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舒婷一生獲獎無數,卻因這首詩被批,哭訴:女人寫詩太難了

2020-12-16 時間簡史淺談

寫現代詩是中國人不太喜歡的一件事。我國古代詩歌浩如煙海,底蘊太深,尤其是唐詩的巔峰時期,根本不可能達到現代詩歌的高度。另外一方面,許多優秀的現代詩歌,都有被誤讀的現象。

這是1983年詩壇上發生的一件事。這一天,31歲的著名女作家舒婷出席了全國詩歌評獎大會並走上講臺。她在公開場合還沒說完話。女人哭著說:「女人寫詩怎麼那麼難呢?在情感壓抑的年代,舒婷是當代詩歌界最著名的女詩人之一,她的代表作《橡樹》,呼喚著一種對愛情的全新的理解和渴望。這些詩篇,可以說影響了當時的許多青年一代,如今也被選入中學語文人教版教材。

可是就這樣一位獲獎無數的著名女詩人,卻在當年因一首情詩,被人告狀,稱她這首詩「不合常理」。那就是舒婷淚灑臺上的原因,她的一句「女人寫詩太難了」,道出了內心無窮的苦澀和無助。

批評的理由是其中一句「雜草叢生,留下一片映山紅」,有人說這分明就是「野合」。必須指出,這種「批評」有其時代內涵和背景。事實上,評論家也許並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欣賞詩歌。對現代派詩歌,特別是朦朧詩的意象與意境,不能用字面意義來簡單概括。也就是說,它不能簡單的望文生義。

再者,詩歌創作,是極個人化的寫作,作者到底要營造怎樣的意境,一千個讀者就會有一千種看法,無法用一種理解概括全部。作者認為,這至少與「批評者」所說的「野合」並不一致。朦朧詩其實很難理解,舒婷這首尤其難理解。那我們就從詩的純角度來看舒婷到底寫了些什麼。

想了解這首詩,首先要找到它的詩眼,即「半明半暗的夢」。詩作於詩人或詩人般的年輕女子,是一種夢幻般的、亦真亦幻的、如夢幻般的內心情感世界。

舒婷的妙處,在於運用了一些意象,將難以書寫和描寫的意境,寫出了搖擺的姿態,情味盎然,又清新可愛,樸實生動。這首詩最巧妙、最重要的意象之一,就是「萬花筒」。這一意象是整個詩歌的重要紐帶,「萬花筒」中的意象,「打翻的酒盅」、「石道」、「月光」、「青草」、「映山紅」、「繁星」,都是詩人精心營造的美麗幻想或夢境。

這夢境般的真實,就是舒婷朦朧詩的絕妙境界。因為像夢一樣,才值得期待;因為像真一樣,才不矯揉造作,又和藹可親可感,感傷而樸實。也許也是因為這個「真」,才被批評家抓住「把柄」,認為它是「不正派」的。

無論從意境上說,還是從詞意上說,這首詩都是現代詩的傑作。由於自己的誤讀而來批評舒婷,對她不公平。它還讓人想起當代詩壇名流對鄉村女詩人餘秀華的批判,歸根結底都是因為她寫詩過於直接。假如像舒婷這首詩那樣的朦朧會被人誤解,像餘秀華這樣的直白會被人說俗氣,那對女詩人來說寫詩實在太難了。現代派詩歌確實沒有古代詩歌優美,但是有一代人的文學作品,現代派詩歌的發展需要我們的包容,大家說是嗎?歡迎討論

