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力宏舅公看了王小波的書,提出一個意見,王小波回去改出了名著

2020-12-12 每晚精讀一本書

謀事在人。

一個人的命運,有老天既定的成分,也有人為的選擇,但多數時候,都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當王小波冒著極大的生存風險,選擇了寫作這道窄門時,妻子李銀河選擇了傾力支持,她相信他會有一天,帶著他的內向與沉默寡言,站在諾貝爾領獎臺上咧著大嘴傻笑。

指點王小波的貴人,竟是王力宏的舅公

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時,李銀河專程拜訪了當時在匹茲堡執教的史學耆宿許倬雲先生,她向許先生介紹了王小波的情況,希望能得到許先生的指點。

許倬雲是誰?由於常年在海外,國內的人對他知之甚少。許倬雲是著名的歷史學家、社會學家,致力於研究中國上古史和中國誰研究史,著述極多,此外,他還是著名歌星王力宏的舅公。有一次,他在東南大學的講座上還曾調侃說:「王力宏你們都知道吧?他是我外孫,唱的歌挺膚淺的。」

在李銀河的引薦下,王小波開始與許倬雲接觸,每周一次談話,每次談話兩個小時,有時候還會談上整整一個下午。他們聊自由、民主、科學、文學,各自敘說自己的觀點,慷慨陳詞,說到興奮處,桌子也越拍越響,到最後,那張桌子幾乎都要被他們給拍壞了。

王小波從這種滾滾驚雷般的深刻對話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養料,後來他在雜文中談到的自由、民主、科學等話題,很多思想受許倬雲影響極深。

許倬雲還指點過王小波的文學創作,他總結了幾大類的故事類型,世界上所有的故事,歸納下來不會超出這幾種類型;他認為王小波早期的文字不夠精煉,有些散,甚至親自幫王小波改過文章。

王小波對許倬雲的建議深以為然,他後來在淬鍊文字上下了極大的功夫。因此,李銀河說,許倬雲是王小波的恩師。

正是在美國留學的這段時期,王小波靈感激蕩,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包括《黃金時代》的修改。

李銀河在背後的付出超乎常人想像

在美國讀完碩士後,要不要繼續讀博呢?王小波和李銀河商量,李銀河勸他別再讀下去,否則可能會去從事所學的專業了,寫作才華也許就被壓抑了。李銀河自始至終認為「如果我們國家有人能得諾貝爾文學獎,那麼王小波就是有這種可能的一個人。」為了讓王小波專心寫作,她的付出超乎常人想像。

在美國,兩人有一段日子過得十分窮苦,王小波像多數中國留學生一樣,去兼職打工,做端盤子的服務生,給餐館洗碗,但因不適應美國的勞資關係,加上對資本家的仇視,他每段工作都幹不久,頻頻跳槽,最後竟搞起了裝修,但因一竅不通而遭人嘲諷,只得灰溜溜地回家。

李銀河於是就不再讓王小波出門打工了,讓他專心待在家裡寫作。李銀河說,她不忍心讓小波這樣睿智的人去幹粗活,所有的粗活累活,她一個人包圓了。她一邊攻讀博士,一邊做助教,周末還要去餐館打工,家裡家務也由她來解決。學習壓力和勞累,致使她有次在課堂上都暈倒了,嚇壞了老師。回到國內說起這些事,雙方家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可以說,李銀河給了王小波最鼎力的支持,她做了一個妻子所能做的一切。

沒有這個人, 也許《黃金時代》還要晚幾年面世

王小波能夠有日後所成,除了李銀河鼎力扶助,許倬雲指點,還有一個人功不可沒。

那就是華夏出版社的編輯趙潔平。

在遇到趙潔平之前,王小波的作品被屢屢退稿,沒有一本書能夠出版。

為了圓王小波的出書夢,家人自費幫他出版了他在美國寫的《唐人故事》,出版後銷量不佳,更令王小波耿耿於懷的是,編輯為吸引讀者買書,將書名改成了《唐人秘傳故事》,以此吸引有窺私癖的讀者,此舉令王小波很傷尊嚴。

