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何劉備還是敗了?只因他忘了後兩句

2020-12-27 騰訊網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出現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的英雄人物,其中最令人所津津樂道的應該是縱橫戰場的武將。比如說關羽、趙雲、呂布等人都是以一敵百的人物,但是真正主宰戰場的卻並不是他們,而是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裡之外的軍師們。

要說三國時期著名的軍師那麼恐怕大家第一印象所想到的應該就是「臥龍鳳雛」了吧?三國潁川名士水鏡先生曾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實際上在正史的記載中,無論是諸葛亮還是龐統都是水鏡先生推薦給劉備的。

諸葛亮大家應該很熟悉,原本是徐州琅琊陽都人士。早年間隨叔父諸葛玄遊歷到了荊州,叔父諸葛玄時候。諸葛亮便在隆中一帶隱居了起來,諸葛亮一邊耕種一邊讀書。一直到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諸葛亮。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鳳雛龐統出山也很有傳奇性,龐統本來就是荊州襄陽人。龐統生於公元179年,比諸葛亮大兩歲,實際上年若相仿。根據史料記載,龐統小時候為人樸實,但是表面看上去並不聰明。而潁川司馬徽(水鏡先生)擅長識人。一眼就看出了龐統的才華。

司馬徽甚至說南州士子沒有人可以與龐統相比。有了名士司馬徽這句話,龐統也漸漸被人所熟知,甚至於和諸葛亮一起被號「鳳雛」。當然後面我們知道,後來也和諸葛亮一起同拜為軍師中郎將。為劉備鞍前馬後效勞。

建安十七年(212年),劉備與劉璋決裂之際,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然而在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箭身亡。去世時年僅36歲,龐統死後,劉備極為痛惜,將其安葬在落鳳坡。並追賜龐統為關內侯。

很多人可能就會想,水鏡先生說「臥龍鳳雛」得一可以安天下。而龐統在落鳳坡戰死,是不是就影響了劉備的統一大計了?其實並非如此。臥龍與鳳雛都獨具才華,但是「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這句話其實說得很大。

後面還有一句話,但是劉備只注意到前面得一人可以得天下的預言,因而忽視了後面兩句話。後面這句話便是「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要得天下絕不是某一個人的功勞,而是需要依靠一個完整的團體。

子初孝直都不是普通人,自出原名為劉巴。是一個財政上的高手,建安十三年(208年)赤壁之戰後,荊州便掌握在了劉備手中。而劉巴也在劉備手中效命。當時劉備的軍需不夠用的時候,都是劉巴給出主意。

孝直是一個非常善於出謀劃策的一個人,諸葛亮對他也是非常的欣賞。同時也是劉備帳下一個十分重要的謀士,可惜只活到了45歲。在他死後蜀國便開始走下坡路了。實際上在任何一個團隊,每個領域的角色都是十分重要的。不是某一個人便能決定勝負。

