拉松……但是,仍然需要創業者認真做好這件事,然後等著時間去檢驗。
悅跑圈希望用戶也一樣認真,甚至願意為了堅持這份認真而跟用戶較勁,請看這個慄子:
悅跑圈其實是付費線上馬拉松的發起者
第一次舉辦線上馬拉松時悅跑圈也對用戶免費,十幾萬人報名,但真正跑完的只有幾萬人,梁峰發現免費賽事不被用戶珍惜,悅跑圈很快推出付費賽事,對付了錢但沒跑或跑了沒付錢的用戶,悅跑圈都不會補獎牌。以大部分人對網際網路產品「免費」的理所當然,和跑馬用戶對獎牌的極度渴求,一開始當然不買帳,但現在嘛也被虐習慣了,同時線上付費馬拉松也已經很普遍了。
它還是目前唯一有反作弊機制的跑步軟體,因為它要通過App沉澱真實的用戶數據。悅跑圈已經迭代過30多個版本,最近半年幾乎每一次更新都要優化反作弊機制。
你肯定知道那個「小狗替我跑步拿第一」的微信運動梗吧,悅跑圈也遇到過荒唐的用戶行為,比如反作弊機制用身高體重去測算一個人的正常步頻,但有人把身高設成兩米五,這樣「正常步頻」就變得很大,大到可以騎自行車完成跑量。
其實我很費解,悅跑圈又不給補貼,非要挑一個有反作弊機制的軟體在其中作弊是圖什麼呢?
「因為我這裡沉澱了真正跑步的用戶,在哪兒刷成就都不如在這裡更有成就感。」梁峰說。
悅跑圈官方給出的數據表明,它的DAU現在達到50萬。
不過,梁峰認為,現在跑步還大有市場,目前這個群體的比例僅僅相當於美國上世紀60年代的比例,預言哪個跑步軟體能一家獨大還為時太早,甚至在未來也不可能一家獨大。
然後他說了句極有情懷的話:你只要愛跑步用什麼軟體都可以,我不要求所有人都喜歡悅跑圈,但我要服務好所有喜歡悅跑圈的人。
那你B輪之後準備幹點啥呢?
悅跑圈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耕馬拉松賽事,跑者進階到一定水平後,無非往兩個方向發展,一是跑越野,二是跑鐵人三項。
這當中包括引進國外馬拉松賽事IP;另外因為它的用戶基數已經很大,還會通過嘗試一些新玩法來打造自己的賽事IP:
比如主打MM用戶的「粉紅閨蜜跑」,從明年開始哪個城市要求舉辦這項活動的女性多,悅跑圈就會去這個城市開啟這個活動;
又如往頂級路線走的「括蒼論劍越野賽」,把兩岸三地的越野高手邀請到括蒼山做一場技術難度高的賽事。
還可以和贊助商合作馬拉松賽事,特步已經是合作夥伴之一。哦對了,悅跑圈最早做線上馬拉松的靈感其實就來源於和特步的合作。
另外還包括但不限於——
連結運動硬體:注意這不是指手環。悅跑圈說自己不做硬體,但會把硬體部分交給專業的公司,目前它已經接入了松拓,推出過一批「悅跑紅」運動手錶,和其他運動手錶品牌的合作也即將展開; 和專業跑鞋商合作:悅跑圈現在是Under Armour在中國唯一的合作夥伴;另外它的App中有個跑鞋功能,現在有超過百萬用戶通過添加跑鞋貢獻了400多萬雙跑鞋的數據; 營銷:通過「悅跑說」去傳播跑步心得,讓跑者講故事,這其實更像是一種情感投資。
「體育是怎麼賺錢的,我們就怎麼賺錢——贊助、廣告、裝備、快消品、硬體、醫療……都有可能去做。」梁峰這樣總結。
梁峰說現在悅跑圈所有和品牌合作的項目都還沒賺錢,因為它目前選擇的合作夥伴有不少是大品牌。悅跑圈在努力提煉它們和自己相同的氣質,比如8月和可口可樂玩的「雙紅會」,調性是年輕、活力;而找寶馬、雷克薩斯合作,是想強調堅持、毅力。
如果樂觀地看,一個理解體育、懂網際網路、順便還會玩品牌營銷的公司,不必為變現而發愁,而是應該考慮哪一種變現方法更好。它手握千萬用戶大可以簡單粗暴地導入廣告,但現在沒這麼做,反而把攤子鋪得更開,目的還是繼續做重和做大自己在線下的品牌,大概說明兩件事吧:第一,想掙更有情懷的錢;第二,抵禦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