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說話,其實是是認知能力的問題

2020-12-12 楊清語語言矯正

說話和表達對於每個人的重要性都是不言而喻,最重要的是,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說話和表達都是會隨著兒童自身的成長而逐漸發生變化的,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原本無法進行表述的內容可以用比較深刻的語言技巧來表現出來,原本矛盾的語言表達可以使用語法結構來進行構建。而對於說話和表達能力的提升,關鍵地方就在於認知能力的提升,只有認知能力提高了,對於語言的理解也會更加深刻,而每個人的語言也會逐漸形成體系。

從語言發展的過程來看,語言內在的核心就在於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的提升和改變,因為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作為語言內在的兩大支柱,有效地支撐了語言自身的成長和變化。更重要的是,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這二者之間是相互依存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可以促進語言理解能力的提升,而語言理解能力的提升也可以反過來促進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因此,只要推動這二者的變化,對於語言的發展是大有益處的。

但是很多人沒有注意到的一點在於: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其實和認知能力有著非常密切的關係,在某種程度上認知能力決定了一個人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的高度。這是因為認知能力是一個人對於知識、情感、思想等方面認知角度的高低、寬窄,如果認知能力過低,對於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並沒有益處。

與很多人所認為的語言發展是一個順風順水的情況不同,真正的語言發展其實是充滿著諸多問題的,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阻礙,這些阻礙其實就是常見的語言問題,比如構音障礙、發聲器官發育畸形等等。因此,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由於諸多問題的存在,會很容易地影響到一個人的基本認知能力,也會影響到他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從而導致整個語言發展速度的遲緩和語言水平的落後。

認知障礙在語言發展的過程中比較常見,它主要影響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的發展,尤其是兒童的語言理解能力是認知障礙影響的主要方面。這是因為認知障礙是孩子的認知能力較低或者發育遲緩導致的,這就會導致孩子認知事物的能力嚴重落後於同齡孩子,他們的語言學習也沒有正常孩子快。

大多數兒童的語言發展在三歲就會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這個時期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和語言理解能力大幅度提升,他們是可以通過自己掌握的詞彙和語法結構和其他人進行語言的交流和溝通。而認知障礙的兒童則並非如此,他們認知能力較低,對於簡單事物缺乏足夠的認知,往往是詞不達意,或者在語言表達的過程中出現一些常識上的錯誤,並且很難改變。

對於事物的基本認識出現問題,語言表達不能保證正確性和完整性等等都是認知障礙兒童在和大人進行交流溝通時常見的問題,更主要的是他們並不能認識到自己的表達是有誤,也正因為如此,人智障兒童的錯誤語言習慣不可能通過自我認知的改變來迅速轉換,更需要其他人進行引導才能改變。

