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大火!臺灣劇依舊如履薄冰

2020-12-22 釋凡

今年在被疫情陰霾籠罩的初春,臺灣穿越愛情劇《想見你》突然大火,成為無數觀眾心中的精神食糧。目前在豆瓣網有37萬人標記,評分穩定在9.2的高位,並在金鐘獎拿下最佳劇集、最佳編劇、最佳女主角、節目創新獎等四項大獎。

青春陽光的寶藏男孩許光漢和柯佳嬿迅速走紅,臺灣滾石老牌音樂人伍佰和他的《Last Dance》也火了。

其實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短短十集犯罪大劇,因關注現實犯罪題材,刷新了觀眾們對國王臺劇矯情、粗製濫造的印象,不僅拿到了金鐘獎最佳,還紅遍兩岸三地。前幾年《一把青》也因關注內戰時期的女性的新視角。《俗女養成記》也是女性視角講故事,頗受劇迷推崇。

那麼臺劇有重新崛起與復興趨勢嗎?下面就根據資料來看一看。

老三臺三足鼎立高光時代

回想當年,對於廣大70後、80後電視觀眾而言,臺灣劇集幾乎可以說是陪伴幾代人成長,影響至深的影音產品。早年經久不衰的瓊瑤言情劇,《還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直到今天還是收視率超高的暑期復播劇。

《戲說乾隆》《新白娘子傳奇》《包青天》《京城四少》《雪山飛狐》《倚天屠龍記》《家有仙妻》《追妻三人行》《含羞草》等作品,更見證了臺灣電視劇的輝煌時代,部部都是萬人空巷的國民大劇。

臺灣電視劇七十年代開始起步,稍晚於香港,但是因其兼包並蓄,再加上老三臺之間日趨激烈的競爭關係,當時推出的不少劇集都是精品製作。

老三臺成立的先後順序大致上是,1962年臺視(臺灣電視公司)率先成立,之後在1969年,中視(中國電視公司)成為臺灣第二家國營電視公司,華視(中華電視公司)則是在之後的1970年成立。所以當時臺劇,基本是三足鼎立的趨勢。

1969年,臺灣第一部長篇電視劇集《晶晶》就是由中視製作播出。此後中視的《一代女皇》捧紅潘迎紫,更逐漸形成「一代系列」的品牌,先後推出《一代公主》、《一代歌后》,甚至是《一代暴君》、《一代霸王》等等,奠定了中視電視劇霸主的地位。在九十年代早期,進軍內地的臺灣古裝劇集,大多都是中視拍攝。

華視早期跟風中視製作古裝劇集,其間不斷挖角中視知名演員和製作人,逐漸培養起自己的班底,到九十年代初期,才具備與中視相庭抗禮的資格。

以1990年最早進入內地合作拍片,也就是瓊瑤女士作品《六個夢》為例,最早就是由華視參與製作了前三部,之後才轉交到中視手中完成全劇。

1993年,華視根據民間傳說拍攝《包青天》系列,長達236集的劇集,瞬間紅遍兩岸三地,終於搶過中視的電視劇霸主地位。不過華視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的主力重點放在綜藝節目和偶像劇等方面,也算另闢蹊徑,在臺灣競爭激烈的電視大戰中,殺出了一條血路。

這老三臺三足鼎立的時代,也締造了臺灣電視劇巔峰時代,可以說無數70後、80後觀眾都是看著經典臺劇長大的。

放棄古裝劇改偶像劇的瓶頸

不過進入新世紀後,隨著兩岸交流日益頻繁,內地影視公司逐漸成熟,電視臺更加開放之後。臺灣劇被內地劇保護制度,不讓在黃金時段播出,臺灣本土電視臺的激烈競爭,導致銀根越發緊縮,投入到劇集製作的資金越來越捉襟見肘。