相關焦點

  • 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編輯寫詩二十多年,卻看不懂舒婷這首詩
    舒婷的《致橡樹》最初就是發表在《今天》上,後來才被《詩刊》發現。舒婷從《今天》雜誌開始步入詩壇,很快就成了當時著名的青年詩人。因為舒婷是福建人,所以《福建文學》雜誌在1980年組織了整整一年討論舒婷詩歌的研討會。這對一個詩人,特別是一個初出茅廬的青年詩人來說,是很重要的。但在研討會上,批評的聲音卻非常多。
  • 舒婷的《致橡樹》,是寫給已婚男詩人的嗎?
    這一問題下面發現了一個讓人心冷的回答。這位暱稱為「阿塵」的答主 給出的冷知識,居然是說舒婷的《致橡樹》其實是寫給一個有家室的男詩人的,並且他們二人情投意合、相見恨晚,舒婷後來還因為這位男詩人的去世而封筆了。這個「冷知識」可真夠冷的,因為這沒多少人知道,拋出來之後,又令人心涼。
  • 北島的「劍鋒」和舒婷的「情網」,生活中你我都是詩人
    我喜歡寫詩,讀高中時發表了第一首詩,寫了也有二十多個年頭了,斷斷續,寫了百來首現代詩,一些發表在各類文學雜誌、報刊,寫詩一直是我的生活追求。年輕的時候,我也是北島和舒婷的詩謎,可以說詩歌的創作也是如書法般在模仿中不斷成熟,我喜歡北島如劍一般的語言,讀他的詩,總有一種劍劈靈魂般的洗禮,他的詩《一切》一切都是命運一切都是煙雲一切都是沒有結局的開始
  • 此人風雨無阻,每天寫作兩首爛詩,一生寫詩四萬餘首
    此人風雨無阻,每天寫作兩首爛詩,一生寫詩四萬餘首所謂琴棋書畫,是古代想要出名的才子們,必備的基礎之一,除此之外如果能出口成章,隨時作出詩詞與歌賦,必然會成為讀書人中的「扛把子」,因為古代讀書人,都好以詩歌會友,因此讀過幾本書,還作出幾首詩詞,
  • 朦朧詩女詩人舒婷自嘲過時:在鼓浪嶼詩意地棲居,喜歡寫散文
    1979年4月,《詩刊》從《今天》上選發了舒婷的《致橡樹》,兩個月後,又發表了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和《這也是一切》。那麼,舒婷筆名是如何來的呢?舒婷出生時,祖父循族譜「佩」字輩,為其起名叫「龔佩瑜」。舒婷在上幼兒園時,媽媽嫌這個名字不諧音,於是改名為龔舒婷。她哥哥是「書」字輩。《詩刊》刊用她的第一首詩《致橡樹》時沿用「舒婷」,如此舒婷便成了她的筆名。
  • 第六屆武漢詩歌節開幕,舒婷、李少君、周雲蓬等百位詩人匯聚江城
    12月20日上午,第六屆武漢詩歌節在卓爾書店開幕,舒婷、陳仲義、葉延濱、楊克、李少君、劉向東、傅天琳、周雲蓬等100多位全國詩人、評論家匯聚江城,詩意火花在英雄之城閃耀,傳遞溫暖和力量。著名詩人舒婷(前排右二)、民謠歌手周雲蓬(前排右一)參加活動當天上午,卓爾書店三樓小劇場群星熠熠,知名詩人、詩壇新秀濟濟一堂,為武漢送來真摯的祝福和詩意。以一首膾炙人口的《致橡樹》為廣大讀者熟識的著名詩人舒婷,繼5年前參加首屆武漢詩歌節之後再度來到江城,致意武漢。
  • 舒婷的詩《神女峰》賞析
    一個因杳然遠去而透出絕望,一個因希索歸來而含著希望。「為眺望遠天的杳鶴」純粹是站在詩人的角度建構詩句,將神女化石寫的憂傷絕透;「為了眺望天上來鴻」似乎是詩人代為「神女峰」而思,為神女峰的千年覽空提供了一種理由、期待,緩解了一點憂傷。我個人覺得,「為眺望遠天的杳鶴」對整首的氛圍更好,更能表現詩歌主旨。
  • 以舒婷的詩解析蘇芮婚姻:《牽手》感動無數人,卻未能牽住愛人手
    「因為愛著你的愛,因為夢著你的夢,所以悲傷著你的悲傷,幸福著你的幸福……」倘若歌唱人間真情真愛,臺灣歌手蘇芮的這首《牽手》無疑是永恆的經典。溫柔而富於感情,淺吟低唱直抵人心。可現實生活中,蘇芮的婚姻兩次連遭不幸,她反覆自問:「我為何總牽不住男人的手?」
  • 舒婷寫給顧城詩歌《童話詩人》賞析
    從各種回憶顧城的文字來看,朦朧派各詩人間也並不如他們表現在合影裡的親密和諧,比如芒克,他甚至對顧城還有某種嫌棄。和顧城關係始終要好的,要數詩人舒婷了。顧城叫舒婷為「乾姐姐」,舒婷也將顧城當親弟弟般看待,縱然在顧城弒妻這件事上,平心而論,從舒婷的回憶文章裡,依然可以看到對顧城的維護、偏袒。《童話詩人》是舒婷寫給顧城的詩歌,從中可以看出舒婷對詩人顧城的欣賞。舒婷稱顧城為「童話詩人」,這一稱呼似乎得到大眾的認可,於是,「童話詩人」成為顧城純潔的冠冕。
  • 一生寫四萬多首詩的乾隆皇帝,到底水平如何,讀完這首詩全明白了
    儘管有些詩人只存下來一首作品,但依舊可以被萬世傳頌,經久不衰。如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金昌緒的《春怨》等。然而,有些人儘管窮極一生之力不跟不輟,留下數量極多的詩作,卻沒有一首有文學價值的,更不會被世人所知曉。清朝第四代皇帝乾隆就是如此。乾隆是滿洲人,本名愛新覺羅弘曆。是清朝統治者中難得的明君,和他的祖父一同開創了清朝統治時期第一個盛世,即有名的「康乾盛世」。
