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闢新賽道的青島,正在一步步重拾工業強市的信心。
11月13日,在青島市委宣傳部和青島市委網信辦主辦的「局長與大V」茶座活動上,青島市工信局局長卞成與十餘家媒體、網絡大V暢聊青島工業。從「上青天」的輝煌,到工業排名敗退,再到疫情之下工業增加值強勢回升,青島工業的走勢正逐漸描畫出一條V型曲線,趨勢可喜。
工業對青島經濟的意義毋庸贅述,過去很重要,而未來將更重要。
在新一輪城市競爭中,工業作為實體經濟的主力,已經是炮火最為猛烈的戰場。國家層面對實體經濟,尤其製造業的發展空前重視。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面對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青島工業該如何前行才能保持昂揚的勢頭?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者。經過5年的探索,已經領先半個身位的青島,把工業網際網路作為城市崛起的最大風口,全力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工業網際網路,不僅是全球公認的新賽道,更是能夠賦能傳統工業、實現新舊動能轉換的助推器。
儘管領先了「半個身位」,但在工業網際網路的賽道上,青島還得更拼命地奔跑。
在卞成看來,工業網際網路是顛覆性的新物種,本身也是一種新生態,因此,「想要繼續保持領先,就要搞活生態裡的人、財、物,將創新和實幹融入青島工業發展的血脈,且久久為功。」
眼下,工業網際網路這粒種子已破土而出,正為青島工業帶來「熱帶雨林」的新希望。
1、工業仍將是「關鍵先生」
青島,是黃海之濱的製造業名城,曾有「上青天」的美譽,孕育了海爾、海信、青啤、雙星、澳柯瑪全國知名的「五朵金花」。
「儘管這些年青島的工業一直在穩步增長,『十三五』期間的各項工業指標也不錯,但我們的增長速度確實慢了,被其他城市趕超了。」卞成說。
2019年工業增加值排名前十的城市分別是上海、深圳、蘇州、重慶、廣州、東莞、泉州、寧波、無錫和武漢。青島僅排第19位。
再來看一組對比。青島和寧波同為計劃單列市、港口城市、製造業大市,2019年GDP分別為11741億元和11985億元,分列第14位和第12位。令人意外的是,當年,青島工業增加值3159.86億元,而寧波工業增加值5164.6億元,差距超2000億元。試想,如果能把工業這塊短板補上,青島在城市排行榜上,又將會是怎樣的光景。
當然,青島正在努力這麼做。來看一組數據——
今年前三季度,青島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6%,比上半年提升5.7個百分點。其中9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1%,連續4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前三季度,35個大類行業中,20個行業增加值實現增長,增長面為57.1%。
青島的規上工業增速不僅大幅領先全國整體水平,即使與強勁的對手杭州(2.5%)、寧波(2.4%)、鄭州(2.3%)相比也毫不遜色。
本身背負著巨大壓力,又處於疫情的衝擊之下,青島工業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實屬難能可貴。但對青島來說,想讓工業重新煥發升級,就必須抓住機遇,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聚勢而強。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製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製造強國放在首位,足見國家層面對工業的重視程度之高。這是青島的機遇。工業是青島經濟的壓艙石,也是青島的傳統強項,要想贏得未來,青島必須抓牢、抓好工業。
2、成功「換道」
在新一輪日趨激烈的城市競爭中,青島、無錫、寧波、鄭州等排名相近的城市均為工業城市,「勝負賽點」也必在工業發展賽道上。挑戰可想而知。錯失了信息化和消費網際網路的浪潮,產業後勁明顯不足,青島該如何超越對手?
