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初,中國體育用品行業曾迎來了「黃金十年」,市場需求的增長速度達到了30%以上。像361度、李寧、特步、安踏等運動品牌在此期間發展迅猛,紛紛赴港股上市,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然而,2010年成為了分水嶺,很多體育用品品牌紛紛走向了沒落,目前只有安踏和李寧的市場競爭力還比較強。其中安踏的發展勢頭最猛,默默地發展成為中國運動品牌的老大,安踏目前的股價達到了每股100港元,市值達到了2743億港元。
在今年的「雙11」期間,安踏也交出了比較好的成績單,集團電商的銷售額超過28億元,和去年相比,同比增長53%。安踏現今的營收業績僅次於阿迪和耐克,成為了營收成績最好的本土體育用品品牌。
安踏能有這麼讓人矚目的成績,和它「買買買」的運營模式有關。早在2009年,安踏從百麗那裡買下了「斐樂」在中國的商標使用權以及專營權。有人購買斐樂的鞋子後,發現公司的署名是安踏,以為是假貨,其實並不是,斐樂是貨真價實的安踏產品。
而且,安踏自從擁有了斐樂這一品牌的注血,市場競爭力更強了。安踏總收入的一半,都是斐樂貢獻的。嘗到甜頭的安踏,越來越熱衷於「買買買」了,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安踏已經把近30個品牌收購於旗下了。
不過,同樣是「中國鞋都」——晉江崛起的運動品牌,同樣酷愛「買買買」的貴人鳥,發展卻不盡人意。目前的貴人鳥深陷債務危機,一度低價甩賣資產「求生」。當安踏電商捷報頻頻傳來時,貴人鳥卻被媒體曝出其創始人林天福被限制消費了。
回想2014年,貴人鳥的市值一度達到400億元的巔峰值,並且貴人鳥創始人林天福也因此賺的盆滿缽滿,身價飆到了190億,還成為了泉州首富。在很多業內人士看來,貴人鳥與安踏的成長路徑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安踏走的是品牌矩陣,而擁有了資本的貴人鳥選擇體育生態閉環的打造。
貴人鳥上市之後,就緊鑼密鼓地進軍了體育事業,雖說從體育產品過渡到體育事業沒有什麼問題,但是不少人認為貴人鳥轉型太過著急了。貴人鳥先是花了2.39億入股了虎撲體育,後來又豪擲10億元開展體育產業。
而且,上面這12億還只是貴人鳥體育事業「買買買」中的一小部分,它還連續多次出資6500萬、2000萬等等進行事業擴張。其中最大手筆的是,花27億元把整個威康健身的股權都買下了,單單現金支出就花了6.7億元。
資本市場變化莫測,所有的投資都是豪賭。同樣是資本擴張,都是「買買買」,但安踏和貴人鳥的差距越拉越大,前者成了中國第一運動品牌,後者6年「輸光」近400億,甚至面臨「倒下」的危機。
目前貴人鳥的淨利潤出現了虧損,各地的門店迎來了「倒閉潮」。2018年到2019年這兩年的時間,貴人鳥虧損金額超過16億元。截止到2020年11月份,貴人鳥市值只剩13億元,較巔峰時期縮水超387億元,縮水近97%。
近年來,因為耐克和阿迪等眾多國際品牌湧入中國市場,而且還深受年輕人的追捧,貴人鳥想要再度崛起,看來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最後,你對國產運動品牌有什麼看法?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