  • 一生寫詩4萬多首的乾隆,卻沒有一首能比得上這位國君
    詩詞是中國歷史上的最為燦爛的明珠,迄今為止仍有無數人吟誦著他們,李白、杜甫、白居易、李清照這些詩人、詞人的名字,想必每個中國人都能隨口說出幾個來,雖然這些人名氣很大,但是,在寫詩的數量上,這些專業人士,卻也不一定比得上非專業的。
  • 詩人《十宗罪4》詩人劉明:詩人漂泊,這是時代的悲哀
    故事第三卷中的詩人劉明一生都失去了靈魂。沒有人關心他的詩集,但他仍然認為他可以得到諾獎。他把詩夾在書店的書裡,強迫人們聽他的詩。別人和他談了一會兒,他深受感動。最後,他在無盡的孤獨和悲傷中自殺,把自己的身體給朋友變成了藝術。說:「這是一個餓死詩人的時代,很多人都說不出五個以上現在還活著的詩人。」
  • 朦朧派詩人舒婷回答了13個字,將寂寞道出了新高度!
    說到這裡,如果大家對以上的回答和分析不是很滿意,我們不妨一起來讀一下朦朧派詩人舒婷的語錄,她的這段語錄,就很好地回答出了寂寞像什麼,僅13個字而已,將寂寞道出了新高度,文字如下:寂寞像滿地玻璃渣,一踩一重譁。——舒婷
  • 給孩子的詩 舒婷:致橡樹
    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動人。舒婷的詩,有明麗雋美的意象,縝密流暢的思維邏輯,從這方面說,她的詩並不「朦朧」。只是多數詩的手法採用隱喻、局部或整體象徵,很少以直抒告白的方式,表達的意象有一定的多義性。
  • 著名詩人洪燭去世享年53歲,曾來渝留詩《巴山夜雨:從李商隱到舒婷》
    3月20日深夜,著名詩人洪燭去世的消息被得到證實,不少文化界人士在朋友圈默默轉發悼念,寄託哀思。據了解,洪燭是在3月18日於南京去世的,他的家人於20日才將消息對其生前好友告知。洪燭原名王軍,1967年生於南京,因文採出眾,1985年免試保送武漢大學,畢業後進京,曾任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著有詩集《南方音樂》《你是一張舊照片》等,代表作有長詩《母親》《屈原》《李白》《成吉思汗》《白蛇傳》等。
  • 見證中國詩歌變遷,舒婷顧城等著名詩人從這裡走出,青春詩會書寫詩...
    新華社資料圖 程敏 攝入選 萬裡挑一覓新人「從1980年首屆開始,舒婷、吉狄馬加、顧城、葉延濱、西川、于堅、楊克等數以百計的著名詩人均從青春詩會走出。」李少君說:「我們尋找的都是當下最有創造力、最有活力的年輕詩人。」詩人陳巨飛2018年參加青春詩會,他說:「中國至少有兩千萬人在寫詩、寫分行文字。如此龐大的基數,每屆只有15人入選,難度可想而知。」幾十年走過,青春詩會見證了中國詩歌的變遷。「上世紀80年代更多以抒情詩為主,90年代敘事性增強,新世紀以來,出現了抒情、敘事、哲理融合的趨勢。」
  • 餘秀華說海子寫詩不如自己,為海子寫下的這首詩,卻啪啪打臉自己
    在寫詩初期,她一直以海子鐵絲自居,將海子奉為精神偶像,可是,自從以帶顏色的詩一舉成名後,餘秀華似乎也將偶像的及格線大大提高了,這位曾經被自己瘋狂崇拜的已故詩人地位一落千丈,餘秀華上演了一出「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大戲。餘秀華曾在一檔節目公開說:「海子走得太早了,他的詩在技術層面還有問題,甚至連語法都有問題,所以我寫得我是要比他寫得好一些。」
  • 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舒婷和她的詩
    02讀舒婷的詩是一種享受,呆在書房裡,安靜地讀著舒婷的詩歌,窗外雨聲清脆,檯燈的柔和白光圍著我,讀詩在這一刻真的覺得是一種享受。一首接著一首,好喜歡那些靈動的句子,一邊讀一邊在心裡羨慕著驚嘆著,天下怎麼會有這樣的詩句。舒婷本身作為一個女性作家,在「女性到底該以何種姿態立於世」的問題上,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 馮玉祥10年寫詩2000首,張宗昌萬物皆可為詩,誰才是民國第一詩人
    但事實上,馮玉祥做為一個大軍閥,他最愛的還是寫詩。他有多愛寫詩呢,他在短短的十年的時間裡曾創作了2000多首詩,他還別出心裁,給自己的詩取了一個名字,名為「丘八詩」「丘八詩,何也」馮玉祥曾對人言:「我的詩不但粗而且俗,自認是和聖賢雅人們的雅詩不敢相提並論,只能叫做『丘八詩』」。這「丘八詩」呢,就是把「兵」字上下拆開,其意為當兵之人所寫的詩。
  • 臺灣詩人林婉瑜:詩是什麼?我為什麼要寫詩?
    「大風吹,吹詩人。」極少數的人站起來,我因為想著詩是什麼、詩人是什麼,而忘了座位的事。「大風吹,吹世界上所有的詩。」詩句們紛紛離開紙上的舊位置,或走或跑去找新的座位,這時狂風吹散了句子,天空下起一場語字和標點符號的雨……詩是什麼,詩人是什麼?平時我寫詩多過於對詩的談論,但經常感受著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