生活中取笑他人所說的「見識低」雖然和認知能力有關,但並不是認知能力低下,而是認知角度的窄小導致的,要分清楚認知障礙和它的區別。

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如何與認知障礙老人互動
    隨著老人年齡的增大,身體功能的衰退,老人的大腦也會出現不同程度的退化,最明顯的表現就是有認知障礙。認知障礙的老年人(以下以最常見的失智症老年人為代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溝通上的障礙,是由於大腦控制語言功能受到破壞,造成記憶力喪失和降低資料傳入大腦處理的能力,且控制說話的運動器官亦受到破壞。失智症老人由於疾病的影響,使他們逐漸喪失和他人溝通的能力,這種退化是一種漸進性不可逆且無法預測的過程,會使老人降低自尊,喪失和他人互動的興趣,漸進自我退縮,出現社會隔離等問題。
  • 認知能力遊戲訓練|九亭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早期幹預活動!
    九亭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早期幹預活動第二期活動如期展開,經過第一期圍繞「破冰之旅,音樂律動」充分運用了非洲鼓作為媒介,讓老人們迅速地從陌生環境到相互之間熟悉,願意敞開心扉,互動傾聽,友好交流,第二期圍繞「認知能力遊戲訓練——翻牌連連看」,第三期圍繞「認知能力遊戲訓練——回家的路」趣味遊戲展開,鍛鍊老人們的記憶力及分辨能力。
  • 認知功能障礙(一)
    >卒中後認知障礙(PSCI)是指在卒中這一臨床事件以後6個月內出現達到認知障礙診斷標準的一系列症候群,它包括了從卒中後認知障礙非痴呆(PSCI-ND)至卒中後痴呆(PSD)的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4.照料者教育:基於患者認知障礙嚴重程度不同,應採用分級照料。對於輕度痴呆,需要幫助維持和改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對於中度痴呆應幫助患者應對生活中的各種障礙;對於重度痴呆需要重點關注其口腔衛生、營養狀況、排洩,預防併發症的發生;對於終末期患者需由醫患雙方共同商定照料與管理方案。
  • 認知功能障礙(二)
    10月11日下午認知功能障礙論壇上,各位專家分別匯報了認知功能障礙相關的一系列內容,下面分享部分專家的精彩報告!認知障礙的篩查與評估(肖衛忠教授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認知功能障礙涉及記憶、注意、語言、執行、推理、計算和定向力等多種區域中的一項或多項功能受損,可以不同程度影響患者的社會功能和生活質量,嚴重時甚至導致患者死亡。主要分為兩大類:輕度認知障礙(MCI)和老年性痴呆。
  • 認知障礙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
    認知障礙有哪些症狀,如何治療?市一醫院康復專家表示,認知與我們的語言行為表現分割不開,我們會將認知訓練、語言訓練和肢體運動訓練相結合,從而整體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最終回歸生活、家庭和社會。
  • 上海護理解讀|降低認知功能下降和認知障礙風險指南
    《上海護理》發布《2019版降低認知功能下降和認知障礙風險指南解讀》,針對降低認知功能下降和認知障礙(本指南中的「認知障礙」特指原發性或神經退行性認知障礙)的預防,提出了多項建議,對醫療機構的醫護人員以及大眾都有非常積極的借鑑作用。
  • 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醫生:可能是認知能力發展落後
    信息時報訊(記者 劉俊 通訊員 張小瑞)「寶寶快2歲了,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啊?」最近,一位寶媽來到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諮詢,對此,該院兒科心理測評師林健芬表示,這位寶媽的意識是對的,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落後了。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怎麼判斷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情況,有時候就會錯過認知能力訓練的最佳時期。
  • 認知障礙篩查工具——SCS簡介
    更重要的是,測試者無需打字,僅通過語音識別便可在家獨自完成整個測試流程,這種趣味性的測試方式對中老年人可以說是十分友好;此外SCS還聯合了專業的醫院團隊,通過其生成的檢測報告和相關建議,可以讓家人早發現,早幹預,達到預防認知症的目的。SCS主要由5個方面組成,分別為命名,即刻回憶,數字符號轉換,延時回憶與再認圖片。
  • 為認知障礙老人打造幸福家園
    幾年前,趙先生被診斷為認知障礙中重度患者,貼身照顧他的妻子深感疲憊卻又別無他法。近日,家屬終於幫趙先生找到了合適的去處——福愛家。事實上,像趙先生這樣的認知障礙老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需要的專業照護和家屬需要的喘息式服務情況到底如何呢?