此後三年的時間裡,王小波一直沒再出過書。直到1992年,王小波的恩師許倬雲,將他的《黃金時代》推薦給了《聯合報》,最終,這本還未出版的書稿,獲得了《聯合報》文學獎,這是臺灣地區一個非常著名的獎項,含金量很高,而且獎金有25萬元新臺幣。

這次得獎後,《黃金時代》得以在港臺出版,王小波也辭去中國人民大學的公職,開始專職寫小說。可是到了內地,這本書仍是在各大出版社「長途旅行」,毫無落腳的跡象。主編給他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見,他一一遵囑修改,改完了還是不給出,王小波說,為了出書,他走破了幾雙鞋。

在王小波當自由撰稿人的那幾年,他的寫作之路非常艱難,不但出書無望,連雜誌都上不了,投稿給編輯,編輯說他是送死刑犯的囚車,因為稿子一來,馬上就面臨被「斃掉」。編輯勸他學學某港臺女作家,寫點大眾流行題材,王小波一聽這種話就急,哪怕窮困潦倒時,他也毅然決然地堅持自己的獨特文風。

所謂的特立獨行,不只是說說而已。

原本在華夏出版社負責社科圖書編輯的趙潔平女士,因為丈夫與李銀河同在社科院上班,被李銀河推薦了這本《黃金時代》。起初,趙編輯剛看了幾頁,就根據經驗判斷,這本書出不了,有太多在當時看來越界的內容,就想要退稿,但退稿好歹有個理由吧,於是就接著往下讀,這下可好,越讀下去,越是被王小波的文字和故事吸引,書稿中對人性的追問和對普通人生存狀態的關注,讓她有種閱讀世界大師作品的感覺,讀完這本書,趙潔平就一個想法:一定要把這本書出版了!

趙潔平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出版社副總編輯的支持下,將書出版,王小波不勝感激。誰料,出版後又遭到了批評,先是副總編被批了,隨即趙潔平也跟著遭了殃。書雖然出了,但大型書店不讓賣,也不能參加訂貨會,幾乎是一種「軟封殺」。

沒有銷售渠道,王小波和趙潔平就推著自行車,後座上帶兩捆書,到小攤上兜售,他們先白送給小攤販幾本,等他們對書有興趣了,後面的賣出去的書再給錢,漸漸地,《黃金時代》開始從小攤上流傳起來。說出來難以置信,這本《黃金時代》應該是中國當代文學中,唯一一本從小攤販手中開始走俏的名作。

它的銷路和它的內容,以及它的主人一樣,特立獨行,不走尋常路,不願靠近主流。

擠掉餘華、蘇童,成為雜誌的指定專欄作家

現在很多不了解王小波的人說,王小波是因為突然去世才名聲大噪的,事實上,王小波生前,他的雜文在思想界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當年,《三聯生活周刊》要開闢一個新欄目,想請文學圈的作家給雜誌寫文章,當時備選的作家有餘華、蘇童等人,但編輯經過比較後,覺著還是王小波最適合,因此專門跟他談了此事,最後在雜誌上開闢了一個「晚生閒談」的欄目給他。

除了《三聯》外,還有《南方周末》《東方》等知名媒體,也是王小波的主要陣地,有編輯回憶說,在當時的思想界,王小波的名氣已經很大了,他隨便寫點什麼,都會有雜誌搶著要發表。

著名學者許紀霖等人認為,王小波在雜文中,表現出了深刻的思想,但文字卻淺白易懂,十分具有普及性,這是別人做不來的一件事。尤其是他的說話方式,總是忍不住令人拍案叫絕。

