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古籍影印叢書序(外一)

2021-02-19 雨窗讀書

浙東新昌,隸屬紹興市,地處曹娥江上遊。建縣以前,為剡縣一部分,古稱剡東或剡中。吳越王錢鏐割據錢塘時,以去溫州之道路悠遠,此地人物稍繁,且無館驛,乃析剡縣一十三鄉為新昌縣,時間為五代梁開平二年(908)。明萬曆《新昌縣誌》有云:自建縣以後,凡剡中佳山水盡入也,山有沃洲天姥之勝,水有剡溪水簾之奇,人有石子重諸公之德望。

新昌自古以來,名山簇擁,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六朝以來,高僧名士雲集,史不絕書;及至唐代,眾多詩人,追慕前賢高風而來,李白夢遊,杜甫歸帆,白傅垂文,沿剡溪溯流,自越入剡,且歌且行,踏成一條唐詩之路。建縣以來,尤其兩宋以降,由於書院勃興,教育文化繁榮,科第連綿,人才輩出,居於省內前茅。因人才勃興,而著述如林,文獻之邦,名不虛傳。兩宋時期,新昌著述入四庫全書的有黃度《尚書說》七卷,石墪《中庸輯略》二卷,宋代列入四庫存目的有潘音《待清遺稿》二卷,元代列入四庫存目的有呂不用《得月稿》四卷,明清兩代列入四庫存目者有明俞邦時《一書增刪》四卷,明呂曾見《呂氏筆弈》八卷,清呂夏音《律呂新書衍義》一卷。其它列入二十四史藝文志的更多,這些著述,極大地豐富了新昌古代文化內涵,也提高了本縣人才在學術界的地位。認真梳理總結這些著述,是充分認識新昌古代地方文化內涵和品位極有價值和意義的工作。

縣委宣傳部、縣社科聯組織相關部門和文史工作者成立編審組,認真梳理新昌縣內保存地方古籍著作,選擇有價值而瀕臨佚失之危的部分古籍分加輯以影印,現分兩輯,目錄如下:第一輯為剡溪詩話、五山鄉評錄、花政、得月稿、燼餘存稿、沃洲古蹟、蘭修草堂詩錄、南崖詩集、新昌呂氏兩代詩文集。第二輯為:呂氏遺音、雲津詩抄、雲津文抄、沃洲散人漫吟、暄廬家訓、沃洲古蹟五十詠、寶相寺宗譜、小可居詩存、新昌漫志、遊草。

這些著作,多為近代以來,新昌地方文史專家所著,雖體裁、內容不一,但無疑是新昌地方文史重要資料。本次重印,不涉及觀點或史實評介,僅限於原著影印,作文史資料、內部研究交流之用。如有不當之處,請識者批評指正。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沃洲山禪院記》中有言:東南山水,越為首,剡為面,沃洲、天姥為眉目。新昌自古以來,為東南山水鍾靈毓秀之地,其地必有非常之人棲焉,其著述如林,也為其佐證之一端。今欣逢中華民族復興大業方興未艾,新昌古籍影印叢書付印,必將為地方文化研究推向深入,作出新的貢獻。

(外一)楊世植家傳(楊方泰撰)

