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F學術·論壇 | 聚焦學術,聆聽大咖講座

2020-12-14 澎湃新聞

原創 2020·IDF 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 / The 4th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estival(簡稱「IDF2020」)是集紀錄片推優、提案、展播、論壇於一體的高品質人文藝術平臺。本屆年度主題為「生·活」,將在杭州西子湖畔舉行。

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論壇(IDForum2020)

「後真相時代的影像真實」主題研討會

2020年10月16-19日,由浙江省廣播電視局與中國美術學院聯合主辦的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IDF)學術論壇,將在浙江·杭州·中國美術學院舉辦。

IDF學術(IDForum)是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的學術版塊,旨在以寬闊的視野、深度的思考,整合與更新紀錄片領域的理論研究成果,以此來伴隨和支持紀錄片創作中的藝術探索與社會實踐。本屆論壇學術主題為「後真相時代的影像真實」( Reality of Image in the Post-Truth Era),由學術講座、學者論壇和作者論壇三部分構成。

學術講座

IDForum

主辦:浙江省廣播電視局+中國美術學院

時間:2020年10月16-18日

地點:浙江·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區·學術報告廳

- 關於講座 -

IDForum特邀國內三位重量級學者:姜宇輝、汪民安、胡泳,圍繞「後真相時代的影像真實」這一論壇主題,在中國美術學院·南山校區·學術報告廳舉行三場學術講座,人文學科的實踐與理論語境中,重新詢問與真相有關的本體問題,以學術討論開啟對「後真相時代」境況的反思。

- 學術講座日程 -

▷ 2020年10月16日(周五)18:00

論壇開幕致辭

致辭:劉智海|中國美術學院

▷ 2020年10月16日(周五)18:00-20:00

講座一

假若媒介永生——在何種意義上存在著一種「生態電影」?

IF THE MEDIUM IS IMMORTAL- IN WHAT SENSE DOES AN "ECOCINEMA" EXIST?

學術主持:周佳鸝|中國美術學院

學術主講:姜宇輝|華東師範大學

姜宇輝 ·

姜宇輝,巴黎高等師範學校碩士,復旦大學哲學博士。華東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外國哲學教研室主任。上海市「曙光學者」。法國哲學研究會理事。CAC-CAFAcat 寫作計劃顧問委員會成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當代法國哲學與藝術哲學。專著有《德勒茲身體美學研究》與《畫與真:梅洛-龐蒂與中國山水畫境》。譯著有《千高原》與《普魯斯特與符號》。目前專注於後人類主義與影像研究。

Jiang Yuhui achieved his M.A. from Ecole Normale Supérieure, Paris and Ph.D. from Fudan University. He is now the Professor of Philosophy, the doctoral supervisor as well as the director of Department of Foreign Philosophy at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He is the Chinese translator of Deleuze&Guattari's Mille Plateaux. He is also the author of Deleuze's Aesthetics of Body (2007) and Truth and Painting: Merleau Ponty and Chinese Landscape Paintings (2013). He is currently working on a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ject: Deleuze and Contemporary Art.

講座簡介:

聚焦晚近的研究熱點——生態媒介和生態電影,回歸於能量流動和循環的媒介本體,並根據其對媒介演進的第三個階段即聚合網絡的忽視這一不足,關注生態電影隨後引申出的三個重要發展,探尋「以物觀物」的可能,並對「觀」與「物」之間的關係進行深刻思索。生態媒介和生態電影是晚近的一個研究熱點,其主旨皆是為了反思、批判以求突破環保電影的敘事框架和人類中心立場,進而回歸於能量流動和循環的媒介本體。但生態電影仍然有所不足,因為它忽視了媒介演進的第三個階段,即聚合網絡。為了對抗日益蔓延的數字網絡,生態電影隨後至少引申出三個重要發展。首先是波拉·維勒蓋特-馬裡孔蒂(Paula Willoquet-Maricondi)所提出的以疏離和間距為前提的物導向的審美靜觀。其次是納迪亞·博扎克(Nadia Bozak)所倡導的後人類主義的低碳電影所探尋的更為極端的還原手法。第三則是斯格特·麥克唐納(Scott MacDonald)所暗示的「沉浸式」體驗中所展現的創傷維度。三者皆旨在探尋「以物觀物」的可能,並對「觀」與「物」之間的關係進行了深刻思索。

Ecomedia and ecocinema have been the focus of recent research. They aim to reflect and criticize in order to break through the narrative framework of environmental films and anthropocentric viewpoint , and then return to the media ontology of energy flow and circulation. However,ecocinema is still insufficient because it neglects the third stage of media evolution, that is, the convergent network. In order to counteract the increasingly spread of digital network, ecocinema subsequently leads to at least three important developments. The first is the object- oriented aesthetic contemplation premised on alienation and distance, as proposed by Paula Willoquet-Maricondi. The second is the more extreme reductionist approach explored by post-humanist lowcarbon cinema advocated by Nadia Bozak. The third is the dimension of trauma in the "immersive"experience suggested by Scott MacDonald. All of these developments aim to explore the possibility of "observe thing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ings" and ponder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ewing"and "things".

