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電圖、心臟彩超、冠脈造影3種心臟檢查的臨床意義

2021-02-22 臨床心電圖醫學

經常有患者抱怨:

「我做了心電圖,為什麼還要做彩超?」

「我一會就要做造影,還有必要做彩超嗎?」

······

還有些患者嫌做這麼多檢查太麻煩了,還「浪費」錢,為啥要做這麼多檢查?

其實,心電圖、心臟彩超、冠脈造影這三個檢查各有用途,不能相互替代。有位大夫比喻的很形象,如果把心臟看成是一座房子。那麼,心電圖是看房子的電路通不通;心臟彩超是看房子多大,漏不漏水;冠脈造影檢查水管堵不堵,這管子裡鏽成啥樣。

接下來,就詳細的和您說一說最常見的3種心臟檢查——心電圖、心臟彩超、冠脈造影,這3種檢查都預示哪方面疾病,幫患者做到心中有數。

先說一下心電圖。心電圖是檢查心臟電活動的,比如心律不齊、早搏,以及急性心肌梗死都可以靠心電圖診斷。這些病都伴隨著心臟電活動的改變。但是心電圖的診斷依賴於發病與否。

比如心慌這個症狀,在發作期可能心電有改變,而緩解期心電完全可以恢復正常。所以有心臟不舒服,比如感到胸悶、心慌、胸痛的時候,第一要務不是去大醫院找專家,而是就近立刻在發病時捕捉一份心電圖,捕捉好發病時的心電圖再找專家也不遲。

即靜息心電圖,是最常用的無創檢查方法。這種檢查方式在患者症狀發生時檢出率比較高,如果錯過發作期進行檢查,可能顯示為正常心電圖。

1. 判定早搏、房顫、室上速等各種心律失常;

2. 了解是否有心肌缺血及缺血血管的初步定位。

在疾病不發作時可能無法捕捉到異常的心電圖,出現漏診。如有些冠心病患者,在無胸痛發作時,心電圖可表現為完全正常。

與普通心電圖相比,動態心電圖於24小時內可連續記錄多達10萬次左右的心電信號,可以說是普通心電圖的「強化升級版」,提高了心律失常的檢出率。

Holter在病人的胸前貼上數個電極片,然後接在一個像隨身聽大小的機器上,配掛在腰際。裡面有錄音帶和電池,外殼有一個按鈕,不舒服時就按一下,算是做一個記號。它一般可連續記錄患者24—48小時內的全部心電圖。背Holter做心電圖檢查,可以適當的活動,比如吃飯、走路、爬樓梯等。

1. 提高了心律失常的檢出率;

2. 提高了一過性心肌缺血的檢出率;

3. 對起搏器功能的評價;

4. 對抗心律失常藥物效果評價。

1. Holter的操作比較繁瑣,會限制日常生活的很多活動,比如洗澡等。

2. 貼在身上的電極片一旦脫落,會影響監測的連續性,從而導致漏檢,比如陣發性的房顫可能就查不出來;

3. 電極片脫落後,需要重新回到醫院由醫生粘貼,比較麻煩。

就是讓受測者在平板上運動以增加心臟負荷。在此過程中測試者若胸痛發作,且監護的心電圖出現明顯改變並達到相應的診斷標準,就可為疾病診斷提供依據。

臨床高度懷疑冠心病,但在安靜狀態下心電圖正常的患者

需要注意:負荷試驗是通過各種方法誘發心肌缺血,這對病情較重的患者很危險,因此,為了安全起見,屬於以下情況的患者不適合做運動試驗:

1.不穩定心絞痛;

2.急性心肌梗死急性期;

3.嚴重心律失常;

4.心功能不全;