王小波推崇理性思考,他希望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能力,有理性,王小波曾說過,他是一個知識分子,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精英更重要。王小波認為,沒有智慧,沒有性愛,沒有有趣,這樣的生活是不可取的,過去有一些文化,反對智慧、反對性愛、反對有趣,在主流文化中,這些東西仿佛不存在,也很少有人發出這方面的聲音,王小波的小說,就是要揭示,智慧、性愛、有趣的存在。它們只是被掩蓋了,當我們撥開混沌後,這些東西就會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正如王小波所說:「我看到一個無智的世界,但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性的世界,但性愛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趣的世界,但有趣在混沌中存在。」

世界有兩面,在表面的熱鬧之下,還潛藏著一個沉默的世界,那個世界甚至更接近於真實。

王小波的所有小說,就是力圖將真實世界,用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

有時候你不得不感謝這個時代,讓你有幸遇到一些有趣的人,讀到一些有趣的文字,從而了解到世界的另一面——更智慧,更真實,也許,也更躁動。

最後,給喜歡小波的朋友,推薦一本王小波最負盛名的作品《黃金時代》。這個版本是王小波逝世二十周年精裝紀念版!李銀河親自作序,獨家授權,裡面還特別收入了王小波的珍貴手稿以及給許倬雲的親筆信!非常值得收藏的一套書。

