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上午,大埔縣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縣政府科技信息大樓一樓會議室開幕。縣長熊鋒松代表縣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會上提交了2020年度大埔縣十大民生實事。每年的政府實事都跟民生息息相關,快來看看哪件是您最關心的?
一、繼續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
①城鄉低保對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補差水平,分別從每月554元、251元提高到609元、276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不低於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1.6倍;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集中供養和分散供養水平,分別從每人每月1685元和1025元提高到1820元和1110元。
②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分別從每人每月165元和220元提高到175元、235元。
③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低收入救助對象的住院費用一次救助的救助比例從80%提高至85%;建檔立卡貧困人員、最低生活保障家庭成員的特定病種門診一次救助的救助比例從80%提高至85%。
④開展肢體康復項目服務,提供聽力言語、智障、孤獨症三個康復項目轉介服務。
二、推進教育公平均衡發展。
①增加學前教育公辦學位供給。新增公辦幼兒園學位450個,完成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佔比)達80%以上的目標。
②健全學前至普通高中各學段生均經費保障制度。全縣學前教育生均經費最低標準由每生每年300元提高到400元,繼續落實省定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撥款標準,全縣公辦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費最低標準由每生每年500元提高到1000元。
③大力解決大班額問題。加快推進城東實驗學校、高陂實驗學校建設,動工建設西嶺學校,增加城鄉中小學學位,解決大班額問題。
三、深入實施「廣東技工」「粵菜(客家菜)師傅」和「南粵家政」三大培訓工程。
①支持廣東技工終身持續提升發展,全面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完成各類技能提升培訓補貼600人次以上。
②培養「粵菜(客家菜)師傅」80名,助力精準扶貧。
③開展家政服務培訓460人次以上,重點實施居家(170人次)母嬰(130人次)、養老(60人次)和醫護(40人次)四個培訓項目,滿足新形勢下「一老一小」對家政服務需求。
四、加強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
①推進疫苗冷鏈配送和預防接種標準化建設。建設和改造1家疾控機構冷鏈系統,實現14家預防接種門診數位化,縣級綜合醫院建設1間犬傷門診,提升疫苗使用管理和預防接種服務水平。
②推進縣人民醫院(二期)改擴建、高陂中心衛生院遷建工程建設,開工建設縣慢性病防治院精神科住院大樓及縣婦幼保健院、湖寮鎮衛生院升級改造工程等。
五、推進城鄉廁所革命。
完成農村戶用廁所無害化改造676戶;改造中小學廁所8所以上;新建旅遊廁所4座、改擴建1座;新建城市公廁1座。
六、進一步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
完成通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底化130公裡,農村公路危橋改造6座。200人以上自然村道路列養率達到100%,實現行政村村村通客車。
七、推進重點區域飲用水工程建設。
①繼續推進全域自然村集中供水工作,基本完成全部行政村集中供水任務,全面完成57個省定貧困村340個自然村集中供水任務,保障農村人口飲水基本安全。
②完成大埔城區1個以上老舊小區供水管網改造;結合市政道路提升改造工程,改造自來水管網約4公裡;改造山豐水庫備用水源引水管道約7.6公裡。
八、加大食品抽檢力度和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
食品檢驗量達到每千人5批次,及時公布食品抽檢信息,不合格食品核查處置率達到100%,防控食品安全風險。強化溯源管理和社會共治,實現全縣學校食堂「網際網路+明廚亮灶」全覆蓋,強化關鍵節點風險防控,推進校園食品安全。
九、加強地質災害隱患點綜合治理。
完成4戶受地質災害威脅村民避險搬遷,3處地質災害工程治理,1處地質災害專業監測。
十、推進平安大埔建設。
①實施「雪亮工程」,建設平安鄉村,實現全縣100%鄉村的主要道路卡口、學校、幼兒園、廣場、宗教等人員密集場所以及人民群眾公共活動場地的視頻監控資源聯接到行政村綜治中心。
②推進智能化平安校園建設,包括在全縣中小學校安裝人臉識別系統,完善、升級中小學、幼兒園可視化一鍵報警裝置,完善校園內重點部位的視頻監控系統。
【來源:南方plus客戶端】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