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是如何利用科索沃戰爭,拉動美國經濟的?

2020-12-10 局座召忠

各位網友大家好,今天給大家連載張召忠的專著《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

失業問題是資本主義發展過程中帶來的一個災難性問題,很難解決。大機器的出現,代替了人工勞動,所以就業難的問題越來越突出。但是,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沒有出現失業問題,原因是戰爭動員的拉動。

(來源:美國軍隊)

戰爭需要武器裝備、彈藥、物資和加班生產,所以對整個國民經濟的需求和拉動是全面的、長久的。科索沃戰爭中,起碼在三個方面拉動了美國經濟:

一是軍工企業的快速發展。科索沃戰爭中,美國的軍工企業賺了大錢,股票持續上升了25%,軍工廠的工人整天超負荷的工作,三班倒。軍火生產帶動了其他相關產業,比如材料工業、化學工業、機械工業和電子工業等,這樣使美國的經濟得以全面提升。

(來源:維基百科)

一架美國空軍F-16C空襲塞爾維亞後返回義大利阿維亞諾空軍基地降落

二是庫存大量減少。海灣戰爭以機械化武器裝備為主,所以消耗了美國二戰後軍火及物資存儲量的一大部分。科索沃戰爭雖然轉向信息化作戰,但在中後期的空襲作戰中,美國也傾瀉了大量庫存積壓彈藥,庫存作戰物資也得以快速消耗,從而讓死物變成了活錢,滋潤了美國經濟。

(來源:維基百科)

三是在戰後重建中牟取暴利。戰爭是美國主導的,目標選擇是美國人說了算,要炸哪裡不要炸哪裡只有美國知道。如果美國的高層決策人員、高級指揮員與大企業串通一氣,把戰爭作為一筆大生意來做,利潤顯然是十分豐厚的。

(來源:AP)

比如,只要總統、國防部長天天叫嚷轟炸石油設施,石油公司就會很高興,因為許多小石油公司就會囤積居奇,油價就會飆升,而實際上可能並不打算轟炸石油設施。還有,如果在目標選擇前與土木工程公司達成默契,戰爭中就會儘量轟炸那些橋梁、鐵路、公路、標誌性建築物,戰後重建過程中這些公司在投標的時候就會拔得頭彩。

爭取到建築項目是一方面,傳遞美國文化、振興美國經濟是更為重要的一個方面。伊拉克戰爭結束之後,轟轟烈烈的戰後重建終於啟動,美國放出話來,凡是沒有參加伊拉克戰爭的國家,都不能在戰後重建中獲得承包權,這些國家只能在美、英承包商的項目裡撿點殘羹剩飯。

美軍在伊拉克(來源:美國軍隊)

在資訊時代的戰爭文化中,戰爭經濟是一定不能忽略的。美國總有一些人想打仗,主要原因是政府受大型軍工財團和跨國公司的控制,那些參議院、眾議院的議員,國會山的官僚甚至總統,背後基本上都有一個或多個財團支持和控制。如果沒有這些財團的資助,這些政客們不會走上政壇。當他們從政之後,自然要進行回報,而戰爭卻是最好的選擇,死傷的不是國人,受損的不是國家,投入很少卻產出很多。

