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發言人對3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進行解釋

2020-12-26 全國能源信息平臺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

本次制修訂基於我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環境管理需求和技術發展水平。醫療廢物焚燒處置汙染控制執行《危廢標準》。進一步完善了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管理要求。

近日,生態環境部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汙染控制標準》(GB 18599-2020)《危險廢物焚燒汙染控制標準》(GB 18484-2020)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標準》(GB 39707-2020)(以下分別簡稱《一般固廢標準》《危廢標準》《醫廢標準》)3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針對3項標準的制修訂情況,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提問。

問:標準制修訂背景和主要原則是什麼?

答: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產生量巨大,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存在較高環境危害特性,是環境風險防控的重要領域。現行《一般固廢標準》《危廢標準》自2001年實施以來,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處置汙染控制和環境風險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但隨著技術進步以及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要求提高,現行標準已難以適應當前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和精細化環境管理要求;另外,醫療廢物焚燒處置汙染控制執行《危廢標準》,消毒處理汙染控制參照相關技術規範,缺乏專項標準。

為落實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完善固體廢物尤其是危險廢物環境標準體系,加強危險廢物醫療廢物收集處理,修訂《一般固廢標準》《危廢標準》,同步制定《醫廢標準》十分必要。

本次標準制修訂堅持三個主要原則:

一是堅持與管理體系相協調原則。基於我國頒布的一系列針對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的相關法規、政策、標準等,結合我國國情和國際先進管理經驗,彌補現行標準與固體廢物環境管理法規標準體系銜接不協調的缺陷。

二是堅持與發展水平相適應原則。根據國內外固體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可行技術,結合我國實際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並參照國內外相關標準和技術規範的規定,制定切實可行的汙染物控制要求,保證標準執行的可操作性。

三是堅持與環境要求相匹配原則。綜合考慮我國新時代生態環境質量改善要求和環境管理能力提升要求指導標準的制修訂工作,以促進處理處置技術進步,推動固體廢物利用處置,助力「十四五」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

問:3項標準修訂的主要內容有哪些?

答:《一般固廢標準》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聚焦環境標準定位,進一步強化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填埋全過程汙染控制技術要求,加嚴了防滲技術規定,增加了廢物入場有機質含量控制、封場後滲濾液處理及地表水、土壤自行監測等要求。二是為推動大宗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明確了充填及回填條件,並增加了相應汙染控制技術要求。三是明確歷史堆存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場地的環境管理要求。針對歷史堆存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的場地,按照風險管控的思路,明確經評估後確保風險可控條件下可進行封場或土地復墾作業。

《危廢標準》修訂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因同步新制定了《醫廢標準》,《含多氯聯苯廢物汙染控制標準》也已發布,因此調整了標準適用範圍,刪除含多氯聯苯廢物和醫療廢物焚燒有關內容。二是強化汙染控制技術要求,加嚴了顆粒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重金屬等汙染物排放限值,並增加了助燃、一氧化碳控制等技術要求。三是為推動淘汰落後小型設施,提升焚燒設施技術管理運行水平,不再按規模設定排放限值。四是增加了在線自動監測等有關規定。

《醫廢標準》制定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吸納了原《危廢標準》中醫療廢物焚燒處置相關內容,並參照本次《危廢標準》修訂,強化了醫療廢物焚燒汙染控制技術要求、取消按設施規模設定排放限值、強化在線自動監測要求。二是吸納了現有工程技術規範中醫療廢物蒸汽、微波、化學消毒處理汙染控制要求等內容,並增加了醫療廢物處理過程VOCs、顆粒物和惡臭汙染物等汙染控制要求。三是明確了疫情等應急情況下醫療廢物應急處置的管理銜接規定。

另外,為強化標準落實,指導地方生態環境管理部門的監管和執法,《危廢標準》《醫廢標準》均進一步明確了有關汙染物達標判定的規定。

問:本次標準修訂首次對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回填提出汙染控制技術要求,主要考慮了哪些因素?

答:我國礦山地下開採帶來的地表沉陷問題日益劇增,國外發達國家大都將礦山廢物應用於採空區充填,儘管近年來我國在尾礦井下充填的資源化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由於受國家法律法規和標準的制約,尾礦用於採空區回填一直沒有得到發展。本次修訂通過鼓勵合格的尾礦回填,明確其作為一般工業固體廢物利用一種方式,可大幅降低尾礦庫運行成本,減少土地佔用,同時減少甚至消除採空區地質災害隱患,既降低了企業運行成本,也將極大提升尾礦資源化利用率。

問:本次修訂完善了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的運行環境管理要求,主要考慮什麼因素?

