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 白衣無悔
2020年春節前夕,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湖北。全國各地多支醫療隊、近七千名白衣勇士火速馳援武漢。作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定點救治醫院,遵義醫科大學各附屬醫院第一時間組織醫務力量,在三所附屬醫院上千餘名主動請纓的醫務工作者中遴選出24名專業過硬、業務精湛的精英醫務工作者加入貴州援鄂醫療隊。目前,由7名醫生、11名護理人員組成的18人援鄂醫療隊已出徵湖北,全力參與湖北鄂州疫情防控定點救治醫院的救治工作。同時,學校12名醫護人員前往貴陽將軍山醫院,參加貴州省疫情防控一線救治工作。
在這群最美遵醫逆行者中,有青澀稚嫩的90後醫者,有資歷深厚的醫學專家;有用無悔青春灌溉從醫夢想的逐夢少年,更有用生命厚度拭亮熠熠黨徽的共產黨員。危難之際,他們挺身而出,堅守醫者的使命與責任,毅然走向「離炮火最近的地方」。
「最危險的任務,共產黨員先上」——
貴州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長,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 傅小雲
1月27日,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傅小雲,作為貴州省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長,帶領團隊踏上了援鄂抗疫的徵途。1月28日凌晨兩點半,團隊到達了離主疫區較近的湖北鄂州。在進行了迅速的人員分配和方案優化後,醫療團隊投入到鄂州中心醫院緊鑼密鼓的病患救治工作中。
目前,鄂州中心醫院已將12層的內科大樓全部騰空,接納了近100名新冠肺炎患者。對於感染嚴重的重症患者,面臨著需要呼吸機的支持,插管的過程是跟患者接觸最緊密的時候,會有大量的氣溶膠、患者痰液、氣道的分泌物噴灑出來,面臨極大的感染風險。
「最艱苦最危險的工作,我們共產黨員應該往前衝!我主動申請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傅小雲向臨時黨支部主動申請,冒著極高的感染風險,承擔起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重症患者插管的操作。
2017年,傅小雲作為重症醫學專家,就曾參與到貴州多地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7N9)的救治工作當中。在重症監護室這一道離死亡最近的關口前一待數年,豐富的臨床經驗、專業的技術水準、共產黨員的使命擔當,使這位生命健康「守門人」在直面死神時毫無畏懼。在接受採訪時,傅小雲表示自己的想法非常簡單,「我就是希望能在這裡做點事情,多救幾個患者。」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貴州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 蘭遠波
「爸爸,27日晚上,我在電視上看見了您出徵的新聞,我知道現在湖北武漢有難,有很多病人需要醫生去救治,全國各地的醫生叔叔和阿姨都去了,您就是貴州省派出的醫療隊員之一,我覺得您們真偉大!」
這是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蘭遠波女兒蘭惠心2月4日寫給她的「大白勇士」爸爸的信。2月4日,是貴州援鄂醫療隊奮戰湖北鄂州中心醫院的第八天。查房、分析咽拭子標本、下診療方案......作為一名呼吸科醫生,蘭遠波開啟了他戰「疫」一線日常的一天。
「醫生資源十分缺乏,醫院基本科室的醫生都要上陣,不分專業,不分科別。」蘭遠波帶的治療組裡,有外科醫生,有皮膚科醫生,有耳鼻喉科醫生。很多非呼吸專業的醫生,幹的都是一線的工作,齊心協力救治患者。
2月5日,在貴州醫療隊的帶領協助和整個醫院的努力下,新冠肺炎患者黃女士出院。這是貴州援鄂醫療隊進駐後,首例確診病例治癒出院!
