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
居住地:汕頭
身 高:154 cm
年 齡:30歲
職 業:服裝管理
初始體重:106斤
目前體重:95斤
初始腰圍:74釐米
目前腰圍:65釐米
我和管住嘴邁開腿的緣份還要從
2016年夏天說起,
2016年秋天前
我是個不折不扣的胖子--150斤。
作為一個身高和體重差不多一樣數字的胖墩,
我想,這數字比例不用具體化,
大家腦海中可以自動想像出四方形的形態。
而我,就是這麼一個四四方方的存在。
作為一個資深胖子,
雖說不是遇到的每一個人
都會帶有色眼鏡看待你,
但往往一些陌生人就是那麼莫名其妙,
會毫不客氣的嘲諷你,挖苦你。
在我波瀾不驚的過了自己25年肥胖生涯,
迎來了減肥契機,
運動減脂進入我的生活。
當時朋友參加了訓練,
親眼看到她的減脂效果,
深深為之折服,
所以跟著參加了。
當時2016年成功減了得有20多斤,
把自己高興壞了,
從沒有想過一下能減這麼多,
好不可置信,
當時身邊的人都說我就是勵志人物來,
見到的都是哇,
你怎麼瘦的?
你好厲害(ง •̀_•́)ง…
不可否認,
這都給了我深深的滿足感和成就感。
我們如何養成運動習慣?
花錢上健身房、請私人教練很容易,但是堅持良好的運動習慣卻不容易。大部分的人認為只要穿上運動服、緊好鞋帶後就可以開始執行運動計劃,卻忽略什麼樣的運動適合自己。因為不合適的運動很可能會引起心臟病發作、背痛、腰痛或其他會使你愈運動愈不健康的一些小毛病。建議你在開始任何健身計劃前,應先了解一下自己的身體狀況或是請教專業人士和機構自己能不能運動。
如果你是減肥剛入門的小夥伴,有運動三準則幫助你開始減肥之旅
從沒運動習慣的初學者要開始執行運動計劃時,切記依照【適度性】、【連貫性】和【適當休息】三準則來幫助你能持續完成運動計劃,執行後,你會發現從久坐不動的生活形態變換成充滿活力的模樣,其實並不困難,更重要的是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運動傷害。
遵循運動三準則雖然無法使你完全免於疼痛或完全沒有運動傷害發生,卻能讓你在身體承受適量壓力後,幫助你提升體適能,進而減輕疼痛或避免運動傷害發生,所以你不能不重視!
準則一:(運動的)適度性
開始運動時需緩慢地開始,即使你已經有其他運動習慣,仍應遵循這些建議,如果能夠參加自行車環法賽或遊泳橫渡英吉利海峽,不代表你就能成為一名跑者!有經驗的跑者也需要調整自己的身體,避免身體在承受不同運動模式訓練後,因為不適應而產生不良反應。
因為在不同的運動方式下,心肺能力都會有顯著的效果,但是在骨骼、韌帶、肌腱和肌肉的適應力卻沒有心臟、肺臟那麼快,所以當你的心臟和肺臟在催促你繼續向前的時候,骨骼、韌帶、肌腱和肌肉可能會想要你稍微緩和下來休息。如果還要繼續下去,就可能會造成骨骼、韌帶、肌腱和肌肉受傷。
又如一些興致勃勃剛要開始從事運動的人,因不了解運動要適度並有計劃地慢慢加強強度及運動量,導致一天捕魚三天曬網的後果(因運動量太強引發身體的不適應性,造成愈動愈不想繼續動),搞砸了原定的運動計劃。
準則二:(運動的)連貫性
違反【適度性】的人,必然也會違反【連貫性】!模式如下:你決定要減肥,於是去健身房或公園跑你所能承受的最遠距離,然後接下來的一周,你覺得自己彷佛被卡車碾過一樣,等你恢復得差不多了,可以再次嘗試訓練時,你又再度將自己逼到極限以彌補之前的訓練,這樣的訓練不叫訓練,因為一兩天額外辛苦的運動無法彌補已經遺漏的運動訓練,這樣帶來的傷害遠多於好處,到後來你肯定會一切感覺變得更糟,最後放棄運動。反之,如果你習慣規律運動,身體會有更多時間去適應訓練帶來的壓力,你的體適能基礎就愈穩固!