就像楊佩佩、瓊瑤等製作人都北上做內地劇,更導致臺灣古裝劇基本消失殆盡,恐怕《懷玉公主》是最後一部萬人空巷的臺灣古裝大劇,這或許是後來《甄嬛傳》《武媚娘傳奇》《延禧攻略》等內地古裝劇能在臺灣也火的緣故。

這個尷尬階段,更多中低成本偶像劇的誕生,也苦苦支撐過一段時間。

2000年,翻拍自日漫的《流星花園》開啟了臺灣的偶像劇時代,言承旭、周渝民、朱孝天、吳建豪四個花樣美男和鄰家少女大S一夜爆紅,「F4」成為當時所有少女的夢中情人,火遍華人圈,甚至日韓歐美都有眾多粉絲。

隨後便進入了臺灣偶像劇的大爆發期,《薰衣草》、《王子變青蛙》、《放羊的星星》、《MVP情人》、《海豚灣戀人》、《天國的嫁衣》、《王子變青蛙》、《命中注定我愛你》幾經迭代,捧紅了霍建華、陳喬恩、林依晨、明道等偶像紅星,不斷刷新收視紀錄。

但是,臺灣偶像劇創作日漸保守,沒完沒了的「霸道總裁」、「灰姑娘」和「惡毒心計女」的糾纏,讓類型化的人物日漸呆板,千篇一律的爛俗橋段,浮誇的煽情和搞笑,以及相對固定的演員陣容,都漸漸讓觀眾陷入厭倦。

蔡康永就在金鐘獎吐槽過「不管是打破了盤子或者是打破了杯子,都找不到掃把可以用,女主角一定要蹲下去用手撿,然後就會割破手指流血,然後就一定包紮傷口,然後就會深情對望,然後就會接吻。」

等到《甄嬛傳》這種投資巨大的古裝劇霸佔了市場份額後,臺劇完全不具備與大陸競爭的資本。而在傳統的愛情劇類型中,又遜色於日韓。

偶爾會有靈光一現的好劇,比如蔡嶽勳導演力挽狂瀾,翻拍了日劇的《白色巨塔》,又製作了捧紅趙又廷的《痞子英雄》,雖然收視稱霸,拿獎到手軟,但也未成風氣。而楊佩佩、蔡嶽勳、柴智屏等電視劇製作人紛紛進軍內地後,人才越加稀少。

2011年的《我可能不會愛你》幾乎成為臺灣偶像劇的絕唱,此後,大陸熒幕上再難見新製作的臺灣劇的蹤影。

這時候,臺灣劇進入一個低谷時期,很難有爆款的知名劇集。

「植劇場」與美國資金的援助

2014年,面對臺灣影視行業青黃不接現狀,身為傳統老三臺的臺視,邀請導演王小棣牽頭,聚合一眾專業人士,實施了包含演員培養和作品攝製的系列訓練計劃——Q Place計劃,並推出了「植劇場」系列。

許光漢正是Q Place培訓班的學員,《想見你》另一位演員顏毓麟、《我們與惡的距離》裡李大芝的扮演者陳妤,也都是訓練班成員。

通過優秀編劇做孵化,確定了「愛情成長、驚悚推理、靈異恐怖、原著改編」四個主題,更邀請楊丞琳、藍正龍、張書豪、張鈞甯等知名度較高的演員為新人搭臺,以「老帶新」的方式推新人,試圖進行顛覆式創作。

他們推出的《戀愛沙塵暴》、《荼蘼》、《花甲男孩轉大人》等劇集評價都很好,也吸引了一批觀眾,但是還是不成氣候。於是,燒了2億新臺幣的「植劇場」,在過了開頭猛勢之後,也變得難以維繫,直到得到美國影視巨頭們的救援。

2015年開始,HBO、Netflix、FOX開始積極拓展亞洲業務,受眾廣泛的華語劇市場成為重要陣地。臺灣、香港因為相對開放的文化環境,再次成為文化中轉站與橋頭堡。既能面向大中華市場,投資與創作環境又相對寬鬆,且製作成本也遠比歐美甚至大陸要低,這成為了臺劇發展的契機。

