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命脈的真正「掌控者」:攥著日本60%資產的四大財閥有多牛

2020-12-14 新浪財經

來源:金融小清新

群星閃耀的全球富豪排行榜中,常常出現身家億萬的超級大佬。這些人富可敵國名揚宇內,創下的輝煌不但帶來家族榮耀,更成為一個國家強盛的助推器。

然而,熠熠星光的富豪榜中,日本的富豪卻如同隱身人一般,鮮少有代表人物出現。

但這並非日本缺少富豪,而是充滿團隊精神的日本富豪,往往以家族為單位組團作戰,形成令人咂舌的龐大財團。

隨著時間的推移,日本漸漸出現了家族財閥為中心的四大財團。那麼,這四大財團究竟花落何方?在這些壟斷財閥的背後,又有著怎樣的風雲往事呢?

01、最古老的財團

日本赫赫有名的四大財團,便是三菱財團、三井財團、住友財團以及富士財團。自19世紀以來,這四家財團便掌控著日本乃至全世紀的經濟命脈,是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帝國。

這其中,最古老的當屬擁有400多年歷史的住友財團了。早在16世紀,住友家族就在四國島上經營著一座產量豐富的銅礦,從而成為日本指定的供銅商。

到了17世紀,住友政友在家族事業的基礎上,創辦了京都著名的「富士屋」,專門經營銅製樂器。

鼎盛之時,住友財團的生意做到了全世界,客戶中不乏日本最具實力的名門望族,就連德川幕府也是住友的忠實粉絲。

強大的客戶粉絲圈,讓住友家族的掌門人一度自豪地說:「住友商社是全球最大的銅出口商」。

如此輝煌的成績,依然沒有讓住友停止前進的腳步。

元祿4年,住友商社成功拿下別子銅山的經營權,並以超前的眼光引入西方技術,助力銅生產能力大幅提升,生意如滾雪球一般越做越大。

明治維新後,日本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學習的開放之風。

在此氛圍影響下,住友也將生意的觸角伸向了機械工業、石炭工業、電線製造業等等與銅有關的行業,由此成長為獨霸一方的近代財閥。

與此同時,住友的財富在這一時期也迅速向掌門人手裡集中。

據公開資料顯示,當時住友第16代掌門人執掌財團股本總額高達90%,而財團核心層也多出自住友家族,住友家族就此迎來高光時刻。

可惜,好景不長。日本戰敗後,各財閥在美國的限制下紛紛解體而改組成為企業。住友財團也被迫解散旗下諸多企業,以致其在日本經濟與政治上的話語權也大不如昔。

值此逆境,住友財團頂住壓力,拼死保住旗下住友銀行、住友金屬工業、住友化學三家核心企業,以圖東山再起之機。

機會很快就讓住友財團等到了。隨著日本戰後經濟漸漸復甦,住友財團再次迎來飛躍,成長為日本第三大金融財閥,旗下多家企業入圍世界五百強。

而當初被住友拼死保下的三家企業,也成為了著名的「住友三大家」。它們陪著住友財團,共同見證那段風起雲湧的歲月。

02、擁有超多員工的財團

住友沉浮起落之際,三井財閥正在暗中積蓄著實力。

1637年,三井八郎兵衛高利在江戶和京都開辦綢緞莊,併兼做錢莊生意,這就是三井財團最初的雛形。

靠著經辦銀錢匯兌業務,三井兌換店漸漸成為德川幕府與封建諸侯們的御用商人,在金融業裡的名氣與日俱增。

有道是背靠大樹好乘涼,權貴們的青睞,成為了三井錢莊的無形資產。聰明的三井掌門人索性倚仗著自己「皇商」的身份,幹起高利貸買賣,就此賺來了家族企業的第一桶金。

然而,三井家族還沒來得及高興一下,就遇到了明治新政權與德川幕府的場爭權大戰。面對風雲變幻的日本政壇,三井家族審時度勢,站到了明治政權一邊。