答:現行標準對貯存、處置場的環境管理及自行監測技術要求比較薄弱,對I類場建設甚至沒有基本的防滲技術要求,也缺少對周邊土壤、地表水監測的相關技術要求,對於地下水的監測頻次等技術要求也未明確,亟待通過標準修訂提升汙染防治水平,確保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過程環境風險可控。

問:新標準完善了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焚燒設施的煙氣汙染物的排放要求,現有設施如何與新標準進行銜接?

答:自2021年7月1日起,新建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焚燒設施全面執行新標準規定的汙染控制要求;現有焚燒設施除煙氣汙染物以外的其他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和噪聲汙染物等排放控制,執行新標準中相關要求。

對現有焚燒設施的煙氣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予以一定的過渡期,在2021年12月31日前仍執行GB 18484-2001表3規定的限值要求;自2022年1月1日起,焚燒設施全面執行新標準中規定的煙氣汙染物排放濃度限值要求。

問:《危廢標準》《醫廢標準》的制修訂將產生哪些積極作用?

答:本次制修訂基於我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環境管理需求和技術發展水平,進一步完善了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管理要求,將在以下三個方面發揮積極作用:

一是完善我國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環境管理標準體系。本次標準的制修訂,完善了危險廢物焚燒汙染控制管理要求,並填補了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標準的空白,實現了與現行相關標準和技術規範協調統一,共同完善了我國危險廢物環境管理的標準體系。

二是有利於提高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行業水平。本次標準制修訂通過完善設施技術性能指標及提升汙染物排放控制要求,將有效推進技術進步並加速老舊設施淘汰,促進危險廢物焚燒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規模化和規範化發展。

三是有利於控制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環境風險。本次標準制修訂通過加嚴焚燒煙氣汙染物排放濃度限值,明確消毒處理汙染控制要求,強化監測和監督管理要求,將會顯著提升危險廢物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全過程的汙染控制效果,降低環境風險。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臺立場。全國能源信息平臺聯繫電話:010-65367702,郵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臺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相關焦點