2016年,臺灣公視與HBO首次合作,推出HBO第一部全中文劇——《通靈少女》,一開播就打破了《痞子英雄》保持了7年的收視紀錄。

2019年 Netflix推出了《罪夢者》、《極道千金》、《驚悚劇場》,HBO與臺灣公視製作了《我們與惡的距離》, FOX則與三鳳推出了《想見你》。

就像《我們與惡的距離》不僅有賈靜雯、吳慷仁等大腕壓陣,還批判社會現實,以無差別的神經病殺人案,拷問媒體、司法倫理、兇手家人,都是內地再有錢也不能碰的題材。

畢竟人家沒審查制度,而且在騰訊視頻熱播後,引發兩岸三地的轟動,絕對不能小覷。

FOX投資《想見你》每集成本最高不超35萬,整個劇組團隊僅60來人,與大陸動輒幾百人團隊,劇集成本幾百萬相比,完全不是一個量級。

但該劇另闢新路,通過穿越時空的莫比烏斯概念,用純情浪漫的偶像劇外殼,包含著殺人兇犯的心理動機、人生宿命,包括受自卑與恐懼困擾的校園學生,都跟很多人生活息息相關,所以順利引發轟動效應。

再如由賈靜雯、張孝全、範曉萱、許光漢參演的《罪夢者》,融合了奇幻、懸疑、黑幫、越獄等元素;平均每集85分鐘的時長,用7集才講完整個故事的《天黑請閉眼》,通過好友接連被殺死並查出真相的故事嗎,讓人看著頗有驚悚感,這都是最近幾年臺劇的大趨勢。

近年來,《天黑請閉眼》《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等新臺劇並不是依賴於主流衛視,而是走優酷、愛奇藝、騰訊視頻的路線,反而重新回到大眾的視野。在如今,幾大網站並不亞於衛視的時代,臺劇能否藉此機會重新崛起呢?

著名影評人趙豬就認為臺劇不會因此再度復興,他給出兩個關鍵理由:

第一還是錢的問題,沒有大類型劇集支撐,就靠個別劇目出彩,一年出一到兩部不錯了!然後優秀的創作者,為了生存,馬上就被內地大平臺挖角,離開臺灣。

第二,臺灣的本土生活還是沒法打動大多數內地觀眾。《想見你》《我們與惡之間的距離》其實只是在小部分人中間流傳,沒有下沉,內地真正的收視主體不愛看!

他指出現在內地不收他們的劇了,不用他們的導演和演員,他們就沒錢了!

不過,資深影評人記者和雲超倒是對這些新臺劇很滿意,他認為至少《我們與惡的距離》放在《京城四少》的90年代臺劇最輝煌的時代,不可能誕生。而且內地影視劇行業總體大環境就不可能,還一群浮躁的人加小圈子壟斷,天天吹比肩這個媲美那個,太無聊了!

他透露有一個古裝劇還剛立項,就吹噓自己媲美《大秦帝國》,這樣情況跟臺灣這些精品劇的創作者心態,完全不一樣。

對於臺灣劇巔峰時期古裝劇,已經不能複製了,和雲超認為他們很商業化輸不起,何況97後港臺影視人陸續開始進入內地,這是大勢所趨!「這些年內地劇是有優勢,但人家其實也在有發展,只是我們過於看重自己的市場。」

何況要佔內地市場就要面對審查,如果全外部資金還進不來,和雲超指出就像像金鐘獎最佳劇集《一把青》曾是有內地公司想投錢,但就要面臨改劇本,人家就不願意了,畢竟在內地和拍戲的事情太多了!

網友深圳公主姐姐熬麥芽糖對於臺灣偶像《我們不能是朋友》也是大讚,她認為跟內地劇風格不一樣,內容比較大膽,從此迷上臺劇了,而且演員面孔陌生,沒有視覺疲勞感,演技都槓槓的!