隨後,三井家族積極協助明治政權。它們不僅替新的天皇制政府籌集會計基金和壬辰戰爭的軍費,還以「為替方三井祖」名義替官方管理錢財,華麗轉型為新一代「皇商」。

這場涉及日本政權更替的豪賭,三井家族賭贏了。

明治政權上臺後,三井家族作為「有功之臣」,得以在朝廷的「照顧」下把持全國的金融業。

三井家族借著這個千載難逢的良機,整合自家旗下的三井兌換店及附屬金融機構,並以手中掌握的官銀為基礎,開辦了私人銀行——三井銀行。

這是明治維新後,日本第一家私人銀行,也是三井家族不斷開創新基業,乃至創造三井帝國的造血大動脈。

靠著金融業攫取的利潤,三井財團先後成立了三井物產公司、三井礦山公司等諸多企業。

財團踐行控制工業、土地兩大部門和銀行、礦山、物產三大公司的理念,一步一步成長為」兩部三社制」的巨型財閥。

不僅如此,三井財團還將觸角伸出紡織、採礦等諸多行業,一連控制了芝浦製造廠、王子造紙公司、北海道煤礦、輪船公司和鍾淵紡織公司等等核心企業,終於成為了日本最大的壟斷資本集團。

如今,三井財團資產總額為36萬億日元,盈利比可口可樂還要高。

同時,集團內所有員工人數已經達到了24萬。這一數字比阿里巴巴的人數高出了三倍,甚至比網際網路巨頭谷歌的員工數量還要龐大。

日本國內從核電站到雞蛋,幾乎所有人們能想像到的產業,都有三井財團的身影。

這家歷史比費城還要悠久的巨型財團,就這麼在不知不覺中,影響著日本的方方面面。

03、實力最強大的財團

與三井集團的低調不同,同樣富可敵國的三菱財團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將自己打扮成「巨無霸」形象,一舉奪下日本財團的最強大實力獎。

實力強大的三菱集團成立於19世紀中葉。當時,三菱的創始人巖崎彌太郎在土佐藩經營運輸業務,還擔任了大阪市西區土佐藩藏屋敷中99家商會的領袖。

1871年,日本廢藩置縣,99家轉型成個人企業。巖崎彌太郎抓住這一難得的歷史契機,重金購來三艘大船,成立三菱商會,專門經營海運業務。

靠著超強的業務能力,三菱的海運生意越做越大。然而,三菱的成功卻引來了同行的嫉妒。一些不滿三菱賺錢的同行,從政府獲得資金,成立了共同運輸會社,強勢進攻三菱手中的海運業務。

為了打垮三菱,共同運輸會社採用降價策略,瘋狂蠶食三菱的市場份額。三菱財團無奈之下,只得同樣進行降價,與共同運輸會社打響一場慘烈的價格戰。

這場價格戰一打就是兩年。由於共同運輸會社背後有政府支持,三菱的處境分外艱難,甚至一度到達破產的邊緣。

就在三菱幾乎要倒閉時,日本政府不願再出現海運業一家獨大的場面,介入價格大戰進行調解。在政府的斡旋下,最終三菱與共同運輸會社平等合併,三菱就此失去了海運業,但卻掌握了日本郵船的經營實權。

隨後,三菱財團為圖東山再起,開始在日本瘋狂收購各種公司。據不完全統計,截止二戰前,三菱旗下的公司便有三菱造船、三菱造紙、三菱商事、三菱礦業,三菱銀行等等企業,涵蓋 銀行、煤炭、礦山、軍工等各行各業。

事實證明,三菱的收購策略十分明智。二戰爆發後,日本軍工產品需求激增,三菱的生意頓時呈指數級增長,就這麼賺得盆滿缽滿,成功實現「復興」。

二戰結束後,三菱旗下的企業逐漸發展成全球知名的大公司,並憑藉領先於行業的水平,繼續續寫三菱不敗的神話。

04、最年輕的財團

作為家族傳承的日本財團,歷史悠久或許是它們身上共同的標誌。然而,在日本,還有一家二戰後才成立的年輕財團,卻在幾十年的風雨裡,快速成長為日本最著名的四大財團之一。

這,便是赫赫有名的富士財團。

說起富士財團,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身安田財閥。1863年,安田家族的大家長安田善次郎以25萬兩黃金為本錢,在東京開辦「安田屋」錢莊。

