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茜
圖:尤越
ID:BMR2004
傳聞成真!2021年1月5日,蝦米音樂官宣,將於2月5日0時正式停止服務。
屆時,包括歌曲試聽、下載、評論等,所有音樂消費場景停止,僅保留帳號資產處理、網頁端音樂人提現服務。
到3月5日,除了網頁端音螺平臺音樂人(原「數位音樂新場景」業務)授權服務維持運營外,其他運營都將停止,伺服器也將關閉。
目前,蝦米音樂已停止註冊、充值、專輯購買等服務,但用戶可以將蝦米裡的歌單導出,會員可以申請退款,音樂人還可以提現。
「悲情」離場,「曲終人散」
早在2020年11月底,關停傳聞出現時,就有不少樂迷為蝦米可能到來的「落幕」而惋惜。(見《商學院》此前的報導文章《蝦米音樂陷關停傳聞,音樂賽道上「邊緣化」久已》)
在蝦米音樂APP上,蝦米音樂團隊還精心製作了一個線上告別界面,感謝粉絲12年來的陪伴。有團隊成員留言,「其實不想走,其實我想留。」「蝦米沒有結束,只是以另一種方式留在了大家的記憶裡。」溫情滿滿。也有團隊成員留言,「一路走來,蝦米犯過很多錯誤,以後還會犯更多錯誤,所以蝦米需要你。」
有消息人士表示,隨著蝦米音樂的業務關停,有一部分人員去了新成立的「音螺」平臺,一部分則內部轉崗去了其他崗位。
音樂本身就濃縮著創作者和傾聽者的情緒,一個音樂產品的離場必然會帶著諸多傷感。不過,也有粉絲感覺無所謂,因為只是換個播放器而已。
創立於2008年的蝦米音樂一直以其專業、清新的風格成為粉絲心中備受信賴、「小而美」的音樂平臺。
隨著2013年被阿里收購,蝦米音樂經歷過短暫的高光時刻。2014年,蝦米音樂曾集結李榮浩、逃跑計劃、莫西子詩、好妹妹樂隊等音樂人和樂隊,發布首張網際網路專輯《尋光集》,並開啟了扶持原創獨立音樂人的「尋光計劃」,讓程璧、金玟岐等音樂人從小眾走入大眾視野。
不過,隨著阿里星球潰敗和文娛人事頻繁變動,蝦米音樂在版權大戰中逐漸被邊緣化。蝦米音樂不但與用戶越走越遠,也無法實現阿里的商業化訴求。在阿里文娛連年虧損的局面下,2019年6月,原來隸屬於阿里大文娛的阿里音樂被劃歸到阿里創新事業群。
2019年9月,阿里作為領投方參與了網易雲音樂7億美元融資,關於蝦米音樂被合併的傳聞就出現。
如今靴子落地,蝦米音樂確定關停。那麼,如蝦米音樂在公告中所稱的,保留的面向音樂人的「音螺」服務會有未來嗎?蝦米音樂的團隊未來將何去何從?
阿里創新事業部品牌公關負責人向《商學院》記者表示,蝦米音樂播放器業務停止服務後,將在更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上進行探索,依託全新的「音螺」平臺持續創新,服務音樂人及業內合作夥伴,讓音樂內容賦能更多場景。「音螺」是進行音樂內容管理、分發的專業平臺,致力於幫助音樂人和廠牌拓展更多音樂使用渠道。
轉型「音螺」,未來不明
幫助音樂人進行音樂版權商業化本就是之前蝦米音樂的業務之一,這次關停了面向C端的播放器業務,要以「音螺」平臺專門做這項業務,只是權宜之計的說辭,還是未來重要的戰略轉型?