她認為這樣的偶像劇演員顏值高,男主和女主喜歡,女二、女三都喜歡,跟內地偶像劇截然不同。

但她拒絕觀看《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她不喜歡柯佳嬿的顏值,也不喜歡《我們與惡的距離》題材,認定這兩個劇從題材和陣容,都讓自己不想看。

而一位出版人亞亞子,也認為《我們與惡的距離》開頭很精彩,開頭的戲劇衝突吸人眼球,後面反而比較平庸。還不算是臺灣劇的最高水準。

而身為菸草行業的C則認為《想見你》穿越的引發依舊沿用了歌曲、錄音機等俗套設定,女主角的轉換缺乏說服力。在新世紀已經跨出20年之際,穿越的設計尚不如上世紀的同類電影更有靈氣。

這三位網友的意見,或許也代表一部分內地主流觀眾對這些新臺劇的意見!

而懷念臺灣舊時代經典劇的筆者,最近也計劃重溫《倚天屠龍記》導演賴水清的經典力作《京城四少》,當時這部民國大劇,既有愛情、親情、家仇的複雜糾葛,還揭露了官商勾結、政壇廝殺黑暗等清末亂相。

「京城四少」也代表著流氓混混、留學高材生工作者、窮酸革命者、落魄富家子弟等人等,等於清末民國初大時代的一個縮影,這樣的大劇可能放在《我們與惡之間的距離》《想見你》大紅的臺灣,已經很難複製了。

不過,隨著《一把青》《天黑請閉眼》《我們與惡之間的距離》《想見你》等臺劇大受好評,臺灣電視劇製作人還是竭盡全力想拍出好戲,想改變目前臺劇日落西山的景象,他們在坎坷中逆襲前行,抱住如履薄冰的心態,做出了巨大的努力與改變!

臺灣電視劇文化如何創新,如何「走出去」,又怎麼當引領者?如何恢復到90年代臺劇的興旺景象?這些巨大的問題恐怕會留給臺灣影視劇工作者們繼續思考了!

