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根據日本經典漫畫改編的真人版網劇《棋魂》一經播出,便引來了眾多孩子的圍觀:
還在上小學的時光為了買一輛四驅車,準備在閣樓找一些值錢的東西去賣,不想卻發現了一個古老的棋盤,並在無意中認識了魂魄盤踞在棋盤中的南梁圍棋第一人褚贏。
一開始,時光並不喜歡圍棋,但在褚贏的請求和「誘惑」下,答應幫褚贏下棋:褚贏說招式,時光執棋子。
一時間,時光成為了炙手可熱的圍棋「神童」,被大家認為是圍棋界的未來。而時光也在這樣的環境中,逐漸喜歡上了圍棋,開始為成為職業棋手努力。
有人說時光之所以能從圍棋小白到高手,完全是因為褚贏的出現,所以這個成功是不可複製的。
的確,我們的生活中不會出現像褚贏這樣的「穿越人士」,但我們可以用心理學中的羅森塔爾效應,為孩子創造一個「褚贏」。
1968年,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做了這樣一個實驗:
羅森塔爾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學進行了一項名為「未來發展趨勢」的測驗,在「測驗」結束後,給了校方一份名單,並用讚許的語氣說,這是他們通過測試發現的「最有前途」的學生,雖然現在在學習上還沒有表現出來,但都有很高的天賦。
羅森塔爾還特意強調,為了保證測驗的正確性,一定要對這份名單保密。
8個月後,這些名單上的學生,果然有了意想不到的進步,不僅成績進步很大,品行和師生關係也變得更好了。
但事實上,名單上的學生,只是隨機挑選出來的。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呢?
原來,校長和相關老師在得到名單後,對名單上的學生格外關注,這些學生在感受到老師的信任後,變得越來越自信,表現也越來越好。
這就是著名的羅森塔爾效應,也被稱為「期待效應」:
當一個人在感受到他人的暗示和期待時,心理會受到影響,逐漸成為被暗示、期待的樣子。
這也是「賞識教育」,《棋魂》中的時光,就是因為身邊人一直提醒他是「圍棋天才」,最後真的實現了這一預言。
所以,聰明的家長,也可以用羅森塔爾效應,幫助孩子培養興趣。
一
讚揚,是給孩子的心靈供「氧」
一開始,時光並沒有體現出圍棋的天賦,甚至連喜愛也談不上,在他的眼裡,只有四驅車。
但遇到迷戀圍棋的褚贏後,他不得不去找人下棋,因為褚贏想要找到自己心心念念的「神之一手」,這便需要下棋,可是作為棋魂,他只能和時光交流,並不能自己拿棋。
因為時光只想玩四驅車,並不想下棋,褚贏便以贏棋換零花錢為由,讓時光帶自己下棋,果然時光去找下棋的地方了。
在一家棋館裡,時光碰到天才少年俞亮,並毫無懸念地打敗了俞亮。
雖然贏了,但是物質獎勵帶來的動力並不能持久,時光對褚贏明確表示自己不喜歡圍棋,也不想下圍棋。
看著時光反感的樣子,褚贏不再強人所難,選擇消失。但是打敗俞亮帶來的蝴蝶效應卻沒有消失,大家都對時光報以期待,確定他就是圍棋界的神童。
在這樣的心理暗示下,六年過去了,這六年裡,總是有人想要和時光下棋,雖然時光都拒絕了,但是圍棋就如同他生命裡的一部分,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變得重要起來。
直到有一天,他為了幫圍棋社的好朋友出頭,應戰象棋社社長的圍棋挑戰,雖然慘敗,但他心中對圍棋日益燃起的興趣再次召喚回了褚贏。
從此,時光正式喜歡上了圍棋。這便是羅森塔爾效應帶來的結果。
心理學家也經過大量的實驗發現:孩子總是在無意中按父母的評價強調自己的行為,以期得到父母的表揚和認可。
時光在正式接觸圍棋後,也終於發現了圍棋的樂趣,不僅興趣日益漸濃,還交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
再次歸來的褚贏,也不再只讓時光做自己下棋的傀儡,而是用心教導起時光來。並在時光信心受挫的時候,一直鼓勵時光,讚揚時光的天賦,肯定時光的努力以及進步。
就這樣,時光堅持了下來,並且進步很快,甚至表現出了高於其他人的天賦。
時光的進步,不是個例。在《兒童溝通心理學》一書中,作者講了這樣一個小故事:
在美國一個家庭中,母親是俄羅斯人,並不懂英文,但她總會讚美兒子的作業,並把它掛在牆上,然後自豪地當著客人的面誇獎兒子。
在媽媽這樣的讚揚下,兒子的作業一天比一天好,成績也一次比一次高。
這是賞識教育的力量,當我們把孩子像對待天才一樣期望、珍惜的時候,孩子便會在讚揚中,報以驚喜之歌。
讚美孩子,就如同給孩子的心靈添加「氧氣」,會讓孩子產生積極的情緒,獲得自信,從而在原來的基礎上變得更好。