▷ 2020年10月17日(周六)19:00-21:00

講座二

尼採與虛無主義

Nietzsche and Nihilism

學術主持:董冰峰|中國美術學院

學術主講:汪民安|清華大學

汪民安 ·

汪民安,清華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代表著作《羅蘭·巴特》《福柯的界線》《尼採與身體》《論家用電器》《中國前衛藝術的興起》《什麼是當代》等十餘部,2016年拍攝紀錄片《米歇爾·福柯》,並有諸多論文和評論文章在國內外發表。長期致力於批評理論、文化研究、現代藝術和文學等研究。他還主編理論叢刊《生產》,並主編《人文科學譯叢》等多套叢書和著作,如《文化研究關鍵詞》《尼採的幽靈》《福柯文選》(三卷本)等。

WANG Min-an, professor and doctoral supervisor in School of Humanities of Tsinghua University. He produced a documentary, Michel Foucault . Representative publications include Roland Barthes, The Boundary Line of Foucault, Nietzsche and the Body, About the household Appliances, The rise of Chinese avant-garde art and What is contemporary etc., and many papers and critical articles have been published at home and abroad.Professor WANG has specialized in critical theory, cultural study, and modern art and culture for a long time. He is also the chief editor of the theory series production , Humanities Science Translation , and other series of books and work, such as Key Words of Cultural Studies, Nietzsche's Ghost, Foucault Selected (three volumes) and so on.

講座簡介:

虛無主義分為兩種,積極的虛無主義和消極的虛無主義。尼採試圖用前者來克服後者。這是他所從事的道德譜系工作的重要環節。他的永恆輪迴和超人思想也是在這個背景下得以提出和思考的。

There are two types of nihilism, positive nihilism and negative nihilism. Nietzsche tried to overcome the latter with the former. This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enealogy of morality. His ideas of eternal recurrence and overman were also brought up and reflected on in this context.

▷ 2020年10月18日(周日)19:00-21:00

講座三

後真相狀態·病毒式傳播

Post-truth Condition·Viral Spread of Information

學術主持:張獻民|北京電影學院

學術主講:胡 泳|北京大學

胡泳 ·

胡泳,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傳播學會常務理事,中國網絡傳播學會常務理事。中國信息經濟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信息社會50人論壇」成員。中國信息經濟學會信息社會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中華網際網路研究年會(Chinese Internet Research Conference)指導委員會委員。致力於在文化、技術和政治的交叉點中發現有趣的東西,特別是解放性的文化實踐,網絡和網絡社會理論,數字經濟與管理,以及人的主體性。出版《眾聲喧譁:網絡時代的個人表達與公共討論》《知識論導言》等專著。

HU Yong is professor at Peking University’s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and a well-known new media critic and Chinese Internet pioneer.

講座簡介:

新的冠狀病毒的爆發與反應,伴隨著一場大規模的「信息流行病」,導致虛假信息與陰謀論盛行。信息流行病的傳播機理包括技術導致的部落化、情感驅動型社會的出現、信息的武器化、專業人員的「死亡」以及信息超載。解決這些問題無法採取單一的解決方案,需要了解技術、媒體和人類行為的融合因素。

Accompanied with the outbreaks and the responses of Covid -19 is a massive"infodemic", t he prevalence of disinformation and conspiracy theories .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of "infodemic" include tribalization caused by technology,the emergence of an emotionally driven society, the weaponization of information,the "death" of professionals and information overload. There is no single solution to these problems. Thus an understanding of comprehensive factors of technology,media and human behavior is required.

講座預約 敬請掃碼

(因觀眾熱情高漲,昨日預約已滿,今日新增預約名額,約滿即止,抓緊報名哦)