   公諱世植,字思萱,號雲津,號別彩煙,養愚公季子。穎悟絕倫,七歲能文,十四補鄉校,與仲兄世模稱競爽,而博文強識過之。少從赤城胡卓亭先生遊,先生大奇之,品公詩文曰,天馬雲龍,不可羈束。居無何,養愚公捐館舍,昆季析釁,不復遊學,師事從叔閬山先生(即清進士楊墀),乙酉秋闈,丁艱不赴,而閬山先生是科膺鶚薦,公昏黑走賀,幸轉瞬可步後塵,羅網群書,學益進。自名其樓曰萬卷樓。常語人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鳳凰池,餘故裡,非解首,寧不中式,自負之豪,不可遏抑如此。戊子服闕,貢於鄉,心殊怏怏,迄閬山先生壬辰成進士,公意氣轉豪,而功名愈阨。甲午、丁酉、己亥,屢薦屢罷,旁觀為太息。戊戌,族父老以宗譜之役命掌全稿,一切藝文點竄,悉出公手,體大思精,典雅宏麗,論者謂郡縣諸志多不及焉。庚子,車駕南巡(指乾隆帝南遊杭州),兩浙博學士俱詣獻賦行在,上命學使彭先期試薦,賦三生石,公拔置第二。是時,首選者玉山(今東陽)葉慄垞,而浦陽戴東瞻,象山倪韭山接連公後,當時有識謂葉楊倪戴,浙東四傑,聲名噪甚。及上試,皆以數奇抑置。未幾,葉捷禮闈,戴擢臚唱,倪以優貢選廣文,而公於癸卯又中副車。丙午己酉,踏省門,仍不獲雋。庚戌,囊琴入都,所歷山川郡邑古蹟名區,一一見諸題詠。抵京師,與選八旗教習,詮補分府。值故人古香茹殿撰(按指紹興人狀元茹棻,曾任鼓山書院教習)視學山左,招佐司衡,因出幽薊,踰太行,息驂晉絳,偕殿撰案臨定代雁門諸郡,覽觀形勝,憑弔古人,歌詩唱和,相得益彰。歸不踰年,疾作,竟賫恨終。公文奇逸,不尋聲律,毎下筆,才情書卷,滿紙汪洋,儉腹小才,無從窺其端緒。散體直逼漢魏,一洗八家習氣,而開拓心胸,推倒豪傑處,尤往往於粒米中見大千世界。其駢文盡有陸離班駁之氣,時時使人目炫心悸,詩近盛唐,不矜雕琢,間有風流藻繢,大似宋元者。其少時作也,著有時文數百餘篇,古文詞賦,各數十首。詩有彩煙近草及北遊草各數卷,均未付梓,年四十有九,太君梁氏不錄,續陳太君舉二子,繼鬥繼廉。

    論曰:公曠世奇才,於錚錚瓦釜中,而獨以洪鐘振響。吾新數百年來文章之色,賴公壯之。金門獻賦,跌宕文場,當時巨眼名公,爭相物色,而卒困於試,吾不知造物生才之意,果何屬也。曩嘗誦其臨終自吊雲,遭際三生石,功名兩副車。嗚呼,是可悲夫。

    按,此抄錄自《雲津詩抄》前楊世植傳。楊之才情傑出,性情卓犖不羈,少年得志,聲名藉甚,自視甚高,而屢困科場,命運不濟,尤以英年早逝,抱恨以終,每讀之令人感慨嘆息。令人想到王充《論衡》有言:賢不賢,才也;遇不遇,時也。歷史上多少賢能之士,生不逢時,不能一展抱負。楊之際遇,有賈長沙、李長吉之嘆。此傳也寫得極好,故抄此與君共享。