中娛智庫創始人兼首席分析師高東旭在接受《商學院》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可能更多是一種說辭而已。
在他看來,蝦米音樂全力轉型做音樂商業場景服務,未來不明朗。雖然商業邏輯成立,但客觀上面臨的難題很多,包括「音螺」平臺匯集的音樂CP(Content Provide 「內容提供」)機構以及音樂人、版權數量、其他音樂平臺的介入、網際網路派系及平臺自身競爭、產品自身的問題等。
正如音樂分析人士Wenya向《商學院》記者分析的,音樂商業服務最重要的還是版權,「音螺」在這方面並沒有優勢。
目前,音樂版權的商業化還處於探索階段。Wenya表示,就如商場這類商業場所的場景音樂,基本採用的是播放器。
高東旭認為,對於音樂人及音樂唱片公司等CP公司來說,「音螺」的出現,只是多了一個分發平臺,很多優質的音樂人和內容機構已經獨家籤約TME(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或網易雲音樂平臺。音樂商業服務是一個綜合系統和服務體系,在這個領域,TME和網易雲音樂,甚至抖音,競爭優勢更加明顯。
不可否認,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擁有的巨大社交流量,已經改變了音樂傳播方式。在海外,TikTok在音樂宣發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功。
TikTok發布的首份音樂報告《Year on TikTok: Music 2020》顯示,2020年TikTok上有176首歌曲的視頻觀看量達到10億次,有10首歌曲獲得了超過500億次視頻觀看,其中有5首登上過Billboard HOT 100熱門單曲榜榜首。
面對在線音樂平臺已經形成的TME和網易雲音樂兩強爭霸,Wenya認為,蝦米本來就不屬於頭部平臺,關停對這一格局影響並不大。
不過,高東旭認為,兩強局面會在未來一到兩年被打破,其他網際網路平臺以及未浮出的音樂平臺會向這兩家平臺發起挑戰。
對於騰訊音樂和網易雲來說,一方面要積極探索商業化,提高付費率,一方面還要應對充滿威脅的競爭環境,加深自己的「護城河」。
2020年7月,QQ音樂在視頻、音頻、專屬推薦等方面進行了全面升級,並且推出了興趣交流社區「撲通社區」,增強社交屬性。同年8月,網易雲音樂和抖音宣布,以「音樂+短視頻」形式,圍繞音樂人扶持、音樂宣發、音樂版權、音樂IP等方面展開合作。
可見,騰訊音樂和網易雲音樂的競爭已經讓在線音樂平臺的服務變得越來越同質化,而兩家也都在主動擁抱短視頻,更好服務平臺上的音樂人和音樂機構。
這時,沒有了面向消費端的蝦米音樂,阿里音樂要發力「音螺」平臺,能開拓出一方陣地嗎?
「音螺」平臺,謀劃已久?
其實,關於「音螺」的功能,阿里音樂之前可能就已經有規劃,並非新成立的平臺。
天眼查顯示,在2018年1月,杭州阿里巴巴音樂科技有限公司就在多個分類中註冊了「音螺」商標。當時,有業內傳聞,阿里巴巴將可能推出類似抖音、快手的短視頻產品,該產品或將命名為「音螺」。
不過,2018年5月,有傳聞稱,淘寶要打造一款名為 「獨客」的短視頻平臺。不過,至今這一短視頻平臺也未面世,所以,最初「音螺」商標註冊的用途成謎。
值得注意的是,在2020年12月,阿里音樂又重新申請了新的「音螺CONCH MUSIC」商標。當時蝦米音樂已經有傳聞要關停。
關於「音螺」平臺的業務內容外界也有別的猜測。
目前,在東方手遊網址上,出現了一款名為「音螺」的APP,自稱是「在蝦米音樂關閉之後即將推出的新音樂平臺」,並且描述,這款APP不但有更富有智能性的歌曲推薦,還將上線全新的短視頻功能,本次阿里巴巴申請的商標可用於無線廣播以及視頻點播傳輸多個服務中。
不過,在該網站上點擊App Store下載應用,依然是蝦米音樂APP。
時代拋棄你時,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但是時代浪潮裡,沒有人可以安居於所謂的安全地帶。在巨頭擁抱下,蝦米音樂最終「曲終人散」。
蝦米音樂關停後,「音螺」未來的業務形態,以及如何轉型到B端服務音樂人進行商業化拓展,還需要進一步觀望。《商學院》也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