第四屆西湖國際紀錄片大會(IDF)論壇2020

【主辦單位】浙江省廣播電視局

中國美術學院

【承辦單位】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

浙江省紀錄片協會

【時 間】2020年10月16-19日

【地 點】浙江·杭州·中國美術學院

【組委會】

主任:張偉斌 金一斌

副主任:徐曉 劉正 顧順坤

組委會委員:徐國強 鄭婭娜 蘇夏 王其全 嚴衛平

葉黎沼 李剛 劉智海 劉健 豐嫦 馬海燕

【藝術總監】

高世名

【學術委員會】

藝術顧問:許江 王國富

主任: 高世名

副主任: 張獻民 劉智海 周佳鸝

委員: 蘇夏 雪美蓮 杜海濱 徐曉東

【執委會】

執行長: 鄭婭娜 蘇夏 嚴衛平 杜海濱

秘書長: 付帆

副秘書長: 史曉桉

【論壇單元】

總監:張獻民 周佳鸝

策劃:周佳鸝 曹偉嘉

執行:劉祖昊 徐晶晶 梁琰 王彬煜 趙雯 李宏達

周秦漢 錢君行 張子傑 謝逸傑 馮穎

影像製作團隊:熱海影視 成影文化

往期內容

IDF學術·論壇 | 年度主題:後真相時代的影像真實

IDF學術·評論 | 遊牧「世界」(一):填充熊與羚羊標本

IDF學術·評論 | 「遊牧」世界(二):巨型動物的回音

IDF學術·評論 | 遊牧「世界」 (三):野馬與家燕

原標題:《IDF學術·論壇 | 聚焦學術,聆聽大咖講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2020中國(廣東)國際自閉症學術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11月28日,由廣東省腦發育與腦病防治學會發育行為學分會與廣東省康復醫學會兒童發育與康復分會籌辦的2020中國(廣東)國際自閉症學術高峰論壇落下了帷幕。本屆自閉症高峰論壇由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深圳市羅湖區婦幼保健院承辦。
  • 國際大咖齊聚聯合論壇,共鑄造學術「心長城」|第三十屆長城心臟病...
    在本次會議期間,長城會將與多個國際學會/協會共同舉辦聯合論壇,屆時國內外知名大咖將匯聚一堂,共同續寫長城「心篇章」。聯合論壇為我們準備了哪些學術盛宴呢?一起先睹為快吧!1.ACC @ GW-ICC聯合論壇:多位大咖蒞臨,共話介入心臟病學、心臟腫瘤學和心血管疾病預防相關知識美國心臟病學會(ACC)和長城會已有15年相互合作的歷史。10月11日,ACC將與長城會共同舉辦三場ACC @ GW-ICC聯合論壇,分別以介入心臟病學、心臟腫瘤學和心血管疾病預防為主題。
  • 二十八中學連續八年舉辦「思齊」學術論壇
    12月17日,在瀋陽市第二十八中學第八屆「思齊」學術論壇之引航講壇暨閉幕式上,生涯規劃專家為全體教師和部分學生詳細解讀新高考。二十八中學「思齊」學術論壇此前已成功舉辦了七屆。「每一屆的論壇都立足教師發展與學生成長,緊跟教育時代步伐,聚合資源,聚焦改革,聚力教研,有效豐實了校園學術底蘊,提升了教師專業素養。」二十八中學校長孫路說。
  • ICG-15分論壇預告!基因組學、網際網路/大數據、農業領域學術大咖聚...
    二十餘位院士大咖  上百位國內外專家  ICG-15以「組學和人類健康」為主題,將從生命科學尤其是組學角度聚焦人類健康相關議題,世界級的科學家、各國院士等行業專家將作為分享嘉賓為大家帶來頂尖學術盛宴。
  • 新聞界「學術大咖」 展開「頭腦風暴」
    12 月 19 日,由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主辦的第八屆輿情與社會發展論壇暨安徽省第十二屆新聞傳播學科研究生論壇正式啟幕。現場採取 " 線上 + 線下 " 相結合的方式,邀請新聞傳播學領域李良榮、張志安、瀋陽等 " 學術大咖 " 相聚 " 雲端 ",圍繞後疫情時代的輿情治理、跨文化傳播、媒介融合等熱點話題,展開一場 " 頭腦風暴 "。
  • 浙江農林大學舉辦博新學術論壇 引導學生提升學術抱負
    11月21日,浙江農林大學開展了研究生博新學術交流論壇。與以往的學術論壇不同的是,這次同學們不再只是坐在臺下聆聽大師的報告,而是走上講臺,像大師一樣分享自己的研究報告:如何減少小龍蝦受到病毒感染的機率,從而提高小龍蝦的產量?中國生豬養殖盈利能力和生產率之間有什麼關係?
  • 大開「眼」界 中國眼科大咖齊聚貴陽學術論道
    中新網貴州新聞12月12日電 (記者 張偉)貴陽市醫學會眼科分會、貴州省社會辦醫療機構協會眼科專委會2020年年會暨第三屆貴州普瑞眼科醫院學術交流會12日在貴陽召開,中國醫學科學院眼底病重點實驗室主任陳有信、中國著名的青光眼專家袁援生、中國小兒斜弱視專家嶽以英以及角膜移植領域頂尖專家劉紅山等中國全國各地的眼科大咖齊聚貴州普瑞眼科學術廳
  • 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疼痛康復分論壇精彩報導
    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疼痛康復分論壇精彩報導 2020-12-09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學術大咖」帶火東北地域文化 線上講座令全國網友受益匪淺
    今年3月,吉林藝術學院東北民間藝術研究中心發起了「流淌的記憶——東北地域文化十五講」,力邀李治亭、劉厚生、曹保明、炳正等「學術大咖」線上開講,能同時容納300人的直播間時常爆滿,東北地域文化從而被帶火。
