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監理會在蘇州城區分別設立了聖約翰堂和宮巷堂兩個宣教和服務的中心,同時在養育巷北段的慕家花園又開設了第三個福音中心,即救世堂和英華、振聲兩學校。
一、救世堂
光緒十五年(1889),監理會女宣教士金振聲在申衙前(今景德路中段)設布道處,光緒十八年(1892)始建救世堂;民國13年(1924)救世堂移建於養育巷慕家花園弄口,即在養育巷北段的救世堂,距離養育巷南的長老會思杜堂(使徒堂)約有二百米距離。
1913年至1929年李月峰牧師任職該堂。胡鍾寄牧師、白約瑟協理、毛吟槎先生、周舜華女士、陸文英女士等先後在此傳道。據記載,1930年夏天,救世堂讀經班參加人數男女共計100人,分15個班。其中男信徒有12人;女信徒40歲以上者約50餘人,20歲以上者有20餘人。20歲以內的有20餘人。1932年蘇州監理會教區信徒總數為3857人。
解放後救世堂被當做新華書店的倉庫。2006年最後一戶住家搬走,救世堂歸還給教會。2007年後開始維修,2010年聖誕前經宗教局批准重新對外開放。
以救世堂為中心開展的福音工作,除了建造布道所和教堂,美國監理會女傳教士金振聲還創辦了英華學堂、振聲中學等,以教育來提升和服務社會。
二、英華中學
光緒十五年(1889),美國基督教監理公會中華女布道會傳教士金振聲,在申衙前租房開辦一所義務小學,當時該校僅招男童入學。後添設刺繡科,招收年長失學女子,授以手藝。1893年成為男女兼收的義務學校。小學部課程僅開英文、算術、國文3門,規模類似當時的私塾。光緒二十二年(1896)學校遷至長春巷,定名英華學堂,同時分設男塾和女塾兩部。學校經費,除學雜費收入外,由美國基督教監理公會津貼。
1901年《教保》雜誌記載:「蘇垣長春巷英文算學館,創設迄今,歷有年所,生徒年增一年,固由金小姐及夫中西各教習督課之勤,管理之善,乃令盛名四播也,本城就學者頗不乏人,即別埠如上海、南匯、無錫、崑山、烏程,負笈來學者,實繁有徒。惜乎館舍窄狹,每以不得廣收為歉,學堂分大中小三等,生徒約有百人,後來在西麒麟巷租屋辦英華女校。」
光緒三十年(1904)11月,女子部遷至慕家花園新校舍,定名英華女子學校。由金振聲任校長,設有小學部、初中部、幼稚師範科(1917年併入景海女子師範學校)、針常科(專收年長失學女子,教授刺繡手藝)、幼稚園(1917年該校共管輔三個幼兒園)。1924年,該校改名英華女子初級中學,1927 年,校長金振聲卸職任顧問,蔣石如玉接掌校政。1929年,針常科改名「救世女學社」,小學部、幼稚園與初中部分舍教學。1931年11月,初中部呈準江蘇省教育廳立案。
抗戰期間,該校停辦,部分師生赴上海,加入由蘇州景海女子師範學校、浙江湖州湖群女中、松江慕衛女中等校合辦於滬的聯合中學。1940年,在滬的部分教職員返回蘇州,在該校原址開辦慕家花園補習社,設初中三個年級各1班,高一和高二各1班,共5班,只招收女生,負責人李明珠。1942年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汪偽政府將樂群中學,成智中學(由晏成、慧靈兩中學合併而成)和英華補習社合併,定名「江蘇省聯合中學」。原英華女中校舍為偽吳縣政府所辦「清鄉幹部學校」佔用。
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該校恢復,由教會拔款修茸校舍,招設初中3班,附屬小學及幼稚園各1班,校長李明珠。豎年,在滬的原英華學生返回蘇州本校。1947年,李明珠出國留學,校政由振聲中學校長萬嵩沅兼理。
1951年秋,該校與私立純一初級中學、社光初級中學合併,取名私立蘇光中學,校址在慕家花園英華女中原址。1953年,私立蘇光中學由政府接辦,定名為「蘇州市第二初級中學」。1971年秋,學校定名為蘇州市第十六中學。
三、振聲中學
振聲中學舊址位於馬醫科37號。前身是位於長春巷的英華學堂,1904年11月,女子部遷至慕家花園新校後,於民國十年(1921)英華學校的男子部遷至馬醫科。當時為紀念英華中學創辦人金振聲而改名振聲中學,首任校長美籍女傳教士戴美麗。1927年,該校呈準吳縣教育局立案,萬嵩沅繼任校長。民國十二年(1923年)學校改變學制,分高中、初中、小學三部分。1937 年抗戰爆發後,該校遷至上海。1938年併入由上海教會中學合建的「聯合中學」。該校留蘇教師在學校原址開辦「振聲補習社」,負責人劉鐵棋;1942年偽吳縣教育局接管,改名「興亞中學」。1945年9月,抗戰勝利後,振聲中學由滬返蘇復校。
1953年1月,蘇州市教育局接辦該校,改為馬醫科小學。文革中,改名為反修小學。1978年更名為馬醫科中心小學。現小學已被撤銷,原學校的南邊一半,成了平江區老年大學;北邊洋樓建築區目前是一家培訓機構。
在歷史的風雨中,英華、振聲走過了130年的滄桑歲月,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精英華彩,一路璀璨,在傳承和發展中,不斷譜寫著人文歷史的華美篇章。
從救世堂到慕家花園堂,名字的變遷,卻凝聚著當年傳教士做工的果效,一幢幢紅磚洋房,使慕家花園之名更加名副其實。慕家花園堂,代表著那一時代福音的工作;花園中加上了洋房,中西合璧的佳作,在今日也熠熠生輝。慕家花園堂,這一美麗的名字,承載了今日福音的使命和託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