開心的蘭遠波給女兒寫下這樣的回信:
「疫情當下,用一句話概括爸爸湖北之行的解釋,『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或許你還是不能明白,待你長大了你就明白了......在你『大白勇士』的精心治療下,今天首例患者今天成功治癒出院,是不是令人倍受鼓舞啊?將來還會有很多患者等待爸爸治療,不過你不要擔心,爸爸會把自己保護得好好的,你和妹妹、媽媽要保護好自己,等到爸爸打贏了這場戰『疫』和你們團聚!」
「勇敢不是不害怕,是雙腳顫抖,依舊繼續前行」——
貴州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ICU護師 周仁佳/頭頸腫瘤科護師 王丹丹
周仁佳、王丹丹,是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的兩名90後護師。今年春節,90後開始站出來保護這個世界,在一張張請戰一線的申請書上,密密麻麻寫滿了一個個的年輕名字,2003年非典時在全世界庇護下的那一批孩子已長大!
1月27日早上,遞交申請的周仁佳與王丹丹接到下午出發上前線的通知。需要準備的東西太多,意味著只能短暫地回家與父母告別。
「回到家裡,爸爸一邊做飯一邊鼓勵著我,告訴我說共產黨員就要有衝在前頭的帶頭精神,」周仁佳的戰「疫」日記中這樣寫道,「最愛我的媽媽卻在一旁默默地流著淚,雖然心裡很不情願我去但是也沒說一個不字......」
27日下午,第一批援鄂隊員出發。送別的有醫院同事,也有摯愛親人,大家互相鼓勵,打著勁兒,卻在汽車漸行漸遠轉身後淚盈於睫......「那不是畏懼疫情的眼淚,」周仁佳說,「是祝福我們早日戰勝疫情,早日平安歸來的熱淚!」
到達鄂州市第二天,周仁佳和王丹丹和其他隊員一起,投入了緊張充實的「戰」前準備中,這個準備,除了專業性的反覆練習穿脫防護衣,還有剪掉飄逸的縷縷長發。
縱然做好了千般心理準備,當理髮師舉起剪刀的瞬間,王丹丹的眼淚還是不自覺流了下來,「在家裡,我們是女兒、是妻子、是媽媽,但在疫情面前,我們只能是一名理性的醫務工作者,穿上這身衣服,我們就必須踐行自己當初的諾言,來共同面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而這一天——1月29日,正好是這位眼含熱淚的90後的27歲生日。
「哪有什麼白衣天使,不過是一群孩子,換了一身衣服,學著他們前輩的樣子,在死神手裡搶人罷......」正是這群90後,扛起的不僅是自己的成長與蛻變,更是敬畏生命、救死扶傷的醫者仁心!
「第一線的守護,有我們!」——
貴州第一批援鄂醫療隊隊員,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ICU護師 何禮峰
「早上6:30,我的鬧鐘準時響起,我掙扎著關掉了鬧鐘,想閉上眼睛再多睡5分鐘……」
「換完防護服,7:50進入病房,8個病床都是滿的,一個透析,六個呼吸機,還有兩個等待透析,就我們三個人,壓力山大啊.....」
「找插管包、呼吸囊,抽藥、吸痰,真的是忙的不亦樂乎……汗水把裡面的衣服已經打溼了一遍,幹了,又溼了。」
「昨天我導尿的那個病人,今天成功脫離呼吸機、拔除氣管插管了,現在靠鼻塞吸氧,生命體徵也平穩了,看來有望成為我們第一例轉出ICU的病人,希望他繼續加油。」
這是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ICU護師何禮峰用札記的形式記錄下的他一天的工作,詳細而真實。有公眾號轉載時詼諧地說,「這名護士的流水帳,沒什麼文採,卻看得人想哭......」
因為疫情,這個2020年的春節,好多人臉上都蒙上了灰色的陰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死亡比例......這些數據每天都在刷新著我們的痛心。誠然,我們每天會聽到太多殘酷的真相,但溫暖著我們的是,艱難裡的樂觀豁達、壓力中的苦中作樂。
調侃著剃了光頭的同事,鼓勵戰友多吃一點,和有趣的病人討論「康復妙方」......這些灰色陰霾下的「笑話」,會成為穿破雲層的那一縷縷陽光。
「不知不覺,回到宿舍,天已經黑了。希望明天會比今天更美好,加油!」就像何禮峰簡單的願望那樣,願每天都有好轉,總會有春暖花開的好時節,總會有接踵而至的好消息!