  • 高職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服務區域發展學術論壇在泉州黎明職業大學召開
    高職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服務區域發展學術論壇在泉州黎明職業大學召開 2018年12月14日 13:24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顏嵐嵐 字號 內容摘要:12月9日至10日,「高職教育深化產教融合服務區域發展學術論壇」在泉州黎明職業大學召開
  • 水汽發電、仿電鰻自驅動傳感……學術大咖聚集懷柔科學城熱議新...
    包括四位院士、五位傑出青年、五位學術報告人等新材料新能源領域有影響力的學術大咖和知名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當前科學研究中面臨的瓶頸和壁壘、學術成果和應用場景進行討論,在懷柔科學城上演一場科技交流盛宴。報告和交流環節,五位入選北京地區廣受關注學術成果榜單的學術成果發表者聚焦國際熱點、前沿動態,分別圍繞「1納米以下的超薄納米晶體」等成果進行了現場推介和分享,與會院士和專家分別針對每項成果進行了現場點評和交流。
  • 第二屆中西醫協同創新發展(南寧)大會學術周活動啟幕
    廣西新聞網南寧12月12日訊(記者 李冠宏 黎伊瑋)為響應全國中醫藥大會及廣西中醫藥大會的精神號召,12月12日上午,第二屆中西醫協同創新發展(南寧)大會學術周活動在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啟幕。開幕式現場。
  • 這是一場國際青年學者的學術嘉年華!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明日...
    本次論壇面向國際,聚焦一流學科建設,發揮高校主體作用,促進國際學術交流,助力青年學者發展,集聚人才創新活力,提升上海國際影響力。2020年上海高校國際青年學者論壇是由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上海高校人才工作聯盟主辦、在滬14所高校承辦的國際青年學者學術交流活動。論壇擁有全方位的交流網絡,綜合各方面精英組成的專業服務團隊,為全球青年學者與在滬高校架設合作交流的橋梁。
  • 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青年學者康復分論壇在北京...
    2020第四屆中國康復醫學會綜合學術年會青年學者康復分論壇在北京召開 2020-12-01 21: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西安市紅會醫院舉辦首屆風溼免疫論壇-脊柱關節炎專場學術會議
    紅會風溼免疫論壇  - 脊柱關節炎專場。 西安市紅會醫院風溼免疫內分泌科楊西超主任主持論壇會議邀請到國內、省內脊柱炎方面內外科的知名大咖名流、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分享最新的診治指南,共享學術交流的華筵。會議採用現場和線上直播的形式舉辦,現場來自全省各大醫院風溼免疫科、骨科等相關科室 110 多名醫務人員,線上來自全國相關專業的醫護人員 1600 多人參加了本次論壇。
  • 「閻小萍名醫傳承工作站長治分站」風溼病學術專題講座召開
    黃河新聞網長治訊(記者張瑜)為進一步提高本地區醫護人員對風溼免疫相關疾病的認識,提升醫護人員專業技術能力和科研水平,10月31日,長治市中醫研究所附屬醫院舉辦「閻小萍名醫傳承工作站長治分站」風溼病學術專題講座。
  • 金雞百花電影節百花學術論壇:打造新時代電影新精品
    金秋中原大地,百花綻放,中國電影人齊聚鄭州,由中國文聯、中國電影家協會、鄭州市人民政府主辦,中國電影家協會電影教育和產業發展委員會承辦的2020年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第35屆大眾電影百花獎)百花學術論壇昨日在河南鄭州舉行。
  • 康復大咖齊聚無錫,共話中國非公2020全國康復醫學學術年會
    為了加強學術交流.促進我國康復醫學學科發展,由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以下簡稱「中國非公醫協」)、中國非公醫協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無錫國濟康復醫院承辦,張家港港城康復醫院協辦的2020年中國非公醫協全國康復醫學學術年會將於11月20-22日在江蘇無錫富力喜來登酒店(無錫市梁溪路49號)隆重召開。
  • 國際電影學術論壇舉辦
    來源:國際在線原標題:國際電影學術論壇「合作與創新:國際影視教育的新格局」舉辦8月28日上午,北京國際電影節·第27屆大學生電影節國際電影學術論壇「合作與創新:國際影視教育的新格局」在北京雁棲湖國際會展中心舉辦。
  • 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在線召開
    12月17日-18日,由中國期刊協會、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中國高校科技期刊研究會、全國高等學校文科學報研究會、《中國學術期刊(光碟版)》電子雜誌社有限公司聯合主辦,中國知網承辦的「2020中國學術期刊未來論壇」以線上形式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