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黃金時代》:書中對性的描述很直白,揭開人性的遮羞布

2020-12-23 王老師教育說

生活就是人在世上必經的磨練。隨著年齡的增長,容顏的老去,你不再有過多的奢望,最後自己被生活也磨練得毫無稜角。

在我20歲生日的時候,我覺得自己不會有這麼一天,我會一直保持自己的衝勁,誰也不磨練不我了。

在小說作家中,王小波可以說是一位特立獨行的小說家。至今王小波已經去世有23年之久,但他留下的作品卻成了最受歡迎的,也許連王小波自己都沒有想像到,生前一無是處,死後作品卻紅遍全中國。

王小波褒貶不一的一生

1997年4月突發心臟病離世,為自己的一生畫上了一個句號

王小波,1952年出生,籍貫北京,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因為王小波先天發育不良,還嚴重缺鈣,所以小時候被家裡人都叫做「傻波子」!

雖然王小波的父母都是文化人,但是那個可艱苦的年代,又趕上饑荒,家裡人多,自然就吃飽,很多時候在上課時都走神,啃鉛筆。

王小波曾說過:「肚子飢餓能將小孩子們變成白蟻!」

王小波16歲加入知青的隊伍,來到了雲南,他就變身成了一位農民,每天都要幹農活。身體比較差的他,也要插一天秧,推幾百斤的豬糞上山。

如此艱苦的下鄉生活,讓王小波刻骨難忘。之後他的作品《黃金時代》就是以此為背景創作出來的。

他對人性進行了深刻的思考,開始了他的小說創作,因為他覺得只有文學創作才能讓他的思想放飛。他要用自己的邏輯去對抗世界的邏輯。

回顧一下王小波的一生,大家的對他評價也是褒貶不一。王小波童年是充滿幻想的,長大後當過知青下過鄉,做過程式設計師,還考上了大學出了國,娶了一個貌美如花的李銀河,兩人還窮遊歐洲!

回國後的王小波辭掉了自己的工作,做了一名講師,為了讓自己的文學夢得以實現,他開始專心讀書,埋頭創作自己喜歡的小說。

《黃金時代》的到來

在王小波的一生中,最重要的就要說作品《黃金時代》。從20歲開始起筆創作,到40歲才完成《黃金時代》這部作品。大概花費了他二十年的光陰,書中的人物也是從20歲開始到40多歲,這二十年不得不說是人生中最珍貴的,不得不說是人生的黃金時代!

在當時的那個年代,加上《黃金時代》這本書中大量的暴露性的描述,所以引起了很多的爭議。

1991年這部小說就在臺灣獲獎,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內地卻一直不敢出版。理由就是:小說很豐富,但現在不敢發!

小說書最終得以發布是因為當時的責任編輯趙潔平,背著主編偷發的,這才讓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得以出版

王小波曾對書中大量的行描述這樣解釋道:古人講:食色性也!對於人來說吃和愛只是人性的一部分,當你真正得不到就會成為了人性的障礙,在創作的小說中,這些關於性的描述都不是主題,書中真正的主題,是對人的生存狀態的一種反思。

《黃金時代》書中講述了:醫生陳清揚專門找王二證明自己不是破鞋,但王二卻偏說她是破鞋。最後書中王小波,讓兩個人以「偉大的友誼」之名,讓兩個人成功搞起了「破鞋」! 看熱鬧的人都把這本書當成了一本黃色小說看,其實這本書揭露的是人性最深刻的一面。

王小波說過《黃金時代》是他的最愛,其餘兩部《黑鐵時代》和《白銀時代》如果要讀9遍,那《黃金時代》一定要讀上10遍!

一部好的作品都需要經得起時間的考究,在北大圖書館借閱幫上,第一名的是《平凡的世界》,第二名就是《黃金時代》!

除了大學生們喜愛王小波的作品外,很多知名文化人也很推崇王小波的作品。

馮唐說:他是一個奇蹟,一個好得不得了的開始。劉心武說:時間長了,卻覺得王小波越看越順眼,或許是因為,他把他優美的靈魂展現了出來吧高曉松說:王小波是不平凡的,他就像「神」一樣;他就是中國白話文的第一人,而且第二名被他甩得很遠。

假如你在這個燈火闌珊的世界中尋找不到方向,那就看看王小波的小說吧,在有趣的靈魂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推薦大家閱讀《時代三部曲》:《黃金時代》《黑鐵時代》和《白銀時代》。

迷茫的你趕緊點擊下方商品卡,購買閱讀吧!

