謀事在人。
一個人的命運,有老天既定的成分,也有人為的選擇,但多數時候,都是兩者共同作用的結果。
當王小波冒著極大的生存風險,選擇了寫作這道窄門時,妻子李銀河選擇了傾力支持,她相信他會有一天,帶著他的內向與沉默寡言,站在諾貝爾領獎臺上咧著大嘴傻笑。
指點王小波的貴人,竟是王力宏的舅公
在美國匹茲堡大學留學時,李銀河專程拜訪了當時在匹茲堡執教的史學耆宿許倬雲先生,她向許先生介紹了王小波的情況,希望能得到許先生的指點。
許倬雲是誰?由於常年在海外,國內的人對他知之甚少。許倬雲是著名的歷史學家、社會學家,致力於研究中國上古史和中國誰研究史,著述極多,此外,他還是著名歌星王力宏的舅公。有一次,他在東南大學的講座上還曾調侃說:「王力宏你們都知道吧?他是我外孫,唱的歌挺膚淺的。」
在李銀河的引薦下,王小波開始與許倬雲接觸,每周一次談話,每次談話兩個小時,有時候還會談上整整一個下午。他們聊自由、民主、科學、文學,各自敘說自己的觀點,慷慨陳詞,說到興奮處,桌子也越拍越響,到最後,那張桌子幾乎都要被他們給拍壞了。
王小波從這種滾滾驚雷般的深刻對話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養料,後來他在雜文中談到的自由、民主、科學等話題,很多思想受許倬雲影響極深。
許倬雲還指點過王小波的文學創作,他總結了幾大類的故事類型,世界上所有的故事,歸納下來不會超出這幾種類型;他認為王小波早期的文字不夠精煉,有些散,甚至親自幫王小波改過文章。
王小波對許倬雲的建議深以為然,他後來在淬鍊文字上下了極大的功夫。因此,李銀河說,許倬雲是王小波的恩師。
正是在美國留學的這段時期,王小波靈感激蕩,寫出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包括《黃金時代》的修改。
李銀河在背後的付出超乎常人想像
在美國讀完碩士後,要不要繼續讀博呢?王小波和李銀河商量,李銀河勸他別再讀下去,否則可能會去從事所學的專業了,寫作才華也許就被壓抑了。李銀河自始至終認為「如果我們國家有人能得諾貝爾文學獎,那麼王小波就是有這種可能的一個人。」為了讓王小波專心寫作,她的付出超乎常人想像。
在美國,兩人有一段日子過得十分窮苦,王小波像多數中國留學生一樣,去兼職打工,做端盤子的服務生,給餐館洗碗,但因不適應美國的勞資關係,加上對資本家的仇視,他每段工作都幹不久,頻頻跳槽,最後竟搞起了裝修,但因一竅不通而遭人嘲諷,只得灰溜溜地回家。
李銀河於是就不再讓王小波出門打工了,讓他專心待在家裡寫作。李銀河說,她不忍心讓小波這樣睿智的人去幹粗活,所有的粗活累活,她一個人包圓了。她一邊攻讀博士,一邊做助教,周末還要去餐館打工,家裡家務也由她來解決。學習壓力和勞累,致使她有次在課堂上都暈倒了,嚇壞了老師。回到國內說起這些事,雙方家人都感到不可思議。
可以說,李銀河給了王小波最鼎力的支持,她做了一個妻子所能做的一切。
沒有這個人, 也許《黃金時代》還要晚幾年面世
王小波能夠有日後所成,除了李銀河鼎力扶助,許倬雲指點,還有一個人功不可沒。
那就是華夏出版社的編輯趙潔平。
在遇到趙潔平之前,王小波的作品被屢屢退稿,沒有一本書能夠出版。
為了圓王小波的出書夢,家人自費幫他出版了他在美國寫的《唐人故事》,出版後銷量不佳,更令王小波耿耿於懷的是,編輯為吸引讀者買書,將書名改成了《唐人秘傳故事》,以此吸引有窺私癖的讀者,此舉令王小波很傷尊嚴。
此後三年的時間裡,王小波一直沒再出過書。直到1992年,王小波的恩師許倬雲,將他的《黃金時代》推薦給了《聯合報》,最終,這本還未出版的書稿,獲得了《聯合報》文學獎,這是臺灣地區一個非常著名的獎項,含金量很高,而且獎金有25萬元新臺幣。
這次得獎後,《黃金時代》得以在港臺出版,王小波也辭去中國人民大學的公職,開始專職寫小說。可是到了內地,這本書仍是在各大出版社「長途旅行」,毫無落腳的跡象。主編給他提出了大量的修改意見,他一一遵囑修改,改完了還是不給出,王小波說,為了出書,他走破了幾雙鞋。
在王小波當自由撰稿人的那幾年,他的寫作之路非常艱難,不但出書無望,連雜誌都上不了,投稿給編輯,編輯說他是送死刑犯的囚車,因為稿子一來,馬上就面臨被「斃掉」。編輯勸他學學某港臺女作家,寫點大眾流行題材,王小波一聽這種話就急,哪怕窮困潦倒時,他也毅然決然地堅持自己的獨特文風。
所謂的特立獨行,不只是說說而已。
原本在華夏出版社負責社科圖書編輯的趙潔平女士,因為丈夫與李銀河同在社科院上班,被李銀河推薦了這本《黃金時代》。起初,趙編輯剛看了幾頁,就根據經驗判斷,這本書出不了,有太多在當時看來越界的內容,就想要退稿,但退稿好歹有個理由吧,於是就接著往下讀,這下可好,越讀下去,越是被王小波的文字和故事吸引,書稿中對人性的追問和對普通人生存狀態的關注,讓她有種閱讀世界大師作品的感覺,讀完這本書,趙潔平就一個想法:一定要把這本書出版了!