「國有戰,召必回,戰必勝!」——
援貴陽將軍山醫院隊員,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護士長 王燕
2月5日,由遵義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4名護理人員組成的醫療隊前往貴陽將軍山醫院——貴州省疫情防控定點救治醫院,參與貴州疫情防控一線救治工作。
臨行前,第二附屬醫院呼吸內科護士長王燕向黨組織遞交了入黨申請,「我志願加入中國共產黨,擁護黨的綱領......請黨組織在防控疫情的戰鬥中考驗我!」
一個黨支部就是一座戰鬥「堡壘」,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戰鬥旗幟。
出徵的號角響起,黨員們身先士卒,堅定了王燕積極向黨組織靠攏的決心。
「我經常會接觸到傳染病人,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再加上上陣前的專業培訓,對打贏這場戰役充滿信心!」王燕護士長說,「我願意在這個特殊戰場淬鍊自己,把抗擊疫情作為踐行初心使命的試金石!」
自2008年畢業以來,王燕從事護理工作12年,先後在胃腸外科、重症醫學科、護理部工作,其中從事重症護理工作10年,是一名兼具專業技能與職業操守的優秀護理人員。
「穿上白大褂就要知道自己擔負的使命和責任,在國家召喚、人民需要時,我必須挺身而出。」出發前,王燕的兒子給她準備了一份特殊的出徵禮物,並對她說:「媽媽是最棒的,我在家會乖乖聽話,你放心去貴陽。」
百川匯流,眾志成城——
「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江智霞、陳應華、江齊昌、唐洪波、霍大浪、陳代剛、趙序香、上官騰飛......在荊楚大地,在紅色沃土,像這樣前赴後繼、勇敢堅強的遵醫逆行者們還有很多很多,穿兩個小時就能擠出水的厚重防護服,他們一穿就是一天;戴乳膠手套過敏的護師,堅持在隔離病房作業直到滿手紅疹......
第一、三附屬醫院收治了全省數量最多(14例)、年齡最大(81歲)、病情最重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無1例死亡,治癒出院1例;
第二附屬醫院扼守機場、高鐵站等重要關口,累計檢疫旅客23124人次;
第五附屬醫院僅36小時建成佔地1500平方米、容納150張床位的抗「疫」隔離區;
學校牽頭制定我省第一個兒童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防控診療指南並全省推廣;
公共衛生學院5名預防醫學專家組成的強大智囊團全面參與遵義市疫情防控督導檢查工作;
學校官網、官方微信等多方疫情防控宣教平臺實時推送81條戰「疫」相關動態信息;
已暫停實習的醫學專業學生中131名實習生主動申請留下參與科室疫情防控工作......
同時,大學生心理輔導中心針對疫情面向全校師生開通心理支持網絡輔導服務;
第三附屬醫院工會慰問關懷援鄂醫療隊家屬......
點點滴滴,用愛和行動構築了遵義醫科大學抗擊疫情最溫暖的後防線。
百川匯流,眾志成城。同病毒頑強搏鬥的,除了逆行而上、手握「鋼槍」的遵醫白衣戰士,還有遍布整個遵義醫科大學,在臨床研究、後勤保障、安全穩定、社會服務、宣傳教育等每個角落裡默默奉獻的無名英雄,他們共同鑄成了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遵醫脊梁!
「不計報酬,無論生死」,是最美遵醫逆行者們踐行醫者仁心的大愛誓言;「信念堅定,顧全大局」,是每個遵醫人用融入血脈的基因譜寫的抗「疫」篇章。遵義醫科大學——這所與共和國同呼吸、共命運的紅色高校,將繼續厚植」眾志成城,共克時艱「的家國情懷
履行「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使命擔當
奪取這次疫情防控阻擊戰的最終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