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諺「過了臘八,長一杈把」,什麼意思?「杈把」指的是啥?

2021-01-19 鄉村螢火蟲

流水匆匆,時光易逝,流水般的日子一天天地新舊更替,推陳出新,時間和歷史的年輪就是這樣一點點被刻畫而成的。今天已是農曆庚子年的臘月初四,承載日子的日曆只要再翻過4頁,就是一年一度的臘八節了。

雖然說臘八,原本只是佛教上為了紀念釋迦牟尼佛成道而設立的一個節日,不過如今它早已經演變成了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並且被東西南北中的全國各地民眾所普遍重視。喝臘八粥也好,吃臘八飯也罷,反正這臘八無一例外地都是要過的。關於臘八有一句農諺,說是「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這句農諺所要表達的是什麼意思?農諺中所說的「杈把」具體又是指的啥呢?

應該說,農諺都是農民對過往的生產和生活經驗進行的凝練和總結,其中飽含著智慧的光芒,有其經年和歷史的印跡。對於那些流行在農村的農諺俗語,作家閻連科曾經在他的散文作品《一個人的田園》說過,「老祖宗傳下來的經驗,縱使過了千年也還靈驗」。

在過去的農村,科技和機械化水平都不發達。那時候農民打場晾曬還沒有脫粒的糧食作物,時常會用到一種勞動工具,那就桑杈,由田間栽培的制杈專用桑樹,經過不斷定型、反覆修剪長成並製作,用來攤放或收起小麥、大豆、以及糜子和黍子等尚未脫粒的農產品。杈把就是某些地方對桑杈的特有稱呼。而在農諺中,「杈把」一說則暗喻的是臘八節日後白天時間逐漸變長的程度。「杈把」的三齒,就宛如鐘錶上用來指示時、分、秒的三個指針。

按照氣象學上的說法,每年的冬至是地處北半球的我國白天時間最短的一天。冬至當天太陽南行到轉折點,冬至過後,太陽直射點開始從南回歸線向北移動,北半球國家的白晝將會逐日增長。有說法是,「吃了冬至飯,一天長一線」,而「一線」具體的時常大約是90秒,也就是一分半鐘的時間。

農諺「過了臘八,長一杈把」中的「杈把」,泛指到臘八節的白天比冬至日白天所增加的具體時間。2021年的臘八碰上了大寒節氣,兩者在同一天。這樣從2020年12月21日的冬至算到2021年1月20日的臘八節,總共是30天。按一天白晝增加90秒的時間算,這也就是說,如今我們享受白晝的時間已經比2020年12月21日冬至的當天增加了2700秒(相當於45分鐘)的時間。也就是說,「過了臘八,長一杈把」中的「一杈把」,應該指的是2020——2021年這個冬季中,臘八節當天相比於冬至日當天所增加的哪45分鐘長的白晝時間。