5.血壓高於180/110毫米汞柱。

說完心電圖,接下來給大家說說心臟彩超。

有些心臟病會引起心臟電活動的改變,但是有些心臟的疾病卻不影響心電,而只影響心臟本身的結構。

比如心臟擴大了,心臟收縮無力了,心臟的閘門關得不嚴密了,這些疾病的診斷及發現都更多的依賴於心臟超聲的檢查,這種病變一般不隨症狀的緩解而緩解,所以可以隨時檢查。

心臟彩超,就相當於彩超醫師的「透視眼」,不需要開胸,就可以看到心臟的大小、內部結構、運動情況等。除了探頭壓迫可能會有疼痛或不適感外,對患者沒有任何創傷。

1. 用於對各種先心病、心臟瓣膜病的診斷;

2. 用於各種心肌病、心包疾病的診斷;

3. 對心功能的評估。

1. 部分嚴重肺氣腫、胸廓畸形等患者可影響圖像質量;

2. 主觀性強,特別是對先心病的診斷最好找三級醫院心內科心超醫生檢查。

在檢查近期不要劇烈運動,避免感冒。

冠狀動脈是給心臟供血的血管,當這個血管或者它的分支出現病變,我們就會患上冠心病(心肌缺血)。在輕病變的時候, 會沒有症狀,或者出現心絞痛。在嚴重病變的時候會有形成心肌梗死的風險。

雖然心電圖能間接反映心臟缺血時候的病變,但仍存在一定的誤差或漏診。所以對於有冠心病的患者,都應該做一下這個檢查,以了解病變程度。這項檢查費用相對高一些。

冠狀動脈的造影需通過介入技術,從患者的股動脈或橈動脈到冠狀動脈建立一個通路, 向冠狀動脈內注射造影劑,使心臟冠狀動脈的主要分支顯影,以判斷冠狀動脈有無狹窄、狹窄的部位、程度、範圍等。

注意事項:冠狀動脈造影一般是在做完前幾項檢查後,基本判斷是冠心病後,再次確診的。檢查前需要確認血小板含量和凝血功能,以及是否對碘過敏,因為做造影是需要用到碘製劑幫助顯影。

1. 用於確診冠心病;2. 冠脈支架術後複查。

1. 有創傷性,有一定併發症的風險;

2. 無法對斑塊性質進一步準確評估(哪些是易損斑塊)。

專家提醒,心臟疾病無小事,如果出現心臟方面的不適,建議及時就醫檢查,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