相關焦點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兩者兼得為啥還是敗了?他忘了後半句
    對三國感興趣的朋友,想必都聽過「臥龍鳳雛」這二人,在當時,人們一直傳言,這臥龍和鳳雛你只得其一,那麼便可以安整個天下。因此,在當時,很多人對於臥龍鳳雛都是趨之若鶩的,想盡辦法想要得到這兩個人才。最後,劉備在自己的努力下,終於將這二人收入了門下為己用,但偏偏有一點令大家覺得好奇,明明說這臥龍鳳雛得其一就可安天下,那麼,為何劉備在二者兼得的情況下,最後依舊是失敗了。很多人說,劉備的失敗是他自身的問題導致的。但是,從客觀的角度來說,其實也並非如此。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得天下,為什麼劉備還是敗了?他忘了後兩句
    他們中最為出名的大約就是標題中那兩位「臥龍」與「鳳雛」了。其實,他們二人就是諸葛亮與龐統。而這二人都是水鏡先生給劉備物色的軍師。在很多影視作品中,劉備的形象一直是比較老實本分的。然而其實真正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這個男人並不像它看上去的那樣「乖巧」,反而一直在心中打著自己的算盤。直到他憑藉劉璋對自己的信任,輕而易舉地得到了益州,他精於算計的本性才暴露無遺。
  • 臥龍和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可最終劉備還是敗了,問題出在了哪?
    確實,三國之中,諸葛亮與龐統可以說是一對「黃金搭檔」,兩人協助劉備奪取了荊益之地,諸葛亮號「臥龍」,龐統號「鳳雛」,任何讀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熟知一句話「臥龍鳳雛,得一即可安天下。」 劉備三顧茅廬求得臥龍,赤壁之戰後又遇到了懷才不遇的龐統,劉備得兩大軍師卻依然沒能平定天下,一統河山,不得不令人感到惋惜。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為什麼蜀國還是滅亡,下半句揭開真相
    說到《三國》之中的知名謀士,相信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諸葛亮了,而諸葛亮也就是臥龍。當初司馬徽向劉備推薦諸葛亮的時候,曾經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是當時的劉備兩個人都得到了為何蜀國最後還是滅亡了。原來劉備還有下半句話沒有聽完!
  • 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其實還有後半句,但卻被忽視了
    放眼看三國時期的謀士,最厲害的,應該諸葛亮和龐統兩人,當時的三國,甚至流傳這樣一句話「臥龍鳳雛 得一人可安天下」,這裡的臥龍,指的是諸葛亮,鳳雛則是龐統。但很多人卻不知道,這句話的其實還有下半句,那後半句是什麼呢?意思又為何?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二者兼得,為什麼沒有統一?
    引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出自三國時期著名隱士司馬徽之言。司馬徽(?—208年),字德操,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司馬徽,作為三國時神龍見首不見尾,猶如天龍八部中掃地僧一般,一錘定音的存在,按理說他的話就相當於高屋建瓴,振聾發聵的,那麼問題來了,「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二者兼得,為什麼沒有統一?1、孔明雖得其主,不得其時。
  • 臥龍鳳雛得其一可安天下?劉備曲解了一個字的含義,註定劉備必亡
    在荊州地界上的謀士中,臥龍諸葛孔明,鳳雛龐統可謂極具盛名。名士司馬徽讚譽道:"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這句話,在小說《三國演義》中頗為出名。但打臉的事情很快便發生了:劉備儘管得到了臥龍、鳳雛兩位大才,但他依舊沒辦法安定天下。這其中,究竟有何隱情呢?
  • 都知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卻忘了下半句,蜀漢因此而亡
    劉備訪問司馬徽,向他尋求人才。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得一人可安天下,但他隱瞞了劉備下半句的一句話:子初奉孝亡一人,則漢難興,之後蜀國也因為這個滅亡了。 不言而喻,臥龍諸葛亮在離開茅廬之前是就談論了三分天下的策略。當劉備三次訪問茅廬時,他判斷了世界的大局,對蜀國的建立起到了極其重要的戰略作用。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兼得仍失敗?其實後面還提了倆人
    眾所周知,司馬徽說過:「臥龍鳳雛得一人便可安天下」。然而,劉備得到了他兩人的幫助,最終還是沒有成就大業。這是什麼原因?難道是劉備太弱?史書曾有記載,劉備此人處處想著百姓,懂得深謀遠慮。所以說,最終失敗並不能說明是他的原因。
  • 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即安天下!劉備得其三,為何仍失敗?