仔細思考【適度性】和【連貫性】,你會發現體態良好的人將鍛鍊視為生活的一部分,每天運動的想法在剛開始時看似艱巨,然而一旦身體和心理開始從運動中獲益,你會發現自己迫切需要它!你不再是強迫自己做運動,而是擔心什麼時候才有時間可以運動,所以體態良好的人通常會達成每天或每周的訓練階段,因為他們迫不及待地想要換好衣服去運動。
準則3:給身體『適當休息』時間
休息能使身體調整和去適應運動帶來的改變,身體適應後,你將變得更強壯、更有效率。在訓練計劃中規劃休息和恢復的時間,並務必在整個禮拜有計劃地將運動與休息相互穿插安排,而不是將它們全部累積在幾天內完成。
將休息和運動一視同仁,視為運動計劃和身體健康不可或缺的自覺性身體活動(conscious physical exercise)。休息不是在逃避運動;它讓身體得以在運動所造成的疲勞後獲得一段適當的恢復期。
了解了從事運動的三準則後,你是不是下定決心來運動呢?
開始運動不難,難的是如何持續下去,多運用運動三準則,讓你運動事半功倍也輕鬆自在。下一個減肥成功的人就是你。
別人都說減肥會上癮。
其實不然,是變美會上癮才對。
在見識過自己美好,
只會越來越希望自己變得更好,
而不會選擇再繼續墮落下去。
在第一期成功蛻變後,
我真的不滿足了,
所以自我下意識的控制了一年後,
又報了一期。
在這裡解釋一下
為啥我每次都要間隔一年多才參加,
而不是一次性連續參加,
脂肪都是有記憶期的。
我屬於那種從小胖到大的,
那記憶可就根深蒂固了!
所以在每次減脂成功後,
我都會努力維持好一年多
體重儘量不變,
再選擇慢慢調整,
畢竟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要想從胖子變瘦子,
養成易瘦體質,
那也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
很多時候,堅持是需要技巧的。比如心理暗示。
1、想像自己超胖,且有意識告訴自己不能再胖,給自己一點壓力;
2、拿起高熱量的食物,先不要想它有多好吃,而是看見它後,馬上摸自己身上肉最多的部位,肥腰、粗手臂、大象腿等。告訴自己吃了它們,又會長出好多肉肉;
3、看韓劇,每次看到劇中的美女時,都給自己心裡暗示,比起那些劇中整形美女,我可是天然的,只不過多點肉肉而已。這算什麼?相信我能減肥成功;
4、如果稱體重時看見自己體重不下降或下降不明顯,我不會灰心,告訴自己也許現在正處於停滯期,相信只要再堅持一段時間,就能瘦。
作為減脂老學員,說減脂,無非兩點,
也是管住嘴,邁開腿。
至於怎麼管住嘴,
其實並不是不吃東西,靠節食。
教會的是怎麼去挑選適合的食材,
高蛋白,高纖維,升糖指數等等,
從飲食各方面搭配
和最健康的烹調方式來入手調整,
吃的營養健康才是第一。
肥胖從根本上講是熱量攝入量與熱量消耗同平衡失調的結果。熱量攝入過多又大多與不良的飲食習慣有關,很多肥胖者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即食慾非常旺盛,他們的食慾已不再是滿足一般的生理需要,他們的熱量攝入量大大高於消耗量,多餘的熱量以脂肪形式沉積於體內,從而造成肥胖。
在飲食習慣中,進食的頻次減少也會促進肥胖,成人若是少餐多吃會使脂肪沉積,而增加體重,同時還容易升高血清膽固醇而降低糖量。
根據調查發現,在同一地區,在一天總食量相似的情況下,每天只進食1餐的比每天進食2餐的人群發生肥胖的比例高,而進食2餐的又比每天進食3餐的發生肥胖的比例高。
還有一項調查結果表明:在超過肥胖傾向指數的被調查者中,有43%的人是素食主義者;此外,50%吃飯猶如囫圇吞棗的人都具肥胖傾向。吃飯速度過快,咀嚼時間過短,迷走神經仍在過度興奮之中,從而引起食慾亢進,往往導致飲食過量。
另外,進食時看書、看報、看電視,進食時間無規律和晚餐吃得太多等,也可促進肥胖的發生。這是由於大腦皮層興奮泛化、胃腸道功能紊亂,飽腹感不能及時發生應有的反饋作用所致。
因此,儘量做到少食多餐、營造良好的進食氛圍,有助於控制肥胖。可見,要從飲食組合、飲食結構及飲食習慣著手,減肥保健的效果才最顯著、最可靠。與此同時,還應改變多靜少動的壞習慣,多去戶外活動,使當天攝入的能量失去轉化成脂肪的機會。若長期堅持,一定能減肥成功。
而運動,也不是一味的有氧,而是多種運動交替,有氧塑形配合,根據個人需求進行安排。循環漸進,一點點的增加適應的運動方式真的很好!
管住嘴邁開腿瘦下去,我們是健身燃脂瘦身社群——雅痞瘦身興趣小組
在有朋友圈的那個社交應用上尋找「雅痞瘦身興趣小組」公眾號,就能找到我們喲
本文作者為興趣小組瘦身勵志達人,未經許可禁止盜用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