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奇怪,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街頭公園、校園、小區的球場統統被叫做「野球場」,或許這種叫法起源於「上古時代」。
就比如小編我,從13歲接觸籃球,期間打了太多的比賽,大部分就是所謂的|「野球」,然而直到我上了大學,才知道我打的球居然叫「野球」~~~
特意去查了一下所謂「野球」的來源,只有一些不知所云的說明介紹,總之仿佛除了職業比賽之外,我們這些廣大的籃球愛好者打的都是野球——野路子籃球,而我們也竟然習慣了自稱為「打野球」。
並不是小編咬文嚼字,只是不願意讓我們熱愛的運動夾帶著說不明道不清的歧視。
常年遊蕩在球場上,想必大家應該遇到過各種類型的「神級」業餘高手,一手精準投籃的球場大爺、全場無死角的勾手大哥、三分超準的內線大個、腳踝終結者的變相達人、視野超好的組織頭頭······
只需十幾分鐘的磨合、彼此就能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真正以一個團隊的形式去贏、輸,而就是這樣一隻臨時組合的隊伍,也照樣安排著攻防的戰術、對於比賽的節奏和熱情,根本無所謂是不是正式的比賽!
每一次攻防,我們都在交流;每一次輸贏,我們都在總結。休閒的時間裡,我們也在回看著各種比賽視頻,也願意去在比賽中嘗試每一種可能的戰術。這樣的我們依舊被叫做「野路子」???
體育號稱無國界的,因為熱愛,所以能匯聚在一起。
確實,不是每個人都能參與職業比賽,我們一般都把職業比賽稱做正式比賽,無怪乎因其全方面立體的標準化以及常態化,撇去這些,我們都是一樣的。
我們都是手持籃球,在球場上肆意奔跑流汗,享受著籃球帶給我們的愉悅,也正是我們這所有人對籃球的熱愛,讓籃球變得越來越好。
籃球就是籃球!
打球就是打球!
球場就是球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