  • 8條修改建議獲採納 | 生態保護紅線系列七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發布
    2020年6月5日,生態環境部組織起草了《生態保護紅線本底調查技術指南(徵求意見稿)》等八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公開徵集意見(http://www.mee.gov.cn/xxgk2018/xxgk/xxgk06/202006/t20200605_782943.html)。
  • 關於徵求《河流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技術指南》等3項國家環境...
    關於徵求《河流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技術指南》等3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意見的函2020-10-02 14 : 47 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各有關單位: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提高生態環境管理水平,規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我部決定製定《河流水生態環境質量監測與評價技術指南》等3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 生態環境部:第二輪第二批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已問責104人 碳排放...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 劉友賓: 雖然總體汙染程度和範圍影響相比往年都有所降低,但對我們也是一次警醒,不抓好秋冬季大氣汙染防治,如遇到極端不利的氣象條件,區域性重汙染天氣過程會捲土重來。  生態環境部近期將會同有關部門和省(市)人民政府聯合印發方案,推進實施重點區域2020—2021年秋冬季大氣汙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
  • 生態環境部自然生態保護司有關負責人就《關於加強生態保護監管...
    構建完善的生態保護監管體系是實現「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目標的重要保障。機構改革後,生態環境部負責「指導協調和監督生態保護修復工作」,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生態保護監管的各項決策部署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切實履行生態保護監管職責,加快構建生態保護監管體系,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意見》。
  • ...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汙染控制標準》等3項國家環境保護...
    近日,生態環境部與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布《一般工業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汙染控制標準》(GB 18599-2020)《危險廢物焚燒汙染控制標準》(GB 18484-2020)和《醫療廢物處理處置汙染控制標準》(GB 39707-2020)(以下分別簡稱《一般固廢標準》《危廢標準》《醫廢標準》)3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 生態環境部就《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答記者問
    北極星大氣網訊:《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近日出臺。針對《辦法》出臺的背景、意義和作用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問:請問出臺《辦法》的背景是什麼?答:《辦法》是對《環境標準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3號,以下簡稱3號局令)和《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標準備案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9號,以下簡稱9號部令)的整合修訂。3號局令和9號部令的發布實施,對推進環境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管理工作發揮了重要指引和規範作用。
  • 【今日頭條】生態環境部部長在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上...
    2019年,全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總量同比分別下降4.4%、3.5%、3.2%、3.3%,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預計能完成下降3.6%的年度目標。「十三五」規劃明確的生態環境保護領域9項約束性指標,其中有7項已提前完成2020年目標任務。我們主要做了四個方面工作,取得了六條成功經驗。
  • 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有關負責人就《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答...
    《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近日出臺。針對《辦法》出臺的背景、意義和作用等問題,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有關負責人回答了記者的提問。問:請問出臺《辦法》的背景是什麼?答:《辦法》是對《環境標準管理辦法》(國家環境保護總局令第3號,以下簡稱3號局令)和《地方環境質量標準和汙染物排放標準備案管理辦法》(環境保護部令第9號,以下簡稱9號部令)的整合修訂。3號局令和9號部令的發布實施,對推進環境標準體系建設和標準管理工作發揮了重要指引和規範作用。
  • 生態環境部發布意見 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生態環境部1月13日消息,生態環境部日前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抓緊制定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達峰行動方案,綜合運用相關政策工具和手段措施,持續推動實施。各地要結合實際提出積極明確的達峰目標,制定達峰實施方案和配套措施。
  • 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
    《生態環境標準管理辦法》已於2020年11月5日由生態環境部部務會議審議通過,現予公布,自2021年2月1日起施行。第三條本辦法所稱生態環境標準,是指由國務院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和省級人民政府依法制定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需要統一的各項技術要求。第四條生態環境標準分為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和地方生態環境標準。國家生態環境標準包括國家生態環境質量標準、國家生態環境風險管控標準、國家汙染物排放標準、國家生態環境監測標準、國家生態環境基礎標準和國家生態環境管理技術規範。
  • 環保部發布六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
    日前,環保部發布《固定汙染源廢氣氯化氫的測定硝酸銀容量法》等六項國家環境保護標準,涉及離子色譜、液相色譜等儀器檢測方法。此次發布的六項標準2016年8月1日起實施,前三項為修訂,後三項為首次發布。
  •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技術規範 生態狀況監測(試行)
    本標準適用於綜合運用衛星遙感、航空遙感和地面監測方式,對我國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的面積、性質和功能以及人類幹擾活動進行動態監測工作,海域生態保護紅線監測另列。   本標準適用於縣級及以上行政區陸域生態保護紅線範圍內生態狀況動態變化監測。
  • 生態環境部發布《食品加工製造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
    國家環境保護標準《食品加工製造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於近日公布。《食品加工製造業水汙染物排放標準(徵求意見稿)》編制說明   生態環境部辦公廳   2020年3月21日   前 言   為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海洋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保護環境,防治汙染,促進食品加工製造業生產工藝和汙染治理技術的進步
  • 生態環境部:重點部署六大任務 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水平
    12月22日,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十四五」期間,我國生態環境保護科技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包括環境管理的需求、面向基層的實際環境問題,重點部署六個方面的任務。一是增強環境問題成因機理,以及時空和內在演變規律等前沿基礎研究,提升科學認知。二是加強生態環境治理,提高生態修復等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能力,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精準治汙能力。
  • 我國生態環境法治建設取得長足進展
    同時,還推動了4部法律的全面修訂,其中,新修訂的固體廢物汙染環境防治法已經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今年9月1日將施行。「這部法律通過加強對固體廢物包括醫療廢物、危險廢物、生活垃圾等的監管力度,對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將發揮重要作用。」別濤說,環境噪聲汙染防治法、環境影響評價法、海洋環境保護法等3部法律的修訂工作正在抓緊進行,生態環境部已提出明確具體的修法時間表,正按程序全力推進。
  • 生態環境部:「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科技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
    新聞發布會現場  央視網消息:12月22日,國新辦舉行落實五中全會精神以高水平保護促進綠色發展新聞發布會。  會上,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介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把科技創新擺在首位,對於生態環境保護來說,在推進汙染防治過程中科技發揮著重要作用。推進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科技是一個關鍵手段。要突出環境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環境科技創新體系,具體包括四方面:一是健全環境質量改善的技術支撐體系。
  • 生態環境部在衡水市舉辦生態環境法治培訓班
    為進一步提高衡水市生態環境工作人員依法行政能力,結合強化監督幫扶需要,12月17-18日,生態環境部在衡水市舉辦了生態環境法治培訓班。生態環境部法規與標準司副司長趙柯出席開班儀式並授課,市委副書記邸義致歡迎詞,省生態環境廳總工、二級巡視員趙根喜到會致辭。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李連兵主持會議。
  • ...硝基酚類化合物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國家環境保護標準的公告
    北極星環境監測網訊: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保護生態環境,保障人體健康,規範生態環境監測工作,現批准《水質 硝基酚類化合物的測定 氣相色譜-質譜法》為國家環境保護標準,並予發布。標準名稱、編號如下。
  • 2019年全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總結
    水汙染防治方面,制定並提請自治區出臺《關於加強重點湖泊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印發實施《重點流域斷面水質汙染補償辦法》《黃河內蒙古段生態環境保護與修復行動計劃》《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行動方案》,組織完成「一湖兩海」水質改善目標論證,向各盟市下達2019年度水質汙染補償金核算結果,涉及資金3129.2萬元,依法劃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994處,生態環境部督辦的63個飲用水水源地環境問題全部完成整改
  • 生態環境部有關負責人就《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監管工作暫行辦法...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自然保護地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先後印發《建立國家公園體制總體方案》《關於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等文件,要求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強化自然保護地監測、評估、考核、執法、監督等,形成一整套體系完善、監管有力的監督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