——本文摘自《怎樣才能打贏信息化戰爭》

第二篇 信息化戰爭的演變

世界知識出版社

2004年6月第一次印刷

相關焦點

  • 科索沃戰爭的前因後果是什麼?
    防止歐亞大陸出現挑釁力量則成為美國全球戰略的主要內容。而處於巴爾幹半島的南聯盟,是俄羅斯的傳統盟友,因其拒絕融人西方體系,從而成了美國抑俄制歐的地緣障礙。這一障礙關係到美國全球戰略部署,這樣科索沃戰爭就成為了美國實施全球戰略構想的突破口。
  • 國際法院控訴戰爭罪,美國對狂炸南聯盟罪行沉默,科索沃總統受審
    自從科索沃戰爭之後,如何處理科索沃問題成了一個讓西方頭疼的事情,本來西方強行承認科索沃的獨立,沒想到許多國家不認可,最終變成了僅有西方認可,更讓西方難堪的是,在2020年的時候,國際法院控訴戰爭罪,科索沃「總統」哈希姆·薩奇成為戰犯。
  • 美國21年前轟炸南聯盟,如今又撮合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經濟關係正常化
    【文/觀察者網 齊倩】1999年,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當時的南聯盟發動了長達78天的轟炸。戰後,科索沃事實上脫離了塞爾維亞中央政府的管理。而此前一手激化巴爾幹局勢的美國,如今又表示有意在科索沃和塞爾維亞之間調解。
  • 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打下一架美國隱身戰機F117,為何後來退役?
    美國隱身戰機F117,在科索沃戰爭被南聯盟擊落,是美國拋棄原因?1999年,美國轟炸南聯盟時,出動當時世界最先進的F117隱身戰機。當時這款魔幻甚至拉風的戰機,一直被外界所推崇,人們驚嘆美國先進的科學技術。但F117卻被南聯盟的防空部隊所擊落,一時間讓外界不明白,美國如此先進戰機,怎麼如此不堪一擊?
  • 科索沃戰爭:北約的勢力範圍擴大,俄羅斯退出了東歐
    科索沃戰爭:北約的勢力範圍擴大,俄羅斯退出了東歐《局勢君的政治課-國際篇》第10章第2節:科索沃戰爭!南斯拉夫解體後,科索沃趁機鬧獨立引發南聯盟的鎮壓,結果北約介入轟炸引發了科索沃戰爭。在人類近代史上,1991年是個特殊的年份。蘇聯在那一年的聖誕節解體,從此整個東歐進入了新的狀態。
  • 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突然和好,美國做東,最難堪的為何是俄羅斯
    9月4日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與科索沃領導人霍蒂籤署了雙邊《經濟合作協議》,這次協議的籤署由美國為雙方提供談判條件和談判場地,川普還將這一天稱為「歷史性的一天」。
  • 塞爾維亞與科索沃和談 為啥是美國斡旋?有三點分析
    這篇國際評論,木叔來分析一個大家過去很少關注的國家話題: 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的關係。 大家對他們的關注基本來自上個世紀末的科索沃戰爭,當時作為塞爾維亞一部分的科索沃的阿族和塞族陷入衝突,1999年北約出兵幹涉,最終導致科索沃在2008年宣布獨立。
  • 鐵桿朋友有麻煩了,美國強烈支持科索沃獨立,俄羅斯果斷出手
    科索沃戰爭已經過去20年,科索沃問題仍然懸而未決。在巴爾幹半島集體加入北約、俄羅斯幾乎全面退出的情況下,巴爾幹這個「歐洲火藥桶」已經不大可能爆發衝突,科索沃問題成為唯一的隱患。就科索沃地位問題,美國和俄羅斯產生了嚴重的分歧,俄羅斯不同意美國提出的科索沃自治方案,以至於一直拖延到今天。
  • 好戰的美國:1980年以來美國曆次對外戰爭的動因分析
    當然,也可利用貨幣霸權幹擾、打擊他國的金融與經濟系統。鑑於貨幣是維護國家霸權地位的有利工具,美國 1971 年以來,也時刻警惕著其他國家或經濟體通貨對美元的挑戰。(四)打擊歐元——科索沃戰爭 1998 年 2 月至 1999 年 6 月,美國發動了科索沃戰爭。縱觀此役,美國不僅希望通過戰爭達到了控制巴爾幹地區的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歐元的強勢崛起正在對美元的霸權地位構成威脅。
  • 為何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支持科索沃獨立?
    於是就把目光盯上了四分五裂的前南斯拉夫地區(巴爾幹半島);蘇聯的勢力退潮,俄羅斯又無法顧及這一地區(俄羅斯正在打車臣戰爭) 。德國很想把前南斯拉夫地區納入為歐盟的勢力範圍,這樣歐盟的能源管道在陸地上就能打通,直接對接到中東產油國,就能解決了歐盟能源輸入問題。所以幹涉南聯盟的內戰(科索沃戰爭),德國是最積極出兵的。
