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4月19日訊:相信很多忠實的桌球迷,都看了昨天張繼科和侯英超的比賽,結果是張繼科以35-27戰勝侯英超,贏得了這場矛與盾之間的較量。正如很多媒體分析的那樣,張繼科在長期不參賽,只是階段性自己進行訓練的情況下,依然能在這種大眾都給予特別關注的比賽當中勝出。同時,侯英超雖然能在日本聯賽,以及國內的錦標賽上都能拿到好成績,但是當真正的國乒世界頂級球員,奧運冠軍,同時也是大滿貫級別的張繼科站在臺對面,哪怕對方已經離開了真正具有競技意義的桌球賽場,侯英超仍然不是張繼科的對手。
可能有很多球迷以為我們在這裡,重點想要討論的是張繼科,其實不然。確切地說,我們是想把張繼科當引子,借他的這次勝利,來說一說馬龍。現在在廣大桌球迷的心中,對於馬龍的定位,其實有點模糊。這裡的定位模糊,並不是說馬龍的大滿貫得主身份,而是到了明年就將33歲的他,還是不是世界最頂級的球手。像林昀儒,張本智和這樣年輕有衝勁,而且已經戰勝過馬龍的球員,是不是還有機會在奧運會的賽場上戰勝馬龍。
在這裡,張繼科與侯英超比賽當中的勝利,其實給了我們很多啟示。首先來說,大滿貫級別的選手,如果打法不落後,又能堅持訓練,那麼他們最大的優勢,就是越是大場面,關注的人多,球迷的熱情高漲,越能發揮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關鍵時刻,能控制得住。往往是大滿貫級別球員的一大特點。畢竟,那種奧運賽場的生死時刻已經被他們經歷過了,還有什麼困難,會讓他們退縮呢?
其次,年輕的小將,或者沒有真正打過奧運會這種級別賽事的球員,雖然往往拼勁十足,但是打到關鍵局,關鍵分,他們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提前開始想贏了會怎樣,輸了又會怎樣。明明知道不該分心去想這些,可就是控制不住。而像馬龍和張繼科這種級別的球員,在這種時候,反而容易再拿出平時很少拿出的一些戰術和打法。讓對手摸不透自己還有什麼底牌。兩者的對比,大家也很容易得出答案。在這方面,樊振東就很有發言權。他是用了好幾年的時間,才真正跨過馬龍這一關。而且還是在馬龍開始受到傷病影響之後。哪怕他在技術上早就能和馬龍扳手腕,可是正如他自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的那樣,打到大比分佔優,馬上要看到勝利時,整個人的心就跑了,不在場上了。滿腦子的都是輸贏勝敗,結果就是這種心理讓自己把即將到手的冠軍又還給了馬龍。
第三,近幾年來,能以特殊打法給國乒球員帶來壓力的國外高手不少。國乒隊中,最善於根據對手的特點來選擇靈活運用戰術的,到現在為止馬龍還是最強大的一個。就比如許昕和樊振東,偶爾會在面對歐洲選手一些歐亞打法結合相對出色的球員面前輸掉比賽。而馬龍在這方面,輸球的可能性就很小。他兇與穩的結合,還有控制和反控制,一直都拿捏得很到位。當然,對於亞洲傳統的快速靈巧型打法,馬龍前一階段受到膝傷的影響,在腳步移動速度受限的情況下,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但只要馬龍的膝傷能對他的跑動不產生明顯影響,相信他還是足夠有能力,在林昀儒和張本智和面前,拿到比賽勝利。
總之,從張繼科戰勝侯英超的這場特殊比賽,我們確實感受到了大滿貫級別的球員身上所具有的王者之氣。這也讓我們更加明白,國乒一直給馬龍機會,希望他參加奧運單打的原因。當然,我們也可以就此對馬龍在東京奧運會賽場上的比賽前景抱有更大的期待。同時,張繼科和侯英超的這場比賽,還讓我們理解了一點,那就是運動員打桌球比賽,不僅僅是為了到奧運會,世乒賽,還有世界盃這樣的賽場上去爭奪冠軍和好成績,同時還可以以對抗性或者表演賽的形勢,讓大家感受到更多桌球給我們帶來的樂趣,並進一步推動桌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