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翔,在嗎?我這現在真的掉進了你之前說的陷阱裡了,現在感覺每天都被工作推著走,思考沒有自己的時間,好不容易有個周末除了睡覺,什麼都不想幹,現在已經厭倦了這樣的生活,感覺每天都生活在對工作的恐懼中,我該怎麼辦?」,好久沒有聯繫的小憶給我發來這樣一條消息。
跟小憶結識大概是去年五月份的時候,當時她面臨就業問題,不知道如何選擇,通過朋友關係找到了我。我當時很直接的告訴她,規劃這件事兒一定要是自己去做的,並且給出了她具體的建議。但是她覺得職業的事情決定了自己的未來,所以不惜花了錢找人幫自己做職業規劃。
但昨天從跟她的聊天來看,她的職業規劃並不成功。當然我這裡並不是說職業規劃不重要,只是想說,職業規劃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重要,它不應該成為某些少數人的職業。
現在的很多大學生辛辛苦苦讀了考大學,畢業之後竟然不知道自己能做什麼,甚至一些學生連想做什麼都不知道。難道僅僅通過跟你聊聊天,做一做興趣測試就能決定你未來的發展了嗎?真的是太天真的。
傳統的職業規劃有時候聽起來讓人好笑:
1、我想要實現什麼職業目標?
2、我的優勢是什麼?
3、我該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
看上去好像很有道理啊,就是我的目標在哪裡,我乘坐小汽車孩子騎自行車?我該怎麼找到交通工具。但是你去想吧,多數人是胡思亂想,還有一部分人是放棄分享。因為壓根兒就不知道怎麼想。
接下來我帶大家一起分析下我對職業規劃說到的三點建議:
1、做價值規劃:讓自己不斷的增值。
2、揚長避短:把自己打造成專才而非全才。
3、時刻關注外界變化:動態化的社會就要用動態的眼光去看待。
01、做價值規劃
這個再簡單點兒講,就是做那些可以讓我們不斷增值的事情。舉幾個常見的例子,我們看到很多的崗位越老越吃香,比如律師、醫生、老師等等。這僅僅是從職業上來講,是宏觀層面的例子,因為很多人其實是沒有機會從事到這類行業中的。
這時候我們就不得不提到一個非常實用的模型了-冰山模型。
冰山模型
裸露在外面的冰山一角代表了我們的知識技能,而下面的則表示我們的能力、天賦、價值觀和動機等等。比如你是程式設計師,那麼編寫代碼就是你的技能,這代表了你的知識水平,但是與人溝通,協作辦公等軟實力也是招牌單位很關注的一塊兒。
很多的面試者估計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你說下,你在平時的工作中遇到的最困難的問題是什麼?你又是如何解決的?」
這裡問題,很多人回答的都不合格,什麼我沒有遇到過困難的問題、我會找領導、我會上網搜索解答。比較靠譜的回答,我們更應該去從團隊,和對問題的解決思路上入手,而不僅僅是就事論事,問你A你就回答A。職場中解決問題不是考試,答案固定,它是讓你在多個答案中尋找最優解。
我們所要努力的點兒應該是在知識、技能和能力,所以我們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也要以提升這方面為宗旨,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的增值。
02、揚長避短
職業規劃中我們很容易談到興趣愛好,甚至有些規劃師讓學員按照自己的興趣去做職業規劃。這個沒什麼不行,但是很多人就連興趣也是「虛假」的,因為他們把興趣跟享受混在了一起。
興趣是為了達到某種程度,做成某件事情而不懈努力。享受則是被動完成的,比如看電視,聽音樂。
那是不是我們為了做成一件事兒付出努力了就算是興趣了呢?也不是,老大爺為了生活,動態拎著籮筐去撿糞球,他也努力了,那是他的興趣?
任何事情做不到60分,不要談興趣,怎麼去判斷呢?周邊的人在這一塊兒都不如你,你可以通過它謀生或者給自己創造影響力時就可以說你達到了60分。
還有一些人說自己思維邏輯不行,所以不適合做某類工作,說實話這樣的設限讓我們的職業道路會越走越偏,越走越窄,發現自己的問題應該是不斷的去提升思維邏輯能力,而不是逃避。
說實話選擇職業跟選擇對象道理是一樣的,適合自己的不止一個,只是我們普遍的心理是肯定有哪一個職業是非常適合自己的,所以總是在不斷的尋找,結果就是時間浪費了,非常適合自己的職業沒找到,手裡的工作也沒做好。
真正的理解了工作的本質後,你會發現其實很多工作的內容是不同的,但是需要的能力是差不多的。
03、時刻關注外界變化
我們總是想著做一次職業規劃,然後就按照這個道理一直走下去就行了,就能成功。這其實仍然是一種一勞永逸的思想。做職業規劃跟做公司是一個道理,你幾乎沒有見到任何一家企業是完全按照創業計劃書一步步操作就取得成功的吧?
外界時刻都在變化,我們用固定的東西去應對變化的東西很難走到最後。有句話說的好,但是卻被絕大多數的人誤解了: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我們只看到了前面的不變,那個宗字卻忽略了。這個宗字其實本質上就變,時時刻刻的去變,順應趨勢,順應環境去變化。
比如現階段自己所在行業的變化,崗位職責的變動,本崗位的應聘者是否有增多的趨勢,當前最火熱的新技術,自己在公司中處於什麼的位置?這些都是我們需要關注的,不要等到公司那邊開始裁員了,才恍然大悟,原來這家「養老機構」的沒有我們的床位了。
04、總結
說真的,看到很多現在的年輕人為職業規劃煩惱,為工作發愁,甚至跟小憶一樣,面對職場產生恐懼,恐懼的緣由是不知道未來是什麼樣的。當你對一件事兒不確定時才會感到恐懼,而職業職業規劃就是那根線,儘管你也不清楚這根線是否能夠真的帶領我們走到終點,但它給我們指引了方向,讓我們知道腳下的每一步都在預料之中。
本篇簡短的文字,希望能夠給條友們帶去一些關於職業規劃的啟發,職業規劃很重要,但不是讓我們一步不差的按照它去執行,而是按照這個大方向去執行,接收到市場的反饋,進行優化調整,再去重新實施。
我是@楊子翔 ,前上市公司高級工程師,歡迎關注我,專注於思維模型的研究和學習,每天都會有職場乾貨輸出,歡迎評論和轉發,職場中一起進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