相關焦點

  • 你的心臟還好嗎?心臟彩超上3個數值沒異常,心臟還屬健康
    今天,我們就來詳細說一說心臟彩超的一些知識。心臟彩超到底有什麼用?隨著心臟相關疾病發病率的上升,心臟檢查的作用就顯得越來越重要,在心電圖不能滿足檢查需要的時候,就需要心臟彩超的幫助了。心臟彩超怎麼看?對於非專業人士來說,心臟彩超報告看起來還是有點複雜,但其實如果掌握到心臟彩超報告上的3個重要數值,還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報告的內容。首先是判斷心臟在結構上是否存在異常。
  • 心臟彩超、心臟造影、心臟CT均正常,就沒有心臟病?醫怎麼說
    心臟彩超、心臟造影、心臟CT均正常,就沒有心臟病?醫怎麼說 今天有網友問我,說他最近老是心臟不舒服,問他做過什麼檢查,他說心臟彩超、心臟CT、造影都做了,都沒事。首先我們先看這三個檢查,都能查出什麼疾病。心臟彩超心臟彩超主要是看心臟結構有沒有問題。
  • 心臟不適,胸悶憋氣,可是心電圖、彩超卻無異常,這是因為什麼?
    實際上心電圖和心臟彩超無異常,並不代表心臟就沒問題平時,我們很多人都有心悸的感覺,心悸時心臟很不舒服,還有的人會出現胸悶、喘不了氣的情況。毋庸置疑,一旦出現了這樣的問題很多人覺得是自己的心臟問題,可是我們並不是專業的醫生,到底是哪個方面出現了異常,大家肯定會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說起心臟檢查,一般有兩種最普遍的方法,分別是心電圖和心臟彩超。
  • 心電圖,心臟彩超、CT、核磁共振,心肌酶學,冠脈造影各有何區別
    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6種與心臟相關的檢查到底有什麼作用?對於高危人群或疑似出現心梗症狀的人,只靠身體的一些表現是不能作出正確判斷的。此時需要科學的檢測方法來給出正確的答案。心電圖:通過電流來檢查心臟在眾多的檢查方法中,心電圖是診斷冠心病最簡單、最常用的方法。當心肌缺血時,心臟的電活動會發生特異性變化,通過心電圖儀器描記這種電生理變化,可以幫助診斷冠心病。
  • 心臟放支架後複查可以不做造影嗎?符合這3種條件可以不做!
    近些年患上心臟疾病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很多通過心臟放置支架來治療疾病。很多人都知道任何疾病在動手術後都需要複查,也包括心臟放置支架手術,而在目前心臟放置支架手術後複查主要是通過造影,但很多患者在說到造影時會感覺害怕,就想知道是否可以不做造影檢查改做其他?
  • 因為冠心病心絞痛做了心臟造影,結果沒有放支架,為什麼?
    王醫生說您把造影或病歷發過來看一看,可是這位朋友手裡沒有任何資料;王醫生只能從幾種可能幫這位朋友分析分析:當然對於臨床表現及心電圖不典型,但確實又不能通過普通檢查,或冠脈CT排除冠心病的,可以做個造影看看排除一下冠心病倒也無妨。但對於為了做造影而勸患者做造影的醫生實屬難容!
  • 心臟不適,胸悶心悸,但心電圖、彩超卻未見異常,這是什麼原因?
    心電圖和彩超正常不代表心臟正常很多人在生活過程中都會出現心悸,心臟不舒服的情況,有些人甚至會覺得胸口發悶,喘不上氣。出現這種情況時,大家第一反應就是自己的心臟是不是出現了病變。但我們畢竟不是醫生,不可以給自己治療,出現這種情況時,我們還是要及時前往醫院做相關的心臟檢查。常規的心臟檢查不外乎心電圖和心臟彩超,這兩種心臟檢查也被用於診斷心臟病。
  • 總感覺心臟不舒服?6種檢查,把心臟「看得」明明白白
    心臟跳動是人的生命最重要的象徵,人體中的血液主要是有心臟迸發,並經由血管傳輸到人體各個部位,如果心臟出現了問題,必須馬上去醫院做相關檢查和治療,不要耽擱病情,不然會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那麼如果我們遇到心臟不舒服的時候應該做哪些檢查呢?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六種關於心臟檢查的方法。
  • 說說心臟各項檢查中的「功與過」,您適合哪種呢?
    (2)心臟彩超:如果說心電圖是看電路的話,超聲可能就看心臟結構和功能了,評估瓣膜情況,心腔大小,心臟功能,有無先心病,有無心包積液等等情況,對於結構性心臟病的診斷至關重要,亦可用於心臟功能的評估,結合臨床,是不可替代的檢查手段。
  • 心電圖解析,小心第一個「坑」
    Q波,是心電圖的第一個負向波,從外形來看,Q波是心電圖中出現第一個「坑」。臨床實踐中也確實如此,即便都是異常Q波,原因卻千奇百怪。因此,我們要學會識別這些異常Q波之間的差異,才能進一步發現「罪魁禍首」的線索,從而避免被「坑」。
  • 冠脈造影結果正常,為啥還診斷為心肌梗死?
    但是,冠脈造影卻給了我們一個「不那麼標準」的結果:右冠狀動脈近端斑塊,餘冠脈基本正常。 看到這個冠脈造影結果,我想大部分人的第一個反應就是:難道不是急性心肌梗死?腦海裡開始飄過一系列類似急性心肌梗死又不是急性心肌梗死的疾病:主動脈夾層累及冠脈開口、肺栓塞、應激性心肌病、心肌炎……但好像沒有特別符合的。
  • 幫你真正理解冠脈造影:冠脈造影投照體位基礎
    冠脈造影對術者的要求  ◆了解心臟解剖形態  ◆熟悉冠狀動脈解剖  ◆熟悉造影體位與冠狀動脈走行關係  ◆病變血管需要多體位投照  3  冠脈造影常用體位特點  3.1 右冠脈造影常用體位    3.2 左冠脈造影常用體位
  • 心臟不舒服胸悶憋氣,但心電圖、彩超正常,這可如何是好?
    無論是門診還是網上,總有不少人提出這個問題:心臟難受, 總胸悶憋氣,可是心電圖、心臟彩超都正常,到底是怎麼回事?一、就算心電圖和心臟彩超正常,也不能排除心臟病心臟不舒服,胸悶憋氣,確實首先要想到是心臟病,但心臟病有很多具體的問題,不同心臟病,診斷和檢查的項目不同。
  • 心臟不舒服胸悶憋氣,但心電圖、彩超正常,這是怎麼回事?
    心臟不舒服胸悶憋氣,但心電圖、彩超正常,這是怎麼回事?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心臟會不舒服,平時的時候總是感覺胸口特別悶,喘不上氣,但是當大家到醫院去檢查的時候,心電圖和心電彩超一切卻都是正常的。這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急性心肌梗死,造影檢查血管竟完全通暢,原來是冠脈痙攣在搗亂
    三個月前的凌晨,我們救治58歲趙先生,因胸痛持續不緩解,伴胸悶、憋氣、大汗,入院後行心電圖檢查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立即予以冠脈造影檢查,可是造影顯示血管完全正常,我們再次複查心電圖提示心電圖已經恢復正常,我們分析這是冠脈痙攣在搗亂。
  • 心電圖報告提示「異常」,就是心臟有問題?還得看這3點,別大意
    心電圖檢查雖然是比較常用的心臟檢查項目,但是這種檢查項目在進行之後顯示有異常,不能夠單純就認為是心臟出現疾病引起。因為偶爾一次檢查出現了異常變化,有可能是其他方面因素引起的,存在不確定性,偶爾一次的檢查無法作為確診的結果。
  • 體檢時心電圖有ST-T改變,就是得了冠心病嗎?
    對此,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李建平專家表示,在常規體檢中的血脂血糖血壓指數、頸動脈超聲、心電圖等檢查結果都可以初步反映我們人體的健康狀況,雖然不能確診某些特定的心血管疾病,但是也能從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大家需要仔細閱讀體檢報告,便於提前預警。
  • 頭暈、牙疼、肩膀疼也要查心電圖?醫生:這六種症狀心臟檢查要「加...
    來源:生命時報微信頭暈、肩膀疼、牙疼、喘不上氣……當你因為這些症狀去醫院時,醫生可能會建議你先做個心電圖。不少人十分疑惑:「頭暈為啥要查心臟?」其實,心臟疾病有很多不典型的症狀。《生命時報》採訪專家,將不同的症狀與檢查一一對應,讓你輕鬆掌握心臟檢查的重點。
  • 張雪亮醫生:心臟病有3大種類,不知道可就麻煩了!
    由於心臟病的發病很突然,所以如果心臟不好就要按時進行心臟檢查。現如今,心臟檢查的方法有很多種,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呢?接下來,北京天健醫院張雪亮主任就來為大家總結一下心臟檢查的常見方法都是怎樣的,千萬別錯過了。
  • Aslanger徵提示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併其它冠脈嚴重病變
    兩位介入心臟病醫生回顧冠狀動脈造影,但不了解患者的心電圖。每組患者留取超聲心動圖室壁運動靶向圖及冠狀動脈造影圖。在國家電子資料庫中檢查患者是否存活。 最終研究納入2362名患者。NSTEMI隊列中6.3% (61/966)與no-MI患者中0.5% (5/1000)都可觀察到Aslanger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