相關焦點

  • 許光漢《想見你》能否打破林依晨《我可能不會愛你》的臺灣紀錄
    都那樣的話,豈不是每部劇都要一年半載才能看完了?即使優騰愛也都有自己的周更劇集,但都是完結後再看,沒大差別。直到莫名其妙地看了一下《想見你》,就知道為什麼這部劇幾乎每周上熱搜。看過的不必多說,不看的也不在這裡劇透。
  • 2019,《我們與惡的距離》引領臺劇在大陸播出的回暖之年
    據豆瓣最新發布的2019年電視劇得分排行,排在前兩名都是臺灣電視劇,分別是《我們與惡的距離》(9.5)和《俗女養成記》(9.1),這種「壯觀」的場面,從來未見。2019年3月24日,《我們與惡的距離》在臺灣「公視」開播,播出後好評如潮,大陸部分對新劇敏感的觀眾,也通過不同的渠道看到了這部劇,豆瓣得分高達讓人吃驚的9.5,連該劇的導演林君陽在接受【映畫臺灣】專訪的時候都說:我覺得《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分數有點誇張了2019年4月21日,《我們與惡的距離》在臺灣「公視」播出最後一集,3.4的收視率創下了本年度臺灣新劇的最高成績。
  • 《想見你》完結:高光臺劇照亮「題材隱痛」
    臺灣電視劇在大陸市場已經沉寂多年,但從《荼蘼》《我們與惡的距離》開始,消失在大眾視野內的臺劇似乎捲土重來,回到了當年的鼎盛時期。這種「復興」是如何發生的?它意味著什麼?我們對臺劇的廣泛好評,映射我們對大陸電視劇創作的何種期待?今天推送的文章,從當年臺灣電視劇的鼎盛時期講起,討論了今日「臺劇復興」的相關評價。我們現在對臺劇的評價,似乎有過譽的嫌疑。
  • 被《我們與惡的距離》「打回現實」的臺劇,全面復甦於2019年?
    而排在第一位和第三位的同樣是臺劇,分別為《我們與惡的距離》(9.5)和《俗女養成記》(9.1)。 在內容方面,臺劇將創作重心轉移到個人生活與社會現狀上,比如以社會輿論與家庭關係為議題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探討人性掙扎與都市婚姻觀的《我們不能是朋友》等劇;在製作模式上,臺劇由曾經的自製轉向與HBO、Netflix、FOX等國際平臺展開合作。
  • 《我們與惡的距離》:9.5分臺劇內地上線,看清好劇與爛劇的距離
    導語:《我們與惡的距離》:內地上線喜大普奔,雖有刪減但影響不大!剛剛小柒又刷了一遍《我們與惡的距離》,不過這次看的不是盜版啦~內地引進了這部劇9.5分的臺劇,大家可以在視頻網站裡觀看了,確實是件喜大普奔的事呢。可能很多人都知道這部劇了,除了它的內容外,還有因為是賈靜雯再次回歸臺劇市場緣故。
  • 《我們與惡的距離》比你想像中要近
    年末的《想見你》刷爆了朋友圈,確實也是臺灣偶像劇的一個新高峰,而年初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是一部更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劇。整部劇圍繞著兩個社會問題來做探討:一個是新聞媒體的理想和現實,另一個是對精神病患的偏見。其實選任何一個話題就足以拍出一部很深刻的劇。編劇著實優秀,用短短十集表達出對這兩個問題的觀點。
  • 許光漢因為《想見你》大火,臺灣其他男演員們都去哪裡了呢?
    最近臺灣電視劇《想見你》爆紅,作為主演許光漢也因此而走紅,這部電視劇雖然也是愛情偶像劇,但是因劇情比較新穎獨特,加入了不少的新元素,因此開播之後評分就一直上漲。這也是臺灣電視劇今年第一部大火的作品。
  • 《我們與惡的距離》背後,臺劇的「文藝復興」
    儘管《我們與惡的距離》(下簡稱《與惡》)未在大陸正式上映,但該劇播出過半後,每逢更新都能登上微博熱搜榜,而與其主演相關的話題「賈靜雯演技」還曾到排行榜第四。豆瓣網友紛紛驚呼「原來臺劇質量都已經拍到這個深度」「臺劇題材越來越廣了」「臺劇真讓人刮目相看」。
  • 35萬成本一集的《想見你》帶領臺劇復興,我們呢?
    有可能是因為我們讓內地觀眾失望了一陣子,突然有一些新火花,大家覺得『哇,臺劇好像起來了』,可其實我覺得倒不至於說是復興。」在《想見你》製片人麻怡婷和導演黃天仁看來,他們完全沒想到這部劇能在兩岸引起如此高的討論度。但事實是,2019年《我們與惡的距離》《我們不能是朋友》和《想見你》相繼以豆瓣高分和高討論度的熱劇姿態在內地播出。