只35元,與一個有趣的靈魂聊聊,不虧。

相關焦點

  • 許倬雲:王力宏舅公、王小波恩師、李敖敵手,該如何評價他一生?
    許倬雲,這位明星王力宏的親舅公,王小波的授業恩師,李敖的臺大師長,論其社會關係易,評價其思想真是難以下筆。現存華人史家,時論一般以潮州饒選堂、潛山餘英時、無錫許倬云為領袖特異。香港、美國、南京,守望中西,鼎足而三。許氏聲望不及首二人遠甚,惟我不愜公論,不私鄉曲,不避譏諷,對許氏尤為激賞。
  • 王小波:性,不需要任何理由,它存在著,像風一樣自然
    如此肉麻卻又不失活潑的愛的表達你很難想像出這是一個身高一米八,並且長得有點奇怪的大漢所寫,但是事實就是如此,王小波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浪漫主義的人。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在家中痛苦去世。他是歌手王力宏的舅公,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夏威夷大學、匹茲堡大學教授。按理說有這樣人的把控與加持,《黃金時代》的出版應該非常順利,但是卻不盡人意。
  • 王小波《黃金時代》臺灣獲獎,內地出版社:寫得很精彩我們不敢發
    王小波許倬雲是歌手王力宏的舅公,曾任香港中文大學、夏威夷大學、匹茲堡大學教授,主攻歷史。許倬雲在中國古代歷史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別卓著,在他看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後,決定親自打琢這塊璞玉。《黃金時代》被稱為最後一個傷痕文學,意思是最後一個可以傳世的作品。在書中,王小波極盡諷刺、嬉笑怒罵的筆調,討論的卻是一個嚴肅的人性問題。
  • 初看不懂陳清揚,再看戀上王小波,《黃金時代》王小波的「神」作
    《黃金時代》是我看王小波的第一本書,也是我第一次從閱讀中感受到王小波的文字,直接,粗放,又不缺乏細膩和真誠。王小波寫過很多書,有雜文和小說。我忘了自己為什麼選擇先從《黃金時代》看起,也許是因為下面這段話太常見,以至於印象深刻。
  • 高曉松心中神一樣的王小波,想要讀王小波,讀《黃金時代》就行了
    我就好奇了,王小波的書有這麼入迷嗎?懷著好奇的心,我也拜讀了《黃金時代》這部大作。果然王小波這本書在男生當中這麼「流行」,一頁一頁翻著男主人公王二對女主人公陳清揚的幻想,我竟有些看禁書的快感!《黃金時代》當初因為年紀小,不太懂他書裡面的什麼自由主義、什麼知青文學之類的術語,我只知道他的書和市面上的書不太一樣,他的書「說人話」,這就夠了。
  • 莫言、王小波、陳忠實的書曾被封禁,如今都成經典好書,寫的是啥
    有網友評價這本書說,當時高中時看完這本書後甚是震驚,尤其是書中的大量大膽直接的描寫之後,頓感面紅耳赤,想要趕緊藏起來,不想讓前後座的女同學看到了,不然如果她們知道他在看這本書,那該多羞恥多尷尬啊。書中對「性」的描寫如此直白生動,以致於對當時的他來說是具有相當的衝擊力的。第一次沒好意思好好看,但是看完後又認真看了一遍,就推薦給其他同學看了,這本書確確實實打開了很多男生新世界的大門,書中能讓人收穫的不止一點點東西。
  • 王小波《黃金時代》:書中對性的描述很直白,揭開人性的遮羞布
    王小波褒貶不一的一生1997年4月突發心臟病離世,為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句號王小波,1952年出生,籍貫北京,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因為王小波先天發育不良,還嚴重缺鈣,所以小時候被家裡人都叫做「傻波子」!王小波童年是充滿幻想的,長大後當過知青下過鄉,做過程式設計師,還考上了大學出了國,娶了一個貌美如花的李銀河,兩人還窮遊歐洲!回國後的王小波辭掉了自己的工作,做了一名講師,為了讓自己的文學夢得以實現,他開始專心讀書,埋頭創作自己喜歡的小說。
  • 王小波《黃金時代》:一個敢把性寫進書的男人,究竟想幹什麼?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凝聚了王小波大半生的心血,歷時20年才定稿的作品,連王小波自己都說:「《黃金時代》是我的寵兒。」故事發生在文革時期,王二被下放至雲南,一天,王二腰傷疼痛,去找十五隊的美女醫生陳清揚看病,看完後,王二離開診所便下了山回到自己的住處。半個小時後,美女醫生找到王二,要與他討論自己被別人說成「破鞋」的事。
  • 你可能讀過王小波的情話,但你聽過他的愛情嗎
    那樹旁邊的一幢老樓裡透出的橘黃色的暖光,把一個正在讀書的年輕女孩兒專注的輪廓印在窗戶上,倒填了幾分詩意。kan那女孩的心弦被撥動了,好像這書的作者看透了她內心的小秘密,每一個字抵達了她的靈魂深處……從此那個作者深深地刻進了她的腦海裡。
  • 王小波《黃金時代》,描寫尺度到底多大膽?網友:瞞著父母偷看的