相關焦點

  • 王小波《黃金時代》:直白暴露的性描寫,掀開人性的遮羞布
    王小波《黃金時代》:直白暴露的性描寫,掀開人性的遮羞布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失,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可我過二十一歲生日時沒有預見到這一點。我覺得自己會永遠生猛下去,什麼也錘不了我。
  • 王小波《黃金時代》:直白的性描寫背後,為何撇開雙腿無罪?
    但不可否認的是王小波的作品,影響了無數人。記得以前讀大學時,總會到圖書館找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對於涉及未深的學生來說,書中的內容充滿了誘惑。對於性的看法,王小波是直白的。在給《性社會學》一書寫的書評中寫道:事實上性在中國人生活裡也是很重要的事,我們享受性生活的態度和外國人沒有什麼不同。在這個方面沒必要裝神弄鬼。
  •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歡愉的殼裡,包裹著人性的本真
    在《黃金時代》中,王小波如此寫道:「那一天我二十一歲,在我一生的黃金時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愛,想吃,還想在一瞬間變成天上半明半暗的雲,後來我才知道,生活就是個緩慢受錘的過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後變得像挨了錘的牛一樣。
  • 王小波《黃金時代》最高明之處:直白的''性''卻被描寫得有趣乾淨
    用王小波的話來講,他認為中國描寫''性''的小說都不大對味,所以按自己的想法寫出了性,他描寫的性,就和吃飯睡覺一樣自然,乾淨,而且生動有趣。《黃金時代》--直白赤裸的''性描寫'',被王小波描寫得有趣《黃金時代》故事背景在動蕩的年代,發生的是王二和陳清揚之間的知青故事。
  • 王小波:用直白性描寫,揭開人性遮羞布,王朔:他活著,我不如他
    他生前寂寂無名,寫的書無人問津,但死後第2年,卻意外爆紅,圖書銷售一空。下面,我們來簡單回顧王小波短暫卻又荒誕離奇的一生:1952年,王小波出生在北京一個知識分子家庭,但從小,家庭就因為階級運動發生了變故,給幼小的王小波造成了不少的衝擊。
  • 王小波《黃金時代》:性是無害的,但被壓抑久了,也就容易扭曲了
    王小波卻因為心臟病復發去世,死時及其痛苦,牆面滿是抓痕,身邊卻是空無一人。這本書存在很多爭議。有人認為裡面含有很多的性描寫,是一本小黃書,並且有媚俗的嫌疑。1995年,《黃金時代》被查禁,甚至不準在大型書店擺賣。但是也有很多人對這本書存在一種讚頌欽佩之情,看透了性描寫本質下的被包裹著的人性。
  • 「吃軟飯」的王小波,用直白坦蕩的性描寫,鞭笞荒誕的現實和人性
    王小波筆下的性同以往文學中的性有很大的不同,他並不將性寫美,也不將性寫醜。他筆下的性,宛如生命本身,充滿蓬勃氣息,卻又去腥去羶,乾淨利索。在「大革命」時代中,上山下鄉是當時一股主流。主人公王二和陳清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陳清揚是下鄉插隊的知青醫生,王二則是一個年僅21歲插隊青年。
  • 《黃金時代》中的性描述,是李銀河影響了王小波嗎
    仔細想想也是,你看哪一部愛情小說,裡面不都是夾雜著各方面的描寫,《金瓶梅》我們暫且不提,《紅樓夢》《廢都》《白鹿原》《塵埃落定》,再到餘華的《活著》,當然還有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等等。性描寫是小說的輔助手段,它只是真實、客觀地反映了某個特定時期特定環境男女之間的情感表達。
  • 王小波《黃金時代》:赤裸的情慾,是時代變革下人性的甦醒和呼喚
    一是,因為當時的朱偉並沒有發稿權,二是他覺得書中有大量的性描寫,很難公開在刊物上發表。而第二條也正是王小波大部分作品發表不了原因。李銀河和王小波失望地取回了稿子。他從不刻意迴避,文字還是那些文字,但就是讓人回味無窮《黃金時代》到底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為什麼讓人如此著迷?書中男主人公叫王二,女主人公叫陳清揚。
  • 讀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之後
    --王小波王小波的詞非常純正和舒適,似乎他的故事看似荒謬,但卻觸動了靈魂,讓人感到同情。不幸的是,王小波的生命只有但是他的卻卻給人們留下了他自己的《黃金時代》,雖然他已經走了,但他的思想仍然影響著我們。
  • 黃金時代:性描寫太多編輯冒險出版,王小波死後4年大賣20萬冊