當時正值日本明治維新時期,在社會開放風氣的影響下,安田善次郎以錢莊為基礎,成立了安田銀行,一步步走上了金融起家之路。

靠著勤勞誠信與高超的業務能力,安田的銀行業務發展順利,獲利頗豐。嘗到了甜頭的安田善次郎,不禁萌發了擴大生意規模的想法。

1923年,雄心勃勃的安田善次郎一口氣吞併了10家銀行,還先後成立了6家保險公司,成為了日本經濟界中舉足輕重的「安田財閥」。

可惜,好景不長。二戰打響後,安田財閥的生意受到嚴重衝擊。安田家族的生意,就此一落千丈。

直到1966年,安田家族才整合戰前集團所屬企業,正式成立富士集團。由於日本人稱富士山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財團又稱芙蓉財團。

三菱、三井、住友、富士,這四家財團與其說是企業,不如說是日本的無冕之王。在它們的手中,掌握著日本大量的高科技與汽車公司,深切影響著整個日本的經濟走向。

正因如此,這四家大財團也被稱為「影子帝國」,它們是日本命脈的真正掌控者。

如今,日本國內60%以上的資產,盡歸四大財團之手。幾乎所有的知名大企業,都與四大財團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日本國內的世界500強企業,更是大多出自這些財團旗下。

有時候,煊赫如斯的四大財團,也會在世界富人排行榜上一改平日畫風,神秘低調如同神龍見首不見尾。但這絲毫不妨礙它們繼續控制著日本的金融、科技、汽車以及豐富的礦產與能源。