  • 科索沃戰爭中,南聯盟為何在狂轟亂炸下,仍保存大部分軍事力量?
    在現代戰爭中,讓國人深通惡絕的莫過於科索沃戰爭了。因為在科索沃戰爭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在轟炸南斯拉夫時,同樣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災難,給國人的心靈造成了很嚴重的傷害,讓國人明白只有國強才能保護自己。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組織轟炸南斯拉夫大使館,成為了國人心中無法揭開的傷痛。
  • 塞爾維亞和科索沃籤訂經濟協議,背後的辛酸
    這還要從科索沃戰爭說起。在1999年3月份的時候,科索沃戰爭爆發。這一次的戰爭規模遠遠超過當年的科索沃戰役,其中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軍對南聯盟多個地方進行了瘋狂的轟炸。大家都知道南聯盟吧,它是由塞爾維亞與蒙特內哥羅組成的。後來在經歷了78天的轟炸後,當年的6月份,聯合國介入了。
  • 科索沃宣布獨立已過去12年,塞爾維亞很難再度統一,美國送來大軍
    這場為期11周的戰役導致許多平民喪生,基礎設施遭到大規模破壞,但被科索沃武裝分子和阿爾巴尼亞人和全球許多西方評論家視為一場「正義戰爭。」在聯合國控制了9年之後,科索沃於2008年2月17日通過其大會宣布獨立。塞爾維亞拒絕將該聲明視為非法,塞爾維亞尋求國際法院的立場確認。科索沃案成為法院在單方面宣布獨立方面面臨的第一個案件。
  • 以史為鑑,看美國如何利用貿易戰稱霸世界
    小編按美國歷史上挑起過很多次貿易戰爭,這些貿易戰爭不僅僅是為了實現經濟上的目標,也有政治上的目的。美國的主要目的就是通過貿易戰打垮其他國家,遏制或者阻斷他國產業升級的道路,從而確保美國在全球獨大,消除他國的競爭威脅。下面,我們就看看美國是如何利用貿易戰實現大國崛起並保持大國地位的。
  • 塞爾維亞為什麼和科索沃「和好」了?
    1999年,發生了一場影響深遠的世紀之戰,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當時的南聯盟進行了持續78天的大規模轟炸,造成了200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戰爭的主角之二,便是如今的塞爾維亞和科索沃。戰爭的結果,就是南聯盟(塞爾維亞)撤出科索沃,科索沃獲得了事實上的獨立。
  • 科索沃戰爭中,如果被炸的是俄羅斯大使館,它會像中國般隱忍嗎?
    科索沃戰爭不僅僅是南斯拉夫聯盟人民的痛苦,同時也是扎在中國人民心中的一根刺,刺痛著國人。而  如果當時被轟炸的是俄羅斯大使館,那麼結果會是如何呢  ?    在科索沃戰爭當中,  中國駐南斯拉夫聯盟大使館遭受了美國精確制導飛彈的襲擊,  造成3名記者死亡,20餘位外交人員受傷,大使館遭受了極其嚴重的破壞。
  • 張平:美國為什麼不加大基建投資來拉動經濟呢?
    來源:不執著財金融界網站經作者:張平 近期,美國公布了第二季度的數據,其中GDP下跌了32.9%。於是就有中國網友提出,美國經濟增長緩慢,基礎設施趨於老化,為什麼不通過基建拉動經濟,增加就業?更何況,美國經濟主要是消費拉動,消費拉動經濟要比基建投資的質量更高、更有可持續性。
  • 21年前科索沃戰爭,塞爾維亞被打服軟了,美國為自己挖坑埋下炸彈
    塞爾維亞軍隊誓言抵抗北約和美國入侵「科索沃總統」寫道:「 1999年3月24日,世界上最強大的軍事同盟北約開始轟炸塞爾維亞的軍事和警察目標。」1998年,科索沃武裝團夥在北約軍事教官的幫助下,在阿爾巴尼亞訓練和戰鬥。然後滲透到科索沃地區,對塞爾維亞當局,當地塞族居民及其忠於聯邦當局的部族發動了武裝襲擊。科索沃武裝分子經營由美國、北約再培訓為野戰指揮,其中一人就是哈希姆·塔希,這名美國中央情報局當年扶植的科索沃武裝分子,已經成為了「科索沃總統」。
  • 美國還能發動一場對伊朗的戰爭嗎?
    海灣戰爭中有46個國家參與到美國領導的戰爭中去,科索沃戰爭有13個北約國家與美國一起幹,阿富汗戰爭有幾十個國家參與、160多個國家支持,伊拉克戰爭及戰後維和中也有十幾個國家參與其中。三是經濟上的贊助。不能提供軍事支持的國家,可以提供經費、作戰物質、交通運輸設備等方面的支持。
  • 【政治課-國際篇】科索沃戰爭:北約的勢力範圍擴大,俄羅斯退出了東歐
    《局勢君的政治課-國際篇》第10章第2節:科索沃戰爭!總進度:5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