  • 劇透|「垂死」的臺劇否極泰來《我們與惡的距離》成年度華語神劇
    正當很多人認為臺劇已死的時候,一部由臺灣公視與HBO Asia合作推出的電視劇《我們與惡的距離》(The World Between Us)橫空出世,該劇最近瘋狂地被人在朋友圈刷屏,豆瓣評分9.5,《我們與惡的距離》讓垂死的臺劇「死而復生」。
  • 臺灣偶像劇突破之作,《想見你》你看了嗎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是臺灣偶像劇的突破之作,之前的文章也有提到過的臺劇《想見你》。《想見你》是由黃天仁執導,柯佳嬿、許光漢、施柏宇等主演的都市奇幻懸疑愛情劇。該劇以尋人為起點,講述了穿越1998年和2019年的男女,找尋彼此的動人愛情故事。
  • 年度第一華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為何內地遭遇滑鐵盧?
    文 | 四一6月24日,《我們與惡的距離》登陸騰訊平臺。這部由HBO出品的劇集在臺灣播出時,一分鐘瞬間最高收視率達到了1.14%,大結局的兩集分別創造了2.91%和3.4%的收視新高,刷新了臺灣當地的收視紀錄。
  • 五部臺灣經典電視劇,《想見你》只能第二,《還珠格格》無緣榜單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是臺灣電視劇最繁榮的年代,古裝劇、兩岸三地合拍劇、年代劇在大陸的受歡迎程度很高,非瓊瑤牌的臺灣時裝劇也以描寫情感曲折糾纏著稱,諸如《新白娘子傳奇》《戲說乾隆》《包青天》這樣的臺劇當年幾乎所有電視臺都播出過,賺取了億萬大陸觀眾的眼淚。
  • 年度神劇《我們與惡的距離》14項提名,席捲電視金鐘獎
    8月28日,臺灣電視金鐘獎公布了入圍名單,由去年的迷你劇(電視電影)最佳男主角藍葦華和去年戲劇節目最佳女主角黃姵嘉聯合宣布我們僅討論戲劇類、迷你劇類和電視電影類的主要入圍獎項戲劇類戲劇節目獎《20之後》(豆瓣得分:8.4)《
  • 好久沒看過《想見你》這麼上頭的臺劇了
    這兩年,《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等臺劇,都獲得了極高的口碑和觀看量,臺劇的巔峰時代,是不是要再次來臨了?《想見你》融合了兩個看起來完全不相關的經典設置:一邊是驚悚可怕的懸疑劇情,一邊是臺式小清新的戀愛戲碼。
  • 想見你,臺劇的復興
    一部老式隨身聽,一首伍佰的老歌《Last Dance》,是熱播劇《想見你》中引發時空穿越的關鍵環節。「想見你只想見你,未來過去我只想見你。穿越了千個萬個時間線裡,人海裡相依。」當然成功復甦有多方面因素,今天我們就從《想見你》來談談這一華麗轉變的背後原因。
  • 沿著《想見你》,回看那些年我們追過的臺劇
    爆紅臺劇《想見你》終於落下了帷幕。豆瓣上超過20萬人打分,穩穩地保持在9分以上,這已經是繼《我們與惡的距離》(豆瓣9.5分)、《俗女養成記》(豆瓣9.1分)之後,2019年的第三部9分+臺劇了。很多觀眾這才恍然大悟般察覺:以為早已沒落的臺劇,竟然這麼牛。
  • 《想見你》又讓無數大陸電視劇汗顏了|綠光森林|命中注定我愛你|...
    這兩年,《想見你》《我們與惡的距離》等臺劇,都獲得了極高的口碑和觀看量,臺劇的巔峰時代,是不是要再次來臨了?懸疑犯罪劇+臺式小清新《想見你》融合了兩個看起來完全不相關的經典設置:一邊是驚悚可怕的懸疑劇情,一邊是臺式小清新的戀愛戲碼。
  • 《想見你》:臺灣偶像劇的突破之作
    如果說《我們與惡的距離》代表的是臺劇在社會議題上的深入與精進,《俗女養成記》代表的是臺灣鄉土劇的精品化、年輕化,那麼,《想見你》有望成為臺灣偶像劇20年的又一部突破性的作品。不只是雙向穿越《想見你》開篇,講述的是第一個時空,2019年黃雨萱的故事。
  • 高光臺劇《想見你》照亮「題材隱痛」
    臺灣電視劇在大陸市場已經沉寂多年,但從《荼蘼》《我們與惡的距離》開始,消失在大眾視野內的臺劇似乎捲土重來,回到了當年的鼎盛時期。這種「復興」是如何發生的?它意味著什麼?我們對臺劇的廣泛好評,映射我們對大陸電視劇創作的何種期待?今天推送的文章,從當年臺灣電視劇的鼎盛時期講起,討論了今日「臺劇復興」的相關評價。我們現在對臺劇的評價,似乎有過譽的嫌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