而日本國,就這麼在四大財團的不斷膨脹中,一步一步走向了財團控制國家的未來。

作者;梨院月夜

來源:冷先生商業筆記

相關焦點

  • 這6大財閥決定日本命脈,佔68%總資產,但日本首富總是華裔或韓裔
    許多人都有點困惑:日本經濟多年未見大幅增長,至今日本仍然戴著發達國家的帽子,日本是依靠什麼維持它的強大?答案是,六個強大的財團主宰了日本,可以說,這6個財團幾乎完全掌握了日本的經濟命脈。日本的六大財團規模,其一家公司可相當於三個華為和七個阿里巴巴,我國國內的大型國資企業所無法相比的。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保底計算,這6大財團共計控制日本全國60%以上的總資產;55%以上總資本;60%以上的銷售額;20%左右的就業人員,在日本整個經濟的發展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 這四大家族掌控香港經濟命脈,暗地裡還有四大財閥
    這四大家族掌控著幾乎全部香港人的生活,堪稱四大豪門。這四大豪門就是李嘉誠、李兆基、郭得勝、鄭裕彤所在的家族。 四家中,李嘉誠和李兆基最為有名。李嘉誠,佔據香港首富長達21年,以房地產起家,產業布局各行各業。韓國坊間有句說法,韓國人一輩子離不開三樣東西,死亡、稅收和三星。用來調侃三星在韓國的影響力和地位。同樣香港也有句說法,只要在香港生活就離不開李嘉誠。
  • 日本最有實力的「6大財團」:掌握本土60%的資產,個個富可敵國!
    有人說日本人逃不過三件事:死亡、稅收、財團。日本六大企業集團控制著日本總資產的60%與香港的四大家族和美國財閥一樣,日本有六個財閥,佔日本總資產的近60%,佔就業的20%。日本有很多大公司,在世界上有很大的影響力。
  • 赫赫有名的日本六大財團,各個富可敵國,掌握國家60%資產!
    日本六大企業集團控制著該國60%的總資產就像香港的四大家族和美國的財閥一樣,日本也有六個財閥,他們幾乎控制著日本60%的總資產,60%以上的銷售額和20%的就業人數。而且日本有很多在全球影響力都非常大的大企業。
  • 韓國有三星家族,那日本「命脈」被誰「控制」?起底日本六大財團
    三星集團,有著近百年歷史,旗下有眾多產業,均由家族成員管理,目前已經是富至第三代了。由於三星集團實力雄厚,也促進了韓國經濟的整體發展,可以說,三星集團是掌控了韓國的經濟命脈。除了韓國之外,就連一些發達國家也離不開財團控制,比如美國。
  • 日本的財團和韓國的財閥有什麼不同?
    就字面意思而言,「財閥」這個詞帶有一定的負面色彩,而「財團」相對要中性一些。今天的日本財團是在過去財閥的基礎上演化而來。在二戰之前,日本的財閥勢力非常龐大,形成了由家族控制的涵蓋了各個行業的企業集團,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四大財閥,它們分別是:三井,三菱,住友,安田。二戰後,四大財閥解體。
  • 同樣都是財閥,日本韓國有何不同?為何說日本已陷入財閥控制危機
    從財閥對政局的掌控來看,兩國並無本質不同,但是這與大眾的認知卻有著明顯的差異。韓國財閥隻手遮天,一直給外人以負面的形象,而日本財閥為何會默默無聞,時常讓人遺忘呢?
  • 韓國的財閥究竟有多恐怖
    財閥是韓國經濟的一大「特色」,韓國幾大財閥的資產總量高達韓國經濟總量的六成。在整個世界來說,韓國的影響力都是非常的大。韓國在電子業、汽車業、造船業等都是非常的發達。韓國的發展歷程也是非常鼓舞人心的,可以說絕對是一部奮鬥史。不過關於韓國我們不知道的是,這個國家可以說是被幾家大財團控制的。這幾家財團不僅控制了韓國,甚至是影響全世界。
  • 430億搶購日本五大財閥股權什麼信號?還將進軍哪些...
    這5家公司分別為伊藤忠商事、丸紅、三菱商事、三井物產和住友商事,上述公司為日本五大財閥,幾乎涉足360行,控制著日本的經濟命脈,並在中國擁有廣泛的利益鏈條,更重要的是,日本系中國的第二大貿易夥伴國。分散美國投資風險,巴菲特看好中日貿易?巴菲特突然注意到日本財閥是一個有利可圖的投資對象。
  • 可怕的日本六大財團,掌握日本60%資產,各個都是富可敵國
    更為可怕的是,在這52家企業當中,至少有40多家隸屬於日本六大財團。 日本赫赫有名的六大財團,分別是三菱財團、三井財團、住友財團、富士財團、三和財團和勸銀財團。 作為20世紀壟斷經濟的產物,他們就像香港的四大家族和美國財閥一樣,幾乎控制著日本60%的總資產,60%以上的銷售額和20%的就業人數。
