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除了思維導圖和知識卡片的專業問題之外,我聽到最多的話是:
你真幸運,能找到自己喜歡的事。
你是不是全職自由職業啦?
你是怎麼想到做目前的工作的?
你是怎麼兩次跨行就業成功的?
然後我也遇到很多人面臨這樣的問題:
我想換工作,但是又害怕
我離職了,但是不知道下一步做什麼
我真不確定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
我也想自由職業,但是我好像除了招聘,什麼都不會
年底了,很多人完成了今年的目標,開始深思熟慮明年的規劃,準備新一輪的打怪升級,他們的能量級不斷的放大,在朋友圈的光環越來越亮,影響越來越多的人,不斷的拉開著和同齡人的差距。
也有人突然醒悟,好像自己從來沒有認真經營過自己,總是按部就班的生活,沒有想過自己的長期目標,沒有想過自己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所以從來沒有真正為自己想要的努力過。
你看,人生的頂級玩家和平庸玩家之間的差距,其實就是一個源頭問題:你從來沒有思考過自己想要什麼,從來沒有好好規劃自己的人生。
就像這兩天,一位女孩跟我說:
我沒有想過長期目標,也不知道想要什麼,一直不敢找工作,對自己也沒有什麼信心,沒有競爭力,年齡也是問題。但是今年整體環境不好,公司變動大,我對未來,開始有了一些思考和想法。
現實就是這樣,不去主動思考自己想要什麼,不主動升級自己的生活配置成為高手,自己就永遠處於被動,被生活玩,被時間玩。
生活給我們什麼配置和道具,就過什麼樣的生活,可是生活從來不會主動的讓你的配置越來越高級,很有可能,只會讓你越來越低配,最後過著過著,我們就慢慢的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個人。
在《百歲人生》這本書裡提到,隨著人的壽命延長,每個人的人生格局將發生重大變化,未來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會是鐵飯碗,沒有任何一個職業能夠做一輩子,很多職業會消亡。細思極恐。
在40歲就沒有競爭力,70歲面臨退休的職場環境裡,永遠處於被動的自己,該拿出怎樣的態度,用什麼能力,去過好未來的幾十年。
我想說,再也不要被動的生活,而是應該積極主動的思考未來。
百歲人生裡,讓自己一直保持具備全力以赴一件事情的實力和勇氣,也具備保持核心力量撤退以求存不滅的實力和勇氣,這個實力和勇氣都來源於你對無形資產的積累與經營,比如你的知識、品牌、能力、資源,手藝。
那麼如何去積累和經營你的無形資產呢,也依然要圍繞著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過什麼樣的生活這個源頭問題來。
每個人每個階段的想法不一樣,這個源頭問題的答案也會一直變化,人終其一生就是在不斷的探索這個問題,保持探索,你總能無限接近更真實的自己,過上自己真正喜歡的生活。
關於探索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生活,推薦3個自己嘗試過且非常有用的方法給你,希望對你有幫助。
1、職業生涯規劃書
第一個方法是寫一份個人職業規劃書,這份規劃書,幫助我在大學畢業後實現了自己的短期目標,也就是跨專業就業。
在大二的時候,我參加了學習舉辦的職業生涯規劃大賽,準備了兩樣東西:個人簡歷和一份20多頁的個人職業規劃書。
準備初賽作品個人簡歷的時候,我意識到,過去自己做的事情,能過濾放到簡歷上的並不多,而你未來要做的事情,至少需要考慮,這件事情值不值得放在你的簡歷上,放在簡歷上,有沒有含金量。
不管你需不需要找工作,保持思考,你的簡歷上可以寫些什麼東西,或者你的自我介紹裡,有沒有值得拿出來說的經歷,這個思考會不斷的刺激你,不要懶,極致的工作,做些成績出來。
職業規劃比賽複賽的作品是一份職業生涯規劃書。不要想著做好眼前的事情就好,職業規劃可以留到未來,這個想法本身就是被動的表現,這樣只會讓你的每一段生活都是被動給予的。
提前設計,提前規劃生活,才能讓你每一段生活都是主動創造的狀態。
那麼一份職業生涯規劃該怎麼做呢?一般會有這樣幾個步驟:
1、自我分析
我們很多人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知道自己的興趣愛好是什麼,其實是自我分析不夠,盲目的生活。
如果你不斷的認識自己,知道自己有可能喜歡什麼,再去嘗試,試錯,你總是發現自己的愛好和天賦。不妨嘗試這樣做一份個人職業生涯規劃:
1)分析自己是怎樣的性格
2)360度評價:了解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是怎樣的
3)職業興趣測評:靜下心來做一份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評,了解自己可能喜歡並擅長的工作會有哪些?