相關焦點

  • 南江濤《螺螄殼中的曼陀羅:古籍影印蠡探》出版
    編有《新中國古籍影印叢書總目》(與賈貴榮老師合作)等。影印古籍忠實於文獻原貌,使文獻的真實性、完整性、原生態性得到高效、充分的揭示,並且有可操作性強和速度快的優勢,對整理出版傳統文化典籍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對古籍進行再生性保護的最好方式之一。回首70年來的歷次古籍整理規劃,每次都非常重視「古籍影印」,專家們明白,不是所有的古籍都需要點校注釋,有些比較專業的資料,只有相關學者研究才看,影印成為最佳方式;再者,影印能夠反映底本原貌,使用文獻比較放心。
  • 編制書目 影印出版 數位化回歸 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
    來源:人民日報編制書目 影印出版 數位化回歸海外中文古籍加速回流國家圖書館共收藏有《永樂大典》224冊,約佔存世的一半,其餘被海外收藏。資料圖片近代以來,大批古籍流散海外,不少珍本、善本、孤本為國內罕見。近年來,在海內外有識之士的攜手努力下,海外中文古籍的情況日漸清晰,大批海外中文古籍正以影印出版或數位化等方式回流中國,為促進中外文化交流、推動學術研究發揮了重要作用。
  • 讓海外古籍回流國內 是全球化背景下中華文化傳播的進一步深化
    作為中華文化的載體,中國古籍雖然其體量巨大,但歷經戰亂,尤其是近代以來,大量中國古籍因各種原因散佚流失海外,其中不乏珍本、善本和孤本。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增強,國家層面以及學術、出版、收藏界的日益重視,大量流播海外的中文古籍正以數位化、影印出版、購買等形式「回家」。
  • 刪除15部工具書和80%影印古籍後,國學大師網仍關站
    7月3日,作為國內知名的古籍免費在線瀏覽和下載平臺,國學大師網無預警地在其官方微博@國學大師網 上宣布,因不可抗力而關站整改,引發關注。時隔三天,@國學大師網 再度發布消息稱,已經刪除15部工具書和80%的影印古籍,日後也會減少下載服務的提供。
  • 新書推薦 | 遯盦印學叢書
    隨著篆刻藝術在明清時期的興起和繁榮,明清時期的印學理論著作也呈現出百花齊放的面貌,第一部印學叢書——《篆學瑣著》應運而生。《篆學瑣著》由顧湘所輯,成書於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收錄了唐至清的篆學、印學論著30種。上海文瑞樓將此書加上郭忠恕《汗簡》以及《選集漢印分韻》《續集漢印分韻》,編為《篆學叢書》,於民國七年(1918)印行。
  • 張青松:尚友堂刊本《二刻拍案驚奇》影印後記
    《今古奇觀》姑蘇笑花主人的序曾言「即空觀主人壺矢代興,爰有拍案驚奇兩刻」,魯迅先生早年在編《中國小說史略》時引用此序,因沒有見過《二刻》而將「兩刻」改成「之刻」。最早發現內閣文庫存有全秩的是日本漢學家鹽谷溫(一八七八—一九六二)。
  • 新書丨《全椒古代典籍叢書·洪武正韻》
    一縣之地而產出如此眾多跨代久遠的古籍,在全國當為罕見。而據歷代《全椒縣誌》記載,椒人的許多著作在歷史上產生了重大影響,有很高的歷史、學術和藝術價值。為充分展示全椒的深厚文化底蘊,也為了更好的保護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政協全椒縣委員會組織專家學者編輯整理了《全椒古代典籍叢書》。《叢書》計劃分專題出版,如釋德清、吳敬梓、薛時雨等人物著作的專題出版。
  • 【古籍】難經
    這一名稱在現存古籍中是《難經》最先提出的。《難經》關於奇經的論述以及八會穴等理論的提出,充實了經絡學說的內容;以五行生剋規律為指導的整體防治觀,用於說明經脈與腧穴的五行屬性和生克關係,解釋疾病的發生和傳變規律,並用於針刺的補瀉;以天人相應的內外統一整體觀,論述疾病與季節關係、脈象的四時變化、針刺因時制宜。這些內容對後世醫學理論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 歷朝歷代,古書古籍的作假手段!
    可見古籍作偽傳承數百年,已經形成了系統的一套方法,所制偽作已能魚目混珠,讓人真偽難辨,收藏者當具真眼辨識。大體而言,古籍善本的作偽手段主要有以下幾類。紙張做舊書籍的紙張是否古舊,是判斷古籍真偽的標準之一。
  • 平陰:珍貴古籍罩上了「鐵布衫」
    近日,平陰縣圖書館一批珍貴的古籍罩上了「鐵布衫」。省市古籍保護專家小心的為這些古籍一一裝上了新做好的保護函套,這意味著平陰的古籍保護工作又進了一步。今年8月,縣委書記楊旭東同志到圖書館調研,察看了古籍保護工作,專門協調批覆專項古籍保護資金,要求好好保護這一獨特文化資源,繼承弘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古籍新書·2020年冬季|五禮通考