  • 日本財團和韓國財閥,哪一種模式更先進?
    無獨有偶,韓國其它幾家大型企業集團在這幾十年,也都經歷了跨越式的發展,這幾家企業集團包括LG集團,現代汽車集團和SK集團,它們一起被稱為韓國「四大財閥」。韓國四大財閥最大的特徵就是家族化的企業管理模式,以三星集團為例,從創始人李秉喆,經過第二代李健熙,再到今天的李在鎔,企業經營權一直掌握在李氏家族的手中。
  • 管中窺豹:從樂天集團看韓國財閥
    樂天成立之後,依靠著辛格浩在日本的政界和商界的人脈,樂天集團越做越大。它由最初的泡泡糖工廠,慢慢擴展成集食品、零售、旅遊、石化、建設、製造、金融、服務等於一體超級大集團,並成為韓國的財閥之一。可能大多數人,尤其是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都想像不到,一個只是賣泡泡糖的人是怎麼一步步將自己的事業發展成這麼大的。
  • 90歲巴菲特押注日本5大財閥,身在東瀛心在漢,欲收漁翁之利
    巴菲特投資財閥,坐收漁翁之利?「股神」官宣戰績,不幸身體抱恙的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意外地「被」刷了把存在感。巴菲特生日前三天的8月28日,安倍晉三正式表明決意辭去首相一職。於是,罕見投資美國以外公司的「股神」找到了橋梁,他選中了日本財閥。伯克希爾·哈撒韋在聲明中表示,這五家公司在全球各地有許多合資企業,並且有可能建立更多這樣的企業,「希望將來有互惠互利的機會」。
  • 韓國財閥有多豪?「三星共和國」是真的嗎?
    大家都知道韓國財閥很厲害,掌握了國家經濟的命脈,我們今天就用數據來看看,他們到底有多豪,以及它們對韓國社會的影響。根據財富500強榜單公布的2019年企業的營業收入和各經濟體的GDP的數據,我們可以算得如下圖表。
  • 「日本第一財閥」,三菱集團創始人
    巖崎彌太郎 (1835~1885),日本"第一財閥"三菱集團創始人,在他的領導下,三菱奠定了雄厚的經濟基礎,成為「海上霸主」。
  • 韓國財閥:佔據國民經濟7成以上,財閥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
    韓國:掌握國家經濟命脈,韓國財閥的影響力為什麼這麼大?在韓國,財閥指的是由家族企業發展起來,後形成的大集團和跨國公司。他們上可影響國家經濟甚至政治的走向,下也可對國民日常生活帶來方方面面的改變。不可否認的是,財閥已經成為韓國社會中一股不可忽視的重要力量,年總產值可佔到國民經濟至少7成以上。
  • 又一韓國女星自殺,韓國財閥背後不為人知的真相
    上個月崔雪莉才自殺身亡,僅僅一個月就又有一名女性死亡。韓國女星自殺率一直高居不下必然有其共同因素導致。表面上看,兩個人是情感上遇到不順,深層次原因,在崔雪莉和具荷拉的發展階段,經紀公司難免會讓兩個人和張紫妍一樣,用明星的美色去取悅別人。據不完全統計,從2005年到2019年,韓國明星從李恩珠到具荷拉,一共自殺了30多人,平均一年自殺兩人還多,讓人細思極恐。
  • 深度| 政客、明星、商人……這是一個被財閥綁架的韓國經濟
    但數十年來在政策傾斜的滋養下,這些企業肆意擴張,發展成為了掌控韓國命脈的龐然大物,它們綁架經濟,左右政府,讓韓國政府和民眾深陷兩難困境。崛起於廢墟之中韓國財閥的影響力之大體現在英文中有一個專門的單詞「chaebol」,由韓文直接音譯而來,意為「擁有巨大財富的宗族」。
  • 玩壞房地產的日本,巨頭這樣穿越寒冬!
    地產泡沫的出清帶來經濟增速的下滑,疊加老齡化社會的到來,多重重壓下,日本的房企也掙扎了足足二十年。觀察上圖可以看到,日本土地價格指數在1991年前後是明顯的分水嶺,此後便一蹶不振。即便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現在的日本土地價格還是處於了上世紀70年代的水平。
  • 日本的和牛,才是真正的高級食材?
    日本的和牛,才是真正的高級食材?日本和牛的美名,相信各位讀者朋友們都有所耳聞,在美食餐廳裡面,更有不少日料、燒肉店會打著「和牛」的旗號來吸引遊客。當你準備去日本和牛店鋪裡面甩開膀子大吃一頓的時候,你對日本的和牛真的了解嗎?有人說,日本的和牛,之所以是高級食材,是因為這些牛肉的肉質營養非常豐富,而且有著良好的成長環境。毫不誇張地說,這些和牛們都是在青翠的草地上,吃著鮮嫩的青草,聽著愉悅的音樂,完成自己身為一頭牛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