4)技能盤點:你做過的事情裡可以萃取出哪些能力,怎麼證明?
5)優劣勢分析:你的優勢有哪些,有哪些不足,如何克服?
2、環境分析
社會環境+職業環境分析:每個人在社會中能夠生存,一定是在社會這個生態系統中,自己能提供什麼東西。
那麼當前的社會環境是怎樣的,職業環境是怎樣的,哪些職業是在未來比較熱門的,你所感興趣的職業環境如何?
3、職業定位
個人與環境匹配的SWOT分析:你在就業環境下的挑戰、機會、優勢、劣勢分別是什麼?
4、職業目標與路徑
短期目標(1-3年)中期目標(3-5年)、中長期(5-10年)長期目標(10年之後)分別是什麼,可以做哪些事情實現目標。
當你的職業目標設定清楚後,你的潛意識就被激發,根據目標靶向,你的所有行動決策會不自覺的被你的目標牽引,從意識層面,幫助你實現目標。
在大二的職業規劃裡,我的短期目標是跨專業就業成為一名生物行業的HR,畢業第二年,我實現了自己的規劃,成為了生物行業龍頭公司的一名HR。
2、個人商業畫布
在畢業的第一年,接觸了一個超級棒的工具:個人商業畫布。
通過這個工具,我規劃了自己的個人品牌變現這個商業模式計劃,並且在3年後也就是今年也初見成效,雖然當時的規劃和自己現在具體做的內容有些出入,但是在驅動力上,依然起了很大的作用。
每個人都是一家公司,自己是這家公司的CEO,你要研發、生產、銷售自己的產品,挖掘自己的客戶,做好財務的收支記錄,自負盈虧。
所以當你把自己當作一家公司的時候,你不妨用這個工具來盤點下自己現在這家公司的生產能力如何:
1)核心資源:「我是誰」,你有什麼興趣、愛好、技能;「我擁有什麼」,有什麼知識經驗、人際關係等無形資產;
2)關鍵業務:根據核心資源,你要做什麼;
3)價值服務:你有什麼服務提供給別人,你的產品是什麼?
4)重要合作:你想做的事情,哪些人可以幫助你,可以給你資源;
5)客戶群體:你的目標客戶是誰,誰願意為此買單;
6)客戶關係:你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和你的客戶打交道;
7)渠道通路:你的產品宣傳渠道有哪些?;
8)成本結構:你的成本是多少?要付出什麼?
9)收入來源:收入來源有哪些?有多少?
把這些想通之後,你會清楚的知道自己每次做事情的意義是什麼,在哪個環節起著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事情都是為了自己的商業模式轉起來。
如果想更好的使用這個工具,可以查看書籍《商業模式新生代(個人版)》。
3、理想職業探尋工具
從職場人變成一名自由職業者的時候,我用了這個工具來幫助自己做最後的決定。
當你迷茫不確定自己要不要換工作的時候,不確定這份工作是不是自己喜歡的時候,你不妨來做這樣的一個梳理。
1)確定理想職業的樣子;
2)問自己:自己的優勢是什麼?喜歡解決什麼問題?做什麼事情能讓自己愉悅?
3)這些問題答案變成職業描述,能匹配出什麼崗位;
4)同樣是感興趣的職業裡,你看中的哪些因素,從個人匹配度、職業影響力等方面來評分;
5)選擇評分最高的兩個職業,進行低成本試錯,比如尋找已經在這個崗位上的人聊聊,或者參加相關的興趣小組,體驗線下活動,參加工作坊等等。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就是你的探索和嘗試還不夠,不如選擇性的多做一些事情,多一些嘗試。
註:本工具來源「即能」小程序《職業規劃 :為自己的未來「鋪路」》第一節:告別迷茫,找到理性職業
人生就是一場遊戲,做好規劃,升級配置,不斷打怪升級,才能成為頂級玩家,希望今天的文章有幫到你。
如果今天的文章對你有幫助
歡迎點讚、分享、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