具有雄厚的製造業基礎,工業門類齊全,應用場景豐富,先天條件優越的青島選擇工業網際網路作為突破口。
工業網際網路被稱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它是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早在5年前,發展工業網際網路就已經是青島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並有專門的工業網際網路處予以負責。
今年,青島高舉旗幟,提出打造世界工業網際網路之都,就是要發揮製造業應用場景豐富的優勢,做中國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的試驗場。
「目前,全國製造業還處於智能化改造的初期,僅有10%的企業能做到用數據激活最大效能,20%的企業正在自我更新中,70%還沒進場。」卞成認為,工業網際網路的場景應用空間廣闊,且能為製造業帶來顛覆性地變革,青島正在一步步驗證選擇的正確性。
平度海信家電產業園洗衣機工廠,一條U型生產線上,幾乎看不到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忙碌的機器人。在工業大腦的指揮下,寥寥數人的車間24小時可以生產滾筒洗衣機6000臺。
類似的產線、車間、工廠改造已經在青島大面積鋪開。初步統計,在這些改造項目中,全市已經選樹標杆示範項目超過350個。通過改造,企業在生產製造上的提升也十分顯著,平均成本下降20%,利潤提升20%。
而生產的變革,只是開端。工業網際網路轉變著製造業企業原有的商業邏輯,經營管理從以企業生產為驅動,轉變為以用戶需求為驅動;從只一次性提供產品,轉變為持續性提供增值服務……青島企業的銷售、管理乃至商業模式,也在工業網際網路力量的影響下發生著改變。
除了存量變革,增量的崛起更令人期待。
座談中,卞成反覆強調「新」力量。深圳在短短40年間,從一粒種子長成了參天大樹。其實深圳並沒有雄厚的工業基礎,今天的成就靠的是後發優勢,而不斷引領時代發展的新興產業就是深圳優勢的核心。
當前,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產業方興未艾,工業網際網路恰好能串聯起這些產業。毫不誇張地說,抓住工業網際網路這個風口,青島就踏上了壯大新興產業集群的「捷徑」。
近一年來,更多產業資源向青島匯聚,若干新產業實現「零的突破」:集成電路產業,「中國半導體之父」操刀的芯恩電路項目落戶西海岸新區;人工智慧產業共同體在青島成立;越來越多工業網際網路領域的「國字號」機構和平臺也相繼落戶……
種下新種子才能結出新果子。卞成說,深耕工業網際網路這一新物種、新賽道,能讓青島的工業實現「換道超車」。
3、這樣破土
對工業網際網路,卞成有一個形象的比喻:就是把產業鏈絞碎,進行細化,在這個過程中,找到不同產業鏈之間彼此融合的點,發現新方向,從而形成新物種、新賽道、新生態。工業網際網路可以賦能千行百業,其本質就是生態經濟。
座談會上,媒體與大V們就青島的工業和工業網際網路該如何發展展開討論。卞成表示,瞄準產業鏈、資金鍊、人才鏈、技術鏈以及打造高效政務服務環境,全方位立體化打造最適宜工業網際網路發展的「熱帶雨林」。
工業網際網路生態裡每一個要素、每一個環節都有它的價值和意義,彼此互動耦合又成為新的要素。這些生態要素,也為青島工業破題提供了新路徑。
「搞活經濟,先要搞活關鍵的人。」無論身處傳統行業還是新興行業,企業家作為關鍵的人,要保有創新精神,才能讓企業始終跟得上時代的節拍。
有大V提出,為了豐富產業鏈,「雙招雙引」成為最直接的手段,相關的產業園區也是多如牛毛,但實際效果如何?
卞成表示,2012年以前,青島大大小小共100多個園區,經「十二五」已整合為50個左右,到了「十三五」期間,依然存在主導產業不突出、管理體系粗放的難題。從去年開始,工信局開始推進產業集群規範化和標準化的制度建設,對產業園的態度是不盲目上馬、合理引導、腳踏實地精細管理。
「雙招雙引」同樣如此,對青島產業鏈能起到強鏈、補鏈的企業就要引進來。「但是怎麼引?不能光投錢、只拿地。我們要以青島廣闊的市場換產業,用市場雙招雙引。」卞成說,企業來青島,要帶著總部、帶著研發來,對青島產業鏈起到真實效果,以新物種、新賽道、新生態去帶動、去孵化更多的「瞪羚」「獨角獸」和「哪吒」。
工業網際網路的種子已經破土,此刻正沐浴著創新和實幹的陽光,青島工業的明天必定綠意盎然。
作者|長亭