趙潔平克服了重重困難,終於在出版社副總編輯的支持下,將書出版,王小波不勝感激。誰料,出版後又遭到了批評,先是副總編被批了,隨即趙潔平也跟著遭了殃。書雖然出了,但大型書店不讓賣,也不能參加訂貨會,幾乎是一種「軟封殺」。
沒有銷售渠道,王小波和趙潔平就推著自行車,後座上帶兩捆書,到小攤上兜售,他們先白送給小攤販幾本,等他們對書有興趣了,後面的賣出去的書再給錢,漸漸地,《黃金時代》開始從小攤上流傳起來。說出來難以置信,這本《黃金時代》應該是中國當代文學中,唯一一本從小攤販手中開始走俏的名作。
它的銷路和它的內容,以及它的主人一樣,特立獨行,不走尋常路,不願靠近主流。
擠掉餘華、蘇童,成為雜誌的指定專欄作家
現在很多不了解王小波的人說,王小波是因為突然去世才名聲大噪的,事實上,王小波生前,他的雜文在思想界已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
當年,《三聯生活周刊》要開闢一個新欄目,想請文學圈的作家給雜誌寫文章,當時備選的作家有餘華、蘇童等人,但編輯經過比較後,覺著還是王小波最適合,因此專門跟他談了此事,最後在雜誌上開闢了一個「晚生閒談」的欄目給他。
除了《三聯》外,還有《南方周末》《東方》等知名媒體,也是王小波的主要陣地,有編輯回憶說,在當時的思想界,王小波的名氣已經很大了,他隨便寫點什麼,都會有雜誌搶著要發表。
著名學者許紀霖等人認為,王小波在雜文中,表現出了深刻的思想,但文字卻淺白易懂,十分具有普及性,這是別人做不來的一件事。尤其是他的說話方式,總是忍不住令人拍案叫絕。
王小波推崇理性思考,他希望每個人都有獨立思考能力,有理性,王小波曾說過,他是一個知識分子,對知識分子來說,成為思維的精英比成為道德精英更重要。王小波認為,沒有智慧,沒有性愛,沒有有趣,這樣的生活是不可取的,過去有一些文化,反對智慧、反對性愛、反對有趣,在主流文化中,這些東西仿佛不存在,也很少有人發出這方面的聲音,王小波的小說,就是要揭示,智慧、性愛、有趣的存在。它們只是被掩蓋了,當我們撥開混沌後,這些東西就會清晰地呈現在我們面前。
正如王小波所說:「我看到一個無智的世界,但智慧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性的世界,但性愛在混沌中存在,我看到一個無趣的世界,但有趣在混沌中存在。」
世界有兩面,在表面的熱鬧之下,還潛藏著一個沉默的世界,那個世界甚至更接近於真實。
王小波的所有小說,就是力圖將真實世界,用有趣的方式呈現出來。
有時候你不得不感謝這個時代,讓你有幸遇到一些有趣的人,讀到一些有趣的文字,從而了解到世界的另一面——更智慧,更真實,也許,也更躁動。
最後,給喜歡小波的朋友,推薦一本王小波最負盛名的作品《黃金時代》。這個版本是王小波逝世二十周年精裝紀念版!李銀河親自作序,獨家授權,裡面還特別收入了王小波的珍貴手稿以及給許倬雲的親筆信!非常值得收藏的一套書。
只35元,與一個有趣的靈魂聊聊,不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