    對於三國的局勢,水鏡先生有過這樣預言「漢末將有四大名士,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其一便可得天下」,我們看過《三國》的都知道,劉備一生得了其中的三個名士,為何還是沒有得天下,只是三足鼎立而已呢? 劉備得到的第一位名士就是「臥龍」諸葛。
  • 臥龍、冢虎、鳳雛、幼麟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得了3個為何仍贏不了
    傳說中,劉備在著手締造蜀漢時,遇到了一個隱士,即水鏡先生司馬徽,司馬徽對他說「臥龍、鳳雛、冢虎、幼麟得一可安天下。」司馬徽是東漢末年著名的道家隱士,精通奇門兵法,學識淵博有知人之明,劉備聽了他的建議後,一直牢記於心。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原來司馬徽還說了4字,道破劉備失敗玄機
    司馬徽之所以天下聞名,其實只因他說了兩句話。 第一句話是宣傳他的兩大弟子的廣告詞,10個字: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兩個都得了,卻還不能統一天下
    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的是三國演義,並不是歷史真有這種說法,況且打天下是一個極其複雜的政治過程,沒有人可以單純依靠兩個人打下整個天下,而是需要一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才能奪取天下。
  • 世人皆知「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卻不知其實後面還有一句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這是誇讚三國時期的臥龍鳳雛二人的,此二人的才學堪稱顛絕,被世人稱之為三國時期的最牛的二人。「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其實後面其實還有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則漢室難興!」 諸葛亮,字孔明,道號臥龍。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其實下半句才是經典,世人往往不知
    在名著《三國演義》當中有過這樣一段記載:一次偶然的機會劉備與水鏡先生相遇,二人就在草廬當中促膝長談。水鏡先生得知劉備一心想要興復漢室,無奈身邊沒有得力的謀士可用,直到現在還一事無成。此時水鏡先生就指點劉備,「臥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 司馬徽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卻滿了劉備一句話,因此三分天下
    然而司馬徽無意出山,但是卻給劉備介紹了兩個人,這兩個人就是當時荊州的兩大名士,並揚言道:「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而這就引發了劉備之後「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等橋段,然而事實就是這麼打臉,當時劉備得到了臥龍鳳雛,卻最終只能三分天下,那麼究竟哪一個環節出了錯誤呢?
  • 臥龍、鳳雛者得一可安天下,後面原來還有1句,劉備聽後多半痛哭
    例如三國時期一直堅持忠義,愛百姓如自己的孩子的大漢皇帝劉備,他原只是一個販賣織席之人,後來也憑藉黃巾起義而聞名於諸侯中。不過他身邊早時只有關羽和張飛等些武將,缺乏了智謀之士,導致他在諸侯攻伐的中屢次失敗。
  • 劉備擁有臥龍鳳雛,為何還是不能統一天下?龐統之死說明問題
    三國時期,有這兩位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物,一個是臥龍諸葛亮,一個是鳳雛龐統。《三國演義》中的一位世外高人水鏡先生司馬徽曾說過,臥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而曹、劉、孫三方都極力希望得到這兩個人才。但是,戲劇化的是,這兩位都讓勢力最弱的劉備得到了,可是,有了這兩位驚天動地的人才,劉備卻還是沒能得到天下,最終只能偏居益州,與曹操、孫吳鼎足而立。那擁有這麼強力的人才資源的劉備,為何還是不能統一天下?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好好講一講。其實,在劉備這一派中,龐統的軍事能力是比諸葛亮要強的,他特別善於分析人物性格,以及出謀劃策,並以慣出奇謀著稱。
  • 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為何劉備兩個都得到了卻沒能安天下
    《三國演義》中說"臥龍與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可是劉備得了,而且兩個都得了,卻沒有統一天下,這是一個調和內部關係失當的例子。在這樣的情況下,往往是"二人得其一,可安天下"的。另一面:二人皆得,反而"難安天下"。
  • 鳳雛安天下,臥龍定江山。若輔佐劉備的是龐統,蜀漢鬥得過曹魏嗎
    三國中,「鳳雛臥龍得一人便可安天下」,然而鳳雛龐統身死落鳳坡,臥龍諸葛孔明病逝五丈原,蜀漢二世而亡。究其原因,無非是蜀漢後期策略不得當和人才的流失。如果支撐蜀漢的領導者不是諸葛亮,而是龐統,蜀漢後期能夠崛起嗎?小喵將從優勢劣勢兩個方面來分析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