    王小波的代表作《黃金時代》從二十多歲一直創作到中年,是以他年輕時在雲南的經歷為背景創作的小說,裡面對王二和陳清楊大量直白細微的性描寫一度被編輯認為是「小黃書」、「色情文學」而拒絕出版。港人把《黃金時代》當成色情文學出版,是因為他們沒看懂,王小波的作品開篇就是大量對性qi的描寫,比如在《黃金時代》中,寫陳清楊和王二發生關係的時候,說她就像一隻考拉熊。
  • 文化大革命後,性也是一場革命,看王小波這樣描述「黃色小說」
    文化大革命後,性也是一場革命,看王小波這樣描述「黃色小說」「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但是到了內地,王小波的作品在出版的時候卻並不是那麼一帆風順。而他的書之所以出版不了,是因為很多東西都越界了,最主要的是,他的作品中有很多性描寫,還描寫得特別細緻!當時的文壇猶如「一潭死水」,評論家們寧願從那些晦澀的小說中闡釋出莫名其妙的美義來,卻對那些又好讀、有深刻、又有創意的小說避而不談!
  • 王小波:在談性色變的保守年代,驚醒了昏昏欲睡的世道和文壇
    在中國文壇上,有一個特立獨行的存在,其擅於將自己性格和思想的精華濃縮在「性描寫」上,他就是王小波。他筆下的文字很有特點,可以用一個詞形容,那就是放浪形骸,一筆一划仿佛像是在人性的原野間跳躍。我想,聽聞過《黃金時代》的讀者,應該對其直白裸露的文字描寫都有所耳聞吧,真是分分鐘讓人羞紅了臉。那麼王小波的《黃金時代》,這樣的「奇葩」,為何會在文壇著作中成為「常青樹」,倍受讀者推崇呢?難道是因為它黃色小說的標籤?
  • 初看不懂陳清揚,再看戀上王小波,《黃金時代》王小波的「神」作
    《黃金時代》是我看王小波的第一本書,也是我第一次從閱讀中感受到王小波的文字,直接,粗放,又不缺乏細膩和真誠。王小波寫過很多書,有雜文和小說。我忘了自己為什麼選擇先從《黃金時代》看起,也許是因為下面這段話太常見,以至於印象深刻。
  •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精彩直白的性描寫,是情慾下的精神勝利!
    而這些性格和思想的精華,全被濃縮在他最偏愛的《黃金時代》中。我想,即便沒有看過《黃金時代》的人,也會對其中大量的「性描寫」略有耳聞:直白裸露的文字描寫,有時還會讓毫無心理準備的讀者羞紅了臉。所以,人們對《黃金時代》的偏見或推崇,歸根到底是為了弄清其存在意義:王小波為什麼在《黃金時代》中,展現了大量的「性描寫」?當然,弄清這個問題的意義,並非會讓你完全愛上這本飽受爭議的書籍,而是無論你喜不喜歡,都是真正看懂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
  • 年少不懂王小波,再讀《黃金時代》,他用文字顛覆了我們的道德觀
    可是,令他沒有想到的是,這本小說在內地的出版卻屢次受阻,眾多出版社之所以不敢出版這本書,無非是因為王小波那大膽且開放的寫法。《黃金時代》講述的是一個叫陳清揚的漂亮女人,和一個叫王二的知青的「禁忌之愛」,裡面有太多不可描述的畫面,以至於在那個「談性色變」的年代,無人問津。
  • 性描寫太露骨,小說被無情駁回,臨死沒賣完的書,王小波死後火了
    熟悉《黃金時代》的朋友一定對其大量的性描寫有一定的了解,這本書一共三五萬字,卻有將近一半以上的段落都是對王二和陳清揚男女關係的描寫,尺度之大令人震驚。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王小波想發行《黃金時代》遭到了編輯圈的集體「拒絕」。
  • 王二的風流史成就了王小波的黃金時代,用荒誕的故事講述人性黑暗
    王小波的這本《黃金時代》能順利出版,也是一波三折。這背後的原因,想必很多人也略有耳聞,裡面有大量對於性的直白描寫,因此還被貼上了「小黃書」的標籤。事實上,當你仔細看過這本書之後,才會發現王小波是在用一種荒誕的方式,在探討這個故事背後所包含的人性。
  • 王小波《黃金時代》:一個敢把性寫進書的男人,究竟想幹什麼?
    王小波的《黃金時代》,凝聚了王小波大半生的心血,歷時20年才定稿的作品,連王小波自己都說:「《黃金時代》是我的寵兒。」在王小波的心裡,想要表達的並不是性的本身,而是通過寫性表達那個時代,對壓抑的反抗,對想要控制人的環境的反抗。因為性是最私有、最隱蔽的,完全屬於自我的一種自然衝動。
  • 王小波《黃金時代》:肉體的快樂,是荒誕的現實與清醒的人性
    那群豬在欲望的泥濘中翻滾,特立獨行的那一隻,早已躍上屋頂,抽身離開。很多人說,王小波是中國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作家,被譽為「中國的喬伊斯和卡夫卡」,然而,王小波生前並不出名,等他死後才被世人捧為一代文學教父。1952年,王小波出生在北京的一個知識分子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