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現代詩是中國人不太喜歡的一件事。我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底蘊太深,尤其是唐詩的巔峰時期,根本不可能達到現代詩歌的高度。另外一方面,許多優秀的現代詩歌,都有被誤讀的現象。
這是1983年詩壇上發生的一件事。這一天,31歲的著名女作家舒婷出席了全國詩歌評獎大會並走上講臺。她在公開場合還沒說完話。女人哭著說:「女人寫詩怎麼那麼難呢?在情感壓抑的年代,舒婷是當代詩歌界最著名的女詩人之一,她的代表作《橡樹》,呼喚著一種對愛情的全新的理解和渴望。這些詩篇,可以說影響了當時的許多青年一代,如今也被選入中學語文人教版教材。
可是就這樣一位獲獎無數的著名女詩人,卻在當年因一首情詩,被人告狀,稱她這首詩「不合常理」。那就是舒婷淚灑臺上的原因,她的一句「女人寫詩太難了」,道出了內心無窮的苦澀和無助。
批評的理由是其中一句「雜草叢生,留下一片映山紅」,有人說這分明就是「野合」。必須指出,這種「批評」有其時代內涵和背景。事實上,評論家也許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欣賞詩歌。對現代派詩歌,特別是朦朧詩的意象與意境,不能用字面意義來簡單概括。也就是說,它不能簡單的望文生義。
再者,詩歌創作,是極個人化的寫作,作者到底要營造怎樣的意境,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種看法,無法用一種理解概括全部。作者認為,這至少與「批評者」所說的「野合」並不一致。朦朧詩其實很難理解,舒婷這首尤其難理解。那我們就從詩的純角度來看舒婷到底寫了些什麼。
想了解這首詩,首先要找到它的詩眼,即「半明半暗的夢」。詩作於詩人或詩人般的年輕女子,是一種夢幻般的、亦真亦幻的、如夢幻般的內心情感世界。
舒婷的妙處,在於運用了一些意象,將難以書寫和描寫的意境,寫出了搖擺的姿態,情味盎然,又清新可愛,樸實生動。這首詩最巧妙、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就是「萬花筒」。這一意象是整個詩歌的重要紐帶,「萬花筒」中的意象,「打翻的酒盅」、「石道」、「月光」、「青草」、「映山紅」、「繁星」,都是詩人精心營造的美麗幻想或夢境。
這夢境般的真實,就是舒婷朦朧詩的絕妙境界。因為像夢一樣,才值得期待;因為像真一樣,才不矯揉造作,又和藹可親可感,感傷而樸實。也許也是因為這個「真」,才被批評家抓住「把柄」,認為它是「不正派」的。
無論從意境上說,還是從詞意上說,這首詩都是現代詩的傑作。由於自己的誤讀而來批評舒婷,對她不公平。它還讓人想起當代詩壇名流對鄉村女詩人餘秀華的批判,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她寫詩過於直接。假如像舒婷這首詩那樣的朦朧會被人誤解,像餘秀華這樣的直白會被人說俗氣,那對女詩人來說寫詩實在太難了。現代派詩歌確實沒有古代詩歌優美,但是有一代人的文學作品,現代派詩歌的發展需要我們的包容,大家說是嗎?歡迎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