    此次出版系據民國遼海書社鉛字本影印。鑑於此,郭人民先生的生前好友孫順霖先生對其進行了補正,是為《戰國策校注系年補正》,由中州古籍出版社於2020年11月出版發行。此次出版主要補原書漏缺、正原書謬誤,並附錄《戰國策逸文》《戰國策考研目錄》《現存戰國策版本表》《戰國策序跋輯》等文獻資料。需要說明的是,原書為簡體橫排,此次出版時以繁體豎排的形式呈現。
  • 古籍影印 | 阮刻《儀禮註疏》出版
    《儀禮註疏》五十卷,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阮元校刻,據上海圖書館藏清嘉慶二十年刻本影印。宋熙寧四年(一〇七一),王安石變法,將《孟子》以「兼經」的名義引入科舉考試。這是《孟子》首次獲得官方認可的經書地位,至此儒家典籍中影響最大的十三種著述均已升列經部(儘管由其組成的「十三經」整體概念的定型要遲至明代)。
  • 高峰:皮納克斯叢書總序
    皮納克斯叢書總序高峰如果把「學術」(scholarship)看作是一種保存、理解、恢復與闡釋文獻傳統的學問,那麼,西方學術就是作為「古典」學術(「classical」 scholarship)興起的。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德國古典學家普法伊費爾堅持認為,西方古典學術史的開端只能始於公元前3世紀的亞歷山大裡亞。
  • 如何讓古籍裡的文字活起來?去《義烏文史讀本》中找答案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馬黎最近,有一套叢書《義烏文史讀本》(以下簡稱《讀本》)由浙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叢書共三種,分別是《義烏文史讀本》普及版、拓展版及《義烏名家名篇導讀》。書的名字聽起來,似乎不太起眼。
  • 【入門】古籍注釋釋例 許逸民
    二、注釋的目的在於詮釋古籍,而其最高境界乃是追尋原意,求契作者之初心。清仇兆鰲《杜詩詳註序》(中華書局1979年版)說: 是故注杜者必反覆沉潛,求其歸宿所在,又從而句櫛字比之,庶幾得作者苦心於千百年之上,恍然如身歷其世,面接其人,而慨乎有餘悲,悄乎有餘思也。
  • 古籍新書·2020年春季 | 翁同龢日記
    該書是以古籍文獻整理為基礎,面向大眾的普及性讀物,其前言對屈原及《楚辭》做了高屋建瓴的講解;書中各篇前有題解,為讀者做了深入淺出的導讀。《上海博物館藏戰國楚簡集釋》(全10冊)俞紹宏 張青松 編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本集釋匯集學界有關上海博物館藏楚簡字詞考釋及殘簡綴合、簡序編聯、篇章重組、文獻源流探析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輯錄已刊的九冊上海博物館藏楚簡文獻,依冊按篇逐句對其字、詞做出集釋。
  • 天一閣藏《夜航船》新見抄本影印出版說明
    《夜航船》,浙江古籍出版社2020年10月影印出版。張岱亦在踵事繼作者之列,《和陶集·和贈長沙公》序云:「博聞洽記,餘慕吾家茂先,因於讀《禮》之暇,作《博物志補》十卷,以續其韻。」《快園道古》卷二十《博物部》序云:「張茂先作《博物志》十卷,未免有寒儉之嘆。餘自有知識以來,凡怪異之物,生平所親知灼見者,泚筆書之,得四十餘卷,失於兵火。
  • 中醫珍稀古籍善本,最豐富的三千冊中醫古籍資料
    中醫古籍目錄:《醫方精要叢書》全套叢書《民國江南醫家著作選粹》全套叢書丁甘仁醫案集(全5冊)萬密齋醫學全書(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三部六病醫學流派叢書(全5冊)專科專病中醫診療叢書專科專病名醫臨證經驗叢書專科專病經方論治叢書中醫1000問(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400多歲國寶古籍亮相瀋陽市圖書館
    《杜工部詩通》是瀋陽市圖書館收藏年代最早的一部古籍。瀋陽市圖書館珍藏的《杜工部詩通》,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時間,這本古籍,不僅是國寶古籍,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也是瀋陽市圖書館收藏年代最早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