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是人在世上必經的磨練。隨著年齡的增長,容顏的老去,你不再有過多的奢望,最後自己被生活也磨練得毫無稜角。
在我20歲生日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不會有這麼一天,我會一直保持自己的衝勁,誰也不磨練不我了。
在小說作家中,王小波可以說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小說家。至今王小波已經去世有23年之久,但他留下的作品卻成了最受歡迎的,也許連王小波自己都沒有想像到,生前一無是處,死後作品卻紅遍全中國。
王小波褒貶不一的一生
1997年4月突發心臟病離世,為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句號
王小波,1952年出生,籍貫北京,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因為王小波先天發育不良,還嚴重缺鈣,所以小時候被家裡人都叫做「傻波子」!
雖然王小波的父母都是文化人,但是那個可艱苦的年代,又趕上饑荒,家裡人多,自然就吃飽,很多時候在上課時都走神,啃鉛筆。
王小波曾說過:「肚子飢餓能將小孩子們變成白蟻!」
王小波16歲加入知青的隊伍,來到了雲南,他就變身成了一位農民,每天都要幹農活。身體比較差的他,也要插一天秧,推幾百斤的豬糞上山。
如此艱苦的下鄉生活,讓王小波刻骨難忘。之後他的作品《黃金時代》就是以此為背景創作出來的。
他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思考,開始了他的小說創作,因為他覺得只有文學創作才能讓他的思想放飛。他要用自己的邏輯去對抗世界的邏輯。
回顧一下王小波的一生,大家的對他評價也是褒貶不一。王小波童年是充滿幻想的,長大後當過知青下過鄉,做過程式設計師,還考上了大學出了國,娶了一個貌美如花的李銀河,兩人還窮遊歐洲!
回國後的王小波辭掉了自己的工作,做了一名講師,為了讓自己的文學夢得以實現,他開始專心讀書,埋頭創作自己喜歡的小說。
《黃金時代》的到來
在王小波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要說作品《黃金時代》。從20歲開始起筆創作,到40歲才完成《黃金時代》這部作品。大概花費了他二十年的光陰,書中的人物也是從20歲開始到40多歲,這二十年不得不說是人生中最珍貴的,不得不說是人生的黃金時代!
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加上《黃金時代》這本書中大量的暴露性的描述,所以引起了很多的爭議。
1991年這部小說就在臺灣獲獎,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內地卻一直不敢出版。理由就是:小說很豐富,但現在不敢發!
小說書最終得以發布是因為當時的責任編輯趙潔平,背著主編偷發的,這才讓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得以出版
王小波曾對書中大量的行描述這樣解釋道:古人講:食色性也!對於人來說吃和愛只是人性的一部分,當你真正得不到就會成為了人性的障礙,在創作的小說中,這些關於性的描述都不是主題,書中真正的主題,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的一種反思。
《黃金時代》書中講述了:醫生陳清揚專門找王二證明自己不是破鞋,但王二卻偏說她是破鞋。最後書中王小波,讓兩個人以「偉大的友誼」之名,讓兩個人成功搞起了「破鞋」! 看熱鬧的人都把這本書當成了一本黃色小說看,其實這本書揭露的是人性最深刻的一面。
王小波說過《黃金時代》是他的最愛,其餘兩部《黑鐵時代》和《白銀時代》如果要讀9遍,那《黃金時代》一定要讀上10遍!
一部好的作品都需要經得起時間的考究,在北大圖書館借閱幫上,第一名的是《平凡的世界》,第二名就是《黃金時代》!
除了大學生們喜愛王小波的作品外,很多知名文化人也很推崇王小波的作品。
馮唐說:他是一個奇蹟,一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劉心武說:時間長了,卻覺得王小波越看越順眼,或許是因為,他把他優美的靈魂展現了出來吧高曉松說:王小波是不平凡的,他就像「神」一樣;他就是中國白話文的第一人,而且第二名被他甩得很遠。
假如你在這個燈火闌珊的世界中尋找不到方向,那就看看王小波的小說吧,在有趣的靈魂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推薦大家閱讀《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黑鐵時代》和《白銀時代》。
迷茫的你趕緊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閱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