    但是許多年後的現在,我才明白,王小波的書其實值得反覆閱讀,在90年代寫下這些作品,想必定是頂著很大的壓力,他是完完全全的「另類」,生錯了時代,生錯了地點。然而在芸芸眾書中卻也可覓獲些許讓人欣喜的作品,它們完全顛覆了一般所看的近乎陳詞濫調般的文革作品,王小波的《黃金時代》既是其中濃墨重彩而又不可忘懷的一筆。但許多人都對《黃金時代》這本書提出意見,認為這是一部低俗不堪,荼毒民眾的作品,更有甚者,直接將這本書當小黃書來看。
  • 王小波逝世23周年:他勇敢、坦蕩,更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1992年,王小波的小說《黃金時代》獲第十三屆《聯合報》文學獎中篇小說大獎。正是借這次獲獎的機會,王小波的書才得以在港臺地區出版。香港出版商為了銷量著想,把《黃金時代》改成了《王二風流史》,因為書中大量的性描寫,使很多人把這本書歸為風月系列。
  • 讀完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後:王小波筆下的性,秒殺一切寫性小說
    比方說,王小波寫到王二和陳清揚在山上做壞事的時候,在山上做愛的時候,陳清揚的乳房摸上去像一個涼涼的蘋果,然後說他們做完壞事後,一隻牛在旁邊吱的一聲就跑掉了之類的。總之,成年人的男歡女愛在他的筆下成為讓人看上去非常乾淨、非常自然的東西。
  • 性描寫太露骨,小說被無情駁回,臨死沒賣完的書,王小波死後火了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王小波和妻子李銀河以及朋友們找了很多報社、雜誌社,無一例外地都被無情拒絕。最後,找到了華夏出版社的趙潔平編輯,才看到了「勝利」的曙光。趙潔平編輯在看了《黃金時代》以後,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才決定出版這部小說,為此還受了社裡領導的嚴厲指責。
  • 有多少人把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當「黃色小說」看了?
    《黃金時代》作為王小波的成名作,講述了21歲男青年王二與美女寡婦陳清揚的故事,這本書中講述了什麼人性的抗爭,什麼反抗的情懷之類的內容,野哥一件都沒記住,也沒讀懂,反而對陳清揚上山找王二的事情記得清晰,這二人實在是太不拘束了。
  • 著名作家王小波為我們「推薦」的那些經典小說,每一本都值得閱讀
    好書推薦第204期:王小波是一個有趣的作家,也是一位極有才華的作家,他把黑色幽默運用到了極致,也把中國漢語之美發揮到了很高的水平,喜歡讀文學作品的人,很難繞過王小波,不管是討厭也好,甘當「門下走狗」也罷,王小波的書,都值得一讀。
  • 王小波:出書比寫書難多了。墓志銘一定要寫上:「書都賣掉了」
    王小波身後獲得巨大的聲望,他的《時代三部曲》多次再版,被冠以"中國自由主義啟蒙者"的頭銜,粉絲自稱為"王小波門下走狗"。一、王小波與"王二"印象中,王小波是一個穿著皺巴巴衣服,頭髮亂糟糟的高個子形象。有人說,他將近一米九。但據李銀河的說法,王小波身高是1.84米,而且是因為小時候體質弱,吃了太多鈣片的緣故。
  • 了不起的王小波:高曉松崇拜他,王朔自愧不如,書曾一度被「禁」
    認識王小波是因為他的禁書《黃金時代》。在我懵懂的高中生涯,每每上課偷看時,唯恐被老師發現。書中的禁忌,書中的不可描述,給年少的我以很大的啟蒙。王小波的人和他的文字一樣充滿魅力,正如他其中一本書寫的那樣,他是《一隻特立獨行的豬》。
  • 《黃金時代》:倘若王小波遇上的是楊笠,或許就是另一個結局
    而王小波,不過是一個街道工人。難怪有句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而像王小波這樣的男人,當真是印證了那句,大丈夫,何患無妻的說法。有趣的是,王小波被很多人追捧的眾多原因裡,其中就有一個「撩妹高手」的重量級因素。一個男人,可以靠著膽量和皮厚去追求女孩,但追到之後,想要維持住這種關係,就是另一個難題。
  • 王小波與黃金時代,一個荒謬作者的一部荒謬性作品!
    王小波說過的話漸漸地成為學院裡或餐桌上的口頭禪,流傳廣遠:「末流的作品有一流的名聲,一流的作品卻默默無聞。」「一個人只擁有一生一世是不夠的,他還應該擁有詩意的世界。」「我這個人遠看不像一個好人,近看還是一個好人。」「讓我們壞一壞吧!」「滿天的星星好像一場凍結的大雨。」
  • 王小波死不瞑目:他把《黃金時代》當寵兒,卻偏有人當「黃書」看
    如果王小波活到現在,恐怕已經68歲了。如今名滿天下的他,將自己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5歲。在那個殘酷的夜晚,急促而劇烈的心臟病奪取了他的生命,一個偉大的靈魂就此隕落。根據李銀河回憶,王小波是帶著巨大的痛苦和不甘離開了人世。1997年4月10日11點半鐘,樓下的鄰居聽到王小波的陋室中爆發出一聲悽厲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