  • 真實案例:輕度認知障礙,康復訓練最關鍵
    從 2017 年 10 月開始,女兒和老朋友們就先後察覺到,許阿姨說話越來越少,反應變得遲鈍,日常生活能力也逐漸下降。 許阿姨原本是一個很獨立、能幹的人,但生病後,洗腳、洗臉、穿衣等簡單的事情都需要女兒協助完成。
  • 河東認知知覺功能障礙訓練康復
    河東認知知覺功能障礙訓練康復, 教學課程: 三⼤步驟,讓孩⼦順利⼊學在通過專業⽼師的評估後,我們將根據孩⼦的實際能⼒情況,推薦適合其⽬前階段的課程: 1、「視聽動」學習能⼒提升:學習能⼒是保證孩⼦說、寫、讀、算、⾏為和社交等各⽅⾯能⼒都能跟上同齡孩⼦的基礎。
  • ​卒中後認知功能障礙,你掌握多少?
    圖1 卒中後認知障礙PSCI包括多發性梗死、關鍵部位梗死、皮質下缺血性梗死和腦出血等卒中事件引起的認知障礙,同時也包括腦退行性病變如阿爾茨海默病(AD)在卒中後6個月內進展引起認知障礙。PSCI包括了從卒中後認知障礙非痴呆(PSCIND)至卒中後痴呆(PSD)的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
  • 認知、雙相情感障礙和自我拯救「專家觀點」
    要解決飲食問題,首先要介紹一些對大腦有益的食物。在小型對照試驗中,一些簡單的幹預措施,比如每天增加1-2份蔬菜、堅果或水果(尤其是藍莓)的攝入量,可以改善認知能力和情緒。使用這些食物後,加工、油炸、含糖和快餐的攝入就會減少,這些食物會損害認知能力。 睡眠可以鞏固記憶,提高注意力、處理問題的速度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 治療卒中後認知障礙不能單靠藥物
    □河北省石家莊市第一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楊永剛    在臨床工作中,我們常常看到很多腦梗的患者除了遺留肢體以及言語障礙,還會存在反應遲緩以及其他情緒問題。    卒中發生後,約2/3的患者會出現認知障礙,也就是反應差、記憶力差等症狀。
  • 老年人出現認知障礙是痴呆嗎,能治療嗎
    大多數老年人隨著年齡增長,可能出現認知障礙,一些基層醫院往往被誤診為痴呆。那麼,老年人出現認知障礙是痴呆嗎?能治療嗎?   隨著老齡化加劇以及醫學科普知識的廣泛普及,老年人逐漸成為社會過度關注的一大群體。
  • 上海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
    9月21日是「世界阿爾茲海默病日」,也是上海啟動「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建設試點」一周年。上海市民政局數據顯示,去年首批參與試點的28個街鎮中,有27個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上海是全國首個建設老年認知障礙友好社區的城市。陳躍斌介紹,上海的試點主要有三大特色,一是「重心下移」,社區接收更多從輕症到重症的老人進行幹預治療;二是關口前移,早發現、早評估、早幹預,制定了專門的評估手冊,並深入社區對老人進行全面篩查;三是關注家庭陪伴,著力營造社區友好環境。
  • 孩子2歲還不會說話?醫生:可能是認知能力發育落後!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兒科心理測評師 林健芬最近有位寶媽來問:「寶寶快2歲了,還不會說話,這是不是發育落後啊?這位寶媽的意識是對的,寶寶的認知能力已經落後了。很多父母並不知道怎麼判斷孩子的認知能力發展情況,有時候就會錯過認知能力訓練的最佳時期。2歲還不會說話正常嗎?看表判斷寶寶認知能力水平家長之間經常會比較,誰家孩子先會走路,誰家孩子學說話更早。
  • 認知行為矯正療法,解決焦慮、抑鬱、失眠、社恐等心理障礙
    鄭州市精神病防治醫院提醒您:如果您有上述的單一症狀,您可能存在一些輕微的心理障礙;如果您有上述的多個症狀,您可能存在心理障礙問題。我們人類是非常情緒化的生物,情緒化就會造成我們心理的波動。舉個例子,假設某天早上起床,窗外有小鳥在叫,家人都非常的高興,覺得心情非常愉快,但是你感到非常生氣,你大發雷霆,說這有什麼好高興的,其實你是因為不想去上班才生氣,所以你產生了焦慮、煩躁的心理變化。
  • 近八成老人存在認知功能障礙
    《白皮書》揭示,接受調查的老年人中,77.2%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健康管理是這些老人最需要的服務。89歲的王奶奶聽力不好,調查人員很用力拍門,她才顫顫巍巍來開門。她平時靠孫女照顧,但孫女也無法時時陪伴。半年前,老人還會偶爾下樓散步,但走著走著就找不到回家的路,每次不是孫女到處找,就是街坊鄰居送她回去。
  • 杭州發布首個社區認知症白皮書 長徵橋社區患有認知功能障礙的有...
    都市快報訊 你知道什麼叫認知障礙症嗎?「就是老年痴呆吧?」「我媽媽已經完全不認識我們了。」「我公公生活不能自理了!」……11月23日下午,「守護愛的記憶」——打造認知症照護服務杭州樣本主題活動在杭州市社會福利中心舉辦,現場發布杭州首個社區認知症白皮書。根據認知症患病率測算,杭州179萬多的老年人口,認知症患者達到了9.5萬。多數認知症老人選擇居家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