相關焦點

  • 農諺:「白露單日行,蒼天哭不停」是啥意思?
    「什麼?啥叫『白露單日行,蒼天哭不停』呢?」對於老農的說法,我甚感不解,於是,便向老農請教。老農說:「白露單日行,蒼天哭不停」是一句農諺,是我們老百姓通過長期的生產實踐對天氣狀況的一種總結,其意思也非常簡單。如果你不清楚,我就給你絮叨絮叨。
  • 農諺「頭九飄雪花,九九穿單紗」啥意思?頭九下雪有什麼說法?
    農諺「頭九飄雪花,九九穿單紗」啥意思?頭九下雪有什麼說法?文/農夫也瘋狂在今年「頭九」的最後幾天,也是在元旦小長假前夕,在國內很多的地方都飄起了雪花,並且這次的降雪普遍比較大。很多的老農民都表示在年尾降雪,這是預示著明年有好收成啊,因為在民間有著「瑞雪兆豐年」的農諺。那在頭九下雪有什麼說法呢?農諺「頭九飄雪花,九九穿單紗」是什麼意思呢?這裡農夫就和大家來共同探討一下,有不妥之處歡迎大家指出來。(1)頭九飄雪花,九九穿單紗。
  • 農諺「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到底是啥意思?
    啷哩個啷哩個啷,閒言碎語咱不講,今天歡顏的狗尾草給大家介紹介紹,農諺「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到底是啥意思?在農村有這樣的一句諺語,「立春天氣晴,百事好收成」,到底是啥意思呢?下面大家跟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後天立秋,農諺說:「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
    導讀:後天立秋,農諺說:「公秋爽,母秋兇」,啥意思,今年是啥秋?冷在三九熱在中伏,現在正值中伏期間,天氣也是愈發的酷熱難耐,空氣悶熱得仿佛黏稠一般,讓人呼吸都感覺透不過氣來。按照民間的說法,萬物一切皆有陰陽組合而成,其中也包括立秋,所以立秋也是有陰陽公母之分的,而且按照農諺的說法,如果要是公秋的話,天氣就會比較的涼快,但如果要是母秋的話,天氣就會相對的炎熱那麼今年是什麼秋呢?萬物皆分陰陽,從而形成相互相成互補存在。
  • 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
    導讀:大雪到,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啥意思?今年啥時候最冷?農諺「小雪封山,大雪封河」又是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大雪」節氣的科普大雪節氣到了,你們哪裡下雪了嗎?每年的公曆12月6-8日就要迎來大雪節氣,當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就交大雪節氣,而今年是12月7日迎來了大雪節氣。有些人認為,到了大雪節氣就會下雪,而且還是大雪。
  • 「秋分日晴,萬物不收」,什麼意思?是忽悠還是農諺?道理在哪?
    那麼,這句諺語究竟是什麼意思?難道說秋分那天要是晴天的話,所有的農作物就真的沒有好收成了嗎?這是不是有點危言聳聽式地忽悠呢?如果說不是的話,那這句農諺的道理又在哪呢?節氣進入秋分,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地區的農民,都有自己適合播種的不同農作物。
  • 小滿節氣到,「小滿」是什麼意思?「小滿見三新」是指啥呢?
    導讀:小滿節氣到,「小滿」到底是什麼意思?「小滿見三新」是指啥呢?不得不承認,今年的夏天已經到來了。在筆者的老家這邊,這些天的最高氣溫都已經超過了34℃。而在5月20日,也就是明天還將要迎來一個重要的節氣——小滿。
  • 今年大寒和臘八是同一天,所謂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啥意思?
    其中有句俗語叫做:「大寒遇臘八,喝粥做尾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大寒遇臘八意思就是大寒和臘八節出現在同一天,因為每年的臘八節都是農曆的臘月初八,是固定的。而大寒是24節氣中最後一個節氣,是根據太陽黃經達到三百度來判斷的,所以大寒遇上臘八節是一種巧合,而今年臘月初八也就是大寒,正好是同一天。喝粥做尾牙在臘八節這一天,很多地方都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 農諺「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啥意思?明年的年景好不好?
    有句農諺說,「小雪不見雪,來年長工歇」,這是啥意思?明年的年景是好還是不好呢?節氣進入了立冬,隨後的小雪也就很快就會隨之而來了。今天已是2020年的11月13日,9天之後的11月22日凌晨的4時39分38秒,將鬥指「己」位,太陽的黃經也會同時達到240°。而到了那一刻的時候,小雪節氣也就要正式登場,開啟屬於它自己的時間了。
  • 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南風正月雪,來年牛馬累斷腳」,啥意思
    導讀:正值臘月,農村俗語「臘月南風正月雪,來年牛馬累斷腳」,啥意思現在正值臘月,今天也是步入四九的第二天,馬上就要迎來臘八節。今年的臘八節和大寒節氣是一天的,由於臘八的日期是固定的,每年的臘月初八就是臘八節,而大寒節氣則是不固定的,所以兩者同一天出現。