二
鼓勵,是幫孩子點燃內心的熱情
隨著時光棋藝的增長,他的自卑感卻出現了,每一步棋都思前想後,總覺得自己不夠好。
因為這樣的自卑心態,時光感受到巨大的壓力,一度想要放棄圍棋。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不能堅持自己的興趣,遇到困難就想要放棄,這很正常。就如很多孩子學了三四年舞蹈,突然遇到瓶頸期,幾番攻克不下後,便會打退堂鼓。
此時的時光,正是這種狀態。褚贏不再只教時光下棋,開始花更多的時間來鼓勵時光;時光的朋友們也鼓勵著時光,還有最早被時光打敗過的俞亮,也給時光送來了鼓勵。
最終,時光戰勝了自己的膽怯和自卑,在和大老師的對決中,不僅沒有被老師的氣勢嚇倒,還拍碎了一顆棋子。
重新恢復了對圍棋的熱愛後,時光開始主動攻克自己在圍棋上遇到的問題,最終成為了職業棋手。
當你相信孩子一定行,並鼓勵他的時候,他的一些潛能便會發揮出來,如同充滿希望的鳥兒,擁有對藍天的熱愛。
古人云:「教子十過,不如贊子一功。」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錯誤,與其把眼光放在孩子的短處上,不如積極地去發現孩子的長處,及時鼓勵,激發孩子心中的熱情。
作家秋微在《再見,少年》一書中,多次出現因鼓勵和肯定而點燃孩子對某一事物熱情的情節:
班主任在學生小五朗讀了一首詩歌后,發現了那被家長忽略的能言善辯的語言天賦,並用「語文課代表」的身份肯定了小五的優勢,堅定地對小五說:「放心,你可以的。」
小五則在這樣的鼓勵下,對說話投入了更多的熱情,最終進入了相聲界,成為了所處城市的名人。
還有「我」的一篇文章被當作範文在班級朗讀後,班主任叫「我」到辦公室,給了「我」一本三毛的散文詩,並鼓勵道:「說不定有一天,你也寫出這樣的東西,也出成書。」
從那以後,「我」對寫作的熱情徹底被激發。
而在這熱情下,所有的困難都不在話下。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說過這樣的話:
「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出來,那麼學校所規定的功課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點燃孩子的熱情,就是在點燃孩子的希望之火,而這根會讓熱情發光的火柴,便是通往孩子心靈的鼓勵之語。
三
聰明的父母,都會巧用羅森塔爾效應
教育的技巧,就是抓住孩子的自信和熱情,讓孩子產生上進心。巧妙運用羅森塔爾效應,可以讓孩子在學習上化被動為主動,有遠見的父母,可以試試這樣做。
1、發現孩子的長處,用「誇張」預支鼓勵
雖然賞識孩子,會讓孩子有意向不到的改變,但是父母的讚美也要恰到好處,用心發現孩子的長處,遠遠要好過盲目誇獎。
當發現了孩子的長處後,還可以預支一些鼓勵給孩子,如時光,從一開始就得到了大家的預支鼓勵:你一定會成為圍棋界的新星。
在這樣的肯定下,孩子的心理會得到積極的暗示,從而對自己所擅長的事物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2、幫孩子創造環境,強化鼓勵效果
當孩子對某件事物有了興趣之後,父母們需要給孩子創造一個適合興趣發展的環境,這樣才能強化鼓勵的效果。
時光便是在對圍棋有了真正的興趣後,進入專門學習圍棋的地方,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讓他對圍棋的信念更加堅定。
「三分鐘熱度」是大人都避免不了的,何況是孩子,想要孩子在某件事上堅持下去,那有利的環境是不可缺少的。
3、恰當持久的鼓勵,讓孩子擁有成長型心態
雖然我們已經知道賞識孩子,可以激發孩子身上的優點,但實踐起來還是有一定的難度,因為它需要父母持續做下去。
時光不也是經歷了六年的持續鼓勵,才最終愛上圍棋的嗎?而且,此後的每一次進步,也都離不開鼓勵的聲音。
父母持續鼓勵孩子,孩子便不會畏懼失敗,也不怕學習新的知識,這便擁有了成長型心態,對於孩子來說,這是終身受益的。
教育的本質是自我教育,孩子在羅森塔爾效應的幫助下,便會自覺地解決所遇到的困難並堅持下去。
孩子生命之柔弱,一句話,一個動作,便足以改變他的一生。尤其是父母,哪怕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你也要學會欣賞孩子,讚美孩子。
所以,不要吝嗇你的讚美,用心期待孩子會越來越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