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有一個龐大的群體顯得低調而又沉默,他們仿佛被遺忘在角落裡,沒有光彩亮麗的人生,這個特殊群體就是殘疾人。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大約有8500萬的殘疾人。
他們渴望像正常人一樣生活、工作,只能通過更多的付出與努力,不向命運低頭,堅韌地前行。
比如在體育賽場上,中國的殘疾人運動員就大放異彩,為國爭光。在裡約帕運會上,中國帕運體育代表團取得了107枚金牌、 81枚銀牌、51枚銅牌的優異成績,創造了51項世界紀錄,連續四屆帕運會位列金牌、獎牌榜雙第一。
不過,更多的殘疾人是沉默的大多數。受客觀條件限制,殘疾人以往工作的可選範圍並不寬廣,曾長期集中於按摩、糊火柴盒和理髮等行業中。
伴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加大了各種技能培訓,讓殘疾人工作的範圍不斷擴大,殘疾貧困人口逐漸減少。
自從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以來,中國貧困殘疾人數量從700多萬減少到了2019年底的不足50萬人,僅2019年就淨減少120萬人。
2019年,全國城鄉持證殘疾人就業人數達到855.2萬人(核減已註銷和超年齡段殘疾人)。
其中,按比例就業74.9萬人,集中就業29.1萬人,個體就業64.2萬人,公益性崗位就業14.4萬人,輔助性就業14.3萬人,靈活就業(含社區、居家就業)228.2萬人,從事農業種養加430.1萬人。
尤其是網絡經濟蓬勃發展,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等新經濟、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大量湧現,為殘疾人靈活就業創造了條件,出現了包括雲客服、外賣員、網店美工設計、外賣運營規劃師等生活服務領域新的就業崗位。
一些殘疾人士憑藉敏銳的嗅覺,運用靈活的頭腦,抓住電商經濟發展的大潮,一躍成為「弄潮兒」。
比如,出生在安徽省阜南縣農村的80後楊道林,從小患小兒麻痺症,不能正常行走,但他不甘心向命運屈服,敢想敢幹,走上了一條創業之路,幹過手機維修,開過電子商務公司,電商時代的到來為他帶來了迅速崛起的良機。
2019年,楊道林涉足鮮花電商,通過在拼多多等平臺賣鮮花,短短一年多,就搶佔了全國電商平臺五分之一的鮮切花細分市場,日均發貨量達3萬單以上,月流水超過了1500萬元,他還陸續招收了30多名殘疾員工,不忘回報社會。
所以說,時代造就各路英雄,殘疾人中也不乏能人,強人,他們如果能抓住機會,也能闖出一番天地,打拼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
實際上,在任何領域想要成功,都需要敢想敢幹,不屈不撓,奮鬥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