  • 臘八||高華:臘八面
    追溯源遠,每逢臘八這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乾縣方圓,就有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之說。乾縣俗語:過了冬至,長一棗刺。過了臘八,長一杈把。過了年,長一椽。過了臘八就意味著拉開了過年的序幕。而乾縣地屬關中腹地,盛產小麥、玉米,人們習慣麵食,便有了臘八面的風俗。
  • 明天處暑,農諺「處暑下雨萬人愁」是啥意思?處暑下雨好不好?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明天處暑,農諺「處暑下雨萬人愁」是啥意思?處暑下雨好不好?時間飛快,今天已經是是8月22日了,今年的處暑節氣是在8月23日,寧天就將迎來涼爽天氣的處暑了,農諺說的好「處暑下雨萬人愁」,你知道這句農諺是啥意思嘛?處暑下雨對莊稼好不好呢?下面我們就來聊聊,明天處暑,農諺「處暑下雨萬人愁」是啥意思?處暑下雨好不好?農諺「處暑下雨萬人愁」是啥意思?
  • 農諺「大寒一夜星,穀米貴如金」,什麼意思?道理在哪?
    如果用這樣的觀點去理解流行在農村的各種各樣的農諺俗語,就很容易從中發現某種或暗藏或明顯的哲理與閃光點。今天已是公曆2021年的1月17日、農曆庚子年的臘月初五,根據曆法上測定的時間,三日後的2021年1月20日凌晨4時39分42秒的那一刻,北鬥七星的鬥柄將指向「醜」位,太陽的黃經也會達到300°。
  • 臘八和大寒是同天,俗語:臘八遇大寒,蒸供做尾牙,啥意思?
    臘八則是我國傳統節日,喝臘八粥、做臘八蒜都是標配習俗。大寒是一月二十日,農曆臘月初八,正好就是臘八節。臘八喜逢大寒,不是每年都能遇到,出現概率很小。2019和2020年臘八在大寒前,2018年臘八在大寒後,十年時間中僅有2021年臘八和大寒相遇。俗語:「臘八遇大寒,蒸供做尾牙」意思很簡單:描述的是臘八和大寒期間,傳統習俗,蒸貢供品,做尾牙。
  • 臘月到,農諺:雪打臘月頭,瘦馬不瘦牛,啥意思?為啥馬瘦?
    意思簡單:往年臘八,冰天雪地,距溫度回升有段時間。今年臘八,冰融雪消,山野中萱草冒出嫩芽,柳條在微風中搖曳。今日農曆臘月初一,距2021年剩一個月時間。進入臘月,意味著冬季快結束,春季拉開帷幕。現在既是三九,也是小寒,正是整年中最冷時期。日常生活,要注意保暖,避免溫度變化,給身體帶來病痛。年紀大的老人尤其要保暖,老人身體素質差,寒冷天氣最易生病。
  • 臘月將至,「臘月見三白,來年好收麥」是啥意思?有道理麼?
    過了陽曆年,臘月將至,也進入2021辛丑無春年春節倒計時。老話說:「過了臘八就是年」,就是指每年農曆的最後一個月。只是臘月並不一定單指農曆十二月,因為一旦農曆一年中出現兩個十二月,則第一個月叫「十二月( 臘月)」,第二個十二月叫「閏十二月( 閏臘月)」。
  • 農諺「小雪飛滿天,來歲是豐年」什麼意思?老農說能預測來年收成
    今天分享的主題:農諺「小雪飛滿天,來歲是豐年」什麼意思?老農說能預測來年收成 明日就迎來了24節氣中的小雪了,小雪是24節氣中的第20個,剩下的四個節氣過完2020年就表示結束了,同時進入小雪意味著氣溫會進一步下降,在南方地區雨水天氣會逐漸增加,而在北方地區,陸續會出現降雪天氣,但是雪量並不是很大,因此稱為小雪。
  • 關於雨水的農諺:「早晨落雨晚擔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是啥意思
    明天雨水節氣,關於雨水的農諺:早晨落雨晚擔柴,下午落雨打草鞋,啥意思?今天是農曆正月二十五,立春節氣過後,明天就迎來春天的第二個節氣雨水了,自雨水節氣到來後,田地裡的農民們也正式進入春耕的季節。所以今天我們就說一下農村諺語:「早晨落雨晚擔柴,下午落雨打草鞋,」是啥意思,有沒有道理:什麼是雨水呢?雨水是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一般來說在每年的2月19日前後,待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而今年的雨水也是在陽曆的2月19日。
  • 農諺:雨水節氣南風緊,則乾旱,南風不打緊,會反春,啥意思呢
    在我們的農村,關於雨水節氣的農諺有很多,也是通過對於雨水節氣期間天氣的變化,預測出之後一段時間的天氣走向,這些也都是農村多年的經驗積累,在過去缺乏科學預測的時候,村民只能依靠多年的經驗來作為預判,很多時候這些農諺還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像這句:雨水節氣南風緊,則乾旱,南風不打緊,會反春,說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 農諺:「穀茬種小麥,不如把樹栽」是啥意思?
    前幾天上網查閱資料,看到了這樣一句農諺:「穀茬種小麥,不如把樹栽」。但我弄不明白這句農諺所要表述的意思,於是,便向一位老農請教,老農告訴我說:所謂的「穀茬」,也就是說秋季裡栽種了穀子的茬口。如果利用「穀茬」種植小麥的話,會收成不好,還不如栽植樹木呢!那麼,這句農諺為什麼要這樣表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