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榮獲:
1975年美國計算機學會圖靈獎;
197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
1978年國際人工智慧協會傑出研究獎;
1983年美國管理科學院學術貢獻獎;
1984年美國政治科學學會麥迪遜獎;
1986年美國總統科學獎;
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金獎;
1993年美國心理學會終身貢獻獎;
1995年美國公共管理學會沃爾多獎;
1995年國際人工智慧學會終生榮譽獎;
……
在他85歲的人生中,大概有800多條著作,內容涉及政治學、公共管理、管理學、運籌學、系統理論、組織理論、決策理論、經濟學、社會學、生物社會學、社會心理學、認知心理學、數學、哲學、語言學和計算機科學等諸多領域。這些領域的跨度之大,令人難以置信是同一個人所能涉獵,可事實是,在上述的諸多領域,赫伯特·西蒙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獎詞中曾這樣讚譽他:
赫伯特·西蒙取得的科學成就遠遠超過了他的專業——政治學、管理學、心理學和信息科學。他還在科學哲學、應用數學、統計學、控制論、經濟學和公共管理領域中作出了諸多貢獻,他在他涉足的所有領域都發表了舉足輕重的觀點。
是什麼推動赫伯特·西蒙從一個領域來到另外一個領域?
在赫伯特·西蒙的晚年,他曾寫了一本自傳《我生活的種種模式(Models of My Life),將自己的一生比作是在迷宮裡探索。亨特·克勞瑟-海克(Hunter Crowther-Heyck)根據大量的史實資料從另一個角度回顧了西蒙的一生,將其呈現在《穿越小徑分岔的花園:赫伯特·西蒙和他的科學迷宮》(Herbert A. Simon:The Bounds of Reason in Modern America)一書中。
0101 寫作緣起
亨特·克勞瑟-海克是俄克拉荷馬大學科學史教授,他一直致力於研究20世紀的科學史,在《穿越小徑分岔的花園》裡,他以冷靜的筆觸講述了赫伯特·西蒙作為思想深邃的學術領袖和長袖善舞的社會活動家的一生,這些歷史既基於他查閱的無數檔案、論文,也得益於他與西蒙本人的多次會面討論。但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西蒙的個人傳記,作者試圖通過西蒙的研究興趣的延續和轉變,梳理二戰之後社會科學領域發生的諸多變化及其內在的邏輯關係。
20世紀三四十年代,人文科學領域存在著兩類研究方法,一類是以新古典經濟學、博弈論以及決策理論為代表的「關於選擇的科學」,強調個人參與者做出自由理性選擇能力;另一種是以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為代表的「關於控制的科學」,強調的是人的可塑性以及他們理性的局限。西蒙試圖做的事便是將這兩種方法融合在一起,發展成關於個體、環境及科學的新模型。西蒙發展宏大模型的過程,伴隨的是管理科學、心理學崛起、認知革命、人工智慧等一系列的學科浪潮和科技進步。
另一方面,西蒙一直在探索跨學科的工作模式,我們可以從他的生平中看到他的一些首創和科學家精神,例如對系統屬性的專注、對複雜系統的層級結構的思想、對綜合選擇與控制的探索、對行為-功能的分析模式、對跨學科工作及對計算機建模和模擬的重視,以及對戰略、程序和規劃的痴迷,他的很多工作方法不僅引領了當時的潮流,而且影響延續至今。
從這兩個角度來看,《穿越小徑分岔的花園》遠不只是一部人物傳記,實際上作者甚至沒有著墨於西蒙的家庭與生活,只是截取了他人生中的一個階段;這更像是一部上世紀中下旬社會科學領域的變革史。
0202 迷宮隱喻
赫伯特·西蒙在自傳《我生活的種種模式》中曾寫道:
我在生活道路的迷宮中遇到許多分岔,我時而向右拐,時而向左拐。對於獻身科學、致力於理解人類如何作選擇的人來說,迷宮的隱喻是不可抗拒的。
迷宮的隱喻出自於豪爾赫·路易斯·博爾赫斯(Jorge Luis Borges)的《巴別圖書館)(又翻譯作《通天塔圖書館》)和《小徑分岔的花園》,兩者都構建了永遠分岔下去的世界,一個是空間的迷宮,一個是時間的迷宮。
為了更準確地表達自己對迷宮的理解,西蒙曾經親自撰寫了一則小故事,名為《蘋果》。
在這個故事裡,一個叫做雨果的普通人終生生活在一個有著無數房間的城堡裡,所有的房間都沒有窗戶,但有五六個玻璃門,每道門都是單向的,每個房間裡有著不同的壁畫或食物。雨果在城堡裡的生活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在第一個快樂無憂的階段,他每天只花很少的時間尋找食物,透過玻璃門看看哪個方向有食物,循跡找尋,填飽肚子的閒暇時間就看看壁畫發發呆。突然某一天,他開始對食物有了欲望,不再滿足於只是遇到什麼吃什麼,他開始渴望某一種或幾種食物,於是他進入到了第二個階段,欲望讓他花費了很多的時間找尋食物,同時也讓他發展出一系列的技能,比如他開始觀察和記錄自己的行動軌跡,探索和分析每個房間的特點與不同食物出現的可能性,並一次一次驗證和修正自己的資料庫和理論假設。到了第三個階段,他想吃的食物實在太難找到了,以至於他時常處於飢餓和暴怒的狀態之中,這時的雨果會在「隨意吃點什麼」和「又有了渴望」兩種狀態之間轉換。到了第三個階段後,他開始意識到:
他的新生活與童年時代的生活唯一的區別是:那時他從不缺時間,他的閒暇從沒有被沒完成任務的想法打斷過。他每時每刻所想幹的事決不成問題。周期性的感到飢餓和疲勞以及看到遙遠的餐廳乃是他有目的活動的唯一嚮導。
現在他感到選擇的重負——為現在和未來選擇。他心中主要想的是享受悠閒——玩味他的思想或審視壁畫——另一小部分則裝著他那半壓抑的記憶,想著實現抱負、制定計劃、並要勻出一些休閒時間用於工作。說他不幸將是不公平的,說他感到滿足也不準確,因為他的抱負的起落總是與可得到的和可能的水平保持同步。尤其是,他意識到他再也不會無憂無慮了。
這個《蘋果》的故事不長,卻埋藏著重重的隱喻,也許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亨特·克勞瑟-海克在《穿越小徑分岔的花園》中嘗試闡釋了這則寓言,他認為這個故事闡釋了西蒙的一個理論:「人類參與者是受基本驅動力驅使的簡單生物,這些驅動力主要嘗試以試錯的方式達到目的,作為指導的只是從過往經驗中得到的啟發式教訓。」這個闡釋雖然有些冷靜到近乎冷酷的地步,但結合西蒙畢生強調的理性和模型來看,卻也是非常準確了。
0303 科學巨匠的人生之路
「西蒙的職業生涯展示出了連續性,也有變化;他畢生追求綜合,渴望找到隱藏在經驗表象下的模式。」對於模型的「執迷」讓西蒙在幾乎每個領域都總結了一套關於模型的理論,而在他的自適應人模型中,有三種思想尤其適合描述西蒙自身思想上的演變,這三種思想是:完美適應、啟發式搜尋和複雜結構由「穩定的次級組件」構建。
關於完美適應,作者在書中有多處細節描述,展現了西蒙之所以能夠從一個成功走向另一個成功,很大的原因在於他能夠快速適應所處環境。最能體現這一點的莫過於西蒙在卡內基梅隆大學所推進的一系列改革。從結果來看,在他的領導下,卡內基梅隆大學創立了最負盛名的計算機科學學院,心理學系從一個二流院系躍升為全美最有影響力的院系。但這個結果在最初卻充滿了艱辛。在1949年,西蒙剛決定從伊利諾伊理工學院的政治科學系主任的位置退下並來到卡內基理工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的前身)時,他一直想要建立一個跨學科的社會研究中心,在現在看來,跨學科是大勢所趨,但時間倒退到六七十年前,這個想法不僅超前而且有些不切實際,因此在這個過程中,西蒙需要克服諸多條件,例如如何為跨學科的項目申請經費,如何協調數學、物理、電氣工程、經濟學、工業管理及心理學等眾多學科的研究者,在面對不同的對象時,西蒙巧妙地利用了自己的不同身份和影響力,有時是說一不二的校領導,有時是各種委員會的委員,有時是著作等身的專家;甚至他還曾用辭職來威脅心理學系的負責人,以達到跨學科組隊的目的。也正是這種適應性,才讓他能夠在各方面均能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成功。
關於啟發式搜尋,涉及到的便是他每一次的選擇。學術之路與其他的職業發展路徑一樣,會有很多的分岔口,完全理性的個人會考慮所有的備選方案,可真實的人類受限於時間、精力和能力,只能依據過往的經驗和積累去做出選擇,因此大部分搜尋的結果並不一定是最優解,而這正是西蒙一直強調的「有限理性」的題中之意。也正如他本人所說,「我把生活描繪得像迷宮一樣,並不意味著我曾作過大量精心思考過的痛苦的決定,去沿著某一個方向走。相反,我只作過極少的決定。使我走上我所走過的特定道路的是對機會和環境的明確反應,而不是經過研究的決定。」
關於穩定的次級組件,主要體現在西蒙的理論模型之中,西蒙的學科領域看似分散,實際上都在圍繞同一個宏大主題,他在用每個領域的相對更小的理論想搭建積木一樣的堆砌其整個理論殿堂。
西蒙對於模型的畢生追求,終極體現在他將自己的自傳也命名為「models」,並且特地解釋了之所以用複數的原因,一方面是為了消除任何難以達到的科學真理的許諾,另一方面是為了表達他的生活中並非只有一個核心,除了科學家和教師之外,政治科學家、組織理論家、經濟學家、管理科學家、計算機科學家、心理學家和科學哲學家,也都是他引以為傲的身份。
0404 結語
《穿越小徑分岔的花園:赫伯特·西蒙和他的科學迷宮》很厚重,不僅指書本身的頁數和重量,在書的最後有80多頁的注釋和資料來源說明,充分展示了作者所花費的心血。正如在本文之前所提到,作者藉由赫伯特·西蒙的科研經歷,試圖描繪的是戰後社會科學的演變史,為此,作者還在正文之後加了一部分附錄,詳細介紹戰後社會科學資助系統的興起和發展,以及各種基金會對於科研工作的影響,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書也算是一本厚重的專業科研成果。
最後讓我們回到迷宮之中吧,赫伯特·西蒙在他的自傳中還有一段自白髮人深省,他提到自己在不同的情境下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甚至是可以分開的角色:
在呼喚真正的赫伯特·西蒙時,這些通過不同迷宮的漫遊者哪一個將向前走?他們全都會向前走,「真正的自我」是一種幻覺。我們每時每刻生活在情境之中,不同的時刻處於不同的情境。說我們是演員其實並不使我們「不真實」或虛偽。我們在自然界和社會的迷宮中表演自己的生活。
註:本文中關於赫伯特·西蒙自傳的內容均來自東方出版中心於1998年出版的《我生活的種種模式